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长春瑞滨对小鼠Lewis肺癌抑制作用的研究

欧阳励;汪涛;唐建国;曾晓莉;徐芳

关键词:肺癌,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长春瑞滨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Lewis肺癌荷瘤的C57BL/6小鼠的动物模型,肿瘤接种后14d直径增至0.6-0.8cm时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塞来昔布组、长春瑞滨组、长春瑞滨+塞来昔布组(联合组)。用小号灌胃针灌胃给药,连续14d。观测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不同时间的体积变化,于治疗28d后处死小鼠,测肿瘤湿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半定量RT-PCR法测定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结果塞来昔布联合长春瑞滨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比生理盐水组、塞来昔布组和长春瑞滨组减小了3.2倍、1.5倍和2.2倍;肺重量分别减轻了约1.7倍、1.1倍及1.2倍。免疫组化法显示联合治疗组小鼠的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塞来昔布联合长春瑞滨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两者的联合应用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净化室院内血液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针对性管理方式对血液净化室行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院内感染现象进行控制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管理;采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出现院内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血液净化治疗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管理方式对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院内感染现象进行控制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甘晓英;陈秀君;殷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SCT后处理技术在肘关节严重创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肘关节严重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肘关节严重创伤患者行CT检查,运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重建,分析肘关节骨折及脱位情况。结果26例肘关节严重创伤患者轴位影像结合后处理技术共发现53处骨折,7例伴有脱位。其中肱骨外侧髁骨折13处,肱骨内侧髁9处,髁间骨折6处,尺骨鹰嘴骨折12处,尺骨冠状突骨折8处,桡骨小头骨折5处。结论 MSCT运用各种后处理技术结合轴位影像,可以发现各种细小骨折及显示骨折内部情况,能够直观、立体、多方位、多角度显示骨折部位、骨碎片移位、关节面损伤、关节脱位等,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欧阳锋;晏飞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3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对30例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CU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结局,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手术的30例CU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了随访。结果大部分患者以月经改变为主要症状,超声检查以低回声团块多见,病理特点为瘤细胞丰富,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分裂相0-4个/10HPF,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无凝固性坏死,行全子宫切除无复发,行肌瘤剔除术复发率27.27%。结论 CUL的临床表现与普通的子宫平滑肌瘤相似,治疗宜行全子宫切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在保留子宫的同时应密切随诊。

    作者:黄亚青;时俊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可降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肖幼华;蓝小林;蔡联明;张群贵;谢旭平;卢致洋;邹建平;陈汉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68例的超声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相结合检查。结果168例异位妊娠中,病理诊断输卵管壶腹部111例,输卵管峡部34例,输卵管间质部12例,卵巢11例,检出率96.64%。经阴道超声、经腹部经阴道超声联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不同包块大小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P<0.05)。结论经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使用能互补信息,提高检出率,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作者:彭育玲;周胜招;谢志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的可行性以及美容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组20例行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对照组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术后美容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0例保留乳头均成活,手术医生对乳房美容效果评价满意率80%(16/20);患者对胸部外形满意度的自我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随访12-33个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安全可行,较传统改良根治术具有更佳的美容效果。

    作者:叶永强;罗忠兵;陈露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牵引复位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4%(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忠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阴囊单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滑动性隐睾

    目的:评价Bianchi阴囊单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滑动性隐睾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3例诊断为滑动性隐睾的患儿行Bianchi睾丸固定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行Bianchi阴囊单切口睾丸固定术,手术时间30-40min,术后2-3d出院,术后3、6个月来院随访,睾丸位于阴囊中下部,位置满意外观好,无睾丸萎缩及睾丸回缩病例。结论对于不合并同侧腹股沟斜疝的小儿滑动性隐睾采用Bianchi术可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睾丸位置满意阴囊外观好,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唐静;吴文波;段智峰;饶品德;熊春凤;王江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对照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78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9例,予以开腹手术,研究组39例,予以腹腔镜手术,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恢复时间等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与术后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芦冬兰;李莉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成两组:22例采用TURP与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抗雄激素治疗(治疗组),1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抗雄激素治疗(对照组)。结果3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一次成功,术后随访,治疗组治疗前后3个月PSA值、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3个月PSA、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PSA值、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取TURP与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抗雄激素治疗,创伤小、出血少,可迅速解除下尿路梗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高文华;徐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喷他佐辛硬膜外PCA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和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喷他佐辛与吗啡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P组、M组。 P组采用0.16%喷他佐辛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M组采用0.02%吗啡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行PCA,PCA采用LCP模式。记录两组病人术后4、12、24h镇痛评分(VAS)、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和尿量,以及两组发生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嗜睡和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3例产妇出现恶心、呕吐,无嗜睡及瘙痒,而M组有12例(30%)出现恶心、呕吐,8例(17.5%)出现瘙痒,4例出现嗜睡。与M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嗜睡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采用0.16%喷他佐辛行PCEA镇痛均能达到与吗啡一样的效果,且不良反应率更低。

