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CTA)显示并评价心肌桥的物理特性,探讨其在心肌桥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3年6月间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502例患者的资料,评价心肌桥的部位、长度、厚度,MCA舒张期及收缩期管径大小、伴发的粥样斑块情况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解剖特点与粥样斑块的关系。结果502例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CTA发现心肌桥存在147例,检出率29.3%,CAG发现13例,检出率2.6%,两者间有差异。心肌桥的平均长度(32.10±9.25)mm,平均厚度(1.32±0.50)mm,心肌桥近段狭窄发生率高于壁段及远段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可作为显示并评价心肌桥血管的首选方法,其安全、准确、无创性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王博;黄继兰;张智亮;夏国金;戴西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在5%-10%左右,被称为是“天使之吻”。血管瘤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多于男,比例约为3:1,国外研究表明白种人发病率高于黄种人。在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中,血管瘤发病率可高达22-30%。血管瘤不仅是儿童发病率高的肿瘤,也是一种异常独特的肿瘤一它可以在无任何治疗干预下自行消退。它一般在生后2周-1个月间被患儿家长发现,1个月-1年内快速生长,80%的血管瘤于5月龄前停止生长,1年后开始消退,终消退率可达70-80%[1,2]。血管瘤自然病程分成4个时期:发生期、生长期、静止期、消退期。血管瘤基于血管瘤浸润深度不同可分成3类:浅表斑块型(65%)、混合型(20%)、深在皮下型(15%)。根据血管瘤的形态学不同,可以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多发型。局限型血管瘤是界限清楚,局限于一个部位单发性血管瘤。节段型是血管瘤分布于一个解剖区域,常为斑块样、线状或地图状,而多发型是多发的局限型血管瘤。血管瘤好发于头颈部(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外阴也是好发部位之一。大部分(80%)的血管瘤为单发。血管瘤初起多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斑、淡白色斑、红斑,周围可以绕以白晕。生长期时表现各异,多为丘疹、结节、红斑。消退期时病变中央首先出现颜色转浅,硬度下降,然后整个血管瘤逐渐变淡、变平。80%的血管瘤可以恢复正常皮肤。溃疡、出血、感染、心力衰竭、视力受损、气道阻塞、喂养困难、外耳道阻塞是血管瘤的常见并发症。血管瘤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血管瘤的大小、位置、数量、功能影响、并发症、对患儿的心理影响等。
作者:傅荣华(综述);袁华;吴欣乐(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辅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文拉法辛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总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对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逐渐降低,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起效快,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郭隆润;钟华;陈晓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法洛四联症(TOF)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引产后尸检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的25例TOF胎儿的临床资料,总结TOF声像图特征及伴发心内外畸形。结果25例胎儿TOF中,21例经典型TOF,超声全部检出;3例TOF合并肺动脉瓣闭锁(TOF/PA),超声检出1例,1例误诊为右室双出口,1例诊断为经典型TOF,漏诊肺动脉瓣闭锁;1例TOF合并肺动脉瓣缺如(TOF/PV-AB),诊断为经典型TOF,漏诊肺动脉瓣缺如。25例胎儿TOF中,10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0例合并心外畸形,4例染色体异常。结论胎儿TOF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且常合并心内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TOF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吴秋梅;林晓文;何晖;翁宗杰;刘敏;陈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6例晚期胃癌患者,38例选择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的为观察组,38例选择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均有较大改善,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4%和31.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提高率分别是63.2%和52.6%(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均较少。两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在白细胞减少,Ⅲ度白细胞减少观察组5例,对照组6例,Ⅳ度白细胞减少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方面,观察组出现9例呕吐,对照组出现7例呕吐,2例腹泻,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热疗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疗效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发应未增加、安全性高。
作者:周向群;周志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比观察度洛西汀与硫酸吗啡缓释片与单用硫酸吗啡治疗癌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硫酸吗啡缓释片,100-200mg/d)和合并治疗组(同等剂量的硫酸吗啡缓释片+度洛西汀,前2周30mg/d,2周后60mg/d),分别在基线及用药7、14、28d以NRS评分方法、SDS及HRSD量表评估疼痛分数及抑郁严重程度,指导用药并记录毒副反应。并持续观察脱落率。结果两组治疗前NRS评分无显著差异,用药第28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SDS评分无显著差异,用药第28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HRSD评分无显著差异,用药第28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2组脱落率相似(第4周8.9%vs 10.0%,第8周15.6%vs 17.8%及第12周23.3%vs 25.6%,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毒副反应,虽然便秘、出汗和心悸的不良反应频数合并治疗组较高,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洛西汀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用于癌症患者止痛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而且对改善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效果也好。
