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鱼腥草及三丫苦对甲型流感病毒NPAG表达的影响

杨斌;杨慧;王农荣;屈林;张清;段林建;何士勤;孙坚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 三丫苦及鱼腥草, NPAG, 胶体金法, 瞬间转染
摘要:目的:探讨鱼腥草及三丫苦对甲型流感病毒(nucleo protein antigen,NPAG)表达的影响,了解鱼腥草及三丫苦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胶体金法测定NPAG的表达。瞬间转染,实验分为:Hela细胞组、空质粒组[PCDNA3.1(+)/empty]、重组质粒组[PCDNA3.1(+)/NP)]、脂质体组、三丫苦醇提物组和鱼腥草油组。药物实验加入重组质粒同时将药物加入培养细胞孔中进行干预。转染48h后,测定其上清液NPAG的表达。结果胶体金法测试显示:Hela细胞组、PCDNA3.1(+)/empty组、脂质体组、鱼腥草油组为阴性;PCDNA3.1(+)/NP组、三丫苦醇提物为阳性,NPAG浓度1:64。结论鱼腥草油组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AG的表达,能抗甲型流感病毒。三丫苦醇提物组不影响NPAG的表达。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5例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仅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时段平均动脉压(HAP)、心率(HR)以及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T0时HAP和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T1、T2和T3时HA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中麻醉效果令人满意,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聂继英;李建华;李艳;黄爱莲;章绍金;易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本刊启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启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3种行为。为了规范论文写作,促进科研诚信,防止抄袭、伪造、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本刊已启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对检测出有严重不端行为的稿件,编辑部将一律退稿。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疗效。方法将142例COPD合并IPF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氨茶碱片、盐酸氨溴索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R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VC、DLCO、PaO2及TGF-β1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15%(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COPD合并IPF患者肺纤维化,改善肺功能及PaO2水平。

    作者:吴玉华;万乐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常规剂量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骨化三醇冲击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但治疗后4周、8周血清iPT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血清iPTH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间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时血清iPTH达标率为69.57%和93.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5%和80.43%(P<0.05)。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蔡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全部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无下肢短缩。1例出现腰背痛,2例步态异常,治愈率达86%。结论旋转与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首选手术治疗。其中骨盆前环复位固定较重要,后环应重视对骶髂关节损伤的处理。

    作者:袁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2例,分为两组各16例。治疗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对照组:阿法骨化醇(法能)0.25mg,加钙尔奇-D600mg。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后腰椎、股骨颈处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的骨密度显著升高(P<0.05),不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密固达能提高骨密度,有效地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作者:喻燕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美沙酮疗效及副作用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美沙酮疗效及其副作用对于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脱失率的影响。方法以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在南昌市东湖区和西湖区两个MMT门诊就诊者70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影响MMT脱失的因素为吃饭比原来好、体重增加和皮疹。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吃饭比原来好时脱失者少,而出现皮疹的美沙酮受治者脱失率明显增高。结论 MMT不仅是一项单纯的给服美沙酮工作,更应多了解就诊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身体状况,进行切实有效的咨询和干预,从而减少脱失率。

    作者:廖清华;周小军;龚俊平;龚正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与MMP-9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纳入实验组;同期选择本院10例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室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于发病后第1、3、5d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20℃冰箱保存。采用RT-PCR 及ELISA 法同时测定MMP-9。结果 RT-PCR 结果显示实验组第1d血细胞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高1.73倍(1.03-2.96);实验组第3d 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高1.54倍(1.09-2.92);实验组第5d 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高1.61倍(1.07-3.09)。实验组第1d与实验组第3、5d MMP-9表达Δ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第1、3、5d MMP-9组间基因表达Δ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第1d与对照组第3、5d的 MMP-9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ΔCT比较,均P<0.05)。 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第1d、3d、5d 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MMP-9水平(均P<0.05)。对照组第3、5d血清 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d 血清MMP-9水平(均P<0.05)。实验组第3、5d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第1d 血清MMP-9水平(均P<0.05)。结论 MMP-9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颤可能性。

    作者:毛洪涛;黄亮;曹春水;占钻;李修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用于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用于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5岁行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组(C组),对照组(B组),每组30例。 C组术前10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B组术前10min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查中麻醉均以丙泊酚1-2mg/kg静脉注射维持,体动反应消失后开始行肠镜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检查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动态变化和患者检查中及检查后不良事件(呼吸暂停,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丙泊酚用量。结果 C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指脉搏血氧饱和度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C组异丙酚使用剂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用于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术临床效果确切,不良事件发生少,安全性好。

    作者:夏若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ESTs的诊断水平。方法所有手术切除肿瘤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镜检。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10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子宫占位和阴道出血;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2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7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1例。ESN和ESS均由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细胞构成,并伴有丰富的螺旋小动脉;UES则具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并缺乏螺旋动脉。10例表达CDl0(占100.0%),其中ESN和ESS均为弥漫阳性,1例UES为局灶阳性。4例表达SMA(占40.0%),2例表达desmin(占20.0%),均为局灶阳性。结论 ESTs临床上无特异表现,容易误诊,但通过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抗体标记可获得确诊。

