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明;尤金英;梁辰宇;张彤;李建国;吴发宗
目的:评价牙龈与牙槽嵴修整手术在牙齿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接受牙齿修复治疗的68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牙冠修复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在牙冠修复术前,对患者先进行牙龈、牙槽嵴修整术。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整体美容效果,修复满意度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为97.1%(33/3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为76.5%(26/3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94.1%(32/3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76.5%(26/34),两组恢复情况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7,P=0.0399)。结论患者在口腔修复前进行牙龈与牙槽嵴修整手术,可以很好的保护牙龈,提高修复固定的质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熊永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sFRP、WIF-1、CD133、CD44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食管癌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经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40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食管癌患者,采用RT-PCR方法分析sFRP(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WIF-1(Wnt抑制因子-1)、CD133(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第133号)、CD44(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第44号)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统计方法。结果 sFRP、WIF-1、CD44、CD13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2.50%,42.50%,60.00%,72.50%,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5.00%,70.00%,37.50%,47.50%。 CD44、CD13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sFRP、WIF-1基因则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FRP、WIF-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CD44、CD133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sFRP、WIF-1基因低表达及CD44、CD133基因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王志强;喻国平;周斌锋;彭兵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重症医学科(ICU)中贫血的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及开放性输血,比较两种不同的输血策略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需机械通气的贫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输血指征Hb≤70g/L;目标Hb71-90g/L)和开放性输血组(输血指征Hb≤90g/L;目标Hb91-110g/L)。比较两组的红细胞用量、平均血红蛋白值、机械通气时间、器官衰竭数量、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用量、干预后的Hb平均值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的器官衰竭数量、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限制性输血组较开放性输血组60d病死率低(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可以在节约输血成本的同时,增加机械通气患者的60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降低60d病死率。
作者:贺慧为;陈志;卢院华;杨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G、GGT、AST、ALT各项指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二甲双胍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
作者:江玲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脑肿瘤手术的选择。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全组32例中,22例肿瘤全切,症状消失,恢复良好;5例肿瘤全切后,症状部分改善;4例肿瘤次全切除,其中2例肿瘤次全切除术后症状加重;1例术后死亡。结论虽然条件有限,但可以有选择性行脑肿瘤切除术,效果良好,解决基层县级医院病人的痛苦和外出就医不便等问题。
作者:袁红新;许文婷;宋兴国;宋振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与其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 ET-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门诊健康体检人群178例。其中正常血压组5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68例,高血压组6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肝肾功能、CK;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T-1。分析3组间血清CK、ET-1的差异,以及血清CK水平与血压、E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⑴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中,血清CK水平分别为(106.52±23.10),(153.28±25.06),and(169.56±22.32)IU/L(P<0.05);血清 ET-1水平分别为(73.98±12.46),(85.98±15.82),(96.09±14.05)ng/L(P<0.05)。⑵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K与收缩压(r=0.35,P<0.05)、舒张压(r=0.36,P<0.05)、ET-1水平(r=0.33,P<0.05)呈正相关。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有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血清CK与血清ET-1密切相关。
作者:王凌玲;雷梦觉;周桂秀;魏伟荣;胡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和细胞因子影响。方法将在我院门诊长期随访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缓解期进行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于缓解期无任何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第6个月末测定肺功能及细胞因子指标。结果 COPD缓解期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FEVl、FVC、PEF、MVV明显改善,细胞因子TGF-β、TNF-α浓度非常显著降低,IFN-γ、IL-4浓度明显降低。结论 COPD缓解期患者联合雾化吸入可改善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作者:曾剑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方法测量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局部心肌做功指数(rMPI),运用QTVI技术测量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步参数,评价非同步性。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参数比较以及不同部位相同参数间的两两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MPI与LVEF相关分析,组间比较进行两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是全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的新手段,在分析室壁运动的方便性和敏感性方面较传统的低帧频组织多普勒技术有很大提高。
作者:汪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Netrin-1对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的影响及机制。为临床上提供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肌保护新的策略。方法雄性Spraghe-Dawley(SD)大鼠20只,体重450-500g,随机分成2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添加Netrin-1(10只)[I/R+Netrin-1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不添加Netrin-1(10只)[I/R组]。建立无血预充大鼠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的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实验结束2h后处死大鼠留取心脏标本。在CPB前、CPB75min (复温后15min),CPB后2h留取大鼠动脉血测定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 (cTn 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实验结束取大鼠心脏标本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Western-blot法测定局部心肌组织直肠癌结肠癌缺失基因(Delete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gene,DCC)蛋白指标。大体光镜下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大鼠CPB 前、CPB 15min、CPB 45min (停循环15min)以及 CPB 90min (复温30min)监测血气分析。结果 I/R+Netrin-1组较I/R组: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 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凋亡明显减少27.5%(P<0.05);DCC表达增加(P<0.05)。HE染色镜下观察发现I/R+Netrin-1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Netrin-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CC有关。