作者:邹厚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SFT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1931年由Klemperer和Rabin首先命名;该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多数发生在胸膜腔,约30%起源于胸膜腔以外的部位;按发生部位分可为胸膜SFTs、胸膜外SFTs;有10%-23%的胸膜腔内和近10%的胸膜外SFTs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腹腔内或腹膜后的SFT局部复发较其他位置更为多见,且预后差[2]。笔者遇及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坚;袁喜红;周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2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咽狭炎、淋巴结肿大是EB病毒感染患儿常见临床症状,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并以呼吸道为常见;对于EB病毒感染患儿的治疗应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抗病毒治疗。结论 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但预后较好,更昔洛韦是治疗EB病毒感染患儿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作者:廖细生;朱庆雄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量血糖仪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3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量血糖仪测定血糖,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测定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血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进针深度、采血量及结果耗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血糖仪检测糖尿病血糖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等优点,且可达到与生化分析仪相似的检测结果。
作者:喻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检测尘肺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1-8月,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收治的尘肺病患者60例,其中尘肺病Ⅰ期、Ⅱ期组和Ⅲ期患者各20例,另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百分比。结果对照组、Ⅰ期组、Ⅱ期组和Ⅲ期组CD4+IL17+Th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31±0.42)%、(5.65±1.33)%、(8.86±2.88)%和(10.56±1.58)%;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57±1.32)%、(1.87±0.76)%、(0.82±0.53)%和(0.67±0.49)%。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Th17/Treg比值分别为(0.36±0.13)%、(3.02±0.95)%、(10.8±2.36)%和(15.76±1.23)%,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Th17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呈负相关(r=-0.437,P<0.05)。结论尘肺病患者中存在Th17细胞的升高和Treg细胞的降低,调控Th17/Treg细胞的失衡,可以成为尘肺病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何钦;许喜闻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隐匿性阴茎的手术方法。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0月对84例隐匿性阴茎的患儿实行二点法手术治疗:于包皮内外板交界处切开阴茎皮肤,将阴茎皮肤脱套至阴茎根部,包皮内板于12点处切开,包皮外板于6点处切开,解除包皮狭窄,在2点、10点处将包皮内外板筋膜与白膜固定,对位缝合阴茎皮肤。结果术后7d拔除导尿管,术后随诊6个月,阴茎外观满意。结论二点法治疗儿童隐匿性阴茎具有手术方法简洁,术后外观满意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段智峰;吴文波;饶品德;唐静;李贺;熊春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桡骨远端骨膜瓣逆行带蒂转移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对21例腕舟骨骨不连患者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逆行带蒂转移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 X-线片显示腕舟骨腰部骨折骨不连16例,腕舟骨近端骨不连5例,切取桡骨骨膜瓣1.2cm×4.2cm。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疼痛、腕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为4个月,腕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腕关节功能参照Krimmer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结果:优17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带蒂桡骨远端骨膜瓣移位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具有重建舟骨血运,促进骨折端再血管化及成骨,同时提供坚强有效内固定,提高该类骨折愈合率。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孙华伟;晋强;邓名山;廖忠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对21-25孕周正常胎儿心脏心房、心室、主动脉、肺动脉、动脉导管的内径及血流速度进行检测,为产前超声评估该孕期胎儿心脏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时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对300例21-25孕周的正常单胎妊娠胎儿进行胎儿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及三血管切面检查,测量心脏各房室腔及大血管内径,分析各测量值与孕周的关系。结果21-25孕周正常胎儿心脏各房室腔、大血管及动脉导管内径随孕周增加而增大。结论此研究建立了中孕期正常胎儿心脏各结构内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胎儿心脏发育的产前超声检测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爱琴;廖宝兰;梁凤华;廖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中老年白内障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4例。