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市成年人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人群的口腔疾病发病率的对照研究

黄福林;黄镠;温圣涛;吴应飞

关键词:糖尿病, 牙周病, 口腔疾病,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探讨我市糖尿病患者的口腔病的发病特点,为预防此类人群的口腔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2年月12月来院体检者13400例,将其中发现的15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从非糖尿病人群随抽取154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龋齿、牙髓炎、根尖炎、牙龈炎、牙周炎、牙缺失等口腔病的发病率。根据《口腔健康调查方法》,两组人群均由经过统一培训医生进行口腔检查。结果糖尿病组患牙病128例,患病率达83.12%;在对照组患有各种口腔疾病49例,患病率为31.82%,两者发病率之比为2.61:1,糖尿病患者患口腔疾病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组的牙龈炎、牙周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发生率高,其中以牙龈炎、牙周炎为多见;发现牙龈炎、牙周炎者,应做血糖检测,一经确诊,糖尿病和口腔病应同时治疗。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8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2例,分别给予腹腔镜和开腹全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与开腹手术具有同样的手术效果。

    作者:郭南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通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静脉内瘘术前、术后及其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内科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临床资料,使用超声筛选适合造瘘术的前臂血管,术后超声监测随访AVF血流量及内漏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结果头静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3mm、桡动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5mm 适合造瘘血管,血流量在430ml/min左右,即能满足血透要求,又能降低内瘘并发症。本组并发症是桡动脉细小斑块14例,内瘘血栓7例,内瘘口狭窄6例,瘘旁形成血肿2例,头静脉瘤样扩张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对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部位的确定、术后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监测分析以及内瘘合并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赖全图;顾萍;魏小昌;凌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市成年人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人群的口腔疾病发病率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我市糖尿病患者的口腔病的发病特点,为预防此类人群的口腔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2年月12月来院体检者13400例,将其中发现的15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从非糖尿病人群随抽取154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龋齿、牙髓炎、根尖炎、牙龈炎、牙周炎、牙缺失等口腔病的发病率。根据《口腔健康调查方法》,两组人群均由经过统一培训医生进行口腔检查。结果糖尿病组患牙病128例,患病率达83.12%;在对照组患有各种口腔疾病49例,患病率为31.82%,两者发病率之比为2.61:1,糖尿病患者患口腔疾病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组的牙龈炎、牙周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发生率高,其中以牙龈炎、牙周炎为多见;发现牙龈炎、牙周炎者,应做血糖检测,一经确诊,糖尿病和口腔病应同时治疗。

    作者:黄福林;黄镠;温圣涛;吴应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11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术后妊娠、痛经缓解及月经恢复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术后妊娠率、痛经缓解率及月经恢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惠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奈达铂同期调强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月1日-2013年3月1日收治的71例年龄≥60岁,初诊且无远处转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其中Ⅲ期44例,Ⅳ期27例。随机分成新辅助化疗加奈达铂同期放疗组(观察组)36例,仅新辅助化疗加放疗组(对照组)35例。其中两组均在诱导化疗1-2个周期后行调强放射治疗,新辅助化疗:NDP90mg/m2,第1d,氟尿嘧啶(5-Fu)500mg/m2,第1-5d。观察组放疗期间每周予单药NDP30mg/m2,静脉滴注同期化疗增强放疗敏感性;对照组予相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后加单纯放疗。结果两组均按计划完成放疗、化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两组鼻咽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残留情况对比,观察组鼻咽原发灶完全缓解率83.33%(30/36)高于对照组60%(21/35)(χ2=4.775,P<0.05);观察组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77.78%(28/36)高于对照组54.29%(19/35)(χ2=4.37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和口腔黏膜炎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消化道反应、放射性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含奈达铂方案诱导化疗后,周剂量奈达铂联合同期调强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近期疗效肯定,可获得较理想的近期局部区域控制率,虽然急性黏膜炎和血液学毒性等不良反应增加,但可以耐受。

    作者:袁传平;傅浩;杨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目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目视管理亦称为“看得见的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工作或生产活动,以简单快捷的方法传递、接收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1]。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科室。为了减少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应用目视管理工具,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的环节监测,关注细节,达到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水平。2010年起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将目视管理模式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淑玲;钱思兰;黄北南;胡国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EA、CAl25、CAl53、ADA和Glu联合检测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和评价CEA、CA125、CA153、ADA和Glu联合检测在结核性及癌性积液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结核性积液患者102例,癌性积液患者54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胸腹水及血清中的CA125、CA153、CEA,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 法)检测胸腹水标本的GIu,采用酶偶联谷氨酸脱氢酶反应连续监测法检测ADA。结果恶性积液患者积液CA153、CEA、ADA含量均明显增高,Glu明显偏低,而两者间CA125的差异无显著性;CEA、CA125、CA153、ADA的准确率均高于80%。结论单一检测某种指标,检验效能差,特异性差,而联合检测CEA、CA125、CA153、ADA和Glu提高了敏感性和特异性,应强调多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及动态观察。

