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忠;黄文军;姚常
目的: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采用回归线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成年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固定组50例和钢板内固定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等。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组相比,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钢板内固定组(86%),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相比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洵;曾国云;陈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院收治一例孕晚期(33+1周)残角子宫妊娠误诊为双子宫一侧宫腔受孕的罕见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晓真;唐艳红;付群;郑九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优选清咽凉茶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总多酚含量和咖啡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水提温度、水提时间和加水量,优化佳的水提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酸含量。结果水提佳工艺为:水提温度95℃,水提时间分别为1h、1h和0.5h,加水量分别为12倍、8倍和6倍。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控,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张礼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人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不断加深,作为非编码RNA的重要代表microRNA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与microRNAs(miRNAs)存在着密切关系,miRNAs可能成为一类新的致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通过抑制靶mRNA翻译或诱导靶mRNA降解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 MiR-145是microRNA家族中的成员之一,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可以靶向多个肿瘤相关基因,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并且miR-145可以调控细胞重新编程基因 SOX2、OCT4、KLF4和C-MYC 的表达,由于这些基因也具有癌基因的特性,因此miR-145在肿瘤干细胞中的作用也受到关注。
作者:朱荷艳(综述);李慧慧(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给予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解剖复位情况,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2%。结论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有利于骨折早日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李忠僖;蒋月姜;陈安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四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骨折所致四肢肿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展开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常及Ⅰ度肿胀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d及第9d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小腿患肢周径逐渐减小,且观察组小腿患肢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臂患肢周径在治疗后第6d均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9d显著小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第6d与第9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四肢肿胀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可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李遐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龋病早期干预方法对预防儿童龋病的效果比较,从而决定干预的成败。方法采用家长自愿的方法,对7-8岁儿童的第一恒磨牙,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窝沟封闭术、含氟涂料、窝沟封闭术联合合氟涂料、另外一组对照组,对4组儿童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龋齿发生率。结果早期干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7-8岁儿童采用任何早期干预方法都能有效预防龋病。
作者:万莉;张立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肾健膜汤对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内膜影响。方法收集从2009年6月-2013年12月因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42例,服用补肾健膜汤治疗3个月,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及子宫内膜血流面积百分比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尿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子宫内膜形态优于用药前,A+B型内膜率增加(P<0.05),子宫内膜内血流信号显示区域与子宫内膜总面积的百分比增加。结论补肾健膜汤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内膜。
作者:胡毅娜;赵琰;丁涛;付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宜春市2012-2015年度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情况,评估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作用。方法2012年5月-2015年2月宜春市130159例新生儿干滤纸血片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促甲状腺素(TSH),确诊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TSH,同时进行甲状腺显影扫描。苯丙酮尿症采用茚三酮荧光法,检测苯丙氨酸(phe)的含量。对确诊病人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结果各县CH发病率以万载高,铜鼓第二,宜丰第三,除樟树外,其余县市均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1/3009,我市为CH较高发地区。在我院接受治疗随访的患儿生长发育和智力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提供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为新生儿加强“安检”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残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对家庭和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刘美华;黎兴盛;杨;汤辉;杨舒婷;袁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制全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48例乳腺脓肿术后采用自制全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实验组),选取以往50例乳腺脓肿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愈合时间、瘢痕长度。结果两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采用自制全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乳腺脓肿有效,费用低,实用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夏爽;饶本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高于B组,但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B组(P<0.01),通过术后随访12个月,A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更明显,但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高,临床上应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来选择佳术式。
作者:章友财;刘金浪;杜召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应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全部病例均早期进行清创,术中安装VSD装置进行闭式冲洗引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7d后拆除VSD装置,根据伤口情况及引流液细菌培养情况,决定是否直接闭合伤口或更换VSD继续冲洗引流,直至伤口可以闭合为止。结果15例患者冲洗7-21d (平均13.5d)后二期关闭伤口,全部获得愈合,C反应蛋白、血沉降至正常水平,随访5-48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结论 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
