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平;胡菊林;汪建辉;田克凰;罗晓
目的:评价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PILON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72例老年PILO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尾号单双将其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优良效率为8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老年PILON患者采取锁定加压钢板,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李忠僖;蒋月姜;陈安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照研究抽剥术和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4月分别应用两种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隐神经损伤方面,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组占有优势,但其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概率较大。结论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安全、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叶波;陈伟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白英汤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局部晚期癌症需要盆腔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每日放疗结束后采用白英汤保留灌肠30min,每日1次;对照组每日放疗结束后采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每日1次,腹泻次数较多时给予抗生素加激素,适当补液。放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直肠急性放射性损伤程度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Ⅱ度、Ⅲ度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白英汤保留灌肠可减少盆腔部位放疗Ⅱ度、Ⅲ度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尹礼烘;张晓平;赵凤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p16和IMP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97例CINⅠ、78例CINⅡ、68例CINⅢ和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和IMP3的表达。结果 p16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5.7%、97.4%、97.1%和91.7%。p16在慢性宫颈炎与低级别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和慢性宫颈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没有差异(P>0.05)。IMP3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中不表达,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23.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16的表达强度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升高,IMP3表达主要在病变的晚期阶段。 p16和IMP3结合应用有助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分级。
作者:廖林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外斜V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60例外斜V征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的变化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情况。结果60例中有49例(78眼)行下斜肌减弱术。11例(22眼)行外直肌后退术并肌止端向上移位术,其中6例(6眼)行内直肌缩短术并肌止端向下移位术。术后眼位恢复正位52例(86.7%),术后获得34例(56.7%)建立了双眼单视功能,8例(13.3%)获得立体视觉。结论儿童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是根据下斜肌功能是否异常,选择下斜肌减弱术或者水平肌止端移位术联合外斜视矫正术,手术矫正利于以获得双眼单视功能。
作者:杨洋;殷小龙;彭小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以传统的复合树脂+窝沟封闭方法为对照,观察以Z-350流动纳米树脂代替窝沟封闭剂在预防性树脂充填(preventive resin restoration,PR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门诊就诊青少年320例,男150例,女170例中至少一对同名恒磨牙有小的窝沟龋或窝沟可疑龋为研究对象,共640颗第一或第二恒磨牙.随机选择一侧为观察组,对侧为对照组;观察组用Z-350流动纳米树脂充填预备好的窝沟及周围无龋的窝沟,对照组用复合树脂充填预备好的窝沟,周围无龋窝沟用窝沟封闭剂封闭。结果经过0.5年、1年、2年3年4个时间点的观察,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每年均高于对照组,在1年、2年3年时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的窝沟龋或窝沟可疑龋预防性树脂充填治疗中,应用Z-350流动纳米树脂充填较传统的复合树脂+窝沟封闭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伟明;江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内微小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片,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86例乳腺癌中发现有37例钼靶X线片上有微小钙化灶,占总数的43%。13例早期乳腺癌9例存在微小钙化灶。结论在保证乳腺钼靶片高质量的前提下,微小钙化灶的分布、大小及形状、密度、总数(N)及每平方厘米钙化颗粒数目(N/S)等钼靶X线特征对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征军;黄雪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动脉瘤手术策略、难点分析,规范手术指证。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采用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前循环动脉瘤病例30例,共计66个动脉瘤,分析手术方法、所遇困难,风险对策。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动脉瘤渗漏4例,破裂3例,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死亡2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2例,其余均恢复满意。结论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动脉瘤在争取治疗时间、有效降低双侧开颅或二次手术风险、减轻经济负担上有积极意义,但应细致分析术中对侧动脉瘤在显露、分离、出血处理、夹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严格掌握此类手术的指证。
