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EDF对前列腺癌抗血管生成的调控研究

毛允义;林伟;曾涛;朱心;江先汉

关键词:前列腺癌, 抗血管生成, VEGF, CXCR4
摘要:目的:探讨PEDF对前列腺癌抗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方法加入PEDF或PBS溶液培养人前列腺癌上皮细胞株(PC3),RT-QPCR检测细胞中VEGF与CXCR4的表达水平;建立皮下种植肿瘤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与CXCR4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细胞株与皮下种植肿瘤组织验证,发现PEDF抑制VEGF与CXCR4的表达。结论 PEDF抑制前列腺癌中血管生成,可作为前列腺癌抗血管生成的靶标,为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口服咪唑斯汀10mg,一次1片,1次/d;研究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一次3片,3次/d。2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服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6.19%,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34%、4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14例出现口干、头晕、腹痛、腹泻、四肢肌肉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但症状均较轻微,无1例患者退出试验。结论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CIU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胡飞;李玄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五红汤减轻直肠癌术后放疗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目的:探讨五红汤提高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60例拟行放疗的病理明确的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只行放疗,试验组除放疗外,在放疗开始前3天,每天服用五红汤1次,直到放疗结束。结果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方面比较,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均值比治疗前上升5.53分,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II度以上抑制发生率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大小便异常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试验组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红汤可提高直肠癌术后放疗期间的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金鸣;魏霞;姚伟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运动平板与直立倾斜试验实验筛查晕厥原因

    目的:协助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方法对患者先行基础倾斜试验,阴性者再予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继续倾斜试验。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者,隔日或择日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 HUTT阳性23例,占实验总人数的76.7%。其中BHUT阳性仅2例,占阳性人数的8.7%,占实验总人数的6.7%。NHUT阳性21例,占阳性人数的91.3%,占实验总人数的70%。HUTT阴性7例,占实验总人数的23.3%。BHUT总时间为45min。BHUT阳性反应出现时间在倾斜2min。NHUT阳性反应出现时间在用药后2-12min。运动平板试验10例均为阴性。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明确,运动平板试验阴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可适度运动。

    作者:罗淑珲;熊为国;梁资群;迟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强化螺钉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近中期疗效

    目的: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密度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采用VAS、JOA下腰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4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1.50±2.11)个月,不适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 VAS评分术前(7.55±1.30)、术后3个月为(3.65±0.87)、术后6个月为(3.15±0.71)、末次为(2.83±2.04);JOA评分术前为(8.66±7.01)、术后3个月为(14.09±2.07)、术后6个月为(16.88±1.95)、末次随访为(17.33±1.74);ODI评分术前为(0.71±0.31)、术后3个月为(0.44±0.12)、术后6个月为(0.31±0.11)、末次随访为(0.29±0.07)。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所有评价指标分别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复查相关影像学资料示只有1例因外伤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高达87%。结论对于老年性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临床疗效确切,有术后椎间融合率高、发生内固定松动率低、二次手术风险低等优势。

    作者:瞿岱彪;黄圣升;吴华;刘礼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在微创置管后给予药物地塞米松加异烟肼,胸腔内注射;观察组则给予药物尿激酶加异烟肼,胸腔内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胸水引流量、胸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引流量为(231.45±117.26)ml、胸膜厚度为(1.49±0.32)mm、注药次数为(5.2±1.21)次,观察组患者引流量为(921.23±114.23)ml、胸膜厚度为(1.01±0.25)mm、注药次数为(3.6±1.34)次,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引流量显著升高,胸膜厚度及注药次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微创胸腔置管,并给予尿激酶加异烟脐治疗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肥厚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赖启勋;廖开福;李丽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又名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2,属于lipocalin超家族成员之一,1993年被Kjeldsen等[1]在中性粒细胞中发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NGAL与脂代谢紊乱、炎症、免疫反应、肿瘤及肾脏损害等密切相关[2,3]。现重点就NGAL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邓美慧;傅睿;郑卫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提睾肌的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提睾肌的作用。方法我院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试验组40例患者术中保留提睾肌并原位缝合,对照组40例患者术中切除提睾肌,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0例患者成功完成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35-60min,平均45min;出血20-60ml,平均35ml。术后第1d即可下床活动,逐步恢复饮食,平均术后3-6d出院。术后1年随访对照组复发2例,精索静脉曲张8例;试验组无复发,无精索静脉曲张。结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保留提睾肌,预防疝复发,预防术后精索静脉曲张。

    作者:齐志保;江根喜;孙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点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正常人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对比两组的心脏彩超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4.63±5.21)mm,左房内径(51.42±5.15)mm,左室射血分数(55.68±6.56)%,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比值(13.26±3.24),并与健康对照组心脏彩超情况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彩超结果对比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不断升高,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比值逐渐升高(P<0.05),而LVEF水平则逐渐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高血压患者心脏生理病理动态变化较敏感,可及时了解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及其功能情况,为左心室肥厚、左心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指导依据。

    作者:吴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PEDF对前列腺癌抗血管生成的调控研究

    目的:探讨PEDF对前列腺癌抗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方法加入PEDF或PBS溶液培养人前列腺癌上皮细胞株(PC3),RT-QPCR检测细胞中VEGF与CXCR4的表达水平;建立皮下种植肿瘤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与CXCR4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细胞株与皮下种植肿瘤组织验证,发现PEDF抑制VEGF与CXCR4的表达。结论 PEDF抑制前列腺癌中血管生成,可作为前列腺癌抗血管生成的靶标,为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作者:毛允义;林伟;曾涛;朱心;江先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上腹正中切口行巨脾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探讨经上腹正中切口行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107例巨脾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脾切除术或门奇断流术,其中单纯行脾切除38例,58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11例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7例)或胃底环扎(4例)。结果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70(60-120)min,脾脏标本称重平均860(300-2700)g。无围手术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腹腔内出血2例,胃漏1例,切口感染2例,食管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上腹正中切口行原位脾切除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李学明;陈海鸣;俞建平;李江涛;谭启优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非复杂型上尿路结石分析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非复杂型上尿路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非复杂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给予无管化PCNL和标准PCNL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漏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术后VAS评分及Hb下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管化PCNL治疗非复杂型上尿路结石具有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且可与标准PCNL达到同样的取石效果。

