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与次全子宫切除的疗效分析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刘桂香;方少英;彭泉

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次全切除术, 卵巢功能子宫, 全切除术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的疗效和其各自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均具有子宫次全切除术指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恢复和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的血清中E2、P、FSH以及LH的含量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术前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年的血清中E2和P 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同术前进行对比,其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血清中E2和P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1年和2年,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的E2和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FSH和LH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维持患者的卵巢功能,且疗效显著优于子宫全切除,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3例非透明细胞肾癌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以提高对非透明细胞肾癌各亚型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17例嫌色细胞癌中9例位于左肾,8例位于右肾,6例病灶内钙化,1例囊变,17例中12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88.1±35.2)(46-169)HU,强化密度低于正常皮髓质。6例乳头状癌3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4例可见病灶内钙化或高密度影,1例囊变,6例中3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56.7±24.2)(38-84)HU,病灶强化密度均低于正常肾皮髓质。23例非透明细胞癌MRI上,T1WI呈稍低,T2WI呈稍高,DWI呈稍高。结论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在CT增强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余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减少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2013年两年的住院恶性肿瘤患者134例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医院感染的感染率14.18%,感染例次率为20.90%;住院时间明显延长;>60岁老年患者院感发生率较高;呼吸系统感染居首位,占46.43%;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为主,真菌也常见。结论医院感染发生与患病年龄、住院时间、肿瘤发生部位、放化疗的应用、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白细胞下降、抗菌药物不规范使用等等有关。又由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特殊性,其机体免疫力较低,则更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杨丽琴;王国兰;唐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同颈干角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同颈干角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肱骨颈干角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为肱骨头内翻组,即术后颈干角<125°,试验组为术后颈干角≥125°。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肩关节评分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情况、肱骨头内翻角度等一般手术情况,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包括Constant评分和VA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肱骨头内翻角度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85.7%(24/28),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50.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24,P=0.0072),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4/28),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3%(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2,P=0.0461)。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而术中良好的解剖复位、恢复肱骨颈干角是手术关键,是稳定内固定、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翻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前提。

    作者:谢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58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90例和对照组290例。试验组患儿服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抗生素治疗或住院3d出现继发性腹泻后再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结果580例肺炎患儿中共有178例发生继发性腹泻,其中试验组51例,发生率为17.59%(51/290),对照组127例,发生率为43.79%(127/290),试验组患儿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P<0.01)。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应用激素、联合使用抗生素(≥2周)以及侵入性操作均与患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龄小、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是患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危险因素。

    作者:曾启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性胰腺炎的CT表现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性胰腺炎的早期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胰腺炎CT表现,其中96例普通性胰腺炎和49例外伤性胰腺炎。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变量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T表现对比:49例外伤性胰腺炎中,以单个CT表现为主(χ2=10.311,P<0.05)。两组中外伤性胰腺炎以胰腺体积增大,结构不清、小网膜囊积液、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的CT征象几率大于普通性胰腺炎(P<0.05)。肾筋膜增厚、假性囊肿及胸腔积液的几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普通性胰腺炎CT表现多样,但未见胰腺头、体部血肿及胰腺管断裂征象。结论腹部外伤史结合CT检查有助于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胰腺炎的鉴别。

    作者:詹亚琨;罗艳;盛志勇;马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217例(381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5.00±-5.00)DS患者植入后房屈光晶状体(ICL)。术后1周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比术前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78.74%(300/381);术后6个月比术前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89.50%(341/381)术后12个月比术前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98.68%(376/381);6个月时与12个月的裸眼视力没有改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术后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体ICL拱高为0.52-0.86mm,平均拱高(0.626±0.248)mm,1例IC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相贴。1个月时16眼ICL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13眼主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

    作者:杨夏玲;金奇芳;张倩;刘菲;俞益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聚焦超声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实效性评价

    目的:探析聚焦超声联合保妇康栓对于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选择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42例,将其均分为A、B两组。 A组单纯用聚焦超声法治疗,B组用聚焦超声与保妇康栓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1例B组患者中,治愈患者达到51(71.83%)例,高于A组的28例(39.43%),两组存在着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5.093,P<0.01)。B组有5例(7.0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高于A组的15例(21.13%),两组存在着统计学差异(χ2=5.820,P<0.05)。结论聚焦超声联合保妇康栓对于宫颈糜烂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罗娟珍;潘兆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1例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心电图改变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征,以便为临床更好的诊治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11例误食碳酸钡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多次同步12导联心电图采集记录并分析。结果11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U波明显增高,有的出现T-U融合波。2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其中1例为多源性室性早搏并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且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1例为室性早搏二联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1例出现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且心动过缓(48次/min)。1例出现心房内阻滞。结论碳酸钡中毒可引起ST-T-U的低血钾及心肌缺血缺氧(样)的心电图改变特征,重者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传导障碍,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恢复较慢。

    作者:雷礼琴;朱婉红;余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儿童外斜V征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外斜V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60例外斜V征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的变化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情况。结果60例中有49例(78眼)行下斜肌减弱术。11例(22眼)行外直肌后退术并肌止端向上移位术,其中6例(6眼)行内直肌缩短术并肌止端向下移位术。术后眼位恢复正位52例(86.7%),术后获得34例(56.7%)建立了双眼单视功能,8例(13.3%)获得立体视觉。结论儿童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是根据下斜肌功能是否异常,选择下斜肌减弱术或者水平肌止端移位术联合外斜视矫正术,手术矫正利于以获得双眼单视功能。

