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

汪建军

关键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肝硬化心肌病, 左室收缩功能, 非同步性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方法测量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局部心肌做功指数(rMPI),运用QTVI技术测量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步参数,评价非同步性。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参数比较以及不同部位相同参数间的两两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MPI与LVEF相关分析,组间比较进行两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是全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的新手段,在分析室壁运动的方便性和敏感性方面较传统的低帧频组织多普勒技术有很大提高。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性胰腺炎的CT表现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性胰腺炎的早期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胰腺炎CT表现,其中96例普通性胰腺炎和49例外伤性胰腺炎。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变量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T表现对比:49例外伤性胰腺炎中,以单个CT表现为主(χ2=10.311,P<0.05)。两组中外伤性胰腺炎以胰腺体积增大,结构不清、小网膜囊积液、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的CT征象几率大于普通性胰腺炎(P<0.05)。肾筋膜增厚、假性囊肿及胸腔积液的几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普通性胰腺炎CT表现多样,但未见胰腺头、体部血肿及胰腺管断裂征象。结论腹部外伤史结合CT检查有助于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胰腺炎的鉴别。

    作者:詹亚琨;罗艳;盛志勇;马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白英汤保留灌肠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白英汤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局部晚期癌症需要盆腔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每日放疗结束后采用白英汤保留灌肠30min,每日1次;对照组每日放疗结束后采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每日1次,腹泻次数较多时给予抗生素加激素,适当补液。放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直肠急性放射性损伤程度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Ⅱ度、Ⅲ度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白英汤保留灌肠可减少盆腔部位放疗Ⅱ度、Ⅲ度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尹礼烘;张晓平;赵凤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眼科在2010年7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64例(6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这68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6m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与眼压的情况,并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术后经过6m的随访,64例(68眼)患者手术后的视力为0.52±0.22(矫),明显高于手术前的0.18±0.15(矫),眼压、房角宽度与前房深度也优于手术前,具有差异性。且患者在手术后并没有出现大出血、虹膜损伤、继发恶性青光眼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通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付劲松;谢程阳;谢晖;李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评价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58例长骨干骨折患儿,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髓内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般手术情况及治疗后恢复情况(包括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稍低,但差异不显著,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优良率为89.7%(26/29),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65.5%(22/29),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81,P=0.027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4/2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9%(11/29),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2,P=0.0358)。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剑军;鄢秋元;谢静波;闵智蓉;肖义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电图监测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HBD)时脑电图(EEG)的变化特点及与颅脑磁共振MRI检查结果间的关系,探寻EEG在预测HBD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低血糖性新生儿,分为症状性低血糖组25例,无症状性低血糖组2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在血糖值、持续时间、EEG检查及与MRI检查结果间差别和关联。结果两组患儿在入院时血糖值比较(t=9.69,P<0.001)、低血糖持续时间比较(t’=2.06,P<0.05)、EEG监测异常率比较(首次χ2=10.7,P<0.005;再次χ2=26.61,P<0.005)、MRI检查异常率比较(χ2=28.66,P<0.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症状性低血糖组的EEG检查与MRI检查结果间存在关联(Fisher精确概率P=0.000113<0.05),两种检查异常检出率相同(χ2=0,P>0.05);在无症状性低血糖组,两种检查结果不存在关联(Fisher精确概率P=0.074>0.05);两组内及两组间EEG及MRI检查结果异常的差异,其患儿临床预后也不尽相同。结论结合血糖值及临床症状体征,EEG监测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诊断及预后方面有其特征意义的变化,可用来早期动态监测HBD、评估预后。

    作者:梁志明;尤金英;梁辰宇;张彤;李建国;吴发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静脉注射毒品致重症破伤风9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静脉注射毒品引起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静脉注射毒品引起重症破伤风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其余7例治愈,无并发症。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保持气道通畅,良好的镇静肌松药物辅以有创机械通气控制痉挛,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控制戒断症状是临床救治静脉注射毒品致重症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作者:万维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经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或是开腹手术检查证实为异位妊娠,且术前分别接受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技术的超声检查结果和声像表现。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的有效率为77.3%,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有效率为96%,两组技术临床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352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206例输卵管妊娠流产,1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2例宫角妊娠,8例输卵管峡部妊娠,6例卵巢内妊娠,2例宫颈管妊娠。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是异位妊娠患者首选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