作者:陈路;孙廓;廖琦;龚玉琴;蔡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中RANKL和破骨细胞的水平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分为初发活动期、疾病缓解期和正常健康儿童3组,每组2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RANKL的表达水平,细胞爬片法检测患儿血液中破骨细胞的数量,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RANKL和OPG在初发活动期组(423.12±62.19)pg/ml、(510.72±58.07)pg/ml和疾病缓解期组(434.26±78.68)pg/ml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360.47±48.6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破骨细胞在JIA初发活动期患儿体内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体内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疾病缓解期组患儿体内破骨细胞表达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G表达水平与DAS28负相关(P<0.05);而RANKL/OPG抗CCP抗体正相关(P<0.05)。结论 RANKL在初发活动期组JIA患儿血清中表达显著升高,与之相应的,破骨细胞子在JIA初发活动期患儿体内水平也显著上升,提示RANKL可能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作者:刘小惠;蔡素芬;吴英龙;邹峥;邓宇虹;王智;蒋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并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08年发达国家有386300新发病例,死于膀胱癌患者高达150200例[1]。在美国常见癌症的排名中,膀胱癌位于第六位[2];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新统计[3]:美国在2014年膀胱癌新发病例30350例,膀胱癌死亡病例达15580例。在男性患者中,膀胱癌的发生率排名第七,女性则排名第十七位[4]。
作者:黄亮(综述);傅斌(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30例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0例新生儿肺出血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7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颅内出血,心力衰竭,重症感染。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41.5±17.8)h,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早期诊断,行机械通气治疗,原发病治疗,维持血容量及电解质稳定,有助于改善肺出血患儿预后。
作者:邓瑜琼;罗敏;周萍;方小平;方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使用呋塞米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肾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本院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研究组给予静脉持续微量泵入呋塞米。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第3d和第5d尿量、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B型利钠肽、平均动脉压、心率、血钾水平;记录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统计28d病死率。结果共有6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入组后第3d(2358±584 vs 2096±439ml/d,P<0.05),第5d(2447±653 vs 2153±482ml/d,P<0.05)平均尿量更多;B型利钠肽水平第3d(624.5±364 vs 845±513pg/ml,P<0.05),第5d(587±328.5 vs 796.5±484pg/ml,P<0.05)下降更为更明显.但研究组患者血肌酐水平第3d(158±38.7 vs 137±25.8umol/l,P<0.05),第5d(143±32.3 vs 122±23umol/l,P<0.05)、尿素氮水平第3d(16.58±11.05 vs 11.34±8.34mmol/l,P<0.05),第5d(15.89±10.63 vs 10.91±7.86mmol/l, 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第3d(58.51±7.02 vs 63.07±7.34ml/min/1.73m2,P<0.05)第5d(61.06±7.27 vs 65.34±7.55 ml/min/1.73m2,P<0.05)低于对照组,而在不同时间点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天:9.56±3.35 vs 8.54±3.03,0.2001)、总住院时间(天:18.7±8.9 vs 21.5±9.7,P=0.2258)及28d病死率(%:23.68 vs 26.83 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同间断静脉注射相比,持续微量泵注射泵入呋塞米能有效增加尿量及降低B型利钠肽水平,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但会增加患者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加重肾损伤。在降低ICU及总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和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王荣胜;陈志;何招辉;杨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50例腹股沟疝实施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方法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均无出现任何并发症,无复发病例,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国产疝修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需要手术操作仔细,解剖清晰,临床效果非常满意,并不比进口产品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军;冯巨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讨论超声下不同路径肾通道对肾动脉损伤。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离体猪肾50只,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采用超声穿刺线引导下经肾锥体长轴穿刺建立通道,对照组采用超声穿刺线引导下经肾锥体旁穿刺建立通道。在血管灌注铸形物后,由一个医师模拟行经皮肾扩展术,在腹腔镜下对肾血管的破坏数目进行观察记录。结果18F通道下,实验组对肾动脉造成损伤的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下经皮肾穿刺通道对肾血管有一定的损伤,在超声下可以显示肾锥体的情况下,提倡经肾锥体长轴穿刺建立通道为宜,肾锥体可以成为超声下经皮肾穿刺的一个新的标志。
作者:李萍;周冬根;施丽华;颜小平;周锦波;胡海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量泵输入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糖波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8.33mg/h静脉微量泵入,连续应用5d。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乳酸变化,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平均血糖水平(MBG)、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系数(GV)、统计高血糖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统计28d病死率。结果共有7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心率明显下降(P<0.05),平均动脉压、乳酸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MBG、LAGE、GV、高血糖时间同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微量泵输入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能快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休克持续时间,并有效避免高血糖的合并症,更稳定患者血糖波动幅度,但在降低ICU及总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等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曾俊;陈志;卢院华;何招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我院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改进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260例,应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评价围术期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单联使用抗菌药物194例,占所有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74.61%;二联使用抗菌药物62例,占23.85%;三联使用抗菌药物4例,占1.54%。使用时间长的为9d,短的使用1次,平均5.5d。术后24h停药的占14.02%,术后48h停药的占17.42%。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持续用药时间长、给药时间不合理、药物浓度配制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结论妇产科围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抗茵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邱慧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