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发东;邹开颜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上消化道SM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US诊断上消化道SMT的符合率,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SM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EUS诊断上消化道SMT符合率为90.81%;EMR手术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为88.461%,ESD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为95.65%。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SMT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出上消化道SMT的性质,为安全、有效治疗上消化道SMT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向阳;冷芳;方军;杨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便秘等,发生原因可能与心理、精神、感染、饮食等因素有关[1]。 IBS虽不是器质性疾病,但表现形式不一,治疗困难,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已有研究证明,IB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改变[2]。由于IBS患者亚型不同,其肠道菌群状况也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亚型IBS病人的肠道菌群状况,并与健康正常人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IBS 提供一种有利的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华;张凤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析枸橼酸氯米芬与补肾促排卵汤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枸橼酸氯米芬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补肾促排卵汤联合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排卵率为80.2%,妊娠率为25.1%,而对照组的总排卵率为59.5%,妊娠率为10.2%,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枸橼酸氯米芬与补肾促排卵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不良反应小,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兴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气管内插管麻醉与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作为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60例拟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老年患者,选择麻醉方式随机分为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硬膜外阻滞组(B 组)、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组(C 组)。记录麻醉前、麻醉药物使用后1min、5min、10min、30min 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相关副作用。结果 A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1min、5min、10min、30min的SBP,DBP及HR非常稳定。B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10min的SBP、DBP、HR明显低于A组,30min的SBP,DBP也有所降低。 C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SBP、DBP、HR后1min即明显低于A组。 A组患者接受该麻醉操作后无副作用,B组和C组患者需要术后导尿预防尿潴留。 C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麻醉苏醒后咽喉异物感强烈。结论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范围局限对机体影响小,无胃肠道反应和尿潴留现象发生,是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作者:杜俊群;李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了提升临床麻醉的安全性,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增进区域间麻醉同道的友谊,展现麻醉学的新成果和科研成就,2015年全国小儿麻醉学学术年会、第二届泛珠江地区六省麻醉学术交流会暨江西省第十五次麻醉学学术年会拟于2015年7月3-5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西省医学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承办。会议将设大会专题报告、各专业分会场学术交流等内容,并以专题板块和学术论文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届时将邀请多位国内外著名麻醉专家包括小儿麻醉专家作专题报告。欢迎各位同仁积极撰稿,踊跃参会。投稿邮箱:jxmz@hotmail.com。
作者:江西省医学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外斜V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60例外斜V征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的变化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情况。结果60例中有49例(78眼)行下斜肌减弱术。11例(22眼)行外直肌后退术并肌止端向上移位术,其中6例(6眼)行内直肌缩短术并肌止端向下移位术。术后眼位恢复正位52例(86.7%),术后获得34例(56.7%)建立了双眼单视功能,8例(13.3%)获得立体视觉。结论儿童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是根据下斜肌功能是否异常,选择下斜肌减弱术或者水平肌止端移位术联合外斜视矫正术,手术矫正利于以获得双眼单视功能。
作者:杨洋;殷小龙;彭小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云南白药、山莨菪碱脐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80例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病毒、益生菌、蒙脱石散、补液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云南白药、山莨菪碱脐部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病症变化,总结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云南白药、山莨菪碱脐部穴位敷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用药方便,小儿易于接受,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国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外科重症患者营养和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精氨酸组(n=16例)和对照组(n=16例),精氨酸组患者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静脉给予精氨酸20g/d,连用7d。治疗第1d与第8d分别抽血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细胞免疫指标(CD3+、CD4+)、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结果精氨酸组患者第8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仅第8d血清前白蛋白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IgA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精氨酸的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外科重症患者免疫应答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陶文强;周雯;蒋光辉;万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及健康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的高低,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30例(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例(CA组),以及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三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⑴血清Hcy、IMT、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缩压在三组患者中具有明显的差异(均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观察组Hcy、IMT水平明显高于CA组和对照组(均P<0.05),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⑵高Hcy水平、颈动脉硬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收缩压,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Hcy可作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积极控制并降低Hcy水平,以防止脑血管意外再发。