    作者:祝友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行颅脑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颅脑手术治疗未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对产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有创性机械通气、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及脑室外引流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义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模式血液保护措施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模式的血液保护措施,探讨临床实践中较为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行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年龄18-7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抗纤溶组(A组)、自体血回收组(R组)、急性等容稀释组(D组)、自体血液回收+抗纤溶+急性等容稀释(F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的人群特征、手术特征、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观察5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有无输血反应。观察各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d CD3+、CD4+、CD8+、PT、APTT、ACT、PLT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较,A、R、D、F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其中F组出血量少,与A、R、D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F 3组自体血输注量输注量较A组明显增多,血浆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 C组输血反应发生率较其他四组明显增多(P<0.05)。5组患者术毕及术后第1d血小板计数(PLT)较术前要明显减少,C组CD3+、CD4+计数术后第1d较术前要明显减少(P<0.05)。 A、R、D、F四组CD3+、CD4+计数术后第1d较C高(P<0.05)。结论氨甲环酸抗纤溶、自体血液回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等血液保护措施对减少临床失血及异体血、血制品的输注有着重要的作用。实施综合的血液保护措施会收到更安全、有效的效果。

    作者:梁应平;王兰英;陈勇;胡衍辉;邓福谋;周志东;应俊;徐国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采用降低辐射剂量联合应用CT血管成像及CT尿路成像在临床泌尿系统病变的应用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A及CT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44例患者,22例采取常规剂量(120kV,200mA),其余22例采取低剂量(120kV,120mA)平扫,将所得图像数据经工作站行后处理,综合各项图像资料分别作出诊断,并对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的扫描剂量约为常规扫描的3/4;该扫描方法可以完成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的同时显影;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肾门区肾血管系统和集合系统的形态和位置,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手术的制定等都有良好的指导意义。结论 CTA及CTU联合应用的扫描方法使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同时显影,可以为疾病影像诊断和临床手术制定提供更大帮助。

    作者:张迪明;甘斌;糜建萍;陈江;杨海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06例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学结果与临床的联系及CEA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6例胸腔积液涂片细胞学、部分恶性胸腔积液CE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6例胸腔积液中,可见癌细胞42例,腺癌细胞41例,鳞癌1例;其中肺癌29例,胃癌4例,卵巢癌3例,结肠癌2例,乳腺癌2例,食道癌1例,肝癌1例。15例恶性胸腔积液CEA检测结果13例异常升高。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多是肺癌所致,且多为肺腺癌;胸腔积液CEA检测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

    作者:胡贤春;赵艳萍;邹学森;疏云;王洪云;吴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种改良脱钙液在骨组织制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既能缩短脱钙时间又能提升骨组织制片质量的改良脱钙方法。方法选取68例手术骨标本使用改良脱钙液进行脱钙,观察其脱钙情况及染色效果。结果此方法处理的标本脱钙效果完全,组织切片质量好,无明显刀痕,厚薄均匀,颜色鲜艳,对比清晰。结论改良脱钙液有利于临床骨组织及钙化组织的脱钙处理。

    作者:何蓉;陈建萍;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1],在当前新医改的形势下,加快发展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根本保障。我国中医药具有“简、便、效、验、廉”的特点,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力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

    作者:徐晓英;钟天;张文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在肝癌消融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在肝癌微波消融术(MWA)疗效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癌患者80例,MWA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CEUS检查,并比较MWA前后病灶组织的TIC定量参数。结果完全灭活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病灶的TIC均为一平直线条。部分残留或复发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肿瘤组织的上升时间(RT)、平均通道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明显小于同期的周围肝组织(P<0.05),内洗斜率(WIS)均明显大于同期的周围肝组织(P<0.05)。结论超声造影TIC能准确反映肝脏肿瘤、肝实质、残留或复发肿瘤以及无活性肿瘤组织间的差别,MWA术后可及时、准确地辨别出残留或复发的肿瘤组织,为肝癌MWA治疗疗效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何兰芳;刘燕娜;章春泉;皮小兰;叶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丹参川芎嗪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丹参川芎嗪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微循环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DR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240mg剂量,观察组采用120mg剂量,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给药方式,1次/d,1疗程15d,中间有2周间隔,治疗为期30d,共2个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的前后均使用彩超血流显像检测对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在收缩期和在舒张末期时的血液流速(EDV),大血液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将指标各进行3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A,CRA和OA的EDV和PSV上升,RI下降,对其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几个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丹参川芎嗪可显著提高DR患者眼底微循环。

