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5年全国小儿麻醉学学术年会通知

江西省医学会

关键词:麻醉学, 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会, 江西省, 专题报告, 小儿麻醉, 医学会, 专题板块, 专家, 学术论文, 临床麻醉, 科研成就, 江西南昌, 会议, 安全性, 专业, 珠江, 友谊, 邮箱, 投稿
摘要:为了提升临床麻醉的安全性,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增进区域间麻醉同道的友谊,展现麻醉学的新成果和科研成就,2015年全国小儿麻醉学学术年会、第二届泛珠江地区六省麻醉学术交流会暨江西省第十五次麻醉学学术年会拟于2015年7月3-5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西省医学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承办。会议将设大会专题报告、各专业分会场学术交流等内容,并以专题板块和学术论文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届时将邀请多位国内外著名麻醉专家包括小儿麻醉专家作专题报告。欢迎各位同仁积极撰稿,踊跃参会。投稿邮箱:jxmz@hotmail.com。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改良脱钙液在骨组织制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既能缩短脱钙时间又能提升骨组织制片质量的改良脱钙方法。方法选取68例手术骨标本使用改良脱钙液进行脱钙,观察其脱钙情况及染色效果。结果此方法处理的标本脱钙效果完全,组织切片质量好,无明显刀痕,厚薄均匀,颜色鲜艳,对比清晰。结论改良脱钙液有利于临床骨组织及钙化组织的脱钙处理。

    作者:何蓉;陈建萍;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牙龈与牙槽嵴修整手术在牙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牙龈与牙槽嵴修整手术在牙齿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接受牙齿修复治疗的68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牙冠修复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在牙冠修复术前,对患者先进行牙龈、牙槽嵴修整术。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整体美容效果,修复满意度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为97.1%(33/3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为76.5%(26/3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94.1%(32/3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76.5%(26/34),两组恢复情况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7,P=0.0399)。结论患者在口腔修复前进行牙龈与牙槽嵴修整手术,可以很好的保护牙龈,提高修复固定的质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熊永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FOLFOX6方案对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mFOLFOX6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晚期胃癌患者32例,给予mFOLFOX6化疗方案4个周期后评价化疗效果,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体重改变,并采用EORTC QLQ-C30量表比较化疗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患者mFOLFOX6化疗方案有效率为46.9%;患者化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末梢神经炎、白细胞下降、口腔黏膜炎;患者化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生存质量较化疗前有所改善。结论 mFOLFOX6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有效并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婷;吴旭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先天性膈疝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围手术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进行胸腹联合X线摄片诊断,全部经过手术治疗,11例患儿恢复良好,2例患儿术后死亡。结论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可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治愈率。

    作者:户佐珍;何浔;郭秋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镜联合药物与传统药物治疗胃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胃镜联合药物与传统药物治疗胃出血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胃出血患者中选取86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胃镜联合药物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均为4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平均止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35%,平均止血时间为(30.24±12.25)h,同对照组患者的76.74%和(48.96±13.52)h相比,P<0.05。结论在治疗胃出血疾病临床上胃镜联合药物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龙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吉西他滨治疗蕈样肉芽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治疗蕈样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蕈样肉芽肿患者,观察其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副反应、生存时间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至少2个程化疗。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进展1例,RR和 DCR分别为71.43%和85.7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3.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42.8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 GEM治疗蕈样肉芽肿安全、有效,且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廖清平;李辉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1例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心电图改变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征,以便为临床更好的诊治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11例误食碳酸钡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多次同步12导联心电图采集记录并分析。结果11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U波明显增高,有的出现T-U融合波。2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其中1例为多源性室性早搏并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且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1例为室性早搏二联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1例出现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且心动过缓(48次/min)。1例出现心房内阻滞。结论碳酸钡中毒可引起ST-T-U的低血钾及心肌缺血缺氧(样)的心电图改变特征,重者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传导障碍,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恢复较慢。

    作者:雷礼琴;朱婉红;余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临床效果,探讨其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灌洗治疗中耳炎,试验组采用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听力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1.67%(22/24),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66.67%(16/24),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4,P=0.0330),试验组患者的听力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飞;刘志斌;朱钦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胸腔镜在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的32例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32例(VAMT组)及35例传统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传统手术组)患者病例资料,观察指标为切口长度、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VAMT组在切口长度、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胸腔镜下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潘朝阳;周莉萍;周鑫;漆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球囊对吻组(36例);拘禁球囊组(38例),通过观察:(1)接受PCI治疗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有无出现、心电图有无相关导联ST段的抬高、血流动力学有无改变,满足其中一项即可),术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的改变;(2)接受主支PCI后,分支有无闭塞或夹层,终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3)手术耗材、曝光时间以及造影剂用量;(4)接受PCI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5)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球囊对吻组例发生3例分支闭塞或夹层,拘禁球囊组例发生2例分支闭塞或夹层,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MACE事件发生率和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拘禁球囊技术组节省了手术耗材,而且缩短了手术曝光时间及造影剂用量(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节省了手术耗材,在即刻及近期随访中疗效不劣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安全有效。

    作者:张雨虹;贺铿;袁国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G、GGT、AST、ALT各项指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二甲双胍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

    作者:江玲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32例脑肿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脑肿瘤手术的选择。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全组32例中,22例肿瘤全切,症状消失,恢复良好;5例肿瘤全切后,症状部分改善;4例肿瘤次全切除,其中2例肿瘤次全切除术后症状加重;1例术后死亡。结论虽然条件有限,但可以有选择性行脑肿瘤切除术,效果良好,解决基层县级医院病人的痛苦和外出就医不便等问题。