作者:罗和平;王娟娟;高夫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58例长骨干骨折患儿,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髓内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般手术情况及治疗后恢复情况(包括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稍低,但差异不显著,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优良率为89.7%(26/29),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65.5%(22/29),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81,P=0.027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4/2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9%(11/29),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2,P=0.0358)。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剑军;鄢秋元;谢静波;闵智蓉;肖义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肺部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部CT检查患者,采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50例。 FM组管电流为200mA,ATCM组噪声指数(NI)值设定为11,管电流范围10-500mA,其余参数相同。计算并记录2种不同管电流技术的肺尖部、肺中部、肺底部及整个肺部扫描的平均管电流值,并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M组肺尖部平均管电流(192.1±25.4)mA及肺底部平均管电流(189.5±24.6)mA分别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中部的平均管电流(116.6±13.3)mA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整个肺部平均管电流(154.3±16.2)mA较FM组的平均管电流(200.0±0.0)mA下降约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平均剂量长度值(DLP)为(316.4±40.4)mGy.cm较FM组的平均DLP(401.7±45.5)mGy.cm下降21.2%,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评价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获得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21.2%,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晏飞虎;包江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发型吉兰-巴雷综合征(R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23例复发型GBS患者,分析初发和复发时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电生理检查、治疗资料。结果84%的患者发作有前驱感染史,重症患者比例比初发高(初发组60.%,复发组81.5%),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异常率增加。结论 RGBS与经典GBS临床症状相似,感染是重要诱因,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
作者:张骥;吴晓牧;谢旭芳;屈新辉;张昆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对自发性单导管乳头溢液患者癌变诊断和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12年5月的168例经乳导管切除术治疗的自发性单个导管乳头溢液患者的资料。评价乳腺X线、乳腺超声、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在预测癌变和高危病变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乳腺X线的敏感性为10%,特异性为94%,阴性预测值为88%,阳性预测值为18%。乳腺超声的敏感性为36%,特异性为68%,阴性预测值为89%,阳性预测值为14%。乳腺导管造影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49%,阴性预测值为93%,阳性预测值为18%。结论对于自发性单导管乳头溢液患者,传统的影像学研究并不能很准确的鉴别其癌变或高危病变。所有自发性单导管乳头溢液患者都应该实施导管切除术治疗。
作者:喻茜;王广珊;舒特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行胆囊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硝酸甘油及艾司洛尔用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及苏醒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可减少术后药物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项忠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方法测量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局部心肌做功指数(rMPI),运用QTVI技术测量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步参数,评价非同步性。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参数比较以及不同部位相同参数间的两两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MPI与LVEF相关分析,组间比较进行两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是全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的新手段,在分析室壁运动的方便性和敏感性方面较传统的低帧频组织多普勒技术有很大提高。
作者:汪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以提高对非透明细胞肾癌各亚型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17例嫌色细胞癌中9例位于左肾,8例位于右肾,6例病灶内钙化,1例囊变,17例中12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88.1±35.2)(46-169)HU,强化密度低于正常皮髓质。6例乳头状癌3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4例可见病灶内钙化或高密度影,1例囊变,6例中3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56.7±24.2)(38-84)HU,病灶强化密度均低于正常肾皮髓质。23例非透明细胞癌MRI上,T1WI呈稍低,T2WI呈稍高,DWI呈稍高。结论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在CT增强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余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临床效果,探讨其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灌洗治疗中耳炎,试验组采用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听力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1.67%(22/24),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66.67%(16/24),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4,P=0.0330),试验组患者的听力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飞;刘志斌;朱钦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脑肿瘤手术的选择。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全组32例中,22例肿瘤全切,症状消失,恢复良好;5例肿瘤全切后,症状部分改善;4例肿瘤次全切除,其中2例肿瘤次全切除术后症状加重;1例术后死亡。结论虽然条件有限,但可以有选择性行脑肿瘤切除术,效果良好,解决基层县级医院病人的痛苦和外出就医不便等问题。
作者:袁红新;许文婷;宋兴国;宋振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程度分级的可行性及其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并分析10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头颅、胸部及腹部CT资料,对每个患者的渗出水肿、积液及出血状况进行CT评分,然后将这些病例按临床分型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4组。计算各组CT总评分平均值,取其95%可信区间作参考范围值,进行CT分级(对应临床分型,CT分级分为A、B、C、D4级)。比较CT各级之间及临床各分型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各型之间及CT各级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82例(82%)患者的CT分级与临床分型相符合。6例死亡者中有4例因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应用CT对HFRS进行病情程度分级评估是可行的,CT检查能快速、简单、直观、全面的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颅内出血者,预后不良。
作者:戴小平;胡菊林;汪建辉;田克凰;罗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治疗蕈样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蕈样肉芽肿患者,观察其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副反应、生存时间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至少2个程化疗。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进展1例,RR和 DCR分别为71.43%和85.7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3.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42.8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 GEM治疗蕈样肉芽肿安全、有效,且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廖清平;李辉成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