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明;郑九生;邹卫
目的:研究经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即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和EEN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d 3个时间点上分别检测2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指标二胺氧化酶(DAO)及内毒素水平。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指标无差异,治疗后第7d,EEN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TPN组(P<0.05),第14d明显高于T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第14d,EEN组白蛋白水平与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7d时EEN组内毒素水平与TPN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入院后第14dEEN组内毒素及DAO水平均低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
作者:朱国福;祝三秀;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口服咪唑斯汀10mg,一次1片,1次/d;研究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一次3片,3次/d。2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服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6.19%,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34%、4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14例出现口干、头晕、腹痛、腹泻、四肢肌肉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但症状均较轻微,无1例患者退出试验。结论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CIU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胡飞;李玄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非复杂型上尿路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非复杂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给予无管化PCNL和标准PCNL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漏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术后VAS评分及Hb下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管化PCNL治疗非复杂型上尿路结石具有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且可与标准PCNL达到同样的取石效果。
作者:张祥水;汪洋;李德明;李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明确窖蛋白1(Caveolin-1,CAV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ML患者骨髓标本83例、对照组11例,运用实时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CAV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CAV1在AML不同阶段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结果⑴CAV1基因mRNA在AML初治组表达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初治组与缓解组表达无显著差异(P=0.123);难治组与复发组CAV1表达水平比初治组、缓解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⑵初治组中化疗缓解组与化疗未缓解组之间CAV1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⑶AML初治组中CAV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比例、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AV1在AML中表达与白血病阶段有关,呈双向表达模式,随着病情进展而升高,可能成为预测白血病病情进展的指标之一。
作者:钟金发;李振江;汤爱平;孙万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经改良后的退热方法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来我院治疗的小儿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退热方法,治疗组采用我院儿科选择使用的物理和药物退热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并且体温反跳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的退热方法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退热作用迅速、安全性好,且适合小儿的特点。
作者:范利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与静脉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探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用于产科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心功能Ⅱ-Ⅳ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以6%七氟醚加6L/min吸入诱导,术中全凭七氟醚吸入维持。 R组以异丙酚1.5mg/kg,瑞芬太尼1μg/kg,司可林1mg/kg,诱导插管,术中以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0.08-0.1mg/(kg· min)维持,胎儿断脐后静注咪达唑仑5mg,维库溴铵0.1mg/kg,手术缝皮时停用RF。记录两组产妇麻醉诱导前(T0)、插管(放置喉罩)时(T1)、切皮时(T2)、拔管(拔出喉罩)(T3)各时点SBP、DBP、HR的变化、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停药至患者清醒时间、新生儿1min及5min Apgar评分及出生后1d及3d NBNA评分、统计产妇术后2h、6h、24h各时点总出血量。结果 S组产妇在T1、T3时刻HR、MAP均显著低于R组产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拔除喉罩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R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产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及NBN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行剖宫产术患者,是一种对产妇和新生儿都较为安全的一种麻醉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郭善亮;刘小兵;周涛;张明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对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小儿豉翘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联合组与单用组各为35例,联合组采用小儿豉翘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单用组仅采用小儿豉翘颗粒资料,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在患儿体温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与单用组比较均较短(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68.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接受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体征的改善,同时用药安全性高,效果确切。
