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丁文飞(综述);王金艳;钟爱民(审校)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 发病机制, 炎症
摘要: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增强CT和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碘化造影剂在血管内的运用明显增加。造影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即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其通常是指:使用造影剂后48h内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即血肌酐(Scr)升高值>0.5mg/dL(44.2μmol/L)或者>基础值的25%,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1]。CIN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表明肾脏内局灶缺血为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氧自由基清除、造影剂本身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等均参与了CIN的发生和发展。新近研究又提示CIN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对CIN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原因分析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以其明显的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性输液通道[1]。成功置管是关键,但由于置管患者大多为慢性疾病或肿瘤化疗患者,如血管顺应性差、水肿、反复治疗等,往往易导致置管失败。我院于2011年11月开展PICC置管技术,2012年1月开展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技术,其中2例因送导丝困难而置管失败。通过对这2例患者置管失败原因分析讨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今后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积累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萍;刘颖;谌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本刊启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启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3种行为。为了规范论文写作,促进科研诚信,防止抄袭、伪造、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本刊已启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对检测出有严重不端行为的稿件,编辑部将一律退稿。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内障复明手术784例分析

    目的:观察农村白内障患者实行复明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1月784例农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1d视力:784例手术中,矫正视力≥0.05有747例(占95.28%);≥0.3有710例(占90.56%);>0.6有157例(占20%)。脱盲率为95.28%,脱残率为90.56%。结论对广大农村白内障患者实施大批量、短时间的复明手术是提高农村白内障患者复明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布粟;曾远付;元春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Airtraq可视喉镜在经鼻气管插管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Airtraq可视喉镜在经鼻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拟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按数字随机原则分为Airtraq(A)组与Macintosh(M)组各43例,A组在Airtraq可视喉镜下的经鼻气管插管,M组在Mac-intosh喉镜下的经鼻气管插管。结果 A组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M组(P<0.01),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M组,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插管前升高,但M 组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插管后的30min内的 SBP 与DBP均较插管时无明显波动(P>0.05),而HR较插管时有增快(P<0.05),组间比较又以M组HR增快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Airtraq可视喉镜在经鼻气管插管中具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谢林碧;王敏;彭丹丹;黄标;陈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氟西汀治疗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性高血压患者经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超过14分者,随机分为氟西汀+氨氯地平组(治疗组)和氨氯地平组(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控制患者血压及降低每月焦虑天数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氟西汀治疗组在控制患者血压及降低每月焦虑天数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氨氯地平对照组,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穗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脑电图、脑MRI检查、脑脊液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100%。结论病毒性脑炎脑电图阳性率高,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作者:赖坚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ESTs的诊断水平。方法所有手术切除肿瘤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镜检。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10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子宫占位和阴道出血;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2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7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1例。ESN和ESS均由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细胞构成,并伴有丰富的螺旋小动脉;UES则具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并缺乏螺旋动脉。10例表达CDl0(占100.0%),其中ESN和ESS均为弥漫阳性,1例UES为局灶阳性。4例表达SMA(占40.0%),2例表达desmin(占20.0%),均为局灶阳性。结论 ESTs临床上无特异表现,容易误诊,但通过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抗体标记可获得确诊。

    作者:刘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多重耐药菌的菌种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NICU2011年4月-2012年3月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44例新生儿细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多重耐药菌48株,革兰阴性菌38株,占79.17%,以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多(17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14株,占29.17%;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76.47%,仅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敏感,其它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氨曲南、除头孢西丁外的头孢类抗生素、哌拉西林耐药率高。革兰阳性菌10株,占20.8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啉、亚胺培南、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对利奈唑烷、利福平、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敏感。48株多重耐药菌对3-10类抗生素耐药,平均对6.44+1.66类抗生素耐药。治愈34例,好转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后死亡5例,病死率为15.91%(7/44)。结论本院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

