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治疗的临床观察

虞建新

关键词:2 型糖尿病, 瑞舒伐他汀, 高甘油三酯血症
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代谢紊乱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瑞舒伐他汀治疗,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的TC、TG、HDL-C、LDL-C等指标的变化,分析其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各组分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瑞舒伐他汀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TC、TG、LDL-C水平均分别下降(21.50±19.75)%、(39.20±20.50)%、(16.98±33.18)%(P<0.01或P<0.05),而HDL-C则升高(14.20±20.71)%(P<0.05)。治疗期间,除1例ALT轻度升高外,无咽炎、肌痛、头痛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舒代他汀能较好地纠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的血脂代谢紊乱,尤其是TC、TG、LDL-C的降低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良好。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方法将36例BE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对照组以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两者术后均同时服用兰索拉唑、磷酸铝凝胶和依托必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急性出血分别为1例和2例,均无穿孔及感染等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和组织学恢复正常(P>0.05),实验组治疗后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1例长段BE复发(P>0.05)。结论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BE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文朝;郭振霖;文丽彬;袁婷;赖运庆;汤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妈咪爱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便秘患儿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常规基础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口服妈咪爱联合乳果糖口服液。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便秘和Bristol粪便形状分级评分,并评估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便秘症状评分及分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而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8%(P<0.05)。结论妈咪爱联合乳果糖口服液不仅对儿童功能性便秘有良好的疗效,并可改善临床表现和主观症状。

    作者:曾令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电图与心脏超声联合检诊非心梗异常Q波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与心脏超声(UCG)联合检诊非心梗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12导联同步描记方法记录受检者常规ECG后,采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UCG检查的60例临床无心肌梗死病史而ECG异常的患者,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心脏Q波异常患者无1例因MI引发,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后,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共37例。结论 ECG上出现异常Q波的因素较多,与UCG联合诊断并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作出明确诊断。

    作者:张寿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电刀电凝联合抗生素治疗宫颈重度糜烂伴肥大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刀电凝治疗宫颈重度糜烂伴肥大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门诊收治的宫颈重度糜烂伴肥大的病例(不需再生育者)195例,年龄在26-58岁之间,平均年龄38.6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0例,采用电刀电凝联合抗生素全身用药。对照组105例,采用微波治疗联合抗生素全身用药。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6.7%,对照组治愈率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42.3%。结论电刀电凝联合抗生素全身用药治疗宫颈重度糜烂伴肥大临床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张美华;钟惠兰;符秋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07-2011年吉安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2007-2011年吉安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变化规律。方法对吉安市13个县(市、区)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新生儿、28d-1岁的婴儿、1-<5岁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13‰、2.31‰、2.67‰,分别较2007年下降了52.21%、0.43%、22.83%,其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P<0.01)。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排序为早产低体重儿、溺水、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等。结论2007-2011年吉安市各年龄段儿童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婴儿死亡率的大幅下降是近五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

    作者:梁志明;漆明霞;杨雅丽;胡委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缬沙坦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肠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2例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1例,给予缬沙坦80mg/d,吲达帕胺2.5mg/d,对照组31例,给予氨氯地平5mg/d,氢氯噻嗪12.5mg/d,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血压、尿微量蛋白(UMA)、血清胱抑素C变化,并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在治疗前后比较,血压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尿微量蛋白、血清胱抑素C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吲哒帕胺可作为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治疗早期肾损伤,保护肾功能。

    作者:余凌;金雪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十一酸睾酮联合伐地那非治疗中老年ED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十一酸睾酮联合伐地那非治疗中老年E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62例中老年E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十一酸睾酮80mg/d早晚饭后服,小剂量伐地那非5mg每晚睡前30-60min服,连续使用3个月;对照组早晚饭后各服十一酸睾酮80mg。治疗前后测量血压、血常规、抽血查肝功能、血PSA及心电图检查,行肛门指诊、经直肠彩超测前列腺体积,进行IIEF-5评分,指导患者记录性生活日记。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血PSA及前列腺体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IIEF-5评分、阴茎插入成功率及性交成功率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十一酸睾酮联合伐地那非治疗中老年ED安全有效。

    作者:周晓皮;徐和平;杨应国;张明亮;蒋文辉;熊国根;黄之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两种止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两种止血方法的疗效。方法将84例要求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腹腔镜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12IU)和对照组(腹腔镜手术应用催产素20IU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作用明显,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陈新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南昌地区新生儿转运22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转运疾病种类及转运病人来源,进一步提高对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的认识,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开展的新生儿转运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转运疾病的种类,探讨转运的模式。结果开展新生儿转运共405例,其中双向转运223例,单向转运182例,223例双向转运患儿。转运原因:窒息位居第一;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新生儿肺炎、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位居第二,早产儿位居第三,分别占41.26%、29.59%和21.52%。结论实施危重新生儿三级转诊能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需提高早产儿的管理水平,重视早产儿的保温及围产期孕妇的感染问题,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

