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冬梅;杨文华
目的探讨药物利用评估(DUE)模式在Ⅰ类切口手术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中的作用。方法按照DUE程序,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资料,开展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利用评价。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得到很大改善,DUE评价使用原因合理率由62.9%提高到74.6%(P<0.05),药物选择的合理率从60.8%提高到90.5%(P<0.05),给药时机的合理率由56.7%提高到98.2%(P<0.05),单次给药剂量的合理率从79.9%提高到96.5%(P<0.05),溶媒的合格率由71.6%提高到99.4%(P<0.05),疗程的合理率从61.9%提高到95.3%(P<0.05)。结论 DUE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可促进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药师服务水平。
作者:郭春钰;严金玲;陈芳辉;黄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佳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方法闭合或者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76例。结果随访3-4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远期随访时间1-3年,平均18个月,随访70例,占全组病例92.1%,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7.14%。结论闭合或者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安全、损伤小、简捷,术后恢复效果满意。
作者:胡林勇;陈秋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为了总结我国乳房重建术式的现状,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势,对近十年国内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方法登陆万方医学网期刊全文库,以“乳房重建”为检索词,获取题录,然后下载全文进行分析。结果论文数量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主要集中LDMF和假体植入两种术式;LDMF、假体植入和DIEP手术例数逐渐增长,TRAM例数偶见出现。结论乳腺外科医生对整形技术的掌握愈来熟练,LDMF和假体植入仍会是两种主要术式,假体植入和DIEP的应用会更加广泛。腔镜技术或其他部位的穿支皮瓣可能更多地出现在乳房重建领域。即刻重建仍是主流,延迟重建是必要补充。需要乳腺外科医生和整形外科医生加强沟通,推进乳房重建的广泛应用。
作者:郭祯;熊秋云;雷秋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点的恶性肺血管疾病。目前肺动脉高压已成为了世界性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误诊率高三大特点,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与国外相比,我国有关肺动脉高压的资料相当的匮乏。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断与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和预后都至关重要。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各级医疗单位均已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心电图已成为肺动脉高压诊断流程中重要的检查项目。鉴于此,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心电图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潘雄(综述);程应樟;程晓曙(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7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进食后腹痛发生率等变化,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3个月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淋巴结转移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食后上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在吞咽困难、疼痛、返流、进食受限、躯体形象等方面的QLQ-ST022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3月,返流和吞咽困难的QLQ-ST022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手术安全方面是可行的、并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小平;朱国民;吴厚斌;周良本;刘逸;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切口置管负压吸引对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33例腹部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负压引流组(n=17)和传统处理组(n=16),分别实施切口早期清创置管引流和传统敞开换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切口感染程度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变化。结果处理前1d两组患者的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切口感染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处理后第1d、第5d、第7d早期负压引流组患者的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较传统处理组有明显降低(P<0.05),处理后第1d、第3d、第7d及第9d早期引流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早期负压引流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处理组(P<0.05)。结论感染切口早期清创置管负压引流可有效地促进腹部感染切口的愈合,可能为临床治疗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良本;谢小平;朱国民;金峰;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泪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明确它在2型糖尿病干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正常人(对照组)32人,2型糖尿病非干眼患者30例,2型糖尿病干眼患者30例泪液中胰岛素的含量。结果泪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11.66±2.33)U/ml,2型糖尿病非干眼患者组为(9.40±1.85)U/ml,2型糖尿病干眼患者组为(7.73±1.62)U/ml;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中胰岛素含量较正常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中胰岛素含量较正常人低,泪液中胰岛素的缺乏导致泪膜不稳定,胰岛素有稳定泪膜和眼表的作用,胰岛素缺乏为2型糖尿病干眼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王金华;宋秀君;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正常人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对比两组的心脏彩超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4.63±5.21)mm,左房内径(51.42±5.15)mm,左室射血分数(55.68±6.56)%,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比值(13.26±3.24),并与健康对照组心脏彩超情况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彩超结果对比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不断升高,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比值逐渐升高(P<0.05),而LVEF水平则逐渐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高血压患者心脏生理病理动态变化较敏感,可及时了解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及其功能情况,为左心室肥厚、左心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指导依据。
作者:吴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五红汤提高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60例拟行放疗的病理明确的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只行放疗,试验组除放疗外,在放疗开始前3天,每天服用五红汤1次,直到放疗结束。结果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方面比较,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均值比治疗前上升5.53分,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II度以上抑制发生率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大小便异常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试验组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红汤可提高直肠癌术后放疗期间的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金鸣;魏霞;姚伟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经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即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和EEN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d 3个时间点上分别检测2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指标二胺氧化酶(DAO)及内毒素水平。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指标无差异,治疗后第7d,EEN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TPN组(P<0.05),第14d明显高于T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第14d,EEN组白蛋白水平与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7d时EEN组内毒素水平与TPN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入院后第14dEEN组内毒素及DAO水平均低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
