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冬兰;李莉莎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病变组)、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无病变组)和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无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无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无病变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喻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由于19号染色体上的Notch3基因突变导致的,表现为皮质下缺血事件,会出现进行性痴呆伴假性球麻痹。该病临床少见,易与脑梗死、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相混淆。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CADASIL报道如下。
作者:罗强;吴凌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不同化疗措施控制蛔虫的效果。方法在4个控制村用阿苯哒唑分别进行1年1次全民化疗、2年1次全民化疗、1年1次选择性化疗和1年2次选择性化疗措施后,连续4年观察其对控制居民蛔虫的效果,并和对照村进行比较。结果2001年5个试点村蛔虫平均阳性率为44.37%(4850/10931),采取每1次/年全民化疗人群蛔虫感染率下降大,由2001年的45.2%下降到2004年的6.3%,降幅为86.1%。结论1次/年全民化疗策略对于控制蛔虫感染的效果佳。
作者:谢峰;陈红根;曾小军;林丹丹;姜唯声;Jong-YilChai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腰椎椎小关节退变的CT表现。结果115例中腰椎关节突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者83例,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腔“真空”征45例,软骨下骨硬化改变35例,关节囊与相邻黄韧带增厚钙化者18例,退变性滑脱者8例。结论腰椎小关节退变应引起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
作者:蔡济泽;吴承百;吴安祥;雷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院924例NICU早产儿临床资料,对其中符合筛查条件(胎龄≤35周、体重≤2000g的316例行ROP筛查的,记录早产儿的性别、胎数、胎龄、出生体重、用氧情况、患全身疾病情况及孕母情况。并将非ROP组与ROP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共筛查出ROP患儿57例(36只眼),ROP检出率为18.04%。57例ROP患儿中,ROPⅠ期32例,Ⅱ期17例,Ⅲ期8例。对ROP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ROP的发生率越高。另外,多胎、早产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频繁呼吸暂停、使用机械通气、母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等亦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贫血、先天性心脏病不是ROP的相关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小胎龄、窒息、呼吸暂停、氧疗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建议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所有早产儿均进行ROP筛查。
作者:江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和法莫替丁分别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宜楚;古菁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室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89例。其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为对照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为观察组。采用Harris评分及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等不同时间点的生存质量。结果共75例患者获得全程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前3个月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6个月及第12个月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两个月SF-36量表躯体健康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3个月、第6个月及第12个月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F-36量表精神健康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无论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半年至1年即能获得满意的生存质量;但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能够更早下床活动,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故患者能够更早获得满意的近期生存质量。
作者:钟伟建;何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在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25%的硫酸镁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中静脉滴注,1.0-2.0g/h,静滴6h后,肌内注射硫酸镁5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片每次10mg,3次/d。孕周在38周以下的,7d为1个疗程;孕周在38周以上的,3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24h蛋白尿量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24h蛋白尿量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19例(45.24%),有效21例(50.00%),无效2例(4.76%),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显效10例(23.81%),有效24例(57.12%),无效8例(19.05%),总有效率80.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可更为显著地改善妊高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降低血压、控制水肿、保护肾脏、控制蛋白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牵引复位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4%(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忠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年龄19-36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异丙酚组(D组)和单纯异丙酚对照组(P组),D组于术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μg/kg,P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负荷量输注后两组均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直至患者入睡,术中按需追加异丙酚。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置入阴道窥器时、吸宫操作时及术毕清醒(T1-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不良事件(注射痛、体动反应、舌后坠、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发生情况及异丙酚用量。结果与P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缩短,异丙酚用量减少,注射痛、体动反应、舌后坠及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P<0.05),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异丙酚较单用异丙酚麻醉效果更满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
作者:张恩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ERCP与MRCP在胆胰系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0例胆胰系疾病患者,均进行ERCP与MRCP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的图像质量达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ERCP对扩张胆管直径显示的平均为(12.8±2.9)mm,MRCP对扩张胆管直径显示的平均为(12.7±2.8)mm,两种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在胆胰系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CP与MRCP在胆胰系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相当,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在MRCP无法明确诊断时,可与ERCP结合以明确诊断,发挥互补作用,使诊断的准确率提高。
