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性异常高FSH患者应用超长方案行IVF-ET治疗获临床妊娠1例报道

许定飞;伍琼芳

关键词:高FSH水平, 卵巢, 抵抗, 卵巢早衰, 超长方案
摘要:需进一步研究。卵巢不敏感综合征(Resistant/In sensitive ovarian syndrome,ROS),又称Savage综合征,以卵巢内有多量始基卵泡,少见窦状卵泡,无成熟卵泡为病理特征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原发或继发闭经、内源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染色体组型正常,卵巢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呈低反应。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指女性在40岁之前发生卵巢功能衰竭,主要特征为连续4个月以上闭经,促卵泡生成素(FSH>40IU/L),雌激素(E2)水平低下,患者卵巢皮质无卵泡或偶见少数始基卵泡。而育龄女性持续异常的FSH水平升高,其余激素水平处于正常水平,月经正常,卵巢内能见到窦状卵泡并有排卵,这种病例临床上并不多见,持续高FSH水平会不会影响到卵子的质量,会不会对外源性FSH有反应,能否获得成功妊娠。现将我院该病例成功妊娠1例报道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膝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隐性失血的特点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5月-2013年8月已在本院行初次单侧TKA术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并通过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后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止血带时间、手术时间、术前诊断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结果总失血量(1307.54±1431.342)ml,术中出血量(338.46±276.667)ml,术后出血量为(374.43±282.531)ml,隐性失血量(594.65±872.144)ml,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45.5%,其中输血患者高达62.5%。结论隐性失血量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年龄呈明显负相关性,与手术时间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何敏;彭小龙;刘水红;杨涛;高志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Z-350流动纳米树脂与窝沟封闭剂用于预防性树脂充填3年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以传统的复合树脂+窝沟封闭方法为对照,观察以Z-350流动纳米树脂代替窝沟封闭剂在预防性树脂充填(preventive resin restoration,PR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门诊就诊青少年320例,男150例,女170例中至少一对同名恒磨牙有小的窝沟龋或窝沟可疑龋为研究对象,共640颗第一或第二恒磨牙.随机选择一侧为观察组,对侧为对照组;观察组用Z-350流动纳米树脂充填预备好的窝沟及周围无龋的窝沟,对照组用复合树脂充填预备好的窝沟,周围无龋窝沟用窝沟封闭剂封闭。结果经过0.5年、1年、2年3年4个时间点的观察,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每年均高于对照组,在1年、2年3年时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的窝沟龋或窝沟可疑龋预防性树脂充填治疗中,应用Z-350流动纳米树脂充填较传统的复合树脂+窝沟封闭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伟明;江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1],在当前新医改的形势下,加快发展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根本保障。我国中医药具有“简、便、效、验、廉”的特点,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力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

    作者:徐晓英;钟天;张文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眼科在2010年7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64例(6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这68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6m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与眼压的情况,并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术后经过6m的随访,64例(68眼)患者手术后的视力为0.52±0.22(矫),明显高于手术前的0.18±0.15(矫),眼压、房角宽度与前房深度也优于手术前,具有差异性。且患者在手术后并没有出现大出血、虹膜损伤、继发恶性青光眼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通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付劲松;谢程阳;谢晖;李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

    目的:探讨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方法测量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局部心肌做功指数(rMPI),运用QTVI技术测量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步参数,评价非同步性。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参数比较以及不同部位相同参数间的两两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MPI与LVEF相关分析,组间比较进行两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是全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的新手段,在分析室壁运动的方便性和敏感性方面较传统的低帧频组织多普勒技术有很大提高。

    作者:汪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1例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心电图改变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征,以便为临床更好的诊治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11例误食碳酸钡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多次同步12导联心电图采集记录并分析。结果11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U波明显增高,有的出现T-U融合波。2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其中1例为多源性室性早搏并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且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1例为室性早搏二联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1例出现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且心动过缓(48次/min)。1例出现心房内阻滞。结论碳酸钡中毒可引起ST-T-U的低血钾及心肌缺血缺氧(样)的心电图改变特征,重者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传导障碍,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恢复较慢。