    作者:唐文燕;邹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估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确诊为革兰氏阳性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分别予利奈唑胺注射液600mg或万古霉素注射液1.0g静脉滴注,每12h 1次,连用14d,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利奈唑胺组退热时间较万古霉素组短(P<0.05);两组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下降,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少于万古霉素(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李超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常规剂量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骨化三醇冲击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但治疗后4周、8周血清iPT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血清iPTH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间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时血清iPTH达标率为69.57%和93.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5%和80.43%(P<0.05)。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蔡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病原菌构成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157例老年卒中后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已检出127株致病菌,分离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占首位,为61.42%,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球菌(G+)占25.19%;真菌占13.39%。 G-对三代、四代头孢耐药率明显升高,而对加酶抑制剂敏感性明显增加。结论老年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可使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高。因根据病原学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不断改善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建民;涂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哮喘患儿长期吸入小剂量布地奈得对骨密度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长期吸入小剂量布地奈得对哮喘儿童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56例2-6岁哮喘患儿分为3个治疗组,每天吸入布地奈得,剂量分别为100μg、200μg和300μg,持续6-12个月。于治疗开始、第6和第12个月采用定量超声骨强度检测骨密度,同期测量肺功能FEV1。结果哮喘患儿肺功能FEV1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患儿骨密度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长期吸入小剂量布地奈得不影响哮喘儿童的骨密度,且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许喜闻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经外科手术或经DSA证实且CT影像资料完整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CT影像诊断均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快速准确的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敏;杨井岗;罗正德;杨武;晏飞虎;易宜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12+1点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2+1点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03例临床疑诊前列腺癌的患者,首先用直肠超声探头常规扫查前列腺,观察声像图特征,确定结节和可疑病灶区域,选择穿刺角度,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2+1点穿刺活检术。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48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42例,前列腺慢性炎症8例,鳞状上皮化生5例。12+1点穿刺活检PCA阳性检出率为46.6%,传统的6点法活检PCA阳性检出率为3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2+1点穿刺活检术明显高于传统的6点法。

    作者:王豪;叶修彬;宋嫣;刘惠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鱼腥草及三丫苦对甲型流感病毒NPAG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鱼腥草及三丫苦对甲型流感病毒(nucleo protein antigen,NPAG)表达的影响,了解鱼腥草及三丫苦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胶体金法测定NPAG的表达。瞬间转染,实验分为:Hela细胞组、空质粒组[PCDNA3.1(+)/empty]、重组质粒组[PCDNA3.1(+)/NP)]、脂质体组、三丫苦醇提物组和鱼腥草油组。药物实验加入重组质粒同时将药物加入培养细胞孔中进行干预。转染48h后,测定其上清液NPAG的表达。结果胶体金法测试显示:Hela细胞组、PCDNA3.1(+)/empty组、脂质体组、鱼腥草油组为阴性;PCDNA3.1(+)/NP组、三丫苦醇提物为阳性,NPAG浓度1:64。结论鱼腥草油组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AG的表达,能抗甲型流感病毒。三丫苦醇提物组不影响NPAG的表达。

    作者:杨斌;杨慧;王农荣;屈林;张清;段林建;何士勤;孙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置放胆道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38例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术,观察支架置入成功率、黄疸及其他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术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结果35例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92.11%,其中置入金属支架26例,塑料支架9例。成功置入支架的35例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1周TBIL、DBIL、ALT、GGT、γ-GT均明显下降,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获随访的29例6个月、12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72.41%、58.62%。结论 ERCP置入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操作简单,引流效果确切,能解除黄疸及其他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查国林;张华华;胡祝女;方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增强CT和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碘化造影剂在血管内的运用明显增加。造影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即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其通常是指:使用造影剂后48h内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即血肌酐(Scr)升高值>0.5mg/dL(44.2μmol/L)或者>基础值的25%,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1]。CIN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表明肾脏内局灶缺血为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氧自由基清除、造影剂本身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等均参与了CIN的发生和发展。新近研究又提示CIN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对CIN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丁文飞(综述);王金艳;钟爱民(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功率电凝加止血材料填塞在处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脾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大功率电凝加止血材料填塞在处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143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5例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脾损伤患者按Pachter脾损伤分级,I级4例,Ⅱ级1,3例为脾下极损伤,2例为脾上极损伤。5例均保脾成功,无中转开腹,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脾损伤因素主要与手术操作及肿瘤病理因素有关,腔镜下大功率电凝加止血材料填塞可有效止血。

    作者:刘圣平;吴鹤立;曹虹;廖传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手术修复不完全唇裂的体会

    目的:探讨行微创修复不完全唇裂手术的价值。方法在红白唇交界区域做切口,从口腔黏膜内向鼻底剥离口轮匝肌,在皮下将口轮匝肌重建,保证白唇皮肤完整,修复不完全唇裂。结果我院于2013年5月-9月起应用本法共矫治不完全唇裂20例,伤口均I期愈合,唇鼻外形良好,鼻坎结构完整,皮下口轮匝肌重建,唇部瘢痕不明显。结论微创修复不完全唇裂的手术方法改善了唇裂术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弊端,切口隐蔽,减少了手术创伤,并且大大缩短了患儿术后恢复时间,特别适用于不完全唇裂的修复。

    作者:邹筠;袁华;谭梅军;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优越性。方法将9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均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切口感染、肠粘连及术后镇痛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作者:朱理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