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本;谢小平;朱国民;金峰;揭志刚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SE的安全性。方法92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 3组,分别为32例、41例、19例,均接受PSE治疗(控制脾栓塞面积在50%-70%),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有发热及脾区疼痛,其余并发症以腹水及腹膜炎常见,分别为32例及23例。 C组腹水及腹膜炎的发生率高,与A组及B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但A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术前充分保肝降低Child-pugh评分、术中控制栓塞面积及部位、术后预防感染,可以减少PSE的并发症,继而提高PSE的安全性。
作者:邬芳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 FABPs)是一族同源性较高的小分子蛋白质,近年来FABPs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得到重视,为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就FABPs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做一总结,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鹏(综述);吕农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携带多个穿支的腓动脉远端蒂大型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携带多个穿支的腓动脉远端蒂大型皮瓣修复同侧足踝部及前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2例,缺损面积15.5cm×10.5cm-8cm×6cm,皮瓣切取面积26.5cm×12.5cm-9.5cm×7.0cm。结果12例术后均得到随访,皮瓣完全存活;1例创面轻度感染,经换药、调整敏感抗菌素等处理治愈。结论携带多个穿支的腓动脉远端蒂大型皮瓣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不要吻合血管、操作相对简单、蒂部旋转方便,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较大软组织缺损时的一种理想皮瓣。
作者:黄跟东;邓葵;付睿军;陈琴;徐星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泪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明确它在2型糖尿病干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正常人(对照组)32人,2型糖尿病非干眼患者30例,2型糖尿病干眼患者30例泪液中胰岛素的含量。结果泪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11.66±2.33)U/ml,2型糖尿病非干眼患者组为(9.40±1.85)U/ml,2型糖尿病干眼患者组为(7.73±1.62)U/ml;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中胰岛素含量较正常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中胰岛素含量较正常人低,泪液中胰岛素的缺乏导致泪膜不稳定,胰岛素有稳定泪膜和眼表的作用,胰岛素缺乏为2型糖尿病干眼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王金华;宋秀君;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游离前臂皮瓣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从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5例T3、T4期下咽癌患者行半喉半咽切除术,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喉以及喉咽缺损,根据缺损区大小和部位,切取相应皮瓣并塑形后,恢复喉和喉咽的正常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术后辅以放疗,平均剂量65Gy。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全部病例恢复正常进食与发音功能,其中3例拔除金属导管,另有2例带管。随访3年以上,长者随访6年,局部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游离前臂皮瓣用于下咽癌切除后的下咽、喉缺损修复,具有可靠、易存活、厚度适合、易于塑形的优点,有利于下咽癌手术的喉功能保留。
作者:闵翔;余济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密度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采用VAS、JOA下腰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4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1.50±2.11)个月,不适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 VAS评分术前(7.55±1.30)、术后3个月为(3.65±0.87)、术后6个月为(3.15±0.71)、末次为(2.83±2.04);JOA评分术前为(8.66±7.01)、术后3个月为(14.09±2.07)、术后6个月为(16.88±1.95)、末次随访为(17.33±1.74);ODI评分术前为(0.71±0.31)、术后3个月为(0.44±0.12)、术后6个月为(0.31±0.11)、末次随访为(0.29±0.07)。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所有评价指标分别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复查相关影像学资料示只有1例因外伤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高达87%。结论对于老年性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临床疗效确切,有术后椎间融合率高、发生内固定松动率低、二次手术风险低等优势。
作者:瞿岱彪;黄圣升;吴华;刘礼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EDF对前列腺癌抗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方法加入PEDF或PBS溶液培养人前列腺癌上皮细胞株(PC3),RT-QPCR检测细胞中VEGF与CXCR4的表达水平;建立皮下种植肿瘤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与CXCR4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细胞株与皮下种植肿瘤组织验证,发现PEDF抑制VEGF与CXCR4的表达。结论 PEDF抑制前列腺癌中血管生成,可作为前列腺癌抗血管生成的靶标,为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作者:毛允义;林伟;曾涛;朱心;江先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抗凝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脑梗死17例,脑出血3例,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天1次,单药治疗;对照组脑梗死18例,脑出血2例,脑梗死患者口服华法林2.5mg,每天2次,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脑出血患者首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100U,每天1次,共14d,然后口服华法林2.5mg,每天2次。