    作者:雷礼琴;朱婉红;余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胸腔镜在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的32例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32例(VAMT组)及35例传统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传统手术组)患者病例资料,观察指标为切口长度、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VAMT组在切口长度、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胸腔镜下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潘朝阳;周莉萍;周鑫;漆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发麻风71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近年来江西省新发麻风病例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麻风病水平。方法根据2000~2012年江西省新发麻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发麻风病患者712例,男女比2.72∶1,农民占87.36%,有家族史者占32.44%。发现方式以皮肤科门诊为主,占71.63%;平均病程(延迟期)(31.12±8.14)个月。误诊情况:首诊确诊者318例(44.66%),误诊次数平均达(5.34±3.19)次。临床表现上仅有皮损者15.87%,仅有神经损害者13.62%,两者兼有者64.47%。临床分型TT10.39%,BT17.98%,BB8.57%,BL30.17%,LL31.46,I1.4%;不同类型查菌阳性率有较大差别;大都具有麻风病的特征病理表现。患者均给予联合化疗,出现麻风反应162例次,神经炎186例次;临床判愈698例,非治疗死亡11例,治疗死亡3例,残疾比为25.98%。结论江西省麻风病处低流行状态。确诊麻风需要以皮肤科临床为主,结合查菌和病理结果。治疗中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麻风反应和神经炎等并发症。

    作者:黄贵义;王腊梅;李志毅;付兰红;吴相华;林雪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动脉瘤

    目的:探讨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动脉瘤手术策略、难点分析,规范手术指证。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采用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前循环动脉瘤病例30例,共计66个动脉瘤,分析手术方法、所遇困难,风险对策。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动脉瘤渗漏4例,破裂3例,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死亡2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2例,其余均恢复满意。结论一侧开颅夹闭双侧多发动脉瘤在争取治疗时间、有效降低双侧开颅或二次手术风险、减轻经济负担上有积极意义,但应细致分析术中对侧动脉瘤在显露、分离、出血处理、夹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严格掌握此类手术的指证。

    作者:甘智龙;王俊;黎凤生;马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胸腔镜治疗新生儿膈疝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膈疝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先天性膈疝患儿行胸腔镜矫治术的处理方法,其中男24例,女8例,麻醉时间56-156min,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维持麻醉,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H值、体温等指标。结果均安全渡过手术,生命体征较平稳,虽然气胸后出现不同程度的SpO2下降和PETCO2升高但在可接受范围(SpO2大于85%,PETCO2低于60)。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呼吸循环管理和严密的术中监测是完成手术的关键,要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凯;胡华琨;章征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针灸、HCG联合克罗米芬及补肾活血中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干预的对比

    目的:探讨针灸、HCG联合克罗米芬及补肾活血中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3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两组均在月经周期或激素撤退性出血第5d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mg/d,共5d,同时服用补肾活血中药,10-15d,一般至排卵后。同时于月经第11d开始监测卵泡,隔天监测一次,观察组于卵泡16mm时加用针刺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阴陵泉,3-5d,或直至排卵。对照组监测卵泡18mm-25mm时,肌注hcg10000U,48h后监测是否排卵。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6个月经周期。结果⑴观察组、对照组排卵率,P<0.05,其中前3个治疗周期排卵率,P>0.05,后3个观察周期排卵率,P<0.05。⑵两组内膜厚度(每个周期中测得的厚内膜)比较:观察组、对照组6个周期中第一、第二个周期两组内膜厚度比较,P>0.05,第(3、4、5、6)周期两组内膜厚度比较,P<0.05。⑶观察组、对照组6个周期累计妊娠例数,P<0.05,其中前3个治疗周期累计妊娠例数P<0.05,后3个观察周期累计妊娠例数,P<0.01。

