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章友财;刘金浪;杜召文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 股骨颈骨折
摘要: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高于B组,但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B组(P<0.01),通过术后随访12个月,A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更明显,但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高,临床上应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来选择佳术式。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联松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全身麻醉下行LC的患者12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10min前A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B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注氟哌利多5mg,C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地塞米松10mg,观察术后24h 3组PONV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3组痛、头晕、嗜睡发生情况及椎体外系症状发生情况。结果3组中C组PONV的发生率低(P<0.05),A组次之,B组高;头晕、头痛、嗜睡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C2组(P<0.05),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外系症状B组发生4例,A、C组未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LC术后预防PONV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托烷司琼和氟哌利多,值得推荐。

    作者:江良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高于B组,但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B组(P<0.01),通过术后随访12个月,A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更明显,但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高,临床上应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来选择佳术式。

    作者:章友财;刘金浪;杜召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宜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宜春市2012-2015年度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情况,评估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作用。方法2012年5月-2015年2月宜春市130159例新生儿干滤纸血片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促甲状腺素(TSH),确诊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TSH,同时进行甲状腺显影扫描。苯丙酮尿症采用茚三酮荧光法,检测苯丙氨酸(phe)的含量。对确诊病人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结果各县CH发病率以万载高,铜鼓第二,宜丰第三,除樟树外,其余县市均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1/3009,我市为CH较高发地区。在我院接受治疗随访的患儿生长发育和智力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提供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为新生儿加强“安检”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残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对家庭和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刘美华;黎兴盛;杨;汤辉;杨舒婷;袁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Dyract XP复合体和FX-II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例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共100对(200颗)左右对称同名患牙,采用自身对照分组方法,1组(左侧牙100颗)用Dyract XP复合体充填,2组(右侧牙100颗)用FX-Ⅱ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并于术后1年和2年进行复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1年,1、2两组成功率分别为98%和88%,术后2年分别为92%和76%。经统计学检验,⑴术后1年和2年的1、2两组成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⑵1组术后1年和2年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年和2年的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yract XP复合体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FX-Ⅱ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且远期疗效更佳,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充填材料。

    作者:黄兴辉;王周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分离性垂直斜视术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与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治疗DVD的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住院手术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和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1年观察2组患者的垂直斜视度及下斜肌亢进改善程度、眼球运动、睑裂大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下斜肌亢进均消失;代偿头位均不同程度改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7例(87.1%,27/31)、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8例(90.3%,28/31),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无患者出现睑裂变小和眼球上转受限等并发症。结论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常用方法,下斜肌后转位术后不易引起眼球上转受限和睑裂变化等并发症,能纠正10-30△的垂直斜视,为一种较好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且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作者:熊伟伟;殷小龙;邓燕;彭小维;于春红;廖瑜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江西省县(区)级疾控机构死因监测人员现况分析

    目的:了解江西省县(区)级疾控机构死因监测人员现状,为加强基层死因监测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收集2013年底我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疾控机构具体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人员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江西省县(区)级疾控机构49例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及四分位数间距(即M (P25,P75)为36(27,42)岁。城市点29岁以下人员(50%)高于农村点(34.3%)。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53.1%,城市点本科所占比例(85.7%)高出农村点(40.0%)1.14倍。55.1%的人员为初级职称,城市无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类专业占49.0%。监测人员所在科室为慢病科的占40%。从事死因监测工作平均年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4(1,6)年。8.2%的人员未接受过死因监测工作培训,仅培训过1-2次的占30.6%。结论城市人员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和农村人员的整体职称、学历水平有待提高。应增加县(区)级疾控机构死因监测人员(特别是专职人员)数量,需加强死因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

    作者:赵军;朱丽萍;吉路;谢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miRNA在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相关研究

    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并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08年发达国家有386300新发病例,死于膀胱癌患者高达150200例[1]。在美国常见癌症的排名中,膀胱癌位于第六位[2];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新统计[3]:美国在2014年膀胱癌新发病例30350例,膀胱癌死亡病例达15580例。在男性患者中,膀胱癌的发生率排名第七,女性则排名第十七位[4]。

    作者:黄亮(综述);傅斌(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切口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切口腹膜外间隙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采用小切口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的4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疝46例,双侧疝2例,斜疝38例,直疝10例,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舒适性,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48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5-85min,单侧平均35min,术后6h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d,未发现切口并发症,无阴囊血肿、积液。术后随访3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小切口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学习曲线短、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异物感轻微、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低,复发低的优点。