    作者:张武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外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狭窄率均>70%,治疗后观察组狭窄率为18.1%,对照组狭窄率为62.5%,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随访,在Malek评分中,观察组评分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复发9例(15.5%),观察组复发1例(2.5%),观察组的复发率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作,降低脑梗死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郑团圆;王士列;威武;李年春;沈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蛔虫重度流行区人群化疗策略的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化疗措施控制蛔虫的效果。方法在4个控制村用阿苯哒唑分别进行1年1次全民化疗、2年1次全民化疗、1年1次选择性化疗和1年2次选择性化疗措施后,连续4年观察其对控制居民蛔虫的效果,并和对照村进行比较。结果2001年5个试点村蛔虫平均阳性率为44.37%(4850/10931),采取每1次/年全民化疗人群蛔虫感染率下降大,由2001年的45.2%下降到2004年的6.3%,降幅为86.1%。结论1次/年全民化疗策略对于控制蛔虫感染的效果佳。

    作者:谢峰;陈红根;曾小军;林丹丹;姜唯声;Jong-YilChai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给予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明显疗效,在手术时间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揭小军;韩丽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远端骨折11例体会

    目的:探讨采用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3年6月使用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远端骨折11例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Mayo腕关节评分法评定腕关节术后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愈合率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尺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罗为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剂量的探讨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的适剂量,以便找到安全的用药范围。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4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5组,各组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4mg、6mg、8mg、10mg、12mg。腰麻相对平面低于T6者,通过硬膜外推入0.75%罗哌卡因,血压(BP)<基础值25%或收缩压(SBP)<90mmHg时静推麻黄碱,记录各组麻醉效果,术前及给药后5min、10min、15min、30min血压(BP)、心率(HR)变化数值及麻黄碱使用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的差距。结果Ⅰ组麻醉平面较低,需经硬膜外追加较大量的罗哌卡因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Ⅳ、Ⅴ组麻醉平面过高,BP、HR变化剧烈,需加用较多的麻黄碱以维持循环稳定;Ⅱ、Ⅲ两组麻醉平面适宜,循环稳定,硬膜外用药较少,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结论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的剂量6-8mg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刘青华;金运凯;王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年龄19-36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异丙酚组(D组)和单纯异丙酚对照组(P组),D组于术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μg/kg,P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负荷量输注后两组均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直至患者入睡,术中按需追加异丙酚。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置入阴道窥器时、吸宫操作时及术毕清醒(T1-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不良事件(注射痛、体动反应、舌后坠、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发生情况及异丙酚用量。结果与P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缩短,异丙酚用量减少,注射痛、体动反应、舌后坠及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P<0.05),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异丙酚较单用异丙酚麻醉效果更满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

    作者:张恩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7例手术治疗出血性烟雾病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开颅血肿清除术入路和经钻孔引流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出血性烟雾病优劣。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27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行单纯血肿腔钻孔引流术,对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操作、术后结果(梗塞发生率、病残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操作、术后梗塞发生率、术后病残率及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出血性烟雾病,经钻孔引流术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较满意,更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金;孙鹏;黄国豪;陈沛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神经导航精准定位下微侵袭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技术精准定位引导下微侵袭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术前对34例颅内海绵血管瘤的病人进行MRI增强2mm薄层扫描,数据导入美国美敦力公司神经导航系统后建立肿瘤三维模型,设计手术入路行直/弧形小切口小骨窗微侵袭手术治疗,结合术中实时精准导航全切肿瘤。结果病灶全部定位准确(误差<2mm),34例病人病灶全切率100%,术后病人症状均得到改善恢复良好,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人。结论在神经导航精准实时引导下,微侵袭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精准、创伤小、效率高等特点,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损伤和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作者:段剑;周东伟;杨玄勇;卢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在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25%的硫酸镁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中静脉滴注,1.0-2.0g/h,静滴6h后,肌内注射硫酸镁5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片每次10mg,3次/d。孕周在38周以下的,7d为1个疗程;孕周在38周以上的,3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24h蛋白尿量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24h蛋白尿量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19例(45.24%),有效21例(50.00%),无效2例(4.76%),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显效10例(23.81%),有效24例(57.12%),无效8例(19.05%),总有效率80.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可更为显著地改善妊高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降低血压、控制水肿、保护肾脏、控制蛋白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