学术投稿

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

瞿岱彪;吴华

关键词:颈椎管狭窄,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颈椎椎弓根钉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颈椎椎弓根钉固定(观察组)与非手术治疗(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肯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并肌酸激酶升高1例

    甲亢性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又称甲状腺毒性周期性瘫痪(TPP),主要见于亚洲地区的成年男性Graves病患者[1]。亦可见于其他类型的甲亢患者,如碘甲亢、垂体TSH瘤、甲状腺毒性腺瘤、甲状腺炎伴甲亢等。患者通常无家族史,发作前无前驱症状,起病急,发作时血钾低。回顾甲亢性周期性瘫痪致肌酸激酶升高1例进行报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陈超;沈云峰;胡磊;余戎;张笠;赖晓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直肠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精囊疾病89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精囊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9例拟诊精囊疾病患者采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本组89例中,超声诊断与经临床证实确诊相符的精囊疾病包括急性精囊炎、精囊结石、精囊囊肿、射精管囊肿、精囊转移癌;慢性精囊炎诊断符合率为66.7%。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精囊腺是一种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较高的重要检查手段,对精囊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涛;赖全图;李小青;叶雪存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电视纵隔镜检查在肺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患者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术的60例患者,术前均高度怀疑肺癌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收集检查术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后病理结果:恶性52例,慢性淋巴结炎性改变8例,此8例行肺部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肺癌,鳞癌4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其中1例腺癌患者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分期,电视纵隔镜检查术以其术后病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可成为临床上安全、有效且可直接获得病理标本的检查手段。

    作者:熊国江;熊汉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其中开放手术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26例为A组,行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24例为B组,行后腹腔镜榆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26例为C组,比较3组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A、B组(P<0.05),且A组小于B组(P<0.05);C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小于A、B组(P<0.05),A、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B、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A组(P<0.05),B、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结石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优;钟功荣;林峰;廖文成;吴检发;徐开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颈椎椎弓根钉固定(观察组)与非手术治疗(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肯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瞿岱彪;吴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3种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3种方法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的安全与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晚期妊娠有引产指征的275例孕妇随机分为3组,水囊组(A)100例、缩宫素组(B)100例、普贝生组(C)75例,比较3组宫颈成熟度、引产时间、分娩结局。结果水囊组与普贝生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好,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两组都显著高于缩宫素组(P<0.05);普贝生组用药至临产时间及总产程明显短于其它两组(P<0.05),但其过度刺激症较多;水囊组临产时间显著短于缩宫素组(P<0.05),总产程与缩宫素组无差异(P>0.05),水囊组阴道分娩率高,其与普贝生组无差异(P>0.05);缩宫素组剖宫产率高,新生儿结局3组无差异(P>0.05)。结论低位水囊引产促宫颈成熟效果显著,配合人工破膜加缩宫素点滴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经济实惠、安全、有效,适合用于各级医院。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效果尚好,产程短,发生子宫过度刺激症状较多,价格昂贵,且要专人监护,不适宜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刘岚;陈文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脐血脂联素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脐血脂联素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分娩的新生儿10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产妇分娩的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取脐静脉血检测血清脂联素,分析脐血脂联素含量与新生儿出生结局(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及其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羊水吸入综合征或湿肺、脑损伤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脐血脂联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5,P<0.01);观察组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低血糖症、羊水吸入综合征、RDS的发生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胆红素血症、ICH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脐血脂联素含量与早产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432,P<0.05),与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血糖值及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皮胆红素值均无相关性(r分别为0.593及-0.439,P均>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脐血脂联素可能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与新生儿出生结局密切相关。

    作者:李霁竹;唐文燕;曾辉明;卢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单羊膜囊单卵双胎脐带缠绕双胎死亡1例

    由1个受精卵分裂形成的双胎妊娠,称为单卵双胎,占双胎妊娠的30%。而受精卵在受精后的第9-13d分裂,此时的羊膜囊已形成,两胎儿共存于1个羊膜腔内,共有1个胎盘,此种类型的双胎称为单羊膜囊单绒毛膜单卵双胎,此类情况在单卵双胎中极少见,占1%-2%[1]。

    作者:刘玉娟;李玉群;刘胜辉;胡建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对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直肠癌患者98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低位前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低前位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辅助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辅助的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经低位前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时的临床疗效显著,腹腔镜辅助后可显著降低出血量,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临床应对其给予重视。

    作者:朱永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显微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儿童共同性斜视7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4例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A组,41例在肉眼直视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B组,观察两组手术后的眼位,手术后球结膜反应,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后2周后进行同视机三级功能训练,观察双眼单视功能和立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随访3-6个月,A组术后正位32例占94.12%,25例具有双眼单视功能,占73.53%,19例建立立体视觉,占55.88%。B组术后正位38例占92.68%,29例具有双眼单视功能,占70.73%,21例建立立体视觉,占51.22%。两组眼位矫正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球结膜水肿轻,充血消退快,切口愈合佳,无手术瘢痕,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视野清晰,能提高操作准确性,疗效确切,具有减轻手术创伤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等诸多优越性。

