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维
目的:研究p16和IMP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97例CINⅠ、78例CINⅡ、68例CINⅢ和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和IMP3的表达。结果 p16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5.7%、97.4%、97.1%和91.7%。p16在慢性宫颈炎与低级别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和慢性宫颈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没有差异(P>0.05)。IMP3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中不表达,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23.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16的表达强度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升高,IMP3表达主要在病变的晚期阶段。 p16和IMP3结合应用有助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分级。
作者:廖林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动脉瘤手术策略、难点分析,规范手术指证。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采用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前循环动脉瘤病例30例,共计66个动脉瘤,分析手术方法、所遇困难,风险对策。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动脉瘤渗漏4例,破裂3例,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死亡2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2例,其余均恢复满意。结论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动脉瘤在争取治疗时间、有效降低双侧开颅或二次手术风险、减轻经济负担上有积极意义,但应细致分析术中对侧动脉瘤在显露、分离、出血处理、夹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严格掌握此类手术的指证。
作者:甘智龙;王俊;黎凤生;马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发型吉兰-巴雷综合征(R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23例复发型GBS患者,分析初发和复发时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电生理检查、治疗资料。结果84%的患者发作有前驱感染史,重症患者比例比初发高(初发组60.%,复发组81.5%),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异常率增加。结论 RGBS与经典GBS临床症状相似,感染是重要诱因,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
作者:张骥;吴晓牧;谢旭芳;屈新辉;张昆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术前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制定营养支持方案,为临床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应用NRS2002评分表,对60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后,随机分入营养支持组(对该组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和非营养支持组(未对该组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分析营养支持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存在营养风险的28例患者,16例给予营养支持,与未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比较,术后第7d的ALB、PA水平明显升高(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无营养风险的32例患者,14例给予营养支持,与未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比较,血清ALB、PA、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5)。结论胃癌患者建议术前常规应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作者:傅平;周凯;张骥;徐连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处理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方案。方法针对彩超、查体、体征符合后,确诊2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在彩超监视下行温盐水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其中22例患儿成功复位,1例转急诊手术治疗,治疗中无患儿出现发生肠穿孔和误吸等情况发生。结论早期在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显著,复位成功率高,且无损伤,避免手术创伤。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较之X射线下空气灌肠有一定优势。基层医院掌握此项技术尤为可贵。
作者:郭陵;王卓;丁发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于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效果欠佳的多发性硬化急性期患者,选择血浆置换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多发性硬化急性期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入组标准采用2010年中国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3(7)516-521)。均为对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治疗(静脉注射甲强龙1g×5d)效果不明显者(治疗后EDSS评分改善<0.5分),共计13例,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40.08±4.09)岁;平均病程1.3年;平均急性期发病时间4.8d。所有13例患者均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1983年Kurtzke JF的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血浆置换治疗后EDSS评分的改变。结果血浆置换开始前EDSS平均6.0分(2.5-8.5),血浆置换后6名(46.2%)患者EDSS改变<2分。5名患者(38.5%) EDSS改变为(2-4分)。2名患者(15.4%)的EDSS改善>4分。在所有接受血浆置换的病例中,治疗前的EDSS评分(6.154±0.61),治疗后EDSS评分(3.846±0.65)(P=0.0167)。两组疗效比较:患者3次血浆置换治疗后的ED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EDSS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所有13名患者在接受血浆置换后EDSS评分明显下降。平均EDSS评分下降2分。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显示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选择血浆置换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周超;张昆南;屈新辉;高幼奇;吴晓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牙龈与牙槽嵴修整手术在牙齿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接受牙齿修复治疗的68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牙冠修复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在牙冠修复术前,对患者先进行牙龈、牙槽嵴修整术。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整体美容效果,修复满意度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为97.1%(33/3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为76.5%(26/3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94.1%(32/3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76.5%(26/34),两组恢复情况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7,P=0.0399)。结论患者在口腔修复前进行牙龈与牙槽嵴修整手术,可以很好的保护牙龈,提高修复固定的质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熊永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弹性测量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血清ALT、TBIL水平分为