作者:胡会岗;匡薇;梁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密度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采用VAS、JOA下腰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4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1.50±2.11)个月,不适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 VAS评分术前(7.55±1.30)、术后3个月为(3.65±0.87)、术后6个月为(3.15±0.71)、末次为(2.83±2.04);JOA评分术前为(8.66±7.01)、术后3个月为(14.09±2.07)、术后6个月为(16.88±1.95)、末次随访为(17.33±1.74);ODI评分术前为(0.71±0.31)、术后3个月为(0.44±0.12)、术后6个月为(0.31±0.11)、末次随访为(0.29±0.07)。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所有评价指标分别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复查相关影像学资料示只有1例因外伤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高达87%。结论对于老年性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临床疗效确切,有术后椎间融合率高、发生内固定松动率低、二次手术风险低等优势。
作者:瞿岱彪;黄圣升;吴华;刘礼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抚州市城区社区35-59岁妇女对公共卫生服务妇科健康体检项目的需求与利用情况。方法对每个社区卫生服务(CHS)中心(站)辖区内随机走访不少于50名居民。入户调查1260人,其中35-59岁妇女456名,收回有效问卷424份,问卷有效率93.0%。了解35-59岁妇女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项目知晓、需求与利用等。结果35-59岁妇女对公共卫生服务妇科健康体检项目知晓率为88.0%;愿意接受妇科健康体检人群占89.2%;公共卫生服妇科健康体检项目利用率为50.9%,参加妇科健康体检的35-59岁妇女存在妇科体检项目利用不全情况。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工作,普及妇女健康保健意识和防病意识,改变陈旧落后的有病才求医的医疗消费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居民的信任度。
作者:顾菱香;王克强;朱小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在微创置管后给予药物地塞米松加异烟肼,胸腔内注射;观察组则给予药物尿激酶加异烟肼,胸腔内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胸水引流量、胸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引流量为(231.45±117.26)ml、胸膜厚度为(1.49±0.32)mm、注药次数为(5.2±1.21)次,观察组患者引流量为(921.23±114.23)ml、胸膜厚度为(1.01±0.25)mm、注药次数为(3.6±1.34)次,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引流量显著升高,胸膜厚度及注药次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微创胸腔置管,并给予尿激酶加异烟脐治疗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赖启勋;廖开福;李丽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盆腔晚期实性肿瘤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盆腔晚期实性肿瘤患者应用HIFU治疗共计58次。均于治疗前行影像学检查及进行疼痛评分,并于治疗后3月随访,观察其影像学变化、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疼痛的改善,了解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结果本研究中25例盆腔肿瘤HIFU治疗后3个月,彩色多普勒检查回声增强、血供明显减少,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肿瘤大小等的变化得出有效率为56%、疾病稳定率为84%。其中有一例出现皮肤灼伤,两例出现低热,未出现其它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HIFU治疗盆腔晚期实性肿瘤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玉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Ⅱ期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因素和CK20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70例Ⅱ期直肠癌标本的743枚淋巴结行连续超薄切片结合cytokeratin-20(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术后平均随访61.11(21~84)个月。根据随访资料分析Ⅱ期直肠癌患者系膜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结果临床病理因素中,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肠壁侵润深度、淋巴管浸润与否与CK20的表达呈正相关,其它因素与淋巴结CK20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在淋巴结CK20表达阳性、阴性患者中,5年无瘤生存率各为55.0%、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临床病理因素与5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免疫组化检测直肠癌淋巴结CK20表达可对直肠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确定、预后的评估更准确合理。
作者:廖信芳;李柱;赵宋礼;陈健智;杨清水;王万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协助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方法对患者先行基础倾斜试验,阴性者再予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继续倾斜试验。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者,隔日或择日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 HUTT阳性23例,占实验总人数的76.7%。其中BHUT阳性仅2例,占阳性人数的8.7%,占实验总人数的6.7%。NHUT阳性21例,占阳性人数的91.3%,占实验总人数的70%。HUTT阴性7例,占实验总人数的23.3%。BHUT总时间为45min。BHUT阳性反应出现时间在倾斜2min。NHUT阳性反应出现时间在用药后2-12min。运动平板试验10例均为阴性。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明确,运动平板试验阴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可适度运动。
作者:罗淑珲;熊为国;梁资群;迟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在肝包虫囊肿手术中处理隐匿型胆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到2014年11月在突尼斯西迪。布吉德省医院手术治疗的56例肝包虫囊肿病人术后残腔并发症(胆漏、残腔积液、残腔感染)的资料。结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后残腔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在肝包虫囊肿手术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可有效解决残腔胆漏等优点。
