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智龙;王俊;黎凤生;马建荣
目的:探讨复发型吉兰-巴雷综合征(R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23例复发型GBS患者,分析初发和复发时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电生理检查、治疗资料。结果84%的患者发作有前驱感染史,重症患者比例比初发高(初发组60.%,复发组81.5%),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异常率增加。结论 RGBS与经典GBS临床症状相似,感染是重要诱因,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
作者:张骥;吴晓牧;谢旭芳;屈新辉;张昆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射联合无通气快速诱导用于全麻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拟行全麻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2例,诱导前给予1/8-1/10诱导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射,面罩吸入纯氧3min后行静脉快速诱导,诱导期间不实施正压辅助通气,观察并记录诱导前后HR、SpO2、BP的变化及诱导过程中呛咳、呕吐、返流、误吸发生率。结果T0、T1、T2与T3各时点的SpO2分别为(96.57±0.61)%、(98.78±0.42)%、(97.94±0.35)%和(99.63±0.14)%。诱导过程平稳,气管插管前后SpO2无显著变化;诱导过程中无缺氧、呕吐、返流、误吸发生,且插管条件较为理想。结论对拟行全麻剖宫产的非困难气道产妇,采用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射联合无通气快速诱导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彭永保;周群;张冰;郑剑锋;程良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A及CT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44例患者,22例采取常规剂量(120kV,200mA),其余22例采取低剂量(120kV,120mA)平扫,将所得图像数据经工作站行后处理,综合各项图像资料分别作出诊断,并对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的扫描剂量约为常规扫描的3/4;该扫描方法可以完成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的同时显影;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肾门区肾血管系统和集合系统的形态和位置,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手术的制定等都有良好的指导意义。结论 CTA及CTU联合应用的扫描方法使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同时显影,可以为疾病影像诊断和临床手术制定提供更大帮助。
作者:张迪明;甘斌;糜建萍;陈江;杨海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方法测量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局部心肌做功指数(rMPI),运用QTVI技术测量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步参数,评价非同步性。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参数比较以及不同部位相同参数间的两两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MPI与LVEF相关分析,组间比较进行两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是全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的新手段,在分析室壁运动的方便性和敏感性方面较传统的低帧频组织多普勒技术有很大提高。
作者:汪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以提高对非透明细胞肾癌各亚型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17例嫌色细胞癌中9例位于左肾,8例位于右肾,6例病灶内钙化,1例囊变,17例中12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88.1±35.2)(46-169)HU,强化密度低于正常皮髓质。6例乳头状癌3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4例可见病灶内钙化或高密度影,1例囊变,6例中3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56.7±24.2)(38-84)HU,病灶强化密度均低于正常肾皮髓质。23例非透明细胞癌MRI上,T1WI呈稍低,T2WI呈稍高,DWI呈稍高。结论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在CT增强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余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治疗蕈样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蕈样肉芽肿患者,观察其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副反应、生存时间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至少2个程化疗。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进展1例,RR和 DCR分别为71.43%和85.7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3.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42.8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 GEM治疗蕈样肉芽肿安全、有效,且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廖清平;李辉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155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接受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方法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大尿流率、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IPSS评分等数据,运用统计学知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IPSS评分和大尿流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离子电切术具有无需开刀、痛苦轻、出血少、创口较小恢复快、疗效高的优点。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耐受性更好,术后生活质量更高,更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