作者:龙翔;吴永兵;张小强;朱书强;徐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围手术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进行胸腹联合X线摄片诊断,全部经过手术治疗,11例患儿恢复良好,2例患儿术后死亡。结论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可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治愈率。
作者:户佐珍;何浔;郭秋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360例颅内动脉瘤组患者术中临床资料,总结各种类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3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前交通动脉瘤135例,后交通动脉瘤105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15例,大脑前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69例,基底动脉瘤6例,小脑后下动脉瘤6例,脉络膜动脉瘤12例。采用夹闭方式:瘤颈单纯直接夹闭、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多瘤夹技术夹闭、联合方式夹闭及其他类。结果采用瘤颈单纯直接夹闭占37.2%,采用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占35.2%,采用多瘤夹技术夹闭占13.1%,联合方式夹闭占11.4%,其它类3.1%。360例患者出院时 GOS 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73例,轻残57例、重残18例、死亡10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获得满意效果,术中如何夹闭动脉瘤主要依动脉瘤的形态、部位等多因素而定,术中应尽可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贺建雄;谢德斌;梁爱军;习斌;万登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针技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6月共38例在我院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随访1-2年,全部患儿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9个月拔除髓内针,有2例出现钉尾激累皮肤导致轻度疼痛,内固定取出后消失,未发生明显肢体短缩、过度生长、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断针等并发症,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微创弹性髓内针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肖龙华;张祖炜;邓兴武;刘莉;郭山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上消化道SM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US诊断上消化道SMT的符合率,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SM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EUS诊断上消化道SMT符合率为90.81%;EMR手术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为88.461%,ESD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为95.65%。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SMT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出上消化道SMT的性质,为安全、有效治疗上消化道SMT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向阳;冷芳;方军;杨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佛教音乐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2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父母培训、学校教育、心理治疗等,均未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佛教音乐治疗,了解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结论佛教音乐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邹发东;邹开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气管内插管麻醉与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作为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60例拟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老年患者,选择麻醉方式随机分为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硬膜外阻滞组(B 组)、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组(C 组)。记录麻醉前、麻醉药物使用后1min、5min、10min、30min 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相关副作用。结果 A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1min、5min、10min、30min的SBP,DBP及HR非常稳定。B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10min的SBP、DBP、HR明显低于A组,30min的SBP,DBP也有所降低。 C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SBP、DBP、HR后1min即明显低于A组。 A组患者接受该麻醉操作后无副作用,B组和C组患者需要术后导尿预防尿潴留。 C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麻醉苏醒后咽喉异物感强烈。结论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范围局限对机体影响小,无胃肠道反应和尿潴留现象发生,是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作者:杜俊群;李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217例(381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5.00±-5.00)DS患者植入后房屈光晶状体(ICL)。术后1周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比术前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78.74%(300/381);术后6个月比术前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89.50%(341/381)术后12个月比术前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98.68%(376/381);6个月时与12个月的裸眼视力没有改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术后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体ICL拱高为0.52-0.86mm,平均拱高(0.626±0.248)mm,1例IC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相贴。1个月时16眼ICL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13眼主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
作者:杨夏玲;金奇芳;张倩;刘菲;俞益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程度分级的可行性及其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并分析10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头颅、胸部及腹部CT资料,对每个患者的渗出水肿、积液及出血状况进行CT评分,然后将这些病例按临床分型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4组。计算各组CT总评分平均值,取其95%可信区间作参考范围值,进行CT分级(对应临床分型,CT分级分为A、B、C、D4级)。比较CT各级之间及临床各分型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各型之间及CT各级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82例(82%)患者的CT分级与临床分型相符合。6例死亡者中有4例因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应用CT对HFRS进行病情程度分级评估是可行的,CT检查能快速、简单、直观、全面的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颅内出血者,预后不良。
作者:戴小平;胡菊林;汪建辉;田克凰;罗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HBD)时脑电图(EEG)的变化特点及与颅脑磁共振MRI检查结果间的关系,探寻EEG在预测HBD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低血糖性新生儿,分为症状性低血糖组25例,无症状性低血糖组2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在血糖值、持续时间、EEG检查及与MRI检查结果间差别和关联。结果两组患儿在入院时血糖值比较(t=9.69,P<0.001)、低血糖持续时间比较(t’=2.06,P<0.05)、EEG监测异常率比较(首次χ2=10.7,P<0.005;再次χ2=26.61,P<0.005)、MRI检查异常率比较(χ2=28.66,P<0.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症状性低血糖组的EEG检查与MRI检查结果间存在关联(Fisher精确概率P=0.000113<0.05),两种检查异常检出率相同(χ2=0,P>0.05);在无症状性低血糖组,两种检查结果不存在关联(Fisher精确概率P=0.074>0.05);两组内及两组间EEG及MRI检查结果异常的差异,其患儿临床预后也不尽相同。结论结合血糖值及临床症状体征,EEG监测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诊断及预后方面有其特征意义的变化,可用来早期动态监测HBD、评估预后。
作者:梁志明;尤金英;梁辰宇;张彤;李建国;吴发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含苯环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发生高敏综合症的特点。方法通过介绍1例癫痫患儿在应用含苯环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高敏综合征的病例,结合相关资料阐明含苯环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引起的高敏综合征病例的成因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使用含苯环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会导致儿童患者出现高敏综合征,临床工作人员应高度注意,并大程度地减少药源性伤害。结论抗癫痫药物高敏综合征对儿童危害大,临床工作人员有必要及早识别、诊断,及时治疗并停用可疑抗癫痫药物。
作者:朱慧婷;陶翔;黄志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