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围手术期镇痛临床应用研究