作者:柯维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动脉瘤手术策略、难点分析,规范手术指证。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采用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前循环动脉瘤病例30例,共计66个动脉瘤,分析手术方法、所遇困难,风险对策。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动脉瘤渗漏4例,破裂3例,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死亡2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2例,其余均恢复满意。结论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动脉瘤在争取治疗时间、有效降低双侧开颅或二次手术风险、减轻经济负担上有积极意义,但应细致分析术中对侧动脉瘤在显露、分离、出血处理、夹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严格掌握此类手术的指证。
作者:甘智龙;王俊;黎凤生;马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围手术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进行胸腹联合X线摄片诊断,全部经过手术治疗,11例患儿恢复良好,2例患儿术后死亡。结论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可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治愈率。
作者:户佐珍;何浔;郭秋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冬春两季儿童肺炎感染病原学构成,为儿童肺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4月肺炎患儿194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痰培养、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及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43例肺炎患儿中,病原阳性946例,阳性率48.7%,感染病原中病毒感染633例(66.9%),细菌感染195例(20.6%),支原体感染147例(15.5%),衣原体感染39例(4.1%),混合感染221例(23.4%)。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高(62%),其次是巨细胞病毒(30.2%),流感/副流感(9.3%),腺病毒(5.5%)。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多见(12.5%),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9.8%)。1岁以下肺炎感染病原阳性率(64.8%)高于其他年龄段,以RSV、CMV感染为主,肺炎支原体是3岁以上儿童肺炎主要感染病原。重症肺炎218例,病原阳性146例,阳性率67.0%,以RSV感染为主,占62.2%,重症肺炎混合感染多,占24.3%。结论儿童肺炎发病以1岁以下儿童常见,病毒是冬春两季儿童肺炎常见感染病原,且主要以RSV感染为主,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率高,尤其是重症肺炎更为明显。
作者:朱晓华;李岚;陈晨;朱双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在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择80例结石大小≥2cm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加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照组未用该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清石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菌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疗费用等差异。结果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组与未用组相比平均清石时间明显缩短、一期结石清除率明显提高、术后发热、菌血症等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无明显增加。结论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行MPCNL治疗肾结石,无须增加购买特别器械,几乎不增加医疗费用,但更安全、高效,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肖长根;李泽华;肖利华;周华莲;丁小春;肖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处理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卵巢肿瘤中,卵巢良性肿瘤35例,其中成熟畸胎瘤22例,透明细胞癌1例,孕早期超声诊断7例,孕前B超发现8例,孕中晚期B超发现6例,剖宫产同时发现10例,因急腹症经超声诊断卵巢肿瘤共9例,7例卵巢蒂扭转,2例卵巢肿瘤破裂,2例择期手术,1例因孕29+1周前置胎盘,同时手术1例,剖宫产术中发现10例,其余14例顺产后予以手术治疗,无流产病例,1例放弃胎儿,余35例新生儿均健康。结论在孕前适时进行手术终止妊娠,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及胎儿是安全的。
作者:沈崇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近年来江西省新发麻风病例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麻风病水平。方法根据2000~2012年江西省新发麻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发麻风病患者712例,男女比2.72∶1,农民占87.36%,有家族史者占32.44%。发现方式以皮肤科门诊为主,占71.63%;平均病程(延迟期)(31.12±8.14)个月。误诊情况:首诊确诊者318例(44.66%),误诊次数平均达(5.34±3.19)次。临床表现上仅有皮损者15.87%,仅有神经损害者13.62%,两者兼有者64.47%。临床分型TT10.39%,BT17.98%,BB8.57%,BL30.17%,LL31.46,I1.4%;不同类型查菌阳性率有较大差别;大都具有麻风病的特征病理表现。患者均给予联合化疗,出现麻风反应162例次,神经炎186例次;临床判愈698例,非治疗死亡11例,治疗死亡3例,残疾比为25.98%。结论江西省麻风病处低流行状态。确诊麻风需要以皮肤科临床为主,结合查菌和病理结果。治疗中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麻风反应和神经炎等并发症。
作者:黄贵义;王腊梅;李志毅;付兰红;吴相华;林雪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在肝癌微波消融术(MWA)疗效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癌患者80例,MWA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CEUS检查,并比较MWA前后病灶组织的TIC定量参数。结果完全灭活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病灶的TIC均为一平直线条。部分残留或复发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肿瘤组织的上升时间(RT)、平均通道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明显小于同期的周围肝组织(P<0.05),内洗斜率(WIS)均明显大于同期的周围肝组织(P<0.05)。结论超声造影TIC能准确反映肝脏肿瘤、肝实质、残留或复发肿瘤以及无活性肿瘤组织间的差别,MWA术后可及时、准确地辨别出残留或复发的肿瘤组织,为肝癌MWA治疗疗效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何兰芳;刘燕娜;章春泉;皮小兰;叶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学结果与临床的联系及CEA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6例胸腔积液涂片细胞学、部分恶性胸腔积液CE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6例胸腔积液中,可见癌细胞42例,腺癌细胞41例,鳞癌1例;其中肺癌29例,胃癌4例,卵巢癌3例,结肠癌2例,乳腺癌2例,食道癌1例,肝癌1例。15例恶性胸腔积液CEA检测结果13例异常升高。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多是肺癌所致,且多为肺腺癌;胸腔积液CEA检测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
