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仲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4年4月来在我院出生的14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胎龄将其分为3组,其中早期早产儿20例,晚期早产儿40例,足月儿80例。收集3组患儿及母亲的一般资料以及3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终治愈率进行高危因素的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婴RDS发病率高于女婴。其中,早期早产儿的发病率高,致使早产儿发生RDS的因素主要为多胎妊娠、胎膜早破、急诊剖宫产、不明原因早产等因素,而足月儿高危因素集中于母亲糖尿病和产程未发动的择期剖宫产。足月儿治愈率为90%,晚期早产儿治愈率为95%,早期早产儿治愈率为60%,3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在高危原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在治疗时应考虑胎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预防阶段也应严格避免相应高危因素的出现。
作者:左洪;黄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比较Dyract XP复合体和FX-II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例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共100对(200颗)左右对称同名患牙,采用自身对照分组方法,1组(左侧牙100颗)用Dyract XP复合体充填,2组(右侧牙100颗)用FX-Ⅱ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并于术后1年和2年进行复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1年,1、2两组成功率分别为98%和88%,术后2年分别为92%和76%。经统计学检验,⑴术后1年和2年的1、2两组成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⑵1组术后1年和2年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年和2年的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yract XP复合体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FX-Ⅱ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且远期疗效更佳,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充填材料。
作者:黄兴辉;王周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痰热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轻患者以及家属的经济压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喻长发;陈小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肾健膜汤对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内膜影响。方法收集从2009年6月-2013年12月因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42例,服用补肾健膜汤治疗3个月,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及子宫内膜血流面积百分比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尿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子宫内膜形态优于用药前,A+B型内膜率增加(P<0.05),子宫内膜内血流信号显示区域与子宫内膜总面积的百分比增加。结论补肾健膜汤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内膜。
作者:胡毅娜;赵琰;丁涛;付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部位的肺癌患者186例,进行肺功能比较。结果不同部位肺癌患者肺功能存在明显差异,中央型肺癌显著低于周围型肺癌,左肺癌显著低于右肺癌,所有肺癌患者肺功能实测值显著低于预计值。结论有必要对肺癌患者常规进行肺功能测定,其对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启蔚;乐永宏;钟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优选清咽凉茶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总多酚含量和咖啡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水提温度、水提时间和加水量,优化佳的水提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酸含量。结果水提佳工艺为:水提温度95℃,水提时间分别为1h、1h和0.5h,加水量分别为12倍、8倍和6倍。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控,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张礼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17岁。主诉左侧颈部局部红肿、溢液反复发作17年余复发5d。查体:左颈锁骨上部皮肤处见1个约8mm×9mm局部稍隆起肿物,其顶端可见一针尖大小瘘口凹陷,少许渗出,皮肤红肿,肿物挤压后溢出少量淡黄色黏液。临床初诊:皮样囊肿并感染待查。超声检查显示:左颈锁骨上部探及一大小约28mm×9mm管状低回声,中部呈带状偏强回声,轮廓尚清,管状低回声近端与皮肤外瘘口相通,经左甲状腺、左颈总动脉间,远端与食道处内瘘口相连(见图1)。CDFI显示,管状低回声内探及血流信号。超声诊断:符合第四鳃裂瘘。入院后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相符。
作者:江涛;赖全图;叶雪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提高对VAP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确诊为VAP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PCT、CRP、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并统计观察组PCT、CR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CT、CRP、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血清PCT、CRP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0.3%和77.8%,而两者的特异性分别为86.5%和52.8%,两者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特异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PCT、CRP的测定对VAP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是PCT水平对VAP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适合作为VAP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邵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院收治一例孕晚期(33+1周)残角子宫妊娠误诊为双子宫一侧宫腔受孕的罕见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晓真;唐艳红;付群;郑九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高于B组,但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B组(P<0.01),通过术后随访12个月,A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更明显,但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高,临床上应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来选择佳术式。
作者:章友财;刘金浪;杜召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商品名:奥施康定,简称羟考酮)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简称吗啡)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或外院经病理和影像学确诊的、在我院就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羟考酮组和吗啡组,每组36例,对两组分别给予羟考酮控释片和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治疗癌痛,观察比较两两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吗啡控释片组,平均剂量为每12h 60mg,平均用药时间42.5(7-133)d,27例(75.00%)患者需要增加剂量;羟考酮控释片组首剂为每12h 10mg,平均用药时间32.7(6-77)d,有25例(69.44%)患者需要增加剂量。两组增加剂量者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8,P>0.05)。羟考酮组有效率80.55%(29/36),吗啡组有效率75.00%(27/36),两组疼痛控制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0.5-1h起效,羟考酮组为50.00%(18/36),比吗啡组25.00%(9/36)对疼痛控制的起效时间更快(χ2=4.8,P<0.05)。两组缓解疼痛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16,P<0.05)。羟考酮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11%(22/36),吗啡组为94.44%(34/3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P<0.05)。结论羟考酮和吗啡均可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两者疗效相当,但羟考酮作为新型阿片类镇痛药,优势更明显,因此,我们建议,对于癌痛较剧较频的患者可以考虑首选吗啡,如吗啡不良反应较重,可以转用羟考酮。
作者:程晓燕;程德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血症老年患者血清TREM-1、MMP-9水平,探讨脓毒血症与血清TREM-1、MMP-9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7例脓毒血症老年患者纳入实验组,同期选择32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在入院后第12h、24h、48h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使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MMP-9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TREM-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MMP-9与TREM-1水平;实验组MMP-9基因表达相对于对照组表达差异倍数用2-ΔΔCT方法表示。结果实验组第12h 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平均高1.73倍(1.03-2.96);实验组第24h 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平均高1.53倍(1.08-2.92);实验组第48h 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平均高1.61倍(1.07-3.09)。实验组各时间点TRE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第24h TREM-1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第12h(P<0.05),实验组第48h TREM-1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第24h(P<0.05)。结论实验组血清MMP-9、TRE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脓毒血症与血清MMP-9、TREM-1水平升高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
