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颅内血肿颅骨CT三维重建临床意义

贺建雄;汤冬梅;谢德斌;张晓军;刘文星;李伯和

关键词:颅内血肿, 三维重建, 螺旋CT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颅骨CT三维重建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3年收治的外伤性硬膜外血肿65例,男41例,女24例,平均年龄38.4岁,分析病例常规轴位CT、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影像学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有颞顶骨骨折致硬膜外血肿20例,颞骨骨折致颅内血肿27例,顶骨骨折并矢状窦破裂出血3例,枕骨骨折并横窦破裂2例。入院时CT图像显示脑挫裂伤并血肿6例,非血肿位置见颅骨骨折,骨折处无血肿形成,术后骨折部位形成血肿,术后骨折部位未形成血肿。结论颅骨CT三维重建使临床医生在诊断、手术设计、术后评估等方面都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分析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方法根据乙型病毒型肝炎的常规防治措施,在本地区进行预防控制。对比预防控制前、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结果与预防控制前相比,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结论本地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去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脑电图、脑MRI检查、脑脊液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100%。结论病毒性脑炎脑电图阳性率高,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作者:赖坚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肠外瘘的治疗进展

    肠外瘘是指肠与腹腔、肠与皮肤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及创伤后,也可出现在炎性肠病、放射性肠炎、重症胰腺炎、肿瘤的并发症及一些先天性疾病中[1]。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出现腹膜炎体征,引流管或切口出现胆汁样或粪样液体,肠瘘即明确。胃肠道手术后的肠外瘘多在术后2-3d就已发生,但大多在1周左右才被确诊。肠瘘的三大并发症包括脓毒血症、营养缺乏、水电解质紊乱。据文献报道,肠瘘的死亡率达到6%-33%,脓毒血症和伴随的营养缺乏是其主要的死因[2]。肠瘘的治愈需要综合的措施,包括感染控制、营养支持、促进肠瘘自愈及手术等。肠外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仍然是当今外科手术的重大挑战课题之一,应力求预防及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刘传渊;夏来阳;施彦;刘红权;方传发;易建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估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确诊为革兰氏阳性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分别予利奈唑胺注射液600mg或万古霉素注射液1.0g静脉滴注,每12h 1次,连用14d,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利奈唑胺组退热时间较万古霉素组短(P<0.05);两组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下降,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少于万古霉素(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李超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常规剂量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骨化三醇冲击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但治疗后4周、8周血清iPT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血清iPTH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间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时血清iPTH达标率为69.57%和93.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5%和80.43%(P<0.05)。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蔡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本刊启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启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3种行为。为了规范论文写作,促进科研诚信,防止抄袭、伪造、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本刊已启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对检测出有严重不端行为的稿件,编辑部将一律退稿。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

    目的:比较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开颅手术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开颅手术的相关参数,以及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两种不同术式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较,脑室外引流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留置引流管时间相对较长(P<0.05),清除颅内血肿效果稍差(P<0.05),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再出血率和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临床转归较好(GOS=4、5,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疾病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经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转归。

    作者:胡稻;游涛;刘先波;谭兴萍;胡斌;毛云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12+1点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2+1点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03例临床疑诊前列腺癌的患者,首先用直肠超声探头常规扫查前列腺,观察声像图特征,确定结节和可疑病灶区域,选择穿刺角度,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2+1点穿刺活检术。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48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42例,前列腺慢性炎症8例,鳞状上皮化生5例。12+1点穿刺活检PCA阳性检出率为46.6%,传统的6点法活检PCA阳性检出率为3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2+1点穿刺活检术明显高于传统的6点法。

    作者:王豪;叶修彬;宋嫣;刘惠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九江市庐山区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九江市庐山区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为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从庐山区抽取4所小学7-9岁儿童2970例进行第一恒磨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25.70%,龋均0.38。女生患龋率、龋均高于男生,且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第一恒磨牙下颌患龋情况明显多于上颌,牙面患龋以咬合面多见,占总患龋面的64.90%。结论庐山区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较为严重,应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对适龄儿童尽早进行窝沟封闭。

    作者:代丽云;张玉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死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合并症、ASA分级、营养状况、血清红蛋白水平等指标与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242例患者1年死亡率为18.18%。年龄≥75岁患者死亡率为28.71%,高于<75岁患者的10.64%(P<0.05);术前并存疾病≥3种患者死亡率为29.25%,高于<3种并存疾病患者的死亡率1.05%(P<0.05);术前ASA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死亡率为38.18%,高于I-Ⅱ级患者的1.52%(P<0.05);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患者死亡率为32.06%,高于≥35g/L患者的1.80%(P<0.05);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0g/L的患者死亡率为32.50%,高于≥10g/L患者的4.10%(P<0.05);术前血清淋巴细胞数量<1500个/ml患者的死亡率为38.10%,高于≥1500个/ml患者的2.92%(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死因与年龄、术前并存疾病、ASA分级、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血清红蛋白及术前血清淋巴细胞数量等因素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吴思宇;李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全部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无下肢短缩。1例出现腰背痛,2例步态异常,治愈率达86%。结论旋转与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首选手术治疗。其中骨盆前环复位固定较重要,后环应重视对骶髂关节损伤的处理。