作者:胡贤春;赵艳萍;邹学森;疏云;王洪云;吴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隐性失血的特点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5月-2013年8月已在本院行初次单侧TKA术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并通过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后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止血带时间、手术时间、术前诊断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结果总失血量(1307.54±1431.342)ml,术中出血量(338.46±276.667)ml,术后出血量为(374.43±282.531)ml,隐性失血量(594.65±872.144)ml,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45.5%,其中输血患者高达62.5%。结论隐性失血量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年龄呈明显负相关性,与手术时间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何敏;彭小龙;刘水红;杨涛;高志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注射吸毒人群干预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注射吸毒人群分组开展传统模式以及同伴教育干预工作,通过干预前后效果评估,比较两种干预模式效果差异。结果对比传统干预模式,同伴教育干预模式在降低共用注射器、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提高吸毒人群接受针具交换服务效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注射吸毒人群中开展同伴教育干预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付俊;龚正华;廖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同颈干角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肱骨颈干角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为肱骨头内翻组,即术后颈干角<125°,试验组为术后颈干角≥125°。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肩关节评分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情况、肱骨头内翻角度等一般手术情况,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包括Constant评分和VA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肱骨头内翻角度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85.7%(24/28),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50.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24,P=0.0072),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4/28),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3%(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2,P=0.0461)。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而术中良好的解剖复位、恢复肱骨颈干角是手术关键,是稳定内固定、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翻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前提。
作者:谢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门诊患者500例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其中宫颈细胞学异常(≥ASCUS)的患者108例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分析两种方法对宫颈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500例受检者中,HPV阳性127例,感染率25.40%,HPV感染高峰年龄为31-40岁,HPV感染率占该年龄组的50.58%(43/85)。 TCT结果中HPV阳性率分别为正常、炎症18.36%(72/392),ASCUS 33.33%(17/51)、LSIL 53.33%(16/30)、HSIL 76.47%(13/17)、SCC 90.00%(9/10),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升高,HPV感染率显著上升。108例TCT (≥ASCUS)患者中,HPV阳性患者55例,病理结果中HPV阳性率分别为正常、炎症23.40%(11/47)、CINI44.44%(8/18)、CINII70.58%(12/17)、CINIII88.23%%(15/17)、宫颈癌100.00%(9/9),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上升。TCT诊断为鳞状细胞癌,HSIL及LSIL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0.00%(9/10)、94.11(16/17)%及43.33%(13/30),实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细胞学结合HPV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是筛查宫颈病变的简单有效方法。
作者:陈岳青;王一凤;陈文学;邹学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和应用丝裂霉素配合中药治疗于单纯翼状胬肉术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6例106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为48例53眼。 A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第2d加用0.2%丝裂霉素C滴眼,每天2-3次,连续使用2周,术后6d拆线后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观察术后角膜修复结膜创面愈合及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A组中有18眼复发,B组有2眼复发。结论单纯翼状胬肉手术应用丝裂霉素C配合中药治疗,能够明显减少胬肉复发,方法简单、疗效满意、适宜在农村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谭布粟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