观察两组下肢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应用彩超观察下肢深静脉管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2例,临床治愈时间为25-30d,治疗过程中监测INR均在正常范围,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1例,临床治愈时间28-31d,无新发脑出血发生。两组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是有效的抗凝治疗方法,但利伐沙班单药治疗副作用少,出血风险小,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铭华;吴明超;江顺福;高黎明;毛元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佳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方法闭合或者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76例。结果随访3-4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远期随访时间1-3年,平均18个月,随访70例,占全组病例92.1%,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7.14%。结论闭合或者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安全、损伤小、简捷,术后恢复效果满意。
作者:胡林勇;陈秋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提睾肌的作用。方法我院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试验组40例患者术中保留提睾肌并原位缝合,对照组40例患者术中切除提睾肌,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0例患者成功完成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35-60min,平均45min;出血20-60ml,平均35ml。术后第1d即可下床活动,逐步恢复饮食,平均术后3-6d出院。术后1年随访对照组复发2例,精索静脉曲张8例;试验组无复发,无精索静脉曲张。结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保留提睾肌,预防疝复发,预防术后精索静脉曲张。
作者:齐志保;江根喜;孙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经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即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和EEN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d 3个时间点上分别检测2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指标二胺氧化酶(DAO)及内毒素水平。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指标无差异,治疗后第7d,EEN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TPN组(P<0.05),第14d明显高于T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第14d,EEN组白蛋白水平与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7d时EEN组内毒素水平与TPN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入院后第14dEEN组内毒素及DAO水平均低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
作者:朱国福;祝三秀;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KTP激光泪道成形联合泪道置管治疗复发性泪囊炎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46只眼)复发性泪囊炎采用鼻内窥镜下KTP激光联合泪道置管3个月,术后定期冲洗泪道。结果随访6-24个月,治愈39只眼占84.78%;好转5只眼占10.87%,总有效率95.65%。无效2只眼占4.35%。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失效的原因多为骨孔过小、吻合口处瘢痕愈合、肉芽组织增生,再次手术的刺激可能加重吻合口处瘢痕,术中出血多手术难度加大。 KTP泪道激光汽化吻合口黏膜,同时鼻内窥镜直视下将吻合口向四周扩大,联合泪道引流管的置入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恢复快、安全、疗效高的特点是治疗复发泪囊炎很好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莆英;叶艳敏;廖洪斐;王耀华;胡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口服咪唑斯汀10mg,一次1片,1次/d;研究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一次3片,3次/d。2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服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6.19%,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34%、4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14例出现口干、头晕、腹痛、腹泻、四肢肌肉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但症状均较轻微,无1例患者退出试验。结论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CIU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胡飞;李玄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由江西省医学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的2015 年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第二届泛珠江地区麻醉年会暨第十五次江西省麻醉年会于2015 年7 月3~5 日在南昌召开。本次会议共吸引全国1000 余名麻醉医师参会,举办了近60 个单元的学术交流。会议以“生命因麻醉精彩”为主题,以小儿与成人麻醉学的新进展与麻醉质量控制为核心,开设1 个主会场、7 个分会场,分别讨论了小儿麻醉包括新生儿麻醉、小儿门诊手术麻醉、小儿麻醉气道管理、小儿术后镇痛镇静、小儿舒适化麻醉、小儿麻醉管理、危重症医学、气道管理、门诊及PACU 麻醉、腔镜手术麻醉、老年人麻醉等各亚专业学科和学组的新进展,同时就麻醉基础学研究、麻醉学临床科研、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与管理等领域展开交流。会议邀请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刘进教授,副主任委员薛张纲教授、姚尚龙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郑宏教授,王国林教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小儿麻醉学组组长连庆泉教授以及泛珠江六省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小儿麻醉学组委员和特邀嘉宾等84 人到会作专题讲座。