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宜楚;古菁华
目的:探讨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68例的超声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相结合检查。结果168例异位妊娠中,病理诊断输卵管壶腹部111例,输卵管峡部34例,输卵管间质部12例,卵巢11例,检出率96.64%。经阴道超声、经腹部经阴道超声联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不同包块大小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P<0.05)。结论经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使用能互补信息,提高检出率,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作者:彭育玲;周胜招;谢志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63例脊柱结核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脊柱结核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脊柱结核病例的螺旋CT表现。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36.8岁。临床主要为胸腰背痛;低热,盗汗;乏力;实验室检查血沉快等。结果病变部位:颈椎6例,胸椎34例,腰椎40例,尾椎2例;累及单个椎体45例;累及多个椎体18例。6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以局限溶骨性破坏为主,但破坏常呈混合性,破坏区呈混杂密度,以低密度改变为主,边缘模糊,椎体常呈楔形改变;本组有60例可见椎旁脓肿;56例可见死骨形成;椎间盘、椎管及附件受累51例,椎管狭窄28例。结论螺旋CT可以显示病变范围及对椎管的累及程度,多能明确脊柱结核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联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病变组)、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无病变组)和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无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无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无病变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喻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同步热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观察组给予同步放化疗结合热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7%和8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和56.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步热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肿瘤治疗有效率和局部控制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徐满珍;李小兵;邹瑜斌;熊勇;丁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应用关节镜技术对患有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关节镜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消失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踝关节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治疗前后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对患有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胡思明;刘学辉;李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分析开颅血肿清除术入路和经钻孔引流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出血性烟雾病优劣。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27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行单纯血肿腔钻孔引流术,对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操作、术后结果(梗塞发生率、病残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操作、术后梗塞发生率、术后病残率及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出血性烟雾病,经钻孔引流术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较满意,更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金;孙鹏;黄国豪;陈沛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脾血管淋巴管瘤的CT影像特征。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影像资料完整的脾血管淋巴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有3例误诊,分别误诊为脾脓肿、脾挫伤及脾血管瘤,5例患者诊断准确。结论脾血管淋巴管瘤的CT影像表现有其特征性,认真分析其CT影像表现可以明确诊断或提示性诊断。
作者:李敏;龙华;杨武;易军;杜朝晖;杨井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的适剂量,以便找到安全的用药范围。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4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5组,各组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4mg、6mg、8mg、10mg、12mg。腰麻相对平面低于T6者,通过硬膜外推入0.75%罗哌卡因,血压(BP)<基础值25%或收缩压(SBP)<90mmHg时静推麻黄碱,记录各组麻醉效果,术前及给药后5min、10min、15min、30min血压(BP)、心率(HR)变化数值及麻黄碱使用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的差距。结果Ⅰ组麻醉平面较低,需经硬膜外追加较大量的罗哌卡因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Ⅳ、Ⅴ组麻醉平面过高,BP、HR变化剧烈,需加用较多的麻黄碱以维持循环稳定;Ⅱ、Ⅲ两组麻醉平面适宜,循环稳定,硬膜外用药较少,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结论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的剂量6-8mg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刘青华;金运凯;王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院924例NICU早产儿临床资料,对其中符合筛查条件(胎龄≤35周、体重≤2000g的316例行ROP筛查的,记录早产儿的性别、胎数、胎龄、出生体重、用氧情况、患全身疾病情况及孕母情况。并将非ROP组与ROP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共筛查出ROP患儿57例(36只眼),ROP检出率为18.04%。57例ROP患儿中,ROPⅠ期32例,Ⅱ期17例,Ⅲ期8例。对ROP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ROP的发生率越高。另外,多胎、早产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频繁呼吸暂停、使用机械通气、母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等亦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贫血、先天性心脏病不是ROP的相关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小胎龄、窒息、呼吸暂停、氧疗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建议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所有早产儿均进行ROP筛查。
作者:江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30例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CU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结局,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手术的30例CU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了随访。结果大部分患者以月经改变为主要症状,超声检查以低回声团块多见,病理特点为瘤细胞丰富,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分裂相0-4个/10HPF,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无凝固性坏死,行全子宫切除无复发,行肌瘤剔除术复发率27.27%。结论 CUL的临床表现与普通的子宫平滑肌瘤相似,治疗宜行全子宫切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在保留子宫的同时应密切随诊。
