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前用药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周绪锋;郭善亮;张明生

关键词: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鼻内镜手术, 超前镇痛, 联合镇痛
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前静脉给药对鼻内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空白试验组(A组)、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术前30min,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D组注射地佐辛0.1mg/kg、F组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DF组注射地佐辛0.1mg/kg+氟比洛芬酯1mg/kg。分别在拔管后10min(T1),30min(T2)、1h(T3)、3h(T4)4个时段行VAS和BCS评分评价术后镇痛效果。在拔管后3min(Ta),7min(Tb)及15min(Tc),观察比较四组患者躁动评分(RS评分)和镇静评分(RSS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D组和F组的T1、T2时间点及DF组T1,T2,T3,T4各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BC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D组和F组比较,DF组T1,T2,T3,T4各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BCS评分显著升高(P<0.05);Ta、Tb、Tc点DF组RS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RSS均评分显著高于于A组和F组(P<0.05);DF组平均追加地佐辛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拔管后的烦躁和不适,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封闭引流对促进儿童创面血管再生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儿童急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外伤所致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及软组织缺损患儿40例,创面均在5cm×5cm大小以上,6-8h内入院并急诊行清创治疗,在I期行彻底清创治疗后均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7d、第14d取创缘新生肉芽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观察新生微血管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CD34标记的新生微血管数值在7d、14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新生微血管数值在14d均高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常规换药相比,能够更好的促进创面微血管生长。并能够对儿童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起到更加积极的疗效。

    作者:江琦庆;熊斌;林智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前用药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前静脉给药对鼻内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空白试验组(A组)、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术前30min,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D组注射地佐辛0.1mg/kg、F组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DF组注射地佐辛0.1mg/kg+氟比洛芬酯1mg/kg。分别在拔管后10min(T1),30min(T2)、1h(T3)、3h(T4)4个时段行VAS和BCS评分评价术后镇痛效果。在拔管后3min(Ta),7min(Tb)及15min(Tc),观察比较四组患者躁动评分(RS评分)和镇静评分(RSS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D组和F组的T1、T2时间点及DF组T1,T2,T3,T4各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BC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D组和F组比较,DF组T1,T2,T3,T4各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BCS评分显著升高(P<0.05);Ta、Tb、Tc点DF组RS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RSS均评分显著高于于A组和F组(P<0.05);DF组平均追加地佐辛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拔管后的烦躁和不适,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作者:周绪锋;郭善亮;张明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抚州市城区社区妇女对健康体检项目的需求与利用调查

    目的:了解抚州市城区社区35-59岁妇女对公共卫生服务妇科健康体检项目的需求与利用情况。方法对每个社区卫生服务(CHS)中心(站)辖区内随机走访不少于50名居民。入户调查1260人,其中35-59岁妇女456名,收回有效问卷424份,问卷有效率93.0%。了解35-59岁妇女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项目知晓、需求与利用等。结果35-59岁妇女对公共卫生服务妇科健康体检项目知晓率为88.0%;愿意接受妇科健康体检人群占89.2%;公共卫生服妇科健康体检项目利用率为50.9%,参加妇科健康体检的35-59岁妇女存在妇科体检项目利用不全情况。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工作,普及妇女健康保健意识和防病意识,改变陈旧落后的有病才求医的医疗消费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居民的信任度。

    作者:顾菱香;王克强;朱小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点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正常人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对比两组的心脏彩超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4.63±5.21)mm,左房内径(51.42±5.15)mm,左室射血分数(55.68±6.56)%,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比值(13.26±3.24),并与健康对照组心脏彩超情况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彩超结果对比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不断升高,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区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比值逐渐升高(P<0.05),而LVEF水平则逐渐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高血压患者心脏生理病理动态变化较敏感,可及时了解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及其功能情况,为左心室肥厚、左心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指导依据。

    作者:吴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在肝包虫囊肿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在肝包虫囊肿手术中处理隐匿型胆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到2014年11月在突尼斯西迪。布吉德省医院手术治疗的56例肝包虫囊肿病人术后残腔并发症(胆漏、残腔积液、残腔感染)的资料。结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后残腔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在肝包虫囊肿手术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可有效解决残腔胆漏等优点。