    作者:刘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6例颅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合并真菌感染早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诊治26例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6例患者进行涂片或培养及针对性治疗。结果26例患者采用临床针对治疗1个月之后,治愈率88.4%,有效率10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合并真菌感染病情复杂,需及时进行真菌检查,血小板病理性升高对早期预判诊断有意义。

    作者:王伟金;黄国豪;翟柱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二甲双胍联合中医补肝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新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口服二甲双胍,研究组另外加用中医补肝肾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的变化及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ALT、AST、TG、CH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中医补肝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更佳。

    作者:邵发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手术修复不完全唇裂的体会

    目的:探讨行微创修复不完全唇裂手术的价值。方法在红白唇交界区域做切口,从口腔黏膜内向鼻底剥离口轮匝肌,在皮下将口轮匝肌重建,保证白唇皮肤完整,修复不完全唇裂。结果我院于2013年5月-9月起应用本法共矫治不完全唇裂20例,伤口均I期愈合,唇鼻外形良好,鼻坎结构完整,皮下口轮匝肌重建,唇部瘢痕不明显。结论微创修复不完全唇裂的手术方法改善了唇裂术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弊端,切口隐蔽,减少了手术创伤,并且大大缩短了患儿术后恢复时间,特别适用于不完全唇裂的修复。

    作者:邹筠;袁华;谭梅军;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多重耐药菌的菌种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NICU2011年4月-2012年3月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44例新生儿细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多重耐药菌48株,革兰阴性菌38株,占79.17%,以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多(17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14株,占29.17%;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76.47%,仅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敏感,其它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氨曲南、除头孢西丁外的头孢类抗生素、哌拉西林耐药率高。革兰阳性菌10株,占20.8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啉、亚胺培南、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对利奈唑烷、利福平、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敏感。48株多重耐药菌对3-10类抗生素耐药,平均对6.44+1.66类抗生素耐药。治愈34例,好转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后死亡5例,病死率为15.91%(7/44)。结论本院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

    作者:唐文燕;邹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增强CT和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碘化造影剂在血管内的运用明显增加。造影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即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其通常是指:使用造影剂后48h内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即血肌酐(Scr)升高值>0.5mg/dL(44.2μmol/L)或者>基础值的25%,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1]。CIN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表明肾脏内局灶缺血为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氧自由基清除、造影剂本身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等均参与了CIN的发生和发展。新近研究又提示CIN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对CIN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丁文飞(综述);王金艳;钟爱民(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内障复明手术784例分析

    目的:观察农村白内障患者实行复明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1月784例农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1d视力:784例手术中,矫正视力≥0.05有747例(占95.28%);≥0.3有710例(占90.56%);>0.6有157例(占20%)。脱盲率为95.28%,脱残率为90.56%。结论对广大农村白内障患者实施大批量、短时间的复明手术是提高农村白内障患者复明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布粟;曾远付;元春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肠外瘘的治疗进展

    肠外瘘是指肠与腹腔、肠与皮肤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及创伤后,也可出现在炎性肠病、放射性肠炎、重症胰腺炎、肿瘤的并发症及一些先天性疾病中[1]。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出现腹膜炎体征,引流管或切口出现胆汁样或粪样液体,肠瘘即明确。胃肠道手术后的肠外瘘多在术后2-3d就已发生,但大多在1周左右才被确诊。肠瘘的三大并发症包括脓毒血症、营养缺乏、水电解质紊乱。据文献报道,肠瘘的死亡率达到6%-33%,脓毒血症和伴随的营养缺乏是其主要的死因[2]。肠瘘的治愈需要综合的措施,包括感染控制、营养支持、促进肠瘘自愈及手术等。肠外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仍然是当今外科手术的重大挑战课题之一,应力求预防及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刘传渊;夏来阳;施彦;刘红权;方传发;易建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本刊启用“网上采编系统”启示

    为提高本刊采编时效,加速推进本刊采编作业的现代化;为更加方便作者投稿,及时了解审稿进展,本刊于近日正式启用网上采编系统。本系统开通后,正式实现了本刊投、审、编网上一体化运作,整个采编流程更加透明、公开、高效,采、编、审互动更方便,更准确。这也标志我刊的软硬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江西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脑电图、脑MRI检查、脑脊液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100%。结论病毒性脑炎脑电图阳性率高,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作者:赖坚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切口愈合术前因素评分的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评估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专家调查法以及专家评分法对切口愈合术前因素构成进行研究并构建评分表。收集近3年病例,利用χ2检验分析各分值段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构建了切口愈合术前影响因素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分表。结论术者可利用该评分表对患者术前影响因素量化评分,以做好防范措施。

    作者:陈飞云;杜红兵;陈美红;张正伟;舒思远;杨佳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