    作者:黄琼;张运江;余新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百草枯尿液检测试剂盒行床旁尿液检测在百草枯中毒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百草枯尿液检测试剂盒检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尿液,以判断其中毒程度和预后。方法使用百草枯尿液检测试剂盒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多次尿液检测,回顾性分析患者尿百草枯浓度与患者病情危重度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存活状况与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结果显著相关(P<0.01)。结论应用百草枯尿液检测试剂盒可迅速检测患者尿百草枯浓度,有助于判断患者中毒程度和预后。

    作者:程辉;周宇明;钟振洲;肖世辉;廖祥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肾盂内压的变化对患肾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肾盂内压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例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监测术中肾盂压力及高压累积时间,将术中患者肾盂压力≥30mmHg,且累计时间≥10min的患者作为高压组;其余患者作为低压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尿微量白蛋白(尿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下降值、肾周积液、发热情况。结果高压组患者术后尿微量白蛋白值(尿Alb)、尿β2-微球蛋白值(β2-M)、血HGB下降值、肾周积液、发热情况明显高于低压组(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压持续过高会影响患者早期的肾功能,控制术中肾盂内压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50例大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肠内营养组患者分次口服肠内营养佳维体500ml,对照组按照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身体的营养情况(白蛋白、前白蛋白与总白蛋白)和炎症反应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IL-6)状况。结果术后第5d肠内营养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与总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第3d和第5d的TNF-α、CRP、IL-6的含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朱理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江西省2013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构成。方法收集2013年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个案信息,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24808例,其死亡构成比随年龄的变化呈现出在0-岁组出现一个小高峰后迅速下降,至10-14岁组低,随后逐渐上升,至75-79岁组高。位居前三位的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伤害,不同年龄段的死因顺位明显不同,0-4岁组前三位死因依次是围生期疾病、伤害和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5-14岁、15-44岁、45-64岁组前三位均为伤害、肿瘤、循环系统,65岁及以上组前三位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不同年龄人群的死因顺位不同。

    作者:范为民;吉路;赵军;徐艳;颜玮;朱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种通气方式在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NSIMV治疗组(试验组)和NCPAP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均进行血气分析,并统计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入院时基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0h血气PaO2、PaC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24、48hNSIMV组(试验组)血气分析结果均优于NCPAP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优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龙春根;陈雯;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可注射性硫酸钙椎体后凸成形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采用可注射硫酸钙(MIIG X3 HiVis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微创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31例患者,男9例,女21例;年龄55-82岁,平均66.4岁,在“C”臂机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后注入MIIG X3 HiVisc于椎体空腔。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测定及胸腰椎后凸畸形角度(Cobb’s角)测量等指标评估PKP术的近期疗效。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13.6个月,31例病例腰背部疼痛完全缓解或有明显缓解,伤椎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7°(10°-23°),1例因椎体前壁破损少许MIIG X3 HiVisc渗漏致椎体前方,随访3个月前方渗漏吸收消失,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结论采用可注射硫酸钙(MIIG X3 HiVis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徐永丰;许永武;夏剑;万爱国;丁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D-DSA和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D-DSA和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8例自发性SAH分别进行3D-DSA和3D-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真阳性率、假阴性率,以及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结果3D-DSA检查真阳性率96.9%,高于3D-CTA(87.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检查假阴性率为7.7%,3D-CTA为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检查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为Ⅲ级的比例为92.1%,高于行3D-CTA检查结果(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图像动脉瘤的检出率比3D-CTA高,显示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比3D-CTA更好。

    作者:曾波;黄万龙;熊叶;梅海英;李超平;林心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例报道

    脑梗死是神经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1]。笔者在2014年初对1例基底动脉闭塞及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施行了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赖贤良;毛国华;朱健明;宋书欣;高子云;祝新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植物化感作用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实践与应用

    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简单地说就是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作用。任何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都会通过根、茎、叶、花、果等向空气或土壤中挥发出各种化学物质,或者在植株死亡腐烂后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一方面可对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或毒害作用,另一方面可对周围植物(或动物、微生物)产生促进或是抑制(相克)的作用[1]。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简称化感物质)具有三种作用:一是自毒作用,对自身生长产生抑制或毒害作用;二是相生作用,对他种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长产生促进作用;三是相克作用,对他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抑制、毒害甚至致死作用。目前,植物化感作用已应用于农业耕作制度(作物的间、混、套、复、轮作等)、杂草防除、病害虫控制,以及中药材栽培等多个领域,并取得可喜的实践效果[2]。本文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植物化感作用在我国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及取得的实践效果,以期为我国中医中药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黄依南;李晓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冠脉介入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血管科住院冠脉造影证实心肌桥、支架内再狭窄、分叉病变、临界病变的18例患者均行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的资料。结果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评价冠脉狭窄程度、血栓情况、斑块性质、支架贴壁情况、心肌桥情况等,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能用于指导及评价冠脉介入治疗,且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美慧;吴延庆;姜醒华;杨人强;徐劲松;程晓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