    作者:袁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增强CT和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碘化造影剂在血管内的运用明显增加。造影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即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其通常是指:使用造影剂后48h内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即血肌酐(Scr)升高值>0.5mg/dL(44.2μmol/L)或者>基础值的25%,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1]。CIN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表明肾脏内局灶缺血为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氧自由基清除、造影剂本身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等均参与了CIN的发生和发展。新近研究又提示CIN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对CIN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丁文飞(综述);王金艳;钟爱民(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脏炎性假瘤的CT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肝脏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部分图像资料经薄层重建后观察。结果9例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8例表现为低密度,1例表现为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中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均未见强化,7例表现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不均匀强化,2例未强化。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反应病灶的血供特点,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志国;伍忠根;简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DCA循环在N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中控制多重耐药菌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控制N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多重耐药菌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N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多重耐药菌发生的情况及原因,2012年将PDCA循环应用于N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管理,将PDCA循环应用前后1年的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控制后的N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降低(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DCA循环能有效降低N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中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程淑华;邓淑红;朱丽琴;叶钒;万丽霞;帅水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5例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仅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时段平均动脉压(HAP)、心率(HR)以及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T0时HAP和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T1、T2和T3时HA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中麻醉效果令人满意,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聂继英;李建华;李艳;黄爱莲;章绍金;易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置放胆道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38例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术,观察支架置入成功率、黄疸及其他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术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结果35例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92.11%,其中置入金属支架26例,塑料支架9例。成功置入支架的35例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1周TBIL、DBIL、ALT、GGT、γ-GT均明显下降,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获随访的29例6个月、12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72.41%、58.62%。结论 ERCP置入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操作简单,引流效果确切,能解除黄疸及其他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查国林;张华华;胡祝女;方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本刊对使用“在线投稿系统”作者疑问的答复

    本刊“在线投稿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后,极大方便了作者投稿,使作者能密切跟踪审稿进程,了解审稿动态;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编辑部处理稿件的效率。但有部分作者还不习惯使用,出现了一些问题。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鱼腥草及三丫苦对甲型流感病毒NPAG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鱼腥草及三丫苦对甲型流感病毒(nucleo protein antigen,NPAG)表达的影响,了解鱼腥草及三丫苦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胶体金法测定NPAG的表达。瞬间转染,实验分为:Hela细胞组、空质粒组[PCDNA3.1(+)/empty]、重组质粒组[PCDNA3.1(+)/NP)]、脂质体组、三丫苦醇提物组和鱼腥草油组。药物实验加入重组质粒同时将药物加入培养细胞孔中进行干预。转染48h后,测定其上清液NPAG的表达。结果胶体金法测试显示:Hela细胞组、PCDNA3.1(+)/empty组、脂质体组、鱼腥草油组为阴性;PCDNA3.1(+)/NP组、三丫苦醇提物为阳性,NPAG浓度1:64。结论鱼腥草油组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AG的表达,能抗甲型流感病毒。三丫苦醇提物组不影响NPAG的表达。

    作者:杨斌;杨慧;王农荣;屈林;张清;段林建;何士勤;孙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手术修复不完全唇裂的体会

    目的:探讨行微创修复不完全唇裂手术的价值。方法在红白唇交界区域做切口,从口腔黏膜内向鼻底剥离口轮匝肌,在皮下将口轮匝肌重建,保证白唇皮肤完整,修复不完全唇裂。结果我院于2013年5月-9月起应用本法共矫治不完全唇裂20例,伤口均I期愈合,唇鼻外形良好,鼻坎结构完整,皮下口轮匝肌重建,唇部瘢痕不明显。结论微创修复不完全唇裂的手术方法改善了唇裂术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弊端,切口隐蔽,减少了手术创伤,并且大大缩短了患儿术后恢复时间,特别适用于不完全唇裂的修复。

    作者:邹筠;袁华;谭梅军;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胸腺瘤术后胸腔种植3例报告

    胸腺瘤具有复发、转移倾向,手术后需要放、化疗[1,2]。本院355例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手术,术后有胸腺瘤肋骨、肝脏、肺转移的病例,但少见发生胸腔种植。本组3例胸腔种植发生在胸腺切除术后8、5、1年,其中1例同时发生不同部位、不同病理性质的肺部肿瘤,实属少见[3-5]。现报告如下。

    作者:柳阳春;章晔;林庆;徐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