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艳;朱龙川;徐龙;黄河
目的:以传统的复合树脂+窝沟封闭方法为对照,观察以Z-350流动纳米树脂代替窝沟封闭剂在预防性树脂充填(preventive resin restoration,PR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门诊就诊青少年320例,男150例,女170例中至少一对同名恒磨牙有小的窝沟龋或窝沟可疑龋为研究对象,共640颗第一或第二恒磨牙.随机选择一侧为观察组,对侧为对照组;观察组用Z-350流动纳米树脂充填预备好的窝沟及周围无龋的窝沟,对照组用复合树脂充填预备好的窝沟,周围无龋窝沟用窝沟封闭剂封闭。结果经过0.5年、1年、2年3年4个时间点的观察,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每年均高于对照组,在1年、2年3年时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的窝沟龋或窝沟可疑龋预防性树脂充填治疗中,应用Z-350流动纳米树脂充填较传统的复合树脂+窝沟封闭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伟明;江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方法测量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局部心肌做功指数(rMPI),运用QTVI技术测量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步参数,评价非同步性。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参数比较以及不同部位相同参数间的两两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MPI与LVEF相关分析,组间比较进行两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是全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的新手段,在分析室壁运动的方便性和敏感性方面较传统的低帧频组织多普勒技术有很大提高。
作者:汪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并观察双嘧达莫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的疗效。方法观察所有入选患儿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的变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双嘧达莫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嘧达莫口服),观察疗效。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PLT、MP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DW、P-LCR均低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各组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嘧达莫组患儿血小板参数、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数量及质量均发生了变化,存在血小板活化双嘧达莫能加快血小板参数恢复正常,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陈婷婷;李德元;孙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静脉注射毒品引起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静脉注射毒品引起重症破伤风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其余7例治愈,无并发症。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保持气道通畅,良好的镇静肌松药物辅以有创机械通气控制痉挛,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控制戒断症状是临床救治静脉注射毒品致重症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作者:万维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喘息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住院就诊年龄在10个月-3岁哮喘患儿44例,按哮喘预测指数(API)评估标准分为API阳性患儿23例,API阴性组21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给予病因治疗、根据病情止咳平喘;布地奈德氧动雾化吸入,每日2次;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每日1次。治疗2周,每天观察记录咳嗽、气喘、肺部喘鸣音及住院天数的情况,两周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API阳性组的显效率60.86%和总有效率100%均高于API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咳嗽气喘症状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API阳性组也优于阴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API阳性的婴幼儿喘息效果显著。
作者:应雅丽;余春芳;廖红;赵夏;余红云;黄红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脑肿瘤手术的选择。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全组32例中,22例肿瘤全切,症状消失,恢复良好;5例肿瘤全切后,症状部分改善;4例肿瘤次全切除,其中2例肿瘤次全切除术后症状加重;1例术后死亡。结论虽然条件有限,但可以有选择性行脑肿瘤切除术,效果良好,解决基层县级医院病人的痛苦和外出就医不便等问题。
作者:袁红新;许文婷;宋兴国;宋振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根据全省血液管理系统数据,分析江西省各地区无偿献血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为提升采供血服务质量,保障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2009-2013年江西省10个地区11个血站献血者年龄、献血次数、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总献血人次增长14.2%。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献血者年龄、频次、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上献血者占总献血人次的比率增长16.4%,献血2次及以上再次献血者增长5.41%。ALT、HBsAg、抗-HCV、抗-HIV、TP的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1.72%、1.05%、0.26%、0.11%、0.59%。结论应创新宣传模式和工作方法,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提升无偿献血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献血者的保留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教和征询工作,避免影响检测的因素,降低不合格血液报废率。
作者:杨秋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程度分级的可行性及其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并分析10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头颅、胸部及腹部CT资料,对每个患者的渗出水肿、积液及出血状况进行CT评分,然后将这些病例按临床分型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4组。计算各组CT总评分平均值,取其95%可信区间作参考范围值,进行CT分级(对应临床分型,CT分级分为A、B、C、D4级)。比较CT各级之间及临床各分型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各型之间及CT各级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82例(82%)患者的CT分级与临床分型相符合。6例死亡者中有4例因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应用CT对HFRS进行病情程度分级评估是可行的,CT检查能快速、简单、直观、全面的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颅内出血者,预后不良。
作者:戴小平;胡菊林;汪建辉;田克凰;罗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在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择80例结石大小≥2cm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加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照组未用该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清石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菌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疗费用等差异。结果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组与未用组相比平均清石时间明显缩短、一期结石清除率明显提高、术后发热、菌血症等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无明显增加。结论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行MPCNL治疗肾结石,无须增加购买特别器械,几乎不增加医疗费用,但更安全、高效,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肖长根;李泽华;肖利华;周华莲;丁小春;肖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与其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 ET-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门诊健康体检人群178例。其中正常血压组5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68例,高血压组6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肝肾功能、CK;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T-1。分析3组间血清CK、ET-1的差异,以及血清CK水平与血压、E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⑴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中,血清CK水平分别为(106.52±23.10),(153.28±25.06),and(169.56±22.32)IU/L(P<0.05);血清 ET-1水平分别为(73.98±12.46),(85.98±15.82),(96.09±14.05)ng/L(P<0.05)。⑵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K与收缩压(r=0.35,P<0.05)、舒张压(r=0.36,P<0.05)、ET-1水平(r=0.33,P<0.05)呈正相关。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有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血清CK与血清ET-1密切相关。
