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飞;李玄芳
目的:研究Ⅱ期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因素和CK20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70例Ⅱ期直肠癌标本的743枚淋巴结行连续超薄切片结合cytokeratin-20(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术后平均随访61.11(21~84)个月。根据随访资料分析Ⅱ期直肠癌患者系膜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结果临床病理因素中,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肠壁侵润深度、淋巴管浸润与否与CK20的表达呈正相关,其它因素与淋巴结CK20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在淋巴结CK20表达阳性、阴性患者中,5年无瘤生存率各为55.0%、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临床病理因素与5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免疫组化检测直肠癌淋巴结CK20表达可对直肠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确定、预后的评估更准确合理。
作者:廖信芳;李柱;赵宋礼;陈健智;杨清水;王万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 FABPs)是一族同源性较高的小分子蛋白质,近年来FABPs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得到重视,为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就FABPs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做一总结,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鹏(综述);吕农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切口置管负压吸引对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33例腹部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负压引流组(n=17)和传统处理组(n=16),分别实施切口早期清创置管引流和传统敞开换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切口感染程度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变化。结果处理前1d两组患者的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切口感染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处理后第1d、第5d、第7d早期负压引流组患者的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较传统处理组有明显降低(P<0.05),处理后第1d、第3d、第7d及第9d早期引流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早期负压引流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处理组(P<0.05)。结论感染切口早期清创置管负压引流可有效地促进腹部感染切口的愈合,可能为临床治疗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良本;谢小平;朱国民;金峰;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又名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2,属于lipocalin超家族成员之一,1993年被Kjeldsen等[1]在中性粒细胞中发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NGAL与脂代谢紊乱、炎症、免疫反应、肿瘤及肾脏损害等密切相关[2,3]。现重点就NGAL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邓美慧;傅睿;郑卫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对病区备用药品的管理持续质量改进,使病区备用药品管理规范化,提高管理质量,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4个关键步骤(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方法,对全院35个病区的备用药品管理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查找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实施,在反复的检查过程中再发现问题,再改进,再提高,终达到规范化的管理目标。结果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的各项管理目标都较好地得以实现。结论以质控管理小组督查为管理手段,以PDCA循环管理为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制度的建立,各储备备用药品管理单元的强化培训,到管理要点的标准化,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持续改进,达到了规范化的预定目标,保障了临床用药的及时性与安全性。
作者:沈冬梅;杨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31例均发现皮肤结节或肿块就诊,1例右上肢疼痛,1例左下肢疼痛,余29例无明显症状;单发12例,多发19例;首发15例,复发16例;躯干20例,四肢8例,颌面部2例,头皮1例;合并肺转移5例;密度均匀25例,密度不均匀6例,边界清晰23例,周围脂肪间隙模糊6例,侵犯横纹肌10例;增强扫描12例,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综合分析,对肿瘤的术前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志坚;胡少波;曾炳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SE的安全性。方法92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 3组,分别为32例、41例、19例,均接受PSE治疗(控制脾栓塞面积在50%-70%),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有发热及脾区疼痛,其余并发症以腹水及腹膜炎常见,分别为32例及23例。 C组腹水及腹膜炎的发生率高,与A组及B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但A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术前充分保肝降低Child-pugh评分、术中控制栓塞面积及部位、术后预防感染,可以减少PSE的并发症,继而提高PSE的安全性。
作者:邬芳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盐酸胺碘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口服盐酸胺碘酮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做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临床疗效及24h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室性早搏数、房性早搏数、交界性早搏数方面均显著少于治疗前,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恶性心律失常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刘启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前静脉给药对鼻内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空白试验组(A组)、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术前30min,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D组注射地佐辛0.1mg/kg、F组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DF组注射地佐辛0.1mg/kg+氟比洛芬酯1mg/kg。分别在拔管后10min(T1),30min(T2)、1h(T3)、3h(T4)4个时段行VAS和BCS评分评价术后镇痛效果。在拔管后3min(Ta),7min(Tb)及15min(Tc),观察比较四组患者躁动评分(RS评分)和镇静评分(RSS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D组和F组的T1、T2时间点及DF组T1,T2,T3,T4各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BC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D组和F组比较,DF组T1,T2,T3,T4各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BCS评分显著升高(P<0.05);Ta、Tb、Tc点DF组RS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RSS均评分显著高于于A组和F组(P<0.05);DF组平均追加地佐辛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拔管后的烦躁和不适,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作者:周绪锋;郭善亮;张明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儿童急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外伤所致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及软组织缺损患儿40例,创面均在5cm×5cm大小以上,6-8h内入院并急诊行清创治疗,在I期行彻底清创治疗后均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7d、第14d取创缘新生肉芽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观察新生微血管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CD34标记的新生微血管数值在7d、14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新生微血管数值在14d均高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常规换药相比,能够更好的促进创面微血管生长。并能够对儿童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起到更加积极的疗效。
