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式Nance弓结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应用

郑莹

关键词:改良式Nance弓, 阻生尖牙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Nance弓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先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牙列,拓展间隙,再采用外科手术暴露埋伏尖牙,粘结托槽后,应用改良式Nance弓牵引上颌阻生尖牙。结果12例患者上颌埋伏尖牙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活力正常,牙周健康。结论改良式Nance弓与直丝弓矫治器相结合,可有效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南昌铁路局人群2008-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工种分析

    目的:通过南昌铁路局职工、家属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和工种调查分析,为其加强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该局劳动和卫生主管部门、定点医疗机构、辖区派出所、街道委员会等获得2008-2012年人口、死亡、恶性肿瘤发病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波动,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发病率趋势变动平稳性检验,中值:303.88,Z=-0.982,P=0.326,P>0.05;死亡率趋势变动平稳性检验,中值:102.28,Z=-0.982,P=0.326,P>0.05)。不同工种人群发病率非常显著差异,工务部门发病率高,电务部门发病率较低(χ2=31.13,P<0.01)。结论5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趋势变动较为平稳,但不同工种发病率显著不同,建议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作者:胡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经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或是开腹手术检查证实为异位妊娠,且术前分别接受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技术的超声检查结果和声像表现。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的有效率为77.3%,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有效率为96%,两组技术临床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352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206例输卵管妊娠流产,1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2例宫角妊娠,8例输卵管峡部妊娠,6例卵巢内妊娠,2例宫颈管妊娠。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是异位妊娠患者首选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

    作者:祝友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及健康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的高低,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30例(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例(CA组),以及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三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⑴血清Hcy、IMT、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缩压在三组患者中具有明显的差异(均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观察组Hcy、IMT水平明显高于CA组和对照组(均P<0.05),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⑵高Hcy水平、颈动脉硬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收缩压,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Hcy可作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积极控制并降低Hcy水平,以防止脑血管意外再发。

    作者:罗和平;王娟娟;高夫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微创弹性髓内针技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目的: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针技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6月共38例在我院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随访1-2年,全部患儿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9个月拔除髓内针,有2例出现钉尾激累皮肤导致轻度疼痛,内固定取出后消失,未发生明显肢体短缩、过度生长、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断针等并发症,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微创弹性髓内针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肖龙华;张祖炜;邓兴武;刘莉;郭山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在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在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择80例结石大小≥2cm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加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照组未用该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清石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菌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疗费用等差异。结果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组与未用组相比平均清石时间明显缩短、一期结石清除率明显提高、术后发热、菌血症等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无明显增加。结论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行MPCNL治疗肾结石,无须增加购买特别器械,几乎不增加医疗费用,但更安全、高效,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肖长根;李泽华;肖利华;周华莲;丁小春;肖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在不典型鳞状细胞患者分流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DNA)检测,对细胞学提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患者进行分流管理。方法对503例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检查结果提示为ASCUS及以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HR-HPV检测、TCT诊断、电子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后病理诊断。结果对于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与单用HR-HPV-DNA检测或电子阴道镜检查比较,联合应用HR-HPV-DNA检测和电子阴道镜对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可显著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率。结论 HR-HPV-DNA检测与电子阴道镜联合应用比单一应用HR-HPV-DNA检测或电子阴道镜,对于TCT提示ASCUS及LSIL患者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更高,对于ASCUS及LSIL的分流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丰颖;曾良;唐丽娟;谭布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及HPV基因分型检测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门诊患者500例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其中宫颈细胞学异常(≥ASCUS)的患者108例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分析两种方法对宫颈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500例受检者中,HPV阳性127例,感染率25.40%,HPV感染高峰年龄为31-40岁,HPV感染率占该年龄组的50.58%(43/85)。 TCT结果中HPV阳性率分别为正常、炎症18.36%(72/392),ASCUS 33.33%(17/51)、LSIL 53.33%(16/30)、HSIL 76.47%(13/17)、SCC 90.00%(9/10),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升高,HPV感染率显著上升。108例TCT (≥ASCUS)患者中,HPV阳性患者55例,病理结果中HPV阳性率分别为正常、炎症23.40%(11/47)、CINI44.44%(8/18)、CINII70.58%(12/17)、CINIII88.23%%(15/17)、宫颈癌100.00%(9/9),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上升。TCT诊断为鳞状细胞癌,HSIL及LSIL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0.00%(9/10)、94.11(16/17)%及43.33%(13/30),实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细胞学结合HPV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是筛查宫颈病变的简单有效方法。

    作者:陈岳青;王一凤;陈文学;邹学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临床效果,探讨其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灌洗治疗中耳炎,试验组采用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听力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1.67%(22/24),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66.67%(16/24),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4,P=0.0330),试验组患者的听力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灌洗治疗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飞;刘志斌;朱钦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与次全子宫切除的疗效分析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的疗效和其各自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均具有子宫次全切除术指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恢复和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的血清中E2、P、FSH以及LH的含量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术前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年的血清中E2和P 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同术前进行对比,其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血清中E2和P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1年和2年,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的E2和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FSH和LH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维持患者的卵巢功能,且疗效显著优于子宫全切除,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桂香;方少英;彭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丹参川芎嗪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丹参川芎嗪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微循环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DR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240mg剂量,观察组采用120mg剂量,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给药方式,1次/d,1疗程15d,中间有2周间隔,治疗为期30d,共2个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的前后均使用彩超血流显像检测对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在收缩期和在舒张末期时的血液流速(EDV),大血液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将指标各进行3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A,CRA和OA的EDV和PSV上升,RI下降,对其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几个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丹参川芎嗪可显著提高DR患者眼底微循环。