本次大学是迄今为止在江西举办的麻醉领域规模大的一次学术盛会。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盆腔晚期实性肿瘤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盆腔晚期实性肿瘤患者应用HIFU治疗共计58次。均于治疗前行影像学检查及进行疼痛评分,并于治疗后3月随访,观察其影像学变化、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疼痛的改善,了解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结果本研究中25例盆腔肿瘤HIFU治疗后3个月,彩色多普勒检查回声增强、血供明显减少,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肿瘤大小等的变化得出有效率为56%、疾病稳定率为84%。其中有一例出现皮肤灼伤,两例出现低热,未出现其它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HIFU治疗盆腔晚期实性肿瘤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玉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上腹正中切口行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107例巨脾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脾切除术或门奇断流术,其中单纯行脾切除38例,58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11例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7例)或胃底环扎(4例)。结果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70(60-120)min,脾脏标本称重平均860(300-2700)g。无围手术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腹腔内出血2例,胃漏1例,切口感染2例,食管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上腹正中切口行原位脾切除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李学明;陈海鸣;俞建平;李江涛;谭启优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组以新产程标准及处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处理产程;对照组以Friedman产程标准处理产程。比较2组分娩方式、产程中催产素使用及分娩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新产程标准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Friedman产程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产程标准组)产程中催产素使用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Friedman产程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产程标准组)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Friedman产程标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产程标准组)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稍高于对照组(Fried-man产程标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程干预,且不会明显增加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分娩并发症。
作者:曾晓明;郑九生;邹卫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在微创置管后给予药物地塞米松加异烟肼,胸腔内注射;观察组则给予药物尿激酶加异烟肼,胸腔内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胸水引流量、胸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引流量为(231.45±117.26)ml、胸膜厚度为(1.49±0.32)mm、注药次数为(5.2±1.21)次,观察组患者引流量为(921.23±114.23)ml、胸膜厚度为(1.01±0.25)mm、注药次数为(3.6±1.34)次,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引流量显著升高,胸膜厚度及注药次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微创胸腔置管,并给予尿激酶加异烟脐治疗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赖启勋;廖开福;李丽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Ⅱ期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因素和CK20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70例Ⅱ期直肠癌标本的743枚淋巴结行连续超薄切片结合cytokeratin-20(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术后平均随访61.11(21~84)个月。根据随访资料分析Ⅱ期直肠癌患者系膜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结果临床病理因素中,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肠壁侵润深度、淋巴管浸润与否与CK20的表达呈正相关,其它因素与淋巴结CK20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在淋巴结CK20表达阳性、阴性患者中,5年无瘤生存率各为55.0%、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临床病理因素与5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免疫组化检测直肠癌淋巴结CK20表达可对直肠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确定、预后的评估更准确合理。
作者:廖信芳;李柱;赵宋礼;陈健智;杨清水;王万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抚州市城区社区35-59岁妇女对公共卫生服务妇科健康体检项目的需求与利用情况。方法对每个社区卫生服务(CHS)中心(站)辖区内随机走访不少于50名居民。入户调查1260人,其中35-59岁妇女456名,收回有效问卷424份,问卷有效率93.0%。了解35-59岁妇女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项目知晓、需求与利用等。结果35-59岁妇女对公共卫生服务妇科健康体检项目知晓率为88.0%;愿意接受妇科健康体检人群占89.2%;公共卫生服妇科健康体检项目利用率为50.9%,参加妇科健康体检的35-59岁妇女存在妇科体检项目利用不全情况。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工作,普及妇女健康保健意识和防病意识,改变陈旧落后的有病才求医的医疗消费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居民的信任度。
作者:顾菱香;王克强;朱小康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