    作者:张祥水;汪洋;李德明;李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8例因输尿管镜不能进入输尿管开口而终止手术,15例输尿管迂曲扩张、扭曲成角、狭窄,不能到达结石部位,1例输尿管结石嵌顿合并息肉,强行进镜致输尿管穿孔,2例合并出血,输尿管穿孔,结石上移7例,导致碎石失败,分别行留置双J管后二期重新上镜手术或辅助ESWL治疗,PCNL,开放手术等治疗,术后经门诊及电话随访3周-2个月,碎石及排石效果良好,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进镜受阻、结石上移、结石息肉包裹、输尿管狭窄、术中渗血视野不清及输尿管穿孔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失败的常见原因,通过提高进镜和碎石技巧,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秦允清;曹用立;张有印;张沛永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肺动脉高压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点的恶性肺血管疾病。目前肺动脉高压已成为了世界性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误诊率高三大特点,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与国外相比,我国有关肺动脉高压的资料相当的匮乏。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断与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和预后都至关重要。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各级医疗单位均已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心电图已成为肺动脉高压诊断流程中重要的检查项目。鉴于此,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心电图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潘雄(综述);程应樟;程晓曙(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携带多个穿支的腓动脉远端蒂大型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携带多个穿支的腓动脉远端蒂大型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携带多个穿支的腓动脉远端蒂大型皮瓣修复同侧足踝部及前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2例,缺损面积15.5cm×10.5cm-8cm×6cm,皮瓣切取面积26.5cm×12.5cm-9.5cm×7.0cm。结果12例术后均得到随访,皮瓣完全存活;1例创面轻度感染,经换药、调整敏感抗菌素等处理治愈。结论携带多个穿支的腓动脉远端蒂大型皮瓣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不要吻合血管、操作相对简单、蒂部旋转方便,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较大软组织缺损时的一种理想皮瓣。

    作者:黄跟东;邓葵;付睿军;陈琴;徐星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对促进儿童创面血管再生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儿童急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外伤所致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及软组织缺损患儿40例,创面均在5cm×5cm大小以上,6-8h内入院并急诊行清创治疗,在I期行彻底清创治疗后均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7d、第14d取创缘新生肉芽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观察新生微血管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CD34标记的新生微血管数值在7d、14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新生微血管数值在14d均高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常规换药相比,能够更好的促进创面微血管生长。并能够对儿童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起到更加积极的疗效。

    作者:江琦庆;熊斌;林智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2632例分析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组以新产程标准及处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处理产程;对照组以Friedman产程标准处理产程。比较2组分娩方式、产程中催产素使用及分娩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新产程标准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Friedman产程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产程标准组)产程中催产素使用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Friedman产程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产程标准组)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Friedman产程标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产程标准组)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稍高于对照组(Fried-man产程标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程干预,且不会明显增加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分娩并发症。

    作者:曾晓明;郑九生;邹卫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类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的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PDF和PE+CHDF治疗重型肝病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肝病科住院重型肝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PDF组和PE+CHDF组(联合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统计临床治疗3个月的病死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生化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后对照组较观察组指标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PDF组30例,死亡17例,存活13例,死亡率56.66%;联合组42例死亡22例,存活20例,死亡率52.38%,2组比较无差别(χ2=1.3,P>0.05)。两组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置管处渗血等无显著差异(P>0.05),PDF组治疗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比例高于联合组(χ2=5.16,P<0.05)。结论单用PDF治疗重型肝病性价比较高,在不良反应预防中,更要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对已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电解质紊乱、HE等并发症的重型肝病患者时则应选择PE+CHDF更为合理有效,但是需要更高的操作水平和更加严密的监护,以减少过敏反应、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置管处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周观林;张伦理;邱湖海;张琼;刘春文;杨沛华;谢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窖蛋白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表达的初步观察

    目的:明确窖蛋白1(Caveolin-1,CAV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ML患者骨髓标本83例、对照组11例,运用实时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CAV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CAV1在AML不同阶段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结果⑴CAV1基因mRNA在AML初治组表达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初治组与缓解组表达无显著差异(P=0.123);难治组与复发组CAV1表达水平比初治组、缓解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⑵初治组中化疗缓解组与化疗未缓解组之间CAV1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⑶AML初治组中CAV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比例、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AV1在AML中表达与白血病阶段有关,呈双向表达模式,随着病情进展而升高,可能成为预测白血病病情进展的指标之一。

    作者:钟金发;李振江;汤爱平;孙万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MR扩散加权成像对宫腔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宫腔良恶性病变的临床鉴别和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宫腔良恶性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鉴别和诊断结果。结果全部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表现为DWI典型高信号,而大部分良性宫腔病变患者均表现为稍高信号和高信号,良性病变患者ADC水平(1.412±0.023)×10-3mm2/s,恶性病变患者ADC水平(0.967±0.042)×10-3mm2/s,恶性和良性病灶组织的ADC水平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DC水平的测量可作为良恶性宫腔内病变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常规MRI序列与DWI相互结合,能够为良恶性宫腔内病变的鉴别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作者:祝友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本刊公告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