作者:甘智龙;王俊;黎凤生;马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对自发性单导管乳头溢液患者癌变诊断和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12年5月的168例经乳导管切除术治疗的自发性单个导管乳头溢液患者的资料。评价乳腺X线、乳腺超声、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在预测癌变和高危病变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乳腺X线的敏感性为10%,特异性为94%,阴性预测值为88%,阳性预测值为18%。乳腺超声的敏感性为36%,特异性为68%,阴性预测值为89%,阳性预测值为14%。乳腺导管造影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49%,阴性预测值为93%,阳性预测值为18%。结论对于自发性单导管乳头溢液患者,传统的影像学研究并不能很准确的鉴别其癌变或高危病变。所有自发性单导管乳头溢液患者都应该实施导管切除术治疗。
作者:喻茜;王广珊;舒特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行颅脑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颅脑手术治疗未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对产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有创性机械通气、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及脑室外引流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义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国的疗效。方法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例。给予对照组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3d、手术后6个月、手术后12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治疗前(P<0.05)。而手术前手术后3d、手术后6个月、手术后12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不同时段的融合节段cobb角均高于手术治疗前(P<0.05)。而手术前、手术后3d、手术后6个月融合节段cobb角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后12个月融合节段cobb角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cobb角度丢失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效果更优,有效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吴建明;王卫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360例颅内动脉瘤组患者术中临床资料,总结各种类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3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前交通动脉瘤135例,后交通动脉瘤105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15例,大脑前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69例,基底动脉瘤6例,小脑后下动脉瘤6例,脉络膜动脉瘤12例。采用夹闭方式:瘤颈单纯直接夹闭、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多瘤夹技术夹闭、联合方式夹闭及其他类。结果采用瘤颈单纯直接夹闭占37.2%,采用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占35.2%,采用多瘤夹技术夹闭占13.1%,联合方式夹闭占11.4%,其它类3.1%。360例患者出院时 GOS 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73例,轻残57例、重残18例、死亡10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获得满意效果,术中如何夹闭动脉瘤主要依动脉瘤的形态、部位等多因素而定,术中应尽可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贺建雄;谢德斌;梁爱军;习斌;万登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护对策,达到减少职业伤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血源性暴露的3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发现锐器伤的有22名,发生率为64.70%,羊水暴露5名,占了14.71%,其他7例,占了20.59%;其中临床护士12名占了35.29%,实习护士16名占了47.05%,临床医师5名占14.71%,医技人员1名占2.94%;按工龄分段工龄<5年28名占了82.35%,工龄6-10年的4名占11.76%,工龄10年以上2名占5.88%;34名均已结束追踪观察,无血液性传染性疾病发生。结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主要发生在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提高义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将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
作者:程艳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球囊对吻组(36例);拘禁球囊组(38例),通过观察:(1)接受PCI治疗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有无出现、心电图有无相关导联ST段的抬高、血流动力学有无改变,满足其中一项即可),术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的改变;(2)接受主支PCI后,分支有无闭塞或夹层,终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3)手术耗材、曝光时间以及造影剂用量;(4)接受PCI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5)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球囊对吻组例发生3例分支闭塞或夹层,拘禁球囊组例发生2例分支闭塞或夹层,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MACE事件发生率和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拘禁球囊技术组节省了手术耗材,而且缩短了手术曝光时间及造影剂用量(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节省了手术耗材,在即刻及近期随访中疗效不劣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安全有效。