作者:李艳艳;朱龙川;徐龙;黄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阿斯伯格征的认识和诊断。方法2005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患儿,10例阿斯伯格综合征,并对临床表现、家庭背景、及围生期不良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首诊主诉为多动(50%)、注意力不集中(50%)、学习成绩差(40%),主要的特殊行为特征有兴趣爱好狭窄(90%)、交流障碍(80%)、机械记忆力极强(70%),在一些邻域有特殊才能,动作不协调,幼儿期有较早认字行为。围生期、家庭背景、家长文化与本病无明显相关。结论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学龄期临床有其独特的表现,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鉴别。
作者:邵江洁;李维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肺部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部CT检查患者,采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50例。 FM组管电流为200mA,ATCM组噪声指数(NI)值设定为11,管电流范围10-500mA,其余参数相同。计算并记录2种不同管电流技术的肺尖部、肺中部、肺底部及整个肺部扫描的平均管电流值,并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M组肺尖部平均管电流(192.1±25.4)mA及肺底部平均管电流(189.5±24.6)mA分别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中部的平均管电流(116.6±13.3)mA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整个肺部平均管电流(154.3±16.2)mA较FM组的平均管电流(200.0±0.0)mA下降约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平均剂量长度值(DLP)为(316.4±40.4)mGy.cm较FM组的平均DLP(401.7±45.5)mGy.cm下降21.2%,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评价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获得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21.2%,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晏飞虎;包江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征,以便为临床更好的诊治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11例误食碳酸钡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多次同步12导联心电图采集记录并分析。结果11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U波明显增高,有的出现T-U融合波。2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其中1例为多源性室性早搏并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且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1例为室性早搏二联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1例出现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且心动过缓(48次/min)。1例出现心房内阻滞。结论碳酸钡中毒可引起ST-T-U的低血钾及心肌缺血缺氧(样)的心电图改变特征,重者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传导障碍,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恢复较慢。
作者:雷礼琴;朱婉红;余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医院制剂室目前所面临的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方法从医院制剂室管理现状入手,对制剂室的效益产值、人员储备、硬件建设、检验能力、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相关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制剂存在品种减少、效益下滑、人才流失、设施落后、管理欠缺等问题。结论制剂室应不断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重新定位,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改善硬件设施,实现医院制剂与医院发展并存。
作者:江亮;彭庆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和百令胶囊联合治疗矽肺的疗效。方法选择各期矽肺74例,分为汉防己甲素、百令胶囊联合治疗组与基础治疗对照组,治疗6个月,观察临床表现、肺通气功能、高千伏X线胸片影像的变化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汉防己甲素、百令胶囊联合治疗组病例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好转,肺通气功能FVC、FEV1.0有所增加,高千伏X线胸片矽肺影像有所好转,而基础治疗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汉防己甲素和百令胶囊联合治疗矽肺有一定治疗效果,在当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作者:何钦;王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了提升临床麻醉的安全性,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增进区域间麻醉同道的友谊,展现麻醉学的新成果和科研成就,2015年全国小儿麻醉学学术年会、第二届泛珠江地区六省麻醉学术交流会暨江西省第十五次麻醉学学术年会拟于2015年7月3-5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西省医学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承办。会议将设大会专题报告、各专业分会场学术交流等内容,并以专题板块和学术论文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届时将邀请多位国内外著名麻醉专家包括小儿麻醉专家作专题报告。欢迎各位同仁积极撰稿,踊跃参会。投稿邮箱:jxmz@hotmail.com。
作者:江西省医学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复方中药舒胸片方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及喷雾干燥三种方法,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复方中药舒胸片方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差异。结果三者中真空干燥产物流动性好,微波真空干燥产物的平衡吸湿量小,喷雾干燥所得圆整性好、粒匀,压缩成型性较优。结论干燥工艺不同导致了干燥产物粉体学性质的差异,各粉体学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萍;付建华;梁新丽;徐平;扶群英;吴国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行胆囊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硝酸甘油及艾司洛尔用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及苏醒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可减少术后药物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项忠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1],在当前新医改的形势下,加快发展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根本保障。我国中医药具有“简、便、效、验、廉”的特点,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力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
作者:徐晓英;钟天;张文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治疗蕈样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蕈样肉芽肿患者,观察其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副反应、生存时间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至少2个程化疗。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进展1例,RR和 DCR分别为71.43%和85.7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3.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42.8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 GEM治疗蕈样肉芽肿安全、有效,且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廖清平;李辉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在新生儿肾上腺出血(NAH)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NAH患儿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NAH的CT平扫均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椭圆形低密度(7例)、高密度(1例)或混杂密度肿块(4例);肿块边缘清晰、光滑,有包壳或囊壁形成;右侧多见。4例行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中央区无强化,边缘或囊壁见强化。结论64排CT对NAH的定位、定性及其演变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黄冰;桂绍高;杨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