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研究

郭名聪;谢丰咏

关键词: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鼻中隔偏曲, 矫正手术, 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96.00%、88.00%、80.00%,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56.00%、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比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好,疗效更持久,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有引产指征的单胎、头位、宫颈Bishop评分≤6分、足月初产妇8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用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对照组单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比较两组的促宫颈成熟效果。结果24h后促宫颈成熟效果:研究组31例有效,有效率77.5%;观察组11例有效,有效率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价格低廉、方法简便、引产成功率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彭瑞红;康媛秀;杨丽;彭莲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生存质量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室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89例。其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为对照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为观察组。采用Harris评分及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等不同时间点的生存质量。结果共75例患者获得全程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前3个月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6个月及第12个月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两个月SF-36量表躯体健康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3个月、第6个月及第12个月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F-36量表精神健康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无论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半年至1年即能获得满意的生存质量;但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能够更早下床活动,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故患者能够更早获得满意的近期生存质量。

    作者:钟伟建;何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3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对30例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CU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结局,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手术的30例CU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了随访。结果大部分患者以月经改变为主要症状,超声检查以低回声团块多见,病理特点为瘤细胞丰富,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分裂相0-4个/10HPF,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无凝固性坏死,行全子宫切除无复发,行肌瘤剔除术复发率27.27%。结论 CUL的临床表现与普通的子宫平滑肌瘤相似,治疗宜行全子宫切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在保留子宫的同时应密切随诊。

    作者:黄亚青;时俊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和预后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院924例NICU早产儿临床资料,对其中符合筛查条件(胎龄≤35周、体重≤2000g的316例行ROP筛查的,记录早产儿的性别、胎数、胎龄、出生体重、用氧情况、患全身疾病情况及孕母情况。并将非ROP组与ROP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共筛查出ROP患儿57例(36只眼),ROP检出率为18.04%。57例ROP患儿中,ROPⅠ期32例,Ⅱ期17例,Ⅲ期8例。对ROP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ROP的发生率越高。另外,多胎、早产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频繁呼吸暂停、使用机械通气、母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等亦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贫血、先天性心脏病不是ROP的相关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小胎龄、窒息、呼吸暂停、氧疗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建议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所有早产儿均进行ROP筛查。

    作者:江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EC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ECD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内结构、功能和血流信号的变化。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4例ECD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ECD的诊断符合率达100%(4/4),且均经手术证实。结论 ECD的典型声像图特征:包括房间隔下部和室间隔上部回声脱失,共同房室瓣。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ECD准确率高,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等其它检查,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慧倩;崔亮;王卫真;叶雪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远端骨折11例体会

    目的:探讨采用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3年6月使用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远端骨折11例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Mayo腕关节评分法评定腕关节术后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愈合率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尺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罗为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成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3例中100例经病理证实的各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为阑尾不同程度的肿大,阑尾壁肿胀,回声减低,阑尾腔内有或无积液、粪石,走形僵硬,实时动态观察少见蠕动,及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性改变。阑尾周围脓肿时阑尾周围合并脓肿。103例急性阑尾炎病例中12例未提示异常,检出率8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准确率高等优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一项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刘玉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给予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明显疗效,在手术时间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揭小军;韩丽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及D-二聚体(D-D)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35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病理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上述各组血浆hs-CRP、Lp(a)、D-D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s-CRP、Lp(a)、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及SAP组各组间hs-CRP、Lp(a)、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联合检测冠心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指标的阳性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D-D水平均有明显升高,联合检测hs-CRP、Lp(a)、D-D对冠心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峥;柳枝;何祖光;黄欣;危群华;陈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ERCP与MRCP在胆胰系疾病诊断中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ERCP与MRCP在胆胰系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0例胆胰系疾病患者,均进行ERCP与MRCP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的图像质量达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ERCP对扩张胆管直径显示的平均为(12.8±2.9)mm,MRCP对扩张胆管直径显示的平均为(12.7±2.8)mm,两种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在胆胰系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CP与MRCP在胆胰系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相当,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在MRCP无法明确诊断时,可与ERCP结合以明确诊断,发挥互补作用,使诊断的准确率提高。