    作者:谢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腔镜下针刺定位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针刺定位选择切口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1年7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胸腔镜下针刺定位选择切口肋骨骨折内固定术32例(VAMT组),随机选取35例传统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传统手术组)作对照研究,观察切口长度、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指标。结果 VAMT组在切口长度、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胸腔镜下针刺定位选择切口行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潘朝阳;周莉萍;周鑫;漆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破骨细胞和RANKL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中RANKL和破骨细胞的水平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分为初发活动期、疾病缓解期和正常健康儿童3组,每组2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RANKL的表达水平,细胞爬片法检测患儿血液中破骨细胞的数量,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RANKL和OPG在初发活动期组(423.12±62.19)pg/ml、(510.72±58.07)pg/ml和疾病缓解期组(434.26±78.68)pg/ml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360.47±48.6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破骨细胞在JIA初发活动期患儿体内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体内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疾病缓解期组患儿体内破骨细胞表达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G表达水平与DAS28负相关(P<0.05);而RANKL/OPG抗CCP抗体正相关(P<0.05)。结论 RANKL在初发活动期组JIA患儿血清中表达显著升高,与之相应的,破骨细胞子在JIA初发活动期患儿体内水平也显著上升,提示RANKL可能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作者:刘小惠;蔡素芬;吴英龙;邹峥;邓宇虹;王智;蒋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肝豆状核变性4例并文献复习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即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根本病因是机体铜代谢障碍导致机体内各器官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角膜色素环(K-F环)、肝硬化和大脑基底节软化、变性。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50,000-100,000,我国多为杂合子,致病基因携带频率为0.3%-0.7%[1],发病年龄约10-25岁,患此病的女性常合并排卵异常、月经失调、闭经,导致生育能力下降、流产、甚至不孕,因此早年HLD合并妊娠者罕见。近年来观察到HLD患者在采取排铜治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是一种可以治疗的遗传病,有关妊娠合并此病的患者也逐渐被国内外报道[2,3],越来越多的HLD女性患者面临生育的需要及遗传咨询,故探索其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有重要临床意义。现报道我院收治的4例妊娠合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贺淑芳;朱元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分析

    目的:探讨尿毒症皮肤瘙痒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甲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乙组(高通量透析组)、丙组(血液透析组),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⑴相较治疗前,3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均出现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甲组、乙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在治疗前后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⑶甲组、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丙组(P<0.05);⑷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同时给予其高通量透析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有效地清除甲状旁腺激素,缓解皮肤瘙痒临床症状,效果确切。

    作者:甘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清咽凉茶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清咽凉茶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总多酚含量和咖啡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水提温度、水提时间和加水量,优化佳的水提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酸含量。结果水提佳工艺为:水提温度95℃,水提时间分别为1h、1h和0.5h,加水量分别为12倍、8倍和6倍。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控,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张礼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盐酸贝那普利10mg,1次/d,口服;治疗组在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血清肌(Cr)、平均动脉压(MAP)、FBG值,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TC、TG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TC、T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MA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UAER、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BUN、FPG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DN,患者UAER、MAP水平下降更明显、确切,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荐。

    作者:夏校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科肿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以及防治

    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相关因素及感染病原菌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该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281例,术后发生尿路感染17例,感染率为6.05%,合并糖尿病患者,高龄患者(P<0.01),留置导尿管>7d (P<0.01),住院时间>15d(P<0.01)等因素构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是多因素结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相关因素较明确,根据相关因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罗晓明;刘仁升;涂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孕晚期残角子宫妊娠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我院收治一例孕晚期(33+1周)残角子宫妊娠误诊为双子宫一侧宫腔受孕的罕见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晓真;唐艳红;付群;郑九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观察

    目的:探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RDS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HHFNC(观察组)与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各时点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鼻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HFNC与NCPAP均可改善RDS气体交换功能,且HHFNC可降低相关并发症,患儿易于接受。

    作者:卢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肾健膜汤改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容受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健膜汤对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内膜影响。方法收集从2009年6月-2013年12月因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42例,服用补肾健膜汤治疗3个月,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及子宫内膜血流面积百分比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尿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子宫内膜形态优于用药前,A+B型内膜率增加(P<0.05),子宫内膜内血流信号显示区域与子宫内膜总面积的百分比增加。结论补肾健膜汤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内膜。

    作者:胡毅娜;赵琰;丁涛;付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1例小儿膀胱破裂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诊断和治疗小儿膀胱破裂。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例膀胱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患者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治愈患者11例,治愈率为100%。结论膀胱造影是膀胱破裂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中应全面分析膀胱破裂的具体原因,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治疗措施,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大部分膀胱破裂的患儿采取保守治疗可获治愈。

    作者:熊春凤;王江华;丁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儿童鹰嘴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鹰嘴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4年5月,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共治疗具有手术指征的儿童鹰嘴骨折16例,男10例,女6例;右侧9例,左侧7例;闭合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1例;单纯鹰嘴骨折10例,合并复合损伤6例。受伤年龄4-14岁,平均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短2天,长14天,平均8天。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周。肘关节屈伸功能和前臂旋转功能均恢复正常。未见骨不连、骨感染、骨化性肌炎、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例出现皮下针尾滑囊炎。按肘关节Mayo评分(MEPS),优11例,良4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3.8%。结论对具有手术指征的儿童鹰嘴骨折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具有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志刚;吴欣乐;杜香平;熊斌;王保利;易申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