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华
目的:分析不同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对骨科不同年龄段病人的镇痛效果,并为不同手术部位的镇痛找到佳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的骨科围手术期需要镇痛治疗患者320例,其中男152例,女168例;年龄21-78岁,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上肢、脊柱、关节、下肢四大组,各组按照完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上肢、脊柱、下肢组分为A组:超前镇痛+术后硬膜外阻滞;B组:超前镇痛+术后多模式镇痛。关节组分为A:超前镇痛+术后关节局部镇痛;B组:超前镇痛+术后外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呕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结果术后当天至术后2d,B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5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d内,B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A组(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关节手术后持续外周神经阻滞较关节腔及周围局部给药镇痛效果更好并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嗜睡的发生。
作者:罗明华;吴海云;徐斌;王小明;杨勇胜;吕志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眼科在2010年7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64例(6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这68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6m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与眼压的情况,并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术后经过6m的随访,64例(68眼)患者手术后的视力为0.52±0.22(矫),明显高于手术前的0.18±0.15(矫),眼压、房角宽度与前房深度也优于手术前,具有差异性。且患者在手术后并没有出现大出血、虹膜损伤、继发恶性青光眼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通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付劲松;谢程阳;谢晖;李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白英汤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局部晚期癌症需要盆腔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每日放疗结束后采用白英汤保留灌肠30min,每日1次;对照组每日放疗结束后采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每日1次,腹泻次数较多时给予抗生素加激素,适当补液。放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直肠急性放射性损伤程度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Ⅱ度、Ⅲ度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白英汤保留灌肠可减少盆腔部位放疗Ⅱ度、Ⅲ度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尹礼烘;张晓平;赵凤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程度分级的可行性及其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并分析10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头颅、胸部及腹部CT资料,对每个患者的渗出水肿、积液及出血状况进行CT评分,然后将这些病例按临床分型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4组。计算各组CT总评分平均值,取其95%可信区间作参考范围值,进行CT分级(对应临床分型,CT分级分为A、B、C、D4级)。比较CT各级之间及临床各分型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各型之间及CT各级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82例(82%)患者的CT分级与临床分型相符合。6例死亡者中有4例因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应用CT对HFRS进行病情程度分级评估是可行的,CT检查能快速、简单、直观、全面的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颅内出血者,预后不良。
作者:戴小平;胡菊林;汪建辉;田克凰;罗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于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效果欠佳的多发性硬化急性期患者,选择血浆置换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多发性硬化急性期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入组标准采用2010年中国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3(7)516-521)。均为对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治疗(静脉注射甲强龙1g×5d)效果不明显者(治疗后EDSS评分改善<0.5分),共计13例,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40.08±4.09)岁;平均病程1.3年;平均急性期发病时间4.8d。所有13例患者均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1983年Kurtzke JF的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血浆置换治疗后EDSS评分的改变。结果血浆置换开始前EDSS平均6.0分(2.5-8.5),血浆置换后6名(46.2%)患者EDSS改变<2分。5名患者(38.5%) EDSS改变为(2-4分)。2名患者(15.4%)的EDSS改善>4分。在所有接受血浆置换的病例中,治疗前的EDSS评分(6.154±0.61),治疗后EDSS评分(3.846±0.65)(P=0.0167)。两组疗效比较:患者3次血浆置换治疗后的ED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EDSS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所有13名患者在接受血浆置换后EDSS评分明显下降。平均EDSS评分下降2分。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显示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选择血浆置换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周超;张昆南;屈新辉;高幼奇;吴晓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临床效果,探讨其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灌洗治疗中耳炎,试验组采用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听力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1.67%(22/24),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66.67%(16/24),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4,P=0.0330),试验组患者的听力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飞;刘志斌;朱钦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喘息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住院就诊年龄在10个月-3岁哮喘患儿44例,按哮喘预测指数(API)评估标准分为API阳性患儿23例,API阴性组21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给予病因治疗、根据病情止咳平喘;布地奈德氧动雾化吸入,每日2次;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每日1次。治疗2周,每天观察记录咳嗽、气喘、肺部喘鸣音及住院天数的情况,两周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API阳性组的显效率60.86%和总有效率100%均高于API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咳嗽气喘症状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API阳性组也优于阴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API阳性的婴幼儿喘息效果显著。
作者:应雅丽;余春芳;廖红;赵夏;余红云;黄红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阿斯伯格征的认识和诊断。方法2005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患儿,10例阿斯伯格综合征,并对临床表现、家庭背景、及围生期不良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首诊主诉为多动(50%)、注意力不集中(50%)、学习成绩差(40%),主要的特殊行为特征有兴趣爱好狭窄(90%)、交流障碍(80%)、机械记忆力极强(70%),在一些邻域有特殊才能,动作不协调,幼儿期有较早认字行为。围生期、家庭背景、家长文化与本病无明显相关。结论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学龄期临床有其独特的表现,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鉴别。
作者:邵江洁;李维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C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新鲜胃癌原发灶组织为原发灶组;术中发现胃癌腹膜转移的20例大网膜上的种植灶为转移组;以20例良性病变的手术切缘正常胃组织标本为对照组。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CCR2表达水平。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在高倍镜下测定免疫组化结果。结果3组之间的CCR2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转移组CCR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原发灶组和对照组(P<0.05)。 CCR2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CCR2在胃癌中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可促进胃癌细胞的胃黏膜转移。