    作者:吴英;林艳;彭福梅;徐建强;孙乐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优越性。方法将12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鼻腔填塞法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3.4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具有止血彻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李曰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方案经导管栓塞治疗对肝癌疗效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价经导管不同方案栓塞治疗对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收治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BCLC分期为A期或B期的肝癌患者44例,根据采用经动脉栓塞(TAE)、经动脉碘油化疗栓塞(TOCE)及联合采用TAE、TOCE及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将其分为TAE组、TOCE组及混合组。结果所有44例患者中入选TAE组21例,入选TOCE组15例,入选混合组8例,3组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导管不同方案栓塞治疗对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作者:罗荣光;况圣佳;黄立新;郭贵海;廖述利;舒虹;刘小红;钟嘉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高速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探讨使用新一代超高速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到2012年10月采用超高速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共24例24眼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术后的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2眼(91.7%),终复位视网膜24眼(100%)。BCVA提高21眼(87.5%),不变3眼(12.5%)。手术前后BCVA≥0.1者分别为5眼(20.8%)、13眼(54.2%)。巩膜穿刺口免缝合3眼(12.5%),穿刺口缝合21眼(87.5%)。手术时间平均(70.6±31.2)min、手术时间43-156min。晶体损伤2例,无医源性裂孔。术后3眼发生低眼压(<9mmHg),无脉络膜脱离发生。术后一过性眼内压升高4眼,1眼术后眼压药物控制不佳,术后2周行少量硅油取出处理,眼压恢复正常。术后PVR发生1眼,晶状体密度增加3眼。结论超高速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缝合手术切口可避免并发症。

    作者:王卫星;王淑华;万阳艳;汤宪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方法将62例CHF随机均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及血生化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77.41%,心功能改善有效率83.87%;对照组水肿减轻不明显,心功能改善有效率38.7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LVEDD、LVESD缩小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LVEF、FS 比较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CHF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螺内酯可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左心室重构。

    作者:钟惠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支气管镜介入微波联合冷冻治疗气道狭窄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介入微波联合冷冻疗法对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院近4年136例接受支气管镜介入微波联合冷冻治疗气道狭窄与136例单用微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经微波联合冷冻治疗后,肺功能、气道内径、气促等级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FEV1/FVC由治疗前(0.607±0.128)改善为治疗后(0.685±0.113)(P<0.01);气道内经由治疗前(0.517±0.278)cm扩大到治疗后(1.021±0.306)cm(P<0.01);治疗后气促等级比治疗前有较大幅度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气道内径、气促等级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可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支气管镜介入下微波联合冷冻治疗气道狭窄是一项安全、简便、有效且并发症少且比单用微波治疗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柯昌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MTA与钙制剂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以及传统钙制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5例8-18岁患者的90颗牙根未发育完全的年轻恒牙,随机分为MTA组、碘仿氢氧化钙制剂(Vitapex糊剂)组以及氢氧化钙组,每组30颗牙,分别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随访2年并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诱导周期:MTA组、Vitapex糊剂组和氢氧化钙糊剂组每两组诱导周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2)诱导效果:MTA组成功率93.33%,Vitapex组为83.33%,氢氧化钙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TA具有良好的根尖诱导作用,且诱导周期较短。

    作者:谢惠兰;许君武;徐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脑实质性型血管母细胞瘤MRI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小脑实质性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实质性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3例单发,1例多发,共5个病灶。 MRI表现为: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DWI呈均匀或不均匀等或低信号。3例5个病灶内部或周边见异常流空血管影。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且边界清楚;直径3cm以上病灶,SWI见高、等和极低信号的血管影混杂,5个病灶均未见瘤内出血。其中1例多发者伴有Von-Hippel-Lindau(VHL)。结论 MRI对小脑实质性型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独特作用。

    作者:姚毅;王思勇;周浙江;罗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糖变化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糖异常率、血糖与GCS评分的关系、入院血糖与病人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血糖升高率达56.86%;轻、中、高重型3组的血糖值分别为(5.59±0.33)mmol/L、(6.26±1.43)mmol/L、(13.90±2.74)mmol/L;血糖正常组和异常组死亡率分别为2.22、43.86%(P<0.05)。结论血糖是判断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无管化经皮肾镜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可行性,并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76例,其中无管化经皮肾镜(无管化组)37例,标准经皮肾镜(标准组)39例,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率、术后镇痛需求等。结果无管化组和标准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热、出血)、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管化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需求,显著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相对于标准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但需严格选择合适病例。

    作者:余知灵;吴敏红;顾红勇;刘彩玲;林鹏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睾丸扭转16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睾丸扭转的诊治经验,以期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6年月1月-2012年月12月诊治的1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左侧11例,右侧5例;术前确诊12例,误诊4例;手法复位成功1例,睾丸手术复位固定7例,患侧睾丸切除8例,其中3例右侧睾丸扭转者在患侧睾丸切除时,同时行左侧患侧睾丸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保留睾丸的7例中,手法复位成功1例及5例睾丸复位固定良好,有1例出现患侧睾丸萎缩;8例行睾丸切除者身体状况良好。结论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检,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获得明确诊断;一经确诊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复位固定及切除睾丸的手术。

    作者:詹超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的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动脉瘤性SAH患者继发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合动脉瘤性SAH患者不同时期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相关头颅CT或MRI辅助检查结果等,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适时选择采用脑室外引流及ommaya囊外引流,显微镜下打开终板池造瘘,术后硬膜外或经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侧脑室腹腔分流或脑室镜终板造瘘等不同治疗策略治疗脑积水,取得满意效果,按照预后评分标准(GOS)56例患者中,出院时GOS 4-5分39例,3分14例,2分3例,无死亡。结论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脑积水的临床特点,选用相应的治疗策略,可明显降低患者致残及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冯九庚;曾春辉;洪涛;江志群;徐春华;魏敏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