    作者:王爱华;胡含明;刘峰;李丰章;刘书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成两组:22例采用TURP与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抗雄激素治疗(治疗组),1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抗雄激素治疗(对照组)。结果3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一次成功,术后随访,治疗组治疗前后3个月PSA值、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3个月PSA、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PSA值、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取TURP与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抗雄激素治疗,创伤小、出血少,可迅速解除下尿路梗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高文华;徐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神经导航精准定位下微侵袭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技术精准定位引导下微侵袭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术前对34例颅内海绵血管瘤的病人进行MRI增强2mm薄层扫描,数据导入美国美敦力公司神经导航系统后建立肿瘤三维模型,设计手术入路行直/弧形小切口小骨窗微侵袭手术治疗,结合术中实时精准导航全切肿瘤。结果病灶全部定位准确(误差<2mm),34例病人病灶全切率100%,术后病人症状均得到改善恢复良好,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人。结论在神经导航精准实时引导下,微侵袭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精准、创伤小、效率高等特点,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损伤和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作者:段剑;周东伟;杨玄勇;卢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96.00%、88.00%、80.00%,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56.00%、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比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好,疗效更持久,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名聪;谢丰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可降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肖幼华;蓝小林;蔡联明;张群贵;谢旭平;卢致洋;邹建平;陈汉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68例的超声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相结合检查。结果168例异位妊娠中,病理诊断输卵管壶腹部111例,输卵管峡部34例,输卵管间质部12例,卵巢11例,检出率96.64%。经阴道超声、经腹部经阴道超声联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不同包块大小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P<0.05)。结论经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使用能互补信息,提高检出率,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作者:彭育玲;周胜招;谢志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电子胃肠镜发现的30例胃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良性肿瘤,内镜超声检查和(或)病理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灶大小、位置及性质。 ESD操作步骤:黏膜下注射液体以抬高病灶,接着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之后使用Hook刀或IT刀沿病灶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病灶。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治疗,病变直径1.0-3.5cm,平均2.3cm,ESD手术时间30-175min,平均73 min,ESD治疗过程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或金属钛夹止血,无术后延迟出血发生,穿孔发生率为6.7%(1/15),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 ESD作为一种内镜微创治疗,能实现较大病灶的完全剥离,为临床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也为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良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方军;杨力;向阳;赵赛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以肾脏损害起病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 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临床上也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以ATP7B基因突变为主,导致铜离子与铜蓝蛋白结合减少,使大量游离铜沉积在肝脏、大脑及角膜等组织中,以肝损害、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上以肾脏损害起病的HLD少见,且易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业敏;帅可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LGESS标本进行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9-50岁,平均41.3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及子宫占位。光镜下见肿瘤由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组成,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肿瘤内有较多螺旋小动脉样血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肿瘤细胞CD10、Vimentin、ER、PR均阳性,部分伴平滑肌分化者SMA局灶阳性,CD34肿瘤细胞阴性。结论 LGESS是女性生殖道很少见的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据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辅以免疫组化综合分析。

    作者:刘萍;罗艳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的可行性以及美容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组20例行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对照组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术后美容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0例保留乳头均成活,手术医生对乳房美容效果评价满意率80%(16/20);患者对胸部外形满意度的自我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随访12-33个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安全可行,较传统改良根治术具有更佳的美容效果。

    作者:叶永强;罗忠兵;陈露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剂量的探讨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的适剂量,以便找到安全的用药范围。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4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5组,各组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4mg、6mg、8mg、10mg、12mg。腰麻相对平面低于T6者,通过硬膜外推入0.75%罗哌卡因,血压(BP)<基础值25%或收缩压(SBP)<90mmHg时静推麻黄碱,记录各组麻醉效果,术前及给药后5min、10min、15min、30min血压(BP)、心率(HR)变化数值及麻黄碱使用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的差距。结果Ⅰ组麻醉平面较低,需经硬膜外追加较大量的罗哌卡因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Ⅳ、Ⅴ组麻醉平面过高,BP、HR变化剧烈,需加用较多的麻黄碱以维持循环稳定;Ⅱ、Ⅲ两组麻醉平面适宜,循环稳定,硬膜外用药较少,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结论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的剂量6-8mg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刘青华;金运凯;王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