作者:黄亚青;时俊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年龄19-36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异丙酚组(D组)和单纯异丙酚对照组(P组),D组于术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μg/kg,P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负荷量输注后两组均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直至患者入睡,术中按需追加异丙酚。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置入阴道窥器时、吸宫操作时及术毕清醒(T1-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不良事件(注射痛、体动反应、舌后坠、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发生情况及异丙酚用量。结果与P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缩短,异丙酚用量减少,注射痛、体动反应、舌后坠及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P<0.05),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异丙酚较单用异丙酚麻醉效果更满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
作者:张恩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及D-二聚体(D-D)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35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病理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上述各组血浆hs-CRP、Lp(a)、D-D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s-CRP、Lp(a)、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及SAP组各组间hs-CRP、Lp(a)、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联合检测冠心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指标的阳性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D-D水平均有明显升高,联合检测hs-CRP、Lp(a)、D-D对冠心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峥;柳枝;何祖光;黄欣;危群华;陈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96.00%、88.00%、80.00%,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56.00%、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比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好,疗效更持久,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名聪;谢丰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针对性管理方式对血液净化室行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院内感染现象进行控制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管理;采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出现院内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血液净化治疗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管理方式对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院内感染现象进行控制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甘晓英;陈秀君;殷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60例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降压组(AN组)和单纯硝酸甘油降压组(N组)。观察围手术期间在各时刻两组患者的HR、MAP、CVP的变化,记录围手术期间不良事件如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发生率以及硝酸甘油的用量。结果特定时间点N组HR、MAP较AN组明显升高(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患者的HR、CVP、MAP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 N组术中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硝酸甘油使用量明显高于A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用于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能更有效地进行控制性降压,维持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降低围手术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硝酸甘油的使用剂量。
作者:占胜福;程爵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成两组:22例采用TURP与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抗雄激素治疗(治疗组),1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抗雄激素治疗(对照组)。结果3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一次成功,术后随访,治疗组治疗前后3个月PSA值、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3个月PSA、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PSA值、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取TURP与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抗雄激素治疗,创伤小、出血少,可迅速解除下尿路梗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高文华;徐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电子胃肠镜发现的30例胃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良性肿瘤,内镜超声检查和(或)病理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灶大小、位置及性质。 ESD操作步骤:黏膜下注射液体以抬高病灶,接着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之后使用Hook刀或IT刀沿病灶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病灶。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治疗,病变直径1.0-3.5cm,平均2.3cm,ESD手术时间30-175min,平均73 min,ESD治疗过程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或金属钛夹止血,无术后延迟出血发生,穿孔发生率为6.7%(1/15),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 ESD作为一种内镜微创治疗,能实现较大病灶的完全剥离,为临床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也为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良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方军;杨力;向阳;赵赛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外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狭窄率均>70%,治疗后观察组狭窄率为18.1%,对照组狭窄率为62.5%,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随访,在Malek评分中,观察组评分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复发9例(15.5%),观察组复发1例(2.5%),观察组的复发率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作,降低脑梗死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郑团圆;王士列;威武;李年春;沈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 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临床上也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以ATP7B基因突变为主,导致铜离子与铜蓝蛋白结合减少,使大量游离铜沉积在肝脏、大脑及角膜等组织中,以肝损害、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上以肾脏损害起病的HLD少见,且易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业敏;帅可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的可行性以及美容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组20例行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对照组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术后美容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0例保留乳头均成活,手术医生对乳房美容效果评价满意率80%(16/20);患者对胸部外形满意度的自我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随访12-33个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安全可行,较传统改良根治术具有更佳的美容效果。
作者:叶永强;罗忠兵;陈露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