    作者:杨洋;殷小龙;彭小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院制剂室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目的:分析医院制剂室目前所面临的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方法从医院制剂室管理现状入手,对制剂室的效益产值、人员储备、硬件建设、检验能力、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相关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制剂存在品种减少、效益下滑、人才流失、设施落后、管理欠缺等问题。结论制剂室应不断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重新定位,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改善硬件设施,实现医院制剂与医院发展并存。

    作者:江亮;彭庆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模式血液保护措施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模式的血液保护措施,探讨临床实践中较为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行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年龄18-7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抗纤溶组(A组)、自体血回收组(R组)、急性等容稀释组(D组)、自体血液回收+抗纤溶+急性等容稀释(F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的人群特征、手术特征、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观察5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有无输血反应。观察各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d CD3+、CD4+、CD8+、PT、APTT、ACT、PLT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较,A、R、D、F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其中F组出血量少,与A、R、D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F 3组自体血输注量输注量较A组明显增多,血浆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 C组输血反应发生率较其他四组明显增多(P<0.05)。5组患者术毕及术后第1d血小板计数(PLT)较术前要明显减少,C组CD3+、CD4+计数术后第1d较术前要明显减少(P<0.05)。 A、R、D、F四组CD3+、CD4+计数术后第1d较C高(P<0.05)。结论氨甲环酸抗纤溶、自体血液回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等血液保护措施对减少临床失血及异体血、血制品的输注有着重要的作用。实施综合的血液保护措施会收到更安全、有效的效果。

    作者:梁应平;王兰英;陈勇;胡衍辉;邓福谋;周志东;应俊;徐国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弹性测量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弹性测量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血清ALT、TBIL水平分为

    作者:李艳艳;朱龙川;徐龙;黄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行颅脑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颅脑手术治疗未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对产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有创性机械通气、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及脑室外引流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义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支架及球囊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32例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支架及球囊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临床方法、效果以及相应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6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及球囊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并且针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支架及球囊辅助技术治疗较之对照组并发症低,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及球囊辅助技术在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辉;张梅美;黄胜平;陈春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降钙素原与白细胞计数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WBC)计数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入住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228例患者分为合并感染组(119例)和非合并感染组(109例),进行PCT和WBC计数检测,通过统计分析,计算PCT阳性和WBC升高对感染的判断,并比较WBC及PCT对感染的判断。结果合并感染组患者的PCT值和WBC计数显著高于非合并感染组(P<0.01)。 WBC>10.0X109/L与PCT>0.1ng/ml判断感染阳性无显著差异(P>0.05);WBC<10.0X109/L较PCT<0.1ng/ml判断感染阴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 PCT较WBC计数对判断某些阳性感染优势不明显,但能降低感染假阳性率。

    作者:项凤梅;胡小花;饶珂寒;吕永豪;温伟琴;曾晶晶;邓科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南昌铁路局人群2008-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工种分析

    目的:通过南昌铁路局职工、家属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和工种调查分析,为其加强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该局劳动和卫生主管部门、定点医疗机构、辖区派出所、街道委员会等获得2008-2012年人口、死亡、恶性肿瘤发病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波动,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发病率趋势变动平稳性检验,中值:303.88,Z=-0.982,P=0.326,P>0.05;死亡率趋势变动平稳性检验,中值:102.28,Z=-0.982,P=0.326,P>0.05)。不同工种人群发病率非常显著差异,工务部门发病率高,电务部门发病率较低(χ2=31.13,P<0.01)。结论5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趋势变动较为平稳,但不同工种发病率显著不同,建议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作者:胡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IUI助孕的355对夫妇共60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是否促排卵及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依次进行分析。结果601个周期中85例获得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4.14%。女方年龄≥35岁,妊娠率明显下降。促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继发不孕妊娠率高于原发不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孕原因中以性交障碍妊娠率高,其次为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厚度组间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影响因素诸多,临床治疗中应综合分析,个体化治疗。

    作者:李霞;彭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纳米仿生Y型骨板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米仿生Y型骨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运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18例多节段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减压、纳米仿生Y型骨板成形术后的患者,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颈椎椎管前后矢状径、单开门角度数、颈椎前凸指数、神经功能(JOA)改善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个月(12-21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椎管前后矢状径及神经功能评分术后分别为(15.2±1.5)mm和(13.8±3.1)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角度末次随访时为(23.1±4.1)°,未出现椎管“关门”病例;颈椎前凸指数末次随访为9.3±3.8,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轴性疼痛。结论纳米仿生Y型骨板能有效维持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椎管扩大成形的空间,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保持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

    作者:钟章荣;陈荣春;陈云生;游辉;郭朝阳;陈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丝裂霉素C配合中药治疗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和应用丝裂霉素配合中药治疗于单纯翼状胬肉术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6例106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为48例53眼。 A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第2d加用0.2%丝裂霉素C滴眼,每天2-3次,连续使用2周,术后6d拆线后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观察术后角膜修复结膜创面愈合及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A组中有18眼复发,B组有2眼复发。结论单纯翼状胬肉手术应用丝裂霉素C配合中药治疗,能够明显减少胬肉复发,方法简单、疗效满意、适宜在农村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谭布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06例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学结果与临床的联系及CEA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6例胸腔积液涂片细胞学、部分恶性胸腔积液CE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6例胸腔积液中,可见癌细胞42例,腺癌细胞41例,鳞癌1例;其中肺癌29例,胃癌4例,卵巢癌3例,结肠癌2例,乳腺癌2例,食道癌1例,肝癌1例。15例恶性胸腔积液CEA检测结果13例异常升高。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多是肺癌所致,且多为肺腺癌;胸腔积液CEA检测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

    作者:胡贤春;赵艳萍;邹学森;疏云;王洪云;吴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