    作者:刘芳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8例因输尿管镜不能进入输尿管开口而终止手术,15例输尿管迂曲扩张、扭曲成角、狭窄,不能到达结石部位,1例输尿管结石嵌顿合并息肉,强行进镜致输尿管穿孔,2例合并出血,输尿管穿孔,结石上移7例,导致碎石失败,分别行留置双J管后二期重新上镜手术或辅助ESWL治疗,PCNL,开放手术等治疗,术后经门诊及电话随访3周-2个月,碎石及排石效果良好,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进镜受阻、结石上移、结石息肉包裹、输尿管狭窄、术中渗血视野不清及输尿管穿孔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失败的常见原因,通过提高进镜和碎石技巧,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秦允清;曹用立;张有印;张沛永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价值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 FABPs)是一族同源性较高的小分子蛋白质,近年来FABPs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得到重视,为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就FABPs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做一总结,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鹏(综述);吕农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盐酸胺碘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胺碘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口服盐酸胺碘酮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做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临床疗效及24h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室性早搏数、房性早搏数、交界性早搏数方面均显著少于治疗前,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恶性心律失常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刘启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分析

    目的:分析全身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图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病理证实的浅表组织表皮样囊肿的病例资料。从肿块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界、后方回声情况、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肿块均位于皮下,均为单房性,呈均匀点状低或等回声者25例;呈密集点状稍强回声,内夹杂弯曲的条状低回声者28例;内部回声不均匀者6例;内见钙化者2例。加压后肿块可见变形,未见明显流动感。所有肿块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高频超声可以在其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胡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根治术后Ⅰ期吻合+近端造瘘早期回纳4例报告

    目的:评估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根治术后Ⅰ期吻合+近端造瘘早期回纳的疗效。方法术中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将剩余近端结肠根据病人胖瘦预留10-15cm长残端,行近-远端结肠侧-端吻合。残端造瘘,术后20d将造瘘口关闭,埋入皮下或回纳腹腔。结果4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吻合口漏、关闭残端漏。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根治术后Ⅰ期吻合+近端造瘘早期回纳是可行的,其减少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经济费用,缩短了整个外科治疗时间。

    作者:王建平;符建平;朱晓亮;杨勇;徐习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早期切口置管负压吸引在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切口置管负压吸引对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33例腹部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负压引流组(n=17)和传统处理组(n=16),分别实施切口早期清创置管引流和传统敞开换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切口感染程度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变化。结果处理前1d两组患者的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切口感染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处理后第1d、第5d、第7d早期负压引流组患者的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较传统处理组有明显降低(P<0.05),处理后第1d、第3d、第7d及第9d早期引流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早期负压引流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处理组(P<0.05)。结论感染切口早期清创置管负压引流可有效地促进腹部感染切口的愈合,可能为临床治疗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良本;谢小平;朱国民;金峰;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64排CT脑灌注对脑组织缺血程度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64排CT脑灌注评价脑组织缺血程度。方法40例临床诊断急性脑梗塞,CT灌注显示单侧脑叶灌注异常患者,结合MRI判断梗塞,根据脑血流量进行分组,A组(低灌注组)与B组(梗塞组),分别评价两组的脑血流灌注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A组18例,CTP图异常低灌注区表现为MTT延长(R约为1.28)、CBF可正常或轻度升/降、CBV基本无变化或轻度降低,其中仅MTT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梗塞组22例,对比MRI图梗塞周边IP区异常灌注表现为MTT延长(R约为1.48)、CBF明显下降(R约为0.45)、CBV轻度降低,其中MTT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塞中心区表现为MTT延长(R约为1.64)、CBF明显下降(R约为0.36)、CBV明显降低(R约为0.37)。其中MTT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组织低灌注区与梗塞中心区及周边IP区各灌注参数有显著差异,根据灌注参数的变化特点可对缺血梗塞的程度作出影像评估,当MRI未见急性梗塞时,CT灌注rCBF<0.5,提示梗塞风险极高,指导临床应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刘贯清;肖新兰;李晓;黄小宁;李五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口服咪唑斯汀10mg,一次1片,1次/d;研究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一次3片,3次/d。2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服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6.19%,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34%、4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14例出现口干、头晕、腹痛、腹泻、四肢肌肉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但症状均较轻微,无1例患者退出试验。结论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CIU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胡飞;李玄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类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的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PDF和PE+CHDF治疗重型肝病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肝病科住院重型肝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PDF组和PE+CHDF组(联合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统计临床治疗3个月的病死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生化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后对照组较观察组指标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PDF组30例,死亡17例,存活13例,死亡率56.66%;联合组42例死亡22例,存活20例,死亡率52.38%,2组比较无差别(χ2=1.3,P>0.05)。两组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置管处渗血等无显著差异(P>0.05),PDF组治疗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比例高于联合组(χ2=5.16,P<0.05)。结论单用PDF治疗重型肝病性价比较高,在不良反应预防中,更要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对已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电解质紊乱、HE等并发症的重型肝病患者时则应选择PE+CHDF更为合理有效,但是需要更高的操作水平和更加严密的监护,以减少过敏反应、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置管处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周观林;张伦理;邱湖海;张琼;刘春文;杨沛华;谢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治疗复发性泪囊炎探讨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KTP激光泪道成形联合泪道置管治疗复发性泪囊炎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46只眼)复发性泪囊炎采用鼻内窥镜下KTP激光联合泪道置管3个月,术后定期冲洗泪道。结果随访6-24个月,治愈39只眼占84.78%;好转5只眼占10.87%,总有效率95.65%。无效2只眼占4.35%。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失效的原因多为骨孔过小、吻合口处瘢痕愈合、肉芽组织增生,再次手术的刺激可能加重吻合口处瘢痕,术中出血多手术难度加大。 KTP泪道激光汽化吻合口黏膜,同时鼻内窥镜直视下将吻合口向四周扩大,联合泪道引流管的置入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恢复快、安全、疗效高的特点是治疗复发泪囊炎很好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莆英;叶艳敏;廖洪斐;王耀华;胡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抗凝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脑梗死17例,脑出血3例,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天1次,单药治疗;对照组脑梗死18例,脑出血2例,脑梗死患者口服华法林2.5mg,每天2次,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脑出血患者首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100U,每天1次,共14d,然后口服华法林2.5mg,每天2次。观察两组下肢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应用彩超观察下肢深静脉管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2例,临床治愈时间为25-30d,治疗过程中监测INR均在正常范围,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1例,临床治愈时间28-31d,无新发脑出血发生。两组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是有效的抗凝治疗方法,但利伐沙班单药治疗副作用少,出血风险小,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铭华;吴明超;江顺福;高黎明;毛元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应变率成像定量分析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前后左心功能