    作者:饶鼎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模式血液保护措施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模式的血液保护措施,探讨临床实践中较为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行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年龄18-7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抗纤溶组(A组)、自体血回收组(R组)、急性等容稀释组(D组)、自体血液回收+抗纤溶+急性等容稀释(F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的人群特征、手术特征、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观察5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有无输血反应。观察各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d CD3+、CD4+、CD8+、PT、APTT、ACT、PLT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较,A、R、D、F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其中F组出血量少,与A、R、D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F 3组自体血输注量输注量较A组明显增多,血浆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 C组输血反应发生率较其他四组明显增多(P<0.05)。5组患者术毕及术后第1d血小板计数(PLT)较术前要明显减少,C组CD3+、CD4+计数术后第1d较术前要明显减少(P<0.05)。 A、R、D、F四组CD3+、CD4+计数术后第1d较C高(P<0.05)。结论氨甲环酸抗纤溶、自体血液回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等血液保护措施对减少临床失血及异体血、血制品的输注有着重要的作用。实施综合的血液保护措施会收到更安全、有效的效果。

    作者:梁应平;王兰英;陈勇;胡衍辉;邓福谋;周志东;应俊;徐国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09-2013年江西省无偿献血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根据全省血液管理系统数据,分析江西省各地区无偿献血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为提升采供血服务质量,保障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2009-2013年江西省10个地区11个血站献血者年龄、献血次数、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总献血人次增长14.2%。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献血者年龄、频次、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上献血者占总献血人次的比率增长16.4%,献血2次及以上再次献血者增长5.41%。ALT、HBsAg、抗-HCV、抗-HIV、TP的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1.72%、1.05%、0.26%、0.11%、0.59%。结论应创新宣传模式和工作方法,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提升无偿献血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献血者的保留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教和征询工作,避免影响检测的因素,降低不合格血液报废率。

    作者:杨秋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

    目的:通过总结诊治婴幼儿血管瘤的各种方法,探讨适合婴幼儿血管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为临床医师专科性治疗血管瘤提供帮助。方法1.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原则:能无创不选有创、能局部不选全身、能简单不选复杂。2.治疗方案:⑴根据彩超结果将瘤体分为浅表型、包块型。⑵参考瘤体的部位、大小、分期(增殖期、消退期)、以及经治医师的治疗经验、对治疗方案掌握的熟练程度、患儿家长的期望值和意愿、患儿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制定方案。结果我院整形外科2003年-2013年采用各种方法共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儿2995例,其中激光治疗815例,手术治疗1550例,药物注射600例,口服普萘洛尔30例,联合治疗15例,总治愈率为94.5%,取得良好疗效。结论不同部位、不同大小、不同时期,不同临床表现的血管瘤应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早诊断、合理干预、抑制增长、促进消退,好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者:徐维;邹筠;谭梅军;付荣华;祝顺武;金平亮;袁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抽剥术和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照研究抽剥术和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4月分别应用两种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隐神经损伤方面,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组占有优势,但其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概率较大。结论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安全、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叶波;陈伟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1],在当前新医改的形势下,加快发展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根本保障。我国中医药具有“简、便、效、验、廉”的特点,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力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

    作者:徐晓英;钟天;张文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术治疗复杂孔源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10月入院的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28例28眼,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的佳矫正视力( BC-VA)、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7眼(96.4%),终复位视网膜28眼(100%)。所有病例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BCVA≥0.1者分别为5眼(17.86%)、18眼(64.29%)。晶状体损伤2例,无医源性裂孔。术后无低眼压(<9mmHg),脉络膜脱离及眼内炎发生。术后一过性眼内压升高3眼。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缝合手术切口可避免并发症。

    作者:陈乐民;王卫星;万阳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策略在贫血的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比较

    目的:通过对重症医学科(ICU)中贫血的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及开放性输血,比较两种不同的输血策略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需机械通气的贫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输血指征Hb≤70g/L;目标Hb71-90g/L)和开放性输血组(输血指征Hb≤90g/L;目标Hb91-110g/L)。比较两组的红细胞用量、平均血红蛋白值、机械通气时间、器官衰竭数量、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用量、干预后的Hb平均值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的器官衰竭数量、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限制性输血组较开放性输血组60d病死率低(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可以在节约输血成本的同时,增加机械通气患者的60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降低60d病死率。

    作者:贺慧为;陈志;卢院华;杨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肠道菌群状况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便秘等,发生原因可能与心理、精神、感染、饮食等因素有关[1]。 IBS虽不是器质性疾病,但表现形式不一,治疗困难,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已有研究证明,IB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改变[2]。由于IBS患者亚型不同,其肠道菌群状况也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亚型IBS病人的肠道菌群状况,并与健康正常人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IBS 提供一种有利的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华;张凤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61例疑似感染的患儿,按出院诊断分为A组细菌感染组和B组非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A(细菌感染组)组患儿PCT阳性率为83.87%(26/31),B组患儿PCT阳性率为6.67%(2/30), A组患儿PCT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患儿PCT阳性率83.87%(26/31),A组患儿CRP阳性率58.06%(18/31),A组患儿WBC阳性率51.6%(16/31),PCT对于儿科细菌性感染检测灵敏度高于CRP和WBC(P<0.01)。结论血清PCT可作为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其灵敏度优于血清CRP和WBC。

    作者:李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精氨酸对外科重症患者营养和免疫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外科重症患者营养和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精氨酸组(n=16例)和对照组(n=16例),精氨酸组患者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静脉给予精氨酸20g/d,连用7d。治疗第1d与第8d分别抽血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细胞免疫指标(CD3+、CD4+)、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结果精氨酸组患者第8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仅第8d血清前白蛋白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IgA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精氨酸的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外科重症患者免疫应答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陶文强;周雯;蒋光辉;万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