实验组在白内障手术治疗前2d进行非甾体类抗炎药辅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术后两个月,对照组间有3例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为4.68%;实验组有1例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为1.5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和2年后囊膜混浊分级的比较显示,实验组的囊膜混浊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白内障手术前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林;常嘉泰;万春泓;鲍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周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方案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对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78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3周期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组和2周期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组。结果诱导化疗结束后,3周期、2周期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组鼻咽原发病灶有效率分别为96.77%、91.76%;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有效率均为100%;同期放化疗后评价,两组局部肿瘤控制率均为100%。3周期诱导化疗组、2周期诱导化疗组Ⅲ-Ⅳ度口腔黏膜反应分别占29%、27%,P>0.05,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分别占13%、14%,P>0.05,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分别占29%、31%,P>0.05;Ⅲ-Ⅳ度皮肤反应分别占11%、6%,P<0.05。结论鼻咽癌对DCF诱导化疗表现出高反应率,增加诱导化疗周期在局控率方面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并未使同期放化疗毒性反应明显增加,远期疗效及慢性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霞;章新华;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低于对照组的1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效果确切,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喻诚;李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我市中学生骨密度不同的相关因素,为制订青少年增强骨密度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参加我市健康体检的2600名中学生进行骨密度测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在调查的2600名青少年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钙摄入量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体重、钙摄入量是影响青少年骨量减少的高危因素,提示应加强相应的防治工作。
作者:刘颖;饶坤;叶雪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征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的42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涉及12类,176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213例,占60.17%);静脉滴注引发ADR为313例(74.17%);ADR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180例)与皮肤及附属(158例)损害。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强调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韬;刘岐;孙文雄;张建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改良超滤技术在成人体外循环手术中对患者术后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风湿性瓣膜病拟行单纯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改良超滤组(Ⅰ组)和非超滤组(Ⅱ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心功能分级、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等无明显差异。观察两组患者CPB前,CPB停止后即刻,术后2h、6h、12h肺静态顺应性及呼吸指数,分析改良超滤技术应用成人体外循环术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肺顺应性(Cstat)、呼吸指数(RI)在CPB前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PB前相比,两组患者CPB停止后即刻Cstat有明显下降(P<0.05),手术后逐渐回升;与Ⅱ组相比,Ⅰ组CPB停止后即刻、术后2h、6h、12h Cstat均有明显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PB前相比,两组患者CPB停止后即刻RI有明显上升(P<0.05),手术后逐渐下降;与II组相比,Ⅰ组CPB停止后即刻、术后2h、6h、12h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改良超滤技术应用成人体外循环可以明显提高术后肺的顺应性及降低呼吸指数。
作者:周志东;肖凡;邓福谋;胡衍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外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1例经CT及MRI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性经皮肝胆管外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总胆红素下降至<70μmmol/L后给予盐酸吉西他滨或卡陪他滨或两药联合化疗2-6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51例均外引流成功,并成功植入胆道支架,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6.27±45.95)mmol/L,术后7d、14d及21d总胆红素分别下降为(118.55±32.52)、(90.18±14.3)和(48.58±11.61)mmol/L,后经化疗2-6周期后肿瘤部分缓解27例,稳定11例,总有效率为74.5%,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65%、27%;中位生存期14.3个月,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进行减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联合化疗控制肿瘤,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作者:徐满珍;梅华;祝强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