作者:刘贵长;李辉;钟宝元;刘瑞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支架及球囊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临床方法、效果以及相应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6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及球囊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并且针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支架及球囊辅助技术治疗较之对照组并发症低,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及球囊辅助技术在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辉;张梅美;黄胜平;陈春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肺部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部CT检查患者,采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50例。 FM组管电流为200mA,ATCM组噪声指数(NI)值设定为11,管电流范围10-500mA,其余参数相同。计算并记录2种不同管电流技术的肺尖部、肺中部、肺底部及整个肺部扫描的平均管电流值,并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M组肺尖部平均管电流(192.1±25.4)mA及肺底部平均管电流(189.5±24.6)mA分别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中部的平均管电流(116.6±13.3)mA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整个肺部平均管电流(154.3±16.2)mA较FM组的平均管电流(200.0±0.0)mA下降约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平均剂量长度值(DLP)为(316.4±40.4)mGy.cm较FM组的平均DLP(401.7±45.5)mGy.cm下降21.2%,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评价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获得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21.2%,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晏飞虎;包江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刑事案件生物学检材中二组份混合DNA 的STR分型拆分方法,从而确定未知犯罪嫌疑人DNA STR分型。方法收集15起案件中阴道拭子、外阴拭子、捆绑胶带、指甲内容物、乳头拭子、现场饰品、现场工具、混合血斑、手套等检材62份,进行常染色体和性别染色体法医DNA STR检验,参照受害人等已知样本DNA分型,分析混合DNA的STR图谱,拆分出另一未知供体DNA分型。结果15起案件检出二组份混合DNA分型,拆分出案件嫌疑人DNA分型,其中11起案件利用DNA分型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共11名,其余4例因嫌疑人未归案,拆分结果有待验证。结论混合DNA的法医学分析可为案件的侦查起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刘小莹;朱承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钴、铬离子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钴、铬离子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试验分为对照组(成骨细胞培养液无金属离子)和实验组(钴、铬离子与小鼠成骨细胞体外共培养),检测培养上清液ALP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含量、收集细胞检测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钴、铬离子能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ALP活性;离子组干预24h后,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及mRNA分别下降45.3%、26.8%(P<0.05),48h后分别下降49.2%、32.6%(P<0.05)。结论钴、铬离子明显抑制成骨细胞ALP活性及降低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
作者:袁晓军;舒敏锐;傅宇;徐文华;李俊宁;曹盛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行颅脑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颅脑手术治疗未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对产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有创性机械通气、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及脑室外引流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义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佛教音乐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2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父母培训、学校教育、心理治疗等,均未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佛教音乐治疗,了解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结论佛教音乐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邹发东;邹开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围手术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进行胸腹联合X线摄片诊断,全部经过手术治疗,11例患儿恢复良好,2例患儿术后死亡。结论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可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治愈率。
作者:户佐珍;何浔;郭秋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外科重症患者营养和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精氨酸组(n=16例)和对照组(n=16例),精氨酸组患者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静脉给予精氨酸20g/d,连用7d。治疗第1d与第8d分别抽血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细胞免疫指标(CD3+、CD4+)、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结果精氨酸组患者第8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仅第8d血清前白蛋白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IgA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精氨酸的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外科重症患者免疫应答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陶文强;周雯;蒋光辉;万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胃镜联合药物与传统药物治疗胃出血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胃出血患者中选取86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胃镜联合药物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均为4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平均止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35%,平均止血时间为(30.24±12.25)h,同对照组患者的76.74%和(48.96±13.52)h相比,P<0.05。结论在治疗胃出血疾病临床上胃镜联合药物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龙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Nance弓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先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牙列,拓展间隙,再采用外科手术暴露埋伏尖牙,粘结托槽后,应用改良式Nance弓牵引上颌阻生尖牙。结果12例患者上颌埋伏尖牙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活力正常,牙周健康。结论改良式Nance弓与直丝弓矫治器相结合,可有效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作者:郑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处理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方案。方法针对彩超、查体、体征符合后,确诊2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在彩超监视下行温盐水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其中22例患儿成功复位,1例转急诊手术治疗,治疗中无患儿出现发生肠穿孔和误吸等情况发生。结论早期在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显著,复位成功率高,且无损伤,避免手术创伤。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较之X射线下空气灌肠有一定优势。基层医院掌握此项技术尤为可贵。
作者:郭陵;王卓;丁发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