    作者:饶鼎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

    目的:通过总结诊治婴幼儿血管瘤的各种方法,探讨适合婴幼儿血管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为临床医师专科性治疗血管瘤提供帮助。方法1.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原则:能无创不选有创、能局部不选全身、能简单不选复杂。2.治疗方案:⑴根据彩超结果将瘤体分为浅表型、包块型。⑵参考瘤体的部位、大小、分期(增殖期、消退期)、以及经治医师的治疗经验、对治疗方案掌握的熟练程度、患儿家长的期望值和意愿、患儿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制定方案。结果我院整形外科2003年-2013年采用各种方法共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儿2995例,其中激光治疗815例,手术治疗1550例,药物注射600例,口服普萘洛尔30例,联合治疗15例,总治愈率为94.5%,取得良好疗效。结论不同部位、不同大小、不同时期,不同临床表现的血管瘤应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早诊断、合理干预、抑制增长、促进消退,好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者:徐维;邹筠;谭梅军;付荣华;祝顺武;金平亮;袁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精氨酸对外科重症患者营养和免疫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外科重症患者营养和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精氨酸组(n=16例)和对照组(n=16例),精氨酸组患者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静脉给予精氨酸20g/d,连用7d。治疗第1d与第8d分别抽血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细胞免疫指标(CD3+、CD4+)、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结果精氨酸组患者第8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仅第8d血清前白蛋白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IgA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精氨酸的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外科重症患者免疫应答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陶文强;周雯;蒋光辉;万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吉西他滨治疗蕈样肉芽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治疗蕈样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蕈样肉芽肿患者,观察其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副反应、生存时间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至少2个程化疗。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进展1例,RR和 DCR分别为71.43%和85.7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3.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42.8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 GEM治疗蕈样肉芽肿安全、有效,且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廖清平;李辉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持续性异常高FSH患者应用超长方案行IVF-ET治疗获临床妊娠1例报道

    需进一步研究。卵巢不敏感综合征(Resistant/In sensitive ovarian syndrome,ROS),又称Savage综合征,以卵巢内有多量始基卵泡,少见窦状卵泡,无成熟卵泡为病理特征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原发或继发闭经、内源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染色体组型正常,卵巢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呈低反应。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指女性在40岁之前发生卵巢功能衰竭,主要特征为连续4个月以上闭经,促卵泡生成素(FSH>40IU/L),雌激素(E2)水平低下,患者卵巢皮质无卵泡或偶见少数始基卵泡。而育龄女性持续异常的FSH水平升高,其余激素水平处于正常水平,月经正常,卵巢内能见到窦状卵泡并有排卵,这种病例临床上并不多见,持续高FSH水平会不会影响到卵子的质量,会不会对外源性FSH有反应,能否获得成功妊娠。现将我院该病例成功妊娠1例报道如下。

    作者:许定飞;伍琼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降钙素原与白细胞计数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WBC)计数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入住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228例患者分为合并感染组(119例)和非合并感染组(109例),进行PCT和WBC计数检测,通过统计分析,计算PCT阳性和WBC升高对感染的判断,并比较WBC及PCT对感染的判断。结果合并感染组患者的PCT值和WBC计数显著高于非合并感染组(P<0.01)。 WBC>10.0X109/L与PCT>0.1ng/ml判断感染阳性无显著差异(P>0.05);WBC<10.0X109/L较PCT<0.1ng/ml判断感染阴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 PCT较WBC计数对判断某些阳性感染优势不明显,但能降低感染假阳性率。

    作者:项凤梅;胡小花;饶珂寒;吕永豪;温伟琴;曾晶晶;邓科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