    作者:许华明;周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5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29%。患者年龄≥60岁、手术时间≥150min、术中输血、术前有其他内科合并症及ASA分级Ⅲ-Ⅳ级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内科合并症及术前ASA分级、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理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0例。结果5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的颅内宽颈动脉瘤,完全及大部分栓塞48例,部分栓塞2例;病人术后随访造影动脉瘤未显影,并未见与支架辅助栓塞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江顺福;曹铭华;吴明超;毛元潮;曹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4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组,每组23例。替吉奥胶囊组:替吉奥用法:每天80mg/m2,2次/d,4周一疗程,停药2周,6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 FOLFOX组: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d1;四氢叶酸200mg/m2,静脉滴注,d1-5,5-氟尿嘧啶500mg/m2持续静脉泵入12h,d1-5,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替吉奥胶囊组:CR 1例,PR 9例,SD 8例,PD 4例,总有效率45.5%;FOLFOX组:CR 0例,PR 7例,SD 8例,PD 7例,总有效率31.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3,P=0.353)。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82%、6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1,P=0.296)。替吉奥组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FOLFOX组(P<0.05),替吉奥组与FOLFOX组Ⅲ°-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和2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P=0.039)。结论替吉奥治疗老年人晚期的胃癌较常规化疗更安全方便。

    作者:叶建明;王春丽;郭海亮;黄莉;王祥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培美曲塞二钠D-异构体的测定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培美曲塞二钠的D-异构体。方法采用手性柱对其D-异构体进行分离测定。结果培美曲塞二钠和其D-异构体峰的分离度好;专属性强;D-异构体的检测限为0.266ng,定量限为0.82ng;中间精密度高;在0.05-1.0μg/ml的浓度范围内D-异构体溶液浓度与主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D-异构体的回收率为100.2%(n=9),RSD=0.3%;耐用性好。结论培美曲塞二钠D-异构体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培美曲塞二钠D-异构体的定量分析,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手段。

    作者:周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咳嗽、发热及腹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皮疹、胃肠道反应及局部疼痛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仲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对照组(C组)。 D组以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共20ml,C组以0.375%罗哌卡因2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30min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OA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作者:张恩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管电流技术在副鼻窦CT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付鼻窦CT检查患者,其中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30例。 FM组管电流为200mA,ATCM组设定噪声指数(NI)值为4,管电流范围10-250mA,其余参数相同。对2种毫安技术的mA值、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M组的剂量长度值(DLP)平均为(340.7±43.4)mGy·cm,较FM组的平均DLP(447.1±0.0)mGy·cm下降23.8%,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评价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鼻窦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获得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23.8%,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包江萍;晏飞虎;付启义;杨井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SAP患者28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灌洗引流治疗组(简称引流组)(n=12)和常规保守治疗组(简称保守组)(n=16),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72h后引流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较保守组明显下降(P<0.05),血钙明显升高(P<0.05);引流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总住院天数较保守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SAP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傅平;周凯;袁喜红;洪华章;王俊;李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组(支架组),对这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9.38%,缺血性卒中12.5%、死亡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支架组不同年龄者及是否存在高血压者可影响疗效(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效果会受患者年龄、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给予关注。

    作者:张永成;陈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65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SBP病史、血钠水平、总胆红素、Child-pugh分级具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具有SBP病史、Child分级C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出现肝肾综合征、具有SBP病史、Child分级C均是高危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作者:李宜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晚期干预对母婴结局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采取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孕期将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06例GDM患者分为孕中期组50例和孕晚期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饮食控制,部分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妊娠结局及妊娠终止情况。结果孕中期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感染和酮症酸中毒发生率以及早产儿、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孕晚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孕中期组患者正常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均明显高于孕晚期组,剖宫产率、死胎引产率明显低于孕晚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GDM患者孕中期采取治疗干预效果优于孕晚期,孕妇应做好孕期筛查,及早治疗。

    作者:施武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控制性降压及脑保护等措施,预防术中脑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并比较诱导期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要达到平稳,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避免或减少了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围手术期的脑保护可以降低术后动脉痉挛和脑梗死发生率。

    作者:李艳;黄萍英;聂继英;黄映;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丙泊酚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肺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丙泊酚和锌原卟啉同样经过尾静脉给药。将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实验对照组(C组)、脂多糖组(L组)、脂多糖+丙泊酚组(LP组)和锌原卟啉组(LZ组)。给药前及开始后第3、6和12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实验结束后观察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肺损伤轻重程度评分,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含量。结果实验前各组PaO2无明显差异,注射LPS后L组PaO2持续下降,和C组相比其PaO2显著降低(P<0.05)。实验结束后L组和C组相比其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及HO-1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LP组和L组相比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PaO2和HO-1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LZ组加入锌原卟啉后明显抑制丙泊酚以上保护作用。结论丙泊酚具有肺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增加HO-1表达作用相关。

    作者:王曾庚;杨春丽;聂祥碧;郭经华;杨小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