作者:朱国福;祝三秀;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经改良后的退热方法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来我院治疗的小儿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退热方法,治疗组采用我院儿科选择使用的物理和药物退热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并且体温反跳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的退热方法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退热作用迅速、安全性好,且适合小儿的特点。
作者:范利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协助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方法对患者先行基础倾斜试验,阴性者再予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继续倾斜试验。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者,隔日或择日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 HUTT阳性23例,占实验总人数的76.7%。其中BHUT阳性仅2例,占阳性人数的8.7%,占实验总人数的6.7%。NHUT阳性21例,占阳性人数的91.3%,占实验总人数的70%。HUTT阴性7例,占实验总人数的23.3%。BHUT总时间为45min。BHUT阳性反应出现时间在倾斜2min。NHUT阳性反应出现时间在用药后2-12min。运动平板试验10例均为阴性。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明确,运动平板试验阴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可适度运动。
作者:罗淑珲;熊为国;梁资群;迟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对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小儿豉翘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联合组与单用组各为35例,联合组采用小儿豉翘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单用组仅采用小儿豉翘颗粒资料,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在患儿体温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与单用组比较均较短(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68.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接受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体征的改善,同时用药安全性高,效果确切。
作者:胡会岗;匡薇;梁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上腹正中切口行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107例巨脾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脾切除术或门奇断流术,其中单纯行脾切除38例,58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11例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7例)或胃底环扎(4例)。结果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70(60-120)min,脾脏标本称重平均860(300-2700)g。无围手术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腹腔内出血2例,胃漏1例,切口感染2例,食管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上腹正中切口行原位脾切除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李学明;陈海鸣;俞建平;李江涛;谭启优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点式抽剥联合医用生物胶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到2014年12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入院就诊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医用生物胶康派特黏合,对照组患者给予丝线缝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皮肤关闭时间、术后第1d切口疼痛程度及术后3个月后切口疤痕明显程度。结果实验组切口疼痛评分平均评分为(2.322±1.57)分,对照组平均评分为(4.543±1.38)分,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平均瘢痕指数为3.4%,对照组为5.9%,两组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点式抽剥联合医用生物胶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安全有效,同时效果明确,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国强;曹传培;汪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抗凝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脑梗死17例,脑出血3例,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天1次,单药治疗;对照组脑梗死18例,脑出血2例,脑梗死患者口服华法林2.5mg,每天2次,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脑出血患者首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100U,每天1次,共14d,然后口服华法林2.5mg,每天2次。观察两组下肢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应用彩超观察下肢深静脉管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2例,临床治愈时间为25-30d,治疗过程中监测INR均在正常范围,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1例,临床治愈时间28-31d,无新发脑出血发生。两组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是有效的抗凝治疗方法,但利伐沙班单药治疗副作用少,出血风险小,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铭华;吴明超;江顺福;高黎明;毛元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64排CT脑灌注评价脑组织缺血程度。方法40例临床诊断急性脑梗塞,CT灌注显示单侧脑叶灌注异常患者,结合MRI判断梗塞,根据脑血流量进行分组,A组(低灌注组)与B组(梗塞组),分别评价两组的脑血流灌注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A组18例,CTP图异常低灌注区表现为MTT延长(R约为1.28)、CBF可正常或轻度升/降、CBV基本无变化或轻度降低,其中仅MTT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梗塞组22例,对比MRI图梗塞周边IP区异常灌注表现为MTT延长(R约为1.48)、CBF明显下降(R约为0.45)、CBV轻度降低,其中MTT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塞中心区表现为MTT延长(R约为1.64)、CBF明显下降(R约为0.36)、CBV明显降低(R约为0.37)。其中MTT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组织低灌注区与梗塞中心区及周边IP区各灌注参数有显著差异,根据灌注参数的变化特点可对缺血梗塞的程度作出影像评估,当MRI未见急性梗塞时,CT灌注rCBF<0.5,提示梗塞风险极高,指导临床应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刘贯清;肖新兰;李晓;黄小宁;李五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全身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图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病理证实的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病例资料。从肿块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界、后方回声情况、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肿块均位于皮下,均为单房性,呈均匀点状低或等回声者25例;呈密集点状稍强回声,内夹杂弯曲的条状低回声者28例;内部回声不均匀者6例;内见钙化者2例。加压后肿块可见变形,未见明显流动感。所有肿块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高频超声可以在其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胡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