作者:张雨虹;贺铿;袁国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模式的血液保护措施,探讨临床实践中较为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行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年龄18-7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抗纤溶组(A组)、自体血回收组(R组)、急性等容稀释组(D组)、自体血液回收+抗纤溶+急性等容稀释(F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的人群特征、手术特征、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观察5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有无输血反应。观察各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d CD3+、CD4+、CD8+、PT、APTT、ACT、PLT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较,A、R、D、F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其中F组出血量少,与A、R、D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F 3组自体血输注量输注量较A组明显增多,血浆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 C组输血反应发生率较其他四组明显增多(P<0.05)。5组患者术毕及术后第1d血小板计数(PLT)较术前要明显减少,C组CD3+、CD4+计数术后第1d较术前要明显减少(P<0.05)。 A、R、D、F四组CD3+、CD4+计数术后第1d较C高(P<0.05)。结论氨甲环酸抗纤溶、自体血液回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等血液保护措施对减少临床失血及异体血、血制品的输注有着重要的作用。实施综合的血液保护措施会收到更安全、有效的效果。
作者:梁应平;王兰英;陈勇;胡衍辉;邓福谋;周志东;应俊;徐国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射联合无通气快速诱导用于全麻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拟行全麻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2例,诱导前给予1/8-1/10诱导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射,面罩吸入纯氧3min后行静脉快速诱导,诱导期间不实施正压辅助通气,观察并记录诱导前后HR、SpO2、BP的变化及诱导过程中呛咳、呕吐、返流、误吸发生率。结果T0、T1、T2与T3各时点的SpO2分别为(96.57±0.61)%、(98.78±0.42)%、(97.94±0.35)%和(99.63±0.14)%。诱导过程平稳,气管插管前后SpO2无显著变化;诱导过程中无缺氧、呕吐、返流、误吸发生,且插管条件较为理想。结论对拟行全麻剖宫产的非困难气道产妇,采用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射联合无通气快速诱导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彭永保;周群;张冰;郑剑锋;程良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灸、HCG联合克罗米芬及补肾活血中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3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两组均在月经周期或激素撤退性出血第5d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mg/d,共5d,同时服用补肾活血中药,10-15d,一般至排卵后。同时于月经第11d开始监测卵泡,隔天监测一次,观察组于卵泡16mm时加用针刺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阴陵泉,3-5d,或直至排卵。对照组监测卵泡18mm-25mm时,肌注hcg10000U,48h后监测是否排卵。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6个月经周期。结果⑴观察组、对照组排卵率,P<0.05,其中前3个治疗周期排卵率,P>0.05,后3个观察周期排卵率,P<0.05。⑵两组内膜厚度(每个周期中测得的厚内膜)比较:观察组、对照组6个周期中第一、第二个周期两组内膜厚度比较,P>0.05,第(3、4、5、6)周期两组内膜厚度比较,P<0.05。⑶观察组、对照组6个周期累计妊娠例数,P<0.05,其中前3个治疗周期累计妊娠例数P<0.05,后3个观察周期累计妊娠例数,P<0.01。
作者:黄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钴、铬离子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钴、铬离子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试验分为对照组(成骨细胞培养液无金属离子)和实验组(钴、铬离子与小鼠成骨细胞体外共培养),检测培养上清液ALP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含量、收集细胞检测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钴、铬离子能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ALP活性;离子组干预24h后,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及mRNA分别下降45.3%、26.8%(P<0.05),48h后分别下降49.2%、32.6%(P<0.05)。结论钴、铬离子明显抑制成骨细胞ALP活性及降低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
作者:袁晓军;舒敏锐;傅宇;徐文华;李俊宁;曹盛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和细胞因子影响。方法将在我院门诊长期随访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缓解期进行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于缓解期无任何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第6个月末测定肺功能及细胞因子指标。结果 COPD缓解期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FEVl、FVC、PEF、MVV明显改善,细胞因子TGF-β、TNF-α浓度非常显著降低,IFN-γ、IL-4浓度明显降低。结论 COPD缓解期患者联合雾化吸入可改善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作者:曾剑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根据全省血液管理系统数据,分析江西省各地区无偿献血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为提升采供血服务质量,保障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2009-2013年江西省10个地区11个血站献血者年龄、献血次数、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总献血人次增长14.2%。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献血者年龄、频次、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上献血者占总献血人次的比率增长16.4%,献血2次及以上再次献血者增长5.41%。ALT、HBsAg、抗-HCV、抗-HIV、TP的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1.72%、1.05%、0.26%、0.11%、0.59%。结论应创新宣传模式和工作方法,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提升无偿献血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献血者的保留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教和征询工作,避免影响检测的因素,降低不合格血液报废率。
作者:杨秋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