作者:江琦庆;熊斌;林智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估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根治术后Ⅰ期吻合+近端造瘘早期回纳的疗效。方法术中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将剩余近端结肠根据病人胖瘦预留10-15cm长残端,行近-远端结肠侧-端吻合。残端造瘘,术后20d将造瘘口关闭,埋入皮下或回纳腹腔。结果4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吻合口漏、关闭残端漏。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根治术后Ⅰ期吻合+近端造瘘早期回纳是可行的,其减少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经济费用,缩短了整个外科治疗时间。
作者:王建平;符建平;朱晓亮;杨勇;徐习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正常人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对比两组的心脏彩超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4.63±5.21)mm,左房内径(51.42±5.15)mm,左室射血分数(55.68±6.56)%,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比值(13.26±3.24),并与健康对照组心脏彩超情况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彩超结果对比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不断升高,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比值逐渐升高(P<0.05),而LVEF水平则逐渐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高血压患者心脏生理病理动态变化较敏感,可及时了解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及其功能情况,为左心室肥厚、左心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指导依据。
作者:吴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经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即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和EEN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d 3个时间点上分别检测2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指标二胺氧化酶(DAO)及内毒素水平。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指标无差异,治疗后第7d,EEN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TPN组(P<0.05),第14d明显高于T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第14d,EEN组白蛋白水平与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7d时EEN组内毒素水平与TPN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入院后第14dEEN组内毒素及DAO水平均低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
作者:朱国福;祝三秀;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与静脉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探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用于产科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心功能Ⅱ-Ⅳ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以6%七氟醚加6L/min吸入诱导,术中全凭七氟醚吸入维持。 R组以异丙酚1.5mg/kg,瑞芬太尼1μg/kg,司可林1mg/kg,诱导插管,术中以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0.08-0.1mg/(kg· min)维持,胎儿断脐后静注咪达唑仑5mg,维库溴铵0.1mg/kg,手术缝皮时停用RF。记录两组产妇麻醉诱导前(T0)、插管(放置喉罩)时(T1)、切皮时(T2)、拔管(拔出喉罩)(T3)各时点SBP、DBP、HR的变化、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停药至患者清醒时间、新生儿1min及5min Apgar评分及出生后1d及3d NBNA评分、统计产妇术后2h、6h、24h各时点总出血量。结果 S组产妇在T1、T3时刻HR、MAP均显著低于R组产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拔除喉罩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R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产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及NBN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行剖宫产术患者,是一种对产妇和新生儿都较为安全的一种麻醉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郭善亮;刘小兵;周涛;张明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在微创置管后给予药物地塞米松加异烟肼,胸腔内注射;观察组则给予药物尿激酶加异烟肼,胸腔内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胸水引流量、胸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引流量为(231.45±117.26)ml、胸膜厚度为(1.49±0.32)mm、注药次数为(5.2±1.21)次,观察组患者引流量为(921.23±114.23)ml、胸膜厚度为(1.01±0.25)mm、注药次数为(3.6±1.34)次,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引流量显著升高,胸膜厚度及注药次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微创胸腔置管,并给予尿激酶加异烟脐治疗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赖启勋;廖开福;李丽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口服咪唑斯汀10mg,一次1片,1次/d;研究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一次3片,3次/d。2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服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6.19%,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34%、4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14例出现口干、头晕、腹痛、腹泻、四肢肌肉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但症状均较轻微,无1例患者退出试验。结论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CIU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胡飞;李玄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全身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图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病理证实的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病例资料。从肿块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界、后方回声情况、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肿块均位于皮下,均为单房性,呈均匀点状低或等回声者25例;呈密集点状稍强回声,内夹杂弯曲的条状低回声者28例;内部回声不均匀者6例;内见钙化者2例。加压后肿块可见变形,未见明显流动感。所有肿块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高频超声可以在其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胡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泪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明确它在2型糖尿病干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正常人(对照组)32人,2型糖尿病非干眼患者30例,2型糖尿病干眼患者30例泪液中胰岛素的含量。结果泪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11.66±2.33)U/ml,2型糖尿病非干眼患者组为(9.40±1.85)U/ml,2型糖尿病干眼患者组为(7.73±1.62)U/ml;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中胰岛素含量较正常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中胰岛素含量较正常人低,泪液中胰岛素的缺乏导致泪膜不稳定,胰岛素有稳定泪膜和眼表的作用,胰岛素缺乏为2型糖尿病干眼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王金华;宋秀君;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对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小儿豉翘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联合组与单用组各为35例,联合组采用小儿豉翘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单用组仅采用小儿豉翘颗粒资料,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在患儿体温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与单用组比较均较短(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68.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接受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体征的改善,同时用药安全性高,效果确切。
作者:胡会岗;匡薇;梁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