作者:王爱华;胡含明;刘峰;李丰章;刘书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长春瑞滨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Lewis肺癌荷瘤的C57BL/6小鼠的动物模型,肿瘤接种后14d直径增至0.6-0.8cm时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塞来昔布组、长春瑞滨组、长春瑞滨+塞来昔布组(联合组)。用小号灌胃针灌胃给药,连续14d。观测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不同时间的体积变化,于治疗28d后处死小鼠,测肿瘤湿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半定量RT-PCR法测定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结果塞来昔布联合长春瑞滨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比生理盐水组、塞来昔布组和长春瑞滨组减小了3.2倍、1.5倍和2.2倍;肺重量分别减轻了约1.7倍、1.1倍及1.2倍。免疫组化法显示联合治疗组小鼠的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塞来昔布联合长春瑞滨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两者的联合应用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作者:欧阳励;汪涛;唐建国;曾晓莉;徐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78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9例,予以开腹手术,研究组39例,予以腹腔镜手术,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恢复时间等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与术后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芦冬兰;李莉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针对性管理方式对血液净化室行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院内感染现象进行控制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管理;采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出现院内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血液净化治疗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管理方式对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院内感染现象进行控制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甘晓英;陈秀君;殷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EC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ECD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内结构、功能和血流信号的变化。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4例ECD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ECD的诊断符合率达100%(4/4),且均经手术证实。结论 ECD的典型声像图特征:包括房间隔下部和室间隔上部回声脱失,共同房室瓣。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ECD准确率高,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等其它检查,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慧倩;崔亮;王卫真;叶雪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有引产指征的单胎、头位、宫颈Bishop评分≤6分、足月初产妇8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用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对照组单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比较两组的促宫颈成熟效果。结果24h后促宫颈成熟效果:研究组31例有效,有效率77.5%;观察组11例有效,有效率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价格低廉、方法简便、引产成功率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彭瑞红;康媛秀;杨丽;彭莲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成两组:22例采用TURP与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抗雄激素治疗(治疗组),1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抗雄激素治疗(对照组)。结果3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一次成功,术后随访,治疗组治疗前后3个月PSA值、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3个月PSA、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PSA值、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取TURP与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抗雄激素治疗,创伤小、出血少,可迅速解除下尿路梗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高文华;徐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电子胃肠镜发现的30例胃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良性肿瘤,内镜超声检查和(或)病理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灶大小、位置及性质。 ESD操作步骤:黏膜下注射液体以抬高病灶,接着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之后使用Hook刀或IT刀沿病灶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病灶。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治疗,病变直径1.0-3.5cm,平均2.3cm,ESD手术时间30-175min,平均73 min,ESD治疗过程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或金属钛夹止血,无术后延迟出血发生,穿孔发生率为6.7%(1/15),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 ESD作为一种内镜微创治疗,能实现较大病灶的完全剥离,为临床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也为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良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方军;杨力;向阳;赵赛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外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狭窄率均>70%,治疗后观察组狭窄率为18.1%,对照组狭窄率为62.5%,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随访,在Malek评分中,观察组评分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复发9例(15.5%),观察组复发1例(2.5%),观察组的复发率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作,降低脑梗死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郑团圆;王士列;威武;李年春;沈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技术精准定位引导下微侵袭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术前对34例颅内海绵血管瘤的病人进行MRI增强2mm薄层扫描,数据导入美国美敦力公司神经导航系统后建立肿瘤三维模型,设计手术入路行直/弧形小切口小骨窗微侵袭手术治疗,结合术中实时精准导航全切肿瘤。结果病灶全部定位准确(误差<2mm),34例病人病灶全切率100%,术后病人症状均得到改善恢复良好,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人。结论在神经导航精准实时引导下,微侵袭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精准、创伤小、效率高等特点,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损伤和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作者:段剑;周东伟;杨玄勇;卢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