作者:刘芳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SE的安全性。方法92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 3组,分别为32例、41例、19例,均接受PSE治疗(控制脾栓塞面积在50%-70%),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有发热及脾区疼痛,其余并发症以腹水及腹膜炎常见,分别为32例及23例。 C组腹水及腹膜炎的发生率高,与A组及B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但A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术前充分保肝降低Child-pugh评分、术中控制栓塞面积及部位、术后预防感染,可以减少PSE的并发症,继而提高PSE的安全性。
作者:邬芳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宫腔良恶性病变的临床鉴别和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宫腔良恶性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鉴别和诊断结果。结果全部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表现为DWI典型高信号,而大部分良性宫腔病变患者均表现为稍高信号和高信号,良性病变患者ADC水平(1.412±0.023)×10-3mm2/s,恶性病变患者ADC水平(0.967±0.042)×10-3mm2/s,恶性和良性病灶组织的ADC水平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DC水平的测量可作为良恶性宫腔内病变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常规MRI序列与DWI相互结合,能够为良恶性宫腔内病变的鉴别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作者:祝友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结合术后康复治疗踝前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4年8月,对42例踝前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4例,治疗组为关节镜+中药熏洗结合注射玻璃酸钠康复治疗组,对照A组为关节镜+术后注射玻璃酸钠组,对照B组为单纯关节镜组。结果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5个月。按照Ogilvie 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情况进行评估,组间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周(15.35±0.74)分与术前(6.85±1.46)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7,P<0.05)。优良率100%。对照A组:术后12周(14.36±1.21)分与术前(6.88±1.42)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6,P<0.05),13例踝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1例背伸活动轻度受限,活动时伴发疼痛、肿胀,优良率92.85%。对照B组:术后12周(13.93±1.59)分与术前(6.92±1.38)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72,P<0.05),12例踝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2例背伸活动轻度受限,活动时伴发疼痛、肿胀,优良率85.71%。治疗组优良率及术后12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B组,但组间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治疗踝前撞击综合症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中药熏洗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的康复治疗方式,大大缩短康复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丁浩;谢水华;王小鹏;陈卫东;何建华;吴军;夏明华;胡前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7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进食后腹痛发生率等变化,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3个月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淋巴结转移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食后上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在吞咽困难、疼痛、返流、进食受限、躯体形象等方面的QLQ-ST022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3月,返流和吞咽困难的QLQ-ST022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手术安全方面是可行的、并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小平;朱国民;吴厚斌;周良本;刘逸;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点式抽剥联合医用生物胶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到2014年12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入院就诊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医用生物胶康派特黏合,对照组患者给予丝线缝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皮肤关闭时间、术后第1d切口疼痛程度及术后3个月后切口疤痕明显程度。结果实验组切口疼痛评分平均评分为(2.322±1.57)分,对照组平均评分为(4.543±1.38)分,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平均瘢痕指数为3.4%,对照组为5.9%,两组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点式抽剥联合医用生物胶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安全有效,同时效果明确,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国强;曹传培;汪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PDF和PE+CHDF治疗重型肝病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肝病科住院重型肝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PDF组和PE+CHDF组(联合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统计临床治疗3个月的病死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生化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后对照组较观察组指标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PDF组30例,死亡17例,存活13例,死亡率56.66%;联合组42例死亡22例,存活20例,死亡率52.38%,2组比较无差别(χ2=1.3,P>0.05)。两组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置管处渗血等无显著差异(P>0.05),PDF组治疗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比例高于联合组(χ2=5.16,P<0.05)。结论单用PDF治疗重型肝病性价比较高,在不良反应预防中,更要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对已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电解质紊乱、HE等并发症的重型肝病患者时则应选择PE+CHDF更为合理有效,但是需要更高的操作水平和更加严密的监护,以减少过敏反应、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置管处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周观林;张伦理;邱湖海;张琼;刘春文;杨沛华;谢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