    目的:用应变率成像分析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前、后的左心功能,为评价手术效果及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活动提供客观指标。方法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分析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1d,术后3d、7d、15d、1个月、3个月、6个月内的平均峰值应变(MSS)、平均收缩期应变率(MSSR)、传统测量方法所显示的心功能的各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SD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降低;术后1d至15d,EF、FS仍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上述各参数全部达到对照组水平。⑵VSD组左室各节段在术前MSSR普遍高于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术后7d,各节段的SRs均有所回升,但仍未达正常对照组水平、术后15d各节段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术后1个月已完全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无明显差异。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价室间隔缺损患者外科治疗后的左心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比传统的测量方法具有更敏感、更全面、更准确的优势。

    作者:邹炜;孙红斌;李斌;肖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SE的安全性。方法92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 3组,分别为32例、41例、19例,均接受PSE治疗(控制脾栓塞面积在50%-70%),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有发热及脾区疼痛,其余并发症以腹水及腹膜炎常见,分别为32例及23例。 C组腹水及腹膜炎的发生率高,与A组及B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但A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术前充分保肝降低Child-pugh评分、术中控制栓塞面积及部位、术后预防感染,可以减少PSE的并发症,继而提高PSE的安全性。

    作者:邬芳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强化螺钉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近中期疗效

    目的: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密度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采用VAS、JOA下腰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4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1.50±2.11)个月,不适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 VAS评分术前(7.55±1.30)、术后3个月为(3.65±0.87)、术后6个月为(3.15±0.71)、末次为(2.83±2.04);JOA评分术前为(8.66±7.01)、术后3个月为(14.09±2.07)、术后6个月为(16.88±1.95)、末次随访为(17.33±1.74);ODI评分术前为(0.71±0.31)、术后3个月为(0.44±0.12)、术后6个月为(0.31±0.11)、末次随访为(0.29±0.07)。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所有评价指标分别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复查相关影像学资料示只有1例因外伤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高达87%。结论对于老年性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临床疗效确切,有术后椎间融合率高、发生内固定松动率低、二次手术风险低等优势。

    作者:瞿岱彪;黄圣升;吴华;刘礼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保留迷走神经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7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进食后腹痛发生率等变化,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3个月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淋巴结转移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食后上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在吞咽困难、疼痛、返流、进食受限、躯体形象等方面的QLQ-ST022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3月,返流和吞咽困难的QLQ-ST022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手术安全方面是可行的、并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小平;朱国民;吴厚斌;周良本;刘逸;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