作者:邓星平;陈自力;宋景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联松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全身麻醉下行LC的患者12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10min前A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B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注氟哌利多5mg,C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地塞米松10mg,观察术后24h 3组PONV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3组痛、头晕、嗜睡发生情况及椎体外系症状发生情况。结果3组中C组PONV的发生率低(P<0.05),A组次之,B组高;头晕、头痛、嗜睡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C2组(P<0.05),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外系症状B组发生4例,A、C组未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LC术后预防PONV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托烷司琼和氟哌利多,值得推荐。
作者:江良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采用回归线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成年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固定组50例和钢板内固定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等。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组相比,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钢板内固定组(86%),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相比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洵;曾国云;陈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RDS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HHFNC(观察组)与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各时点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鼻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HFNC与NCPAP均可改善RDS气体交换功能,且HHFNC可降低相关并发症,患儿易于接受。
作者:卢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使用呋塞米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肾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本院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研究组给予静脉持续微量泵入呋塞米。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第3d和第5d尿量、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B型利钠肽、平均动脉压、心率、血钾水平;记录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统计28d病死率。结果共有6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入组后第3d(2358±584 vs 2096±439ml/d,P<0.05),第5d(2447±653 vs 2153±482ml/d,P<0.05)平均尿量更多;B型利钠肽水平第3d(624.5±364 vs 845±513pg/ml,P<0.05),第5d(587±328.5 vs 796.5±484pg/ml,P<0.05)下降更为更明显.但研究组患者血肌酐水平第3d(158±38.7 vs 137±25.8umol/l,P<0.05),第5d(143±32.3 vs 122±23umol/l,P<0.05)、尿素氮水平第3d(16.58±11.05 vs 11.34±8.34mmol/l,P<0.05),第5d(15.89±10.63 vs 10.91±7.86mmol/l, 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第3d(58.51±7.02 vs 63.07±7.34ml/min/1.73m2,P<0.05)第5d(61.06±7.27 vs 65.34±7.55 ml/min/1.73m2,P<0.05)低于对照组,而在不同时间点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天:9.56±3.35 vs 8.54±3.03,0.2001)、总住院时间(天:18.7±8.9 vs 21.5±9.7,P=0.2258)及28d病死率(%:23.68 vs 26.83 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同间断静脉注射相比,持续微量泵注射泵入呋塞米能有效增加尿量及降低B型利钠肽水平,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但会增加患者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加重肾损伤。在降低ICU及总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和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王荣胜;陈志;何招辉;杨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与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治疗DVD的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住院手术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和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1年观察2组患者的垂直斜视度及下斜肌亢进改善程度、眼球运动、睑裂大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下斜肌亢进均消失;代偿头位均不同程度改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7例(87.1%,27/31)、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8例(90.3%,28/31),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无患者出现睑裂变小和眼球上转受限等并发症。结论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常用方法,下斜肌后转位术后不易引起眼球上转受限和睑裂变化等并发症,能纠正10-30△的垂直斜视,为一种较好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且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作者:熊伟伟;殷小龙;邓燕;彭小维;于春红;廖瑜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四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骨折所致四肢肿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展开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常及Ⅰ度肿胀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d及第9d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小腿患肢周径逐渐减小,且观察组小腿患肢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臂患肢周径在治疗后第6d均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9d显著小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第6d与第9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四肢肿胀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可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李遐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讨论超声下不同路径肾通道对肾动脉损伤。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离体猪肾50只,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采用超声穿刺线引导下经肾锥体长轴穿刺建立通道,对照组采用超声穿刺线引导下经肾锥体旁穿刺建立通道。在血管灌注铸形物后,由一个医师模拟行经皮肾扩展术,在腹腔镜下对肾血管的破坏数目进行观察记录。结果18F通道下,实验组对肾动脉造成损伤的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下经皮肾穿刺通道对肾血管有一定的损伤,在超声下可以显示肾锥体的情况下,提倡经肾锥体长轴穿刺建立通道为宜,肾锥体可以成为超声下经皮肾穿刺的一个新的标志。
作者:李萍;周冬根;施丽华;颜小平;周锦波;胡海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腹膜外间隙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采用小切口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的4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疝46例,双侧疝2例,斜疝38例,直疝10例,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舒适性,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48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5-85min,单侧平均35min,术后6h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d,未发现切口并发症,无阴囊血肿、积液。术后随访3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小切口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学习曲线短、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异物感轻微、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低,复发低的优点。
作者:谢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