作者:王凌玲;雷梦觉;周桂秀;魏伟荣;胡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外斜V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60例外斜V征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的变化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情况。结果60例中有49例(78眼)行下斜肌减弱术。11例(22眼)行外直肌后退术并肌止端向上移位术,其中6例(6眼)行内直肌缩短术并肌止端向下移位术。术后眼位恢复正位52例(86.7%),术后获得34例(56.7%)建立了双眼单视功能,8例(13.3%)获得立体视觉。结论儿童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是根据下斜肌功能是否异常,选择下斜肌减弱术或者水平肌止端移位术联合外斜视矫正术,手术矫正利于以获得双眼单视功能。
作者:杨洋;殷小龙;彭小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外科重症患者营养和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精氨酸组(n=16例)和对照组(n=16例),精氨酸组患者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静脉给予精氨酸20g/d,连用7d。治疗第1d与第8d分别抽血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细胞免疫指标(CD3+、CD4+)、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结果精氨酸组患者第8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仅第8d血清前白蛋白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IgA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精氨酸的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外科重症患者免疫应答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陶文强;周雯;蒋光辉;万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医院制剂室目前所面临的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方法从医院制剂室管理现状入手,对制剂室的效益产值、人员储备、硬件建设、检验能力、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相关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制剂存在品种减少、效益下滑、人才流失、设施落后、管理欠缺等问题。结论制剂室应不断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重新定位,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改善硬件设施,实现医院制剂与医院发展并存。
作者:江亮;彭庆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学结果与临床的联系及CEA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6例胸腔积液涂片细胞学、部分恶性胸腔积液CE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6例胸腔积液中,可见癌细胞42例,腺癌细胞41例,鳞癌1例;其中肺癌29例,胃癌4例,卵巢癌3例,结肠癌2例,乳腺癌2例,食道癌1例,肝癌1例。15例恶性胸腔积液CEA检测结果13例异常升高。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多是肺癌所致,且多为肺腺癌;胸腔积液CEA检测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
作者:胡贤春;赵艳萍;邹学森;疏云;王洪云;吴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分析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WBC)计数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入住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228例患者分为合并感染组(119例)和非合并感染组(109例),进行PCT和WBC计数检测,通过统计分析,计算PCT阳性和WBC升高对感染的判断,并比较WBC及PCT对感染的判断。结果合并感染组患者的PCT值和WBC计数显著高于非合并感染组(P<0.01)。 WBC>10.0X109/L与PCT>0.1ng/ml判断感染阳性无显著差异(P>0.05);WBC<10.0X109/L较PCT<0.1ng/ml判断感染阴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 PCT较WBC计数对判断某些阳性感染优势不明显,但能降低感染假阳性率。
作者:项凤梅;胡小花;饶珂寒;吕永豪;温伟琴;曾晶晶;邓科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和应用丝裂霉素配合中药治疗于单纯翼状胬肉术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6例106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为48例53眼。 A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第2d加用0.2%丝裂霉素C滴眼,每天2-3次,连续使用2周,术后6d拆线后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观察术后角膜修复结膜创面愈合及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A组中有18眼复发,B组有2眼复发。结论单纯翼状胬肉手术应用丝裂霉素C配合中药治疗,能够明显减少胬肉复发,方法简单、疗效满意、适宜在农村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谭布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处理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卵巢肿瘤中,卵巢良性肿瘤35例,其中成熟畸胎瘤22例,透明细胞癌1例,孕早期超声诊断7例,孕前B超发现8例,孕中晚期B超发现6例,剖宫产同时发现10例,因急腹症经超声诊断卵巢肿瘤共9例,7例卵巢蒂扭转,2例卵巢肿瘤破裂,2例择期手术,1例因孕29+1周前置胎盘,同时手术1例,剖宫产术中发现10例,其余14例顺产后予以手术治疗,无流产病例,1例放弃胎儿,余35例新生儿均健康。结论在孕前适时进行手术终止妊娠,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及胎儿是安全的。
作者:沈崇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照研究抽剥术和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4月分别应用两种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隐神经损伤方面,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组占有优势,但其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概率较大。结论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安全、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叶波;陈伟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不同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对骨科不同年龄段病人的镇痛效果,并为不同手术部位的镇痛找到佳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的骨科围手术期需要镇痛治疗患者320例,其中男152例,女168例;年龄21-78岁,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上肢、脊柱、关节、下肢四大组,各组按照完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上肢、脊柱、下肢组分为A组:超前镇痛+术后硬膜外阻滞;B组:超前镇痛+术后多模式镇痛。关节组分为A:超前镇痛+术后关节局部镇痛;B组:超前镇痛+术后外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呕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结果术后当天至术后2d,B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5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d内,B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A组(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关节手术后持续外周神经阻滞较关节腔及周围局部给药镇痛效果更好并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嗜睡的发生。
作者:罗明华;吴海云;徐斌;王小明;杨勇胜;吕志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IUI助孕的355对夫妇共60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是否促排卵及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依次进行分析。结果601个周期中85例获得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4.14%。女方年龄≥35岁,妊娠率明显下降。促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继发不孕妊娠率高于原发不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孕原因中以性交障碍妊娠率高,其次为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厚度组间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影响因素诸多,临床治疗中应综合分析,个体化治疗。
作者:李霞;彭璇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