    作者:袁红新;许文婷;宋兴国;宋振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及HPV基因分型检测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门诊患者500例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其中宫颈细胞学异常(≥ASCUS)的患者108例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分析两种方法对宫颈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500例受检者中,HPV阳性127例,感染率25.40%,HPV感染高峰年龄为31-40岁,HPV感染率占该年龄组的50.58%(43/85)。 TCT结果中HPV阳性率分别为正常、炎症18.36%(72/392),ASCUS 33.33%(17/51)、LSIL 53.33%(16/30)、HSIL 76.47%(13/17)、SCC 90.00%(9/10),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升高,HPV感染率显著上升。108例TCT (≥ASCUS)患者中,HPV阳性患者55例,病理结果中HPV阳性率分别为正常、炎症23.40%(11/47)、CINI44.44%(8/18)、CINII70.58%(12/17)、CINIII88.23%%(15/17)、宫颈癌100.00%(9/9),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上升。TCT诊断为鳞状细胞癌,HSIL及LSIL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0.00%(9/10)、94.11(16/17)%及43.33%(13/30),实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细胞学结合HPV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是筛查宫颈病变的简单有效方法。

    作者:陈岳青;王一凤;陈文学;邹学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肠道菌群状况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便秘等,发生原因可能与心理、精神、感染、饮食等因素有关[1]。 IBS虽不是器质性疾病,但表现形式不一,治疗困难,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已有研究证明,IB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改变[2]。由于IBS患者亚型不同,其肠道菌群状况也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亚型IBS病人的肠道菌群状况,并与健康正常人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IBS 提供一种有利的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华;张凤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工全膝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隐性失血的特点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5月-2013年8月已在本院行初次单侧TKA术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并通过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后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止血带时间、手术时间、术前诊断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结果总失血量(1307.54±1431.342)ml,术中出血量(338.46±276.667)ml,术后出血量为(374.43±282.531)ml,隐性失血量(594.65±872.144)ml,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45.5%,其中输血患者高达62.5%。结论隐性失血量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年龄呈明显负相关性,与手术时间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何敏;彭小龙;刘水红;杨涛;高志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CT分级对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目的:探讨CT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程度分级的可行性及其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并分析10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头颅、胸部及腹部CT资料,对每个患者的渗出水肿、积液及出血状况进行CT评分,然后将这些病例按临床分型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4组。计算各组CT总评分平均值,取其95%可信区间作参考范围值,进行CT分级(对应临床分型,CT分级分为A、B、C、D4级)。比较CT各级之间及临床各分型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各型之间及CT各级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82例(82%)患者的CT分级与临床分型相符合。6例死亡者中有4例因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应用CT对HFRS进行病情程度分级评估是可行的,CT检查能快速、简单、直观、全面的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颅内出血者,预后不良。

    作者:戴小平;胡菊林;汪建辉;田克凰;罗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成人和儿童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评价甲型肝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成人及儿童中接种的安全性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选择6-16岁、16岁以上2组人群,采用0、6月免疫程序接种,观察该疫苗的不良反应,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儿童和成人剂量组局部、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3%、3.06%(χ2=0.451,P>0.05)和10.3%、9.6%(χ2=1.42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后1个月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2.6%、93.5%(χ2=0.959,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针全程免疫1月后两组抗体阳转率均达到100%,抗体几何滴度分别为16583mIU/ml、9762mIU/ml(tT1=1.65,P>0.05;tT7=1.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罗信甲型肝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儿童和成人中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范奕;彭广萍;何加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金属钴、铬离子对成骨细胞ALP活性及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钴、铬离子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钴、铬离子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试验分为对照组(成骨细胞培养液无金属离子)和实验组(钴、铬离子与小鼠成骨细胞体外共培养),检测培养上清液ALP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含量、收集细胞检测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钴、铬离子能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ALP活性;离子组干预24h后,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及mRNA分别下降45.3%、26.8%(P<0.05),48h后分别下降49.2%、32.6%(P<0.05)。结论钴、铬离子明显抑制成骨细胞ALP活性及降低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

    作者:袁晓军;舒敏锐;傅宇;徐文华;李俊宁;曹盛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3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918例新生儿,其中有3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窒息儿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高于非窒息儿,早产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出生体重正常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出生体重低于正常水平的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发病在生后0-3d的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高于生后3-7d的新生儿。患儿原发病主要为窒息与缺血缺氧性脑病。经治疗32例患儿痊愈28例,死亡(合并了颅内出血)2例,其余2例自动出院。结论窒息与缺血缺氧性脑病是造成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发病,早产、出生体重低、消化道出血患儿发病生后0-3d等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加强孕妇围产期保健可促使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大幅降低。

    作者:周锦龙;谭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小儿急性肠套叠

    目的:探讨处理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方案。方法针对彩超、查体、体征符合后,确诊2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在彩超监视下行温盐水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其中22例患儿成功复位,1例转急诊手术治疗,治疗中无患儿出现发生肠穿孔和误吸等情况发生。结论早期在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显著,复位成功率高,且无损伤,避免手术创伤。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较之X射线下空气灌肠有一定优势。基层医院掌握此项技术尤为可贵。

    作者:郭陵;王卓;丁发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