    作者:黄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3例非透明细胞肾癌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以提高对非透明细胞肾癌各亚型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17例嫌色细胞癌中9例位于左肾,8例位于右肾,6例病灶内钙化,1例囊变,17例中12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88.1±35.2)(46-169)HU,强化密度低于正常皮髓质。6例乳头状癌3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4例可见病灶内钙化或高密度影,1例囊变,6例中3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56.7±24.2)(38-84)HU,病灶强化密度均低于正常肾皮髓质。23例非透明细胞癌MRI上,T1WI呈稍低,T2WI呈稍高,DWI呈稍高。结论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在CT增强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余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Netrin-1对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Netrin-1对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的影响及机制。为临床上提供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肌保护新的策略。方法雄性Spraghe-Dawley(SD)大鼠20只,体重450-500g,随机分成2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添加Netrin-1(10只)[I/R+Netrin-1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不添加Netrin-1(10只)[I/R组]。建立无血预充大鼠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的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实验结束2h后处死大鼠留取心脏标本。在CPB前、CPB75min (复温后15min),CPB后2h留取大鼠动脉血测定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 (cTn 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实验结束取大鼠心脏标本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Western-blot法测定局部心肌组织直肠癌结肠癌缺失基因(Delete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gene,DCC)蛋白指标。大体光镜下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大鼠CPB 前、CPB 15min、CPB 45min (停循环15min)以及 CPB 90min (复温30min)监测血气分析。结果 I/R+Netrin-1组较I/R组: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 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凋亡明显减少27.5%(P<0.05);DCC表达增加(P<0.05)。HE染色镜下观察发现I/R+Netrin-1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Netrin-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CC有关。

    作者:龙翔;吴永兵;张小强;朱书强;徐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球囊对吻组(36例);拘禁球囊组(38例),通过观察:(1)接受PCI治疗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有无出现、心电图有无相关导联ST段的抬高、血流动力学有无改变,满足其中一项即可),术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的改变;(2)接受主支PCI后,分支有无闭塞或夹层,终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3)手术耗材、曝光时间以及造影剂用量;(4)接受PCI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5)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球囊对吻组例发生3例分支闭塞或夹层,拘禁球囊组例发生2例分支闭塞或夹层,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MACE事件发生率和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拘禁球囊技术组节省了手术耗材,而且缩短了手术曝光时间及造影剂用量(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节省了手术耗材,在即刻及近期随访中疗效不劣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安全有效。

    作者:张雨虹;贺铿;袁国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14年全年总目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金属钴、铬离子对成骨细胞ALP活性及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钴、铬离子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钴、铬离子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试验分为对照组(成骨细胞培养液无金属离子)和实验组(钴、铬离子与小鼠成骨细胞体外共培养),检测培养上清液ALP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含量、收集细胞检测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钴、铬离子能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ALP活性;离子组干预24h后,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及mRNA分别下降45.3%、26.8%(P<0.05),48h后分别下降49.2%、32.6%(P<0.05)。结论钴、铬离子明显抑制成骨细胞ALP活性及降低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

    作者:袁晓军;舒敏锐;傅宇;徐文华;李俊宁;曹盛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155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接受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方法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大尿流率、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IPSS评分等数据,运用统计学知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IPSS评分和大尿流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离子电切术具有无需开刀、痛苦轻、出血少、创口较小恢复快、疗效高的优点。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耐受性更好,术后生活质量更高,更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

    作者:柯维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抗癫痫药物高敏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含苯环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发生高敏综合症的特点。方法通过介绍1例癫痫患儿在应用含苯环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高敏综合征的病例,结合相关资料阐明含苯环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引起的高敏综合征病例的成因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使用含苯环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会导致儿童患者出现高敏综合征,临床工作人员应高度注意,并大程度地减少药源性伤害。结论抗癫痫药物高敏综合征对儿童危害大,临床工作人员有必要及早识别、诊断,及时治疗并停用可疑抗癫痫药物。

    作者:朱慧婷;陶翔;黄志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院制剂室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目的:分析医院制剂室目前所面临的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方法从医院制剂室管理现状入手,对制剂室的效益产值、人员储备、硬件建设、检验能力、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相关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制剂存在品种减少、效益下滑、人才流失、设施落后、管理欠缺等问题。结论制剂室应不断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重新定位,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改善硬件设施,实现医院制剂与医院发展并存。

    作者:江亮;彭庆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64排CT在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在新生儿肾上腺出血(NAH)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NAH患儿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NAH的CT平扫均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椭圆形低密度(7例)、高密度(1例)或混杂密度肿块(4例);肿块边缘清晰、光滑,有包壳或囊壁形成;右侧多见。4例行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中央区无强化,边缘或囊壁见强化。结论64排CT对NAH的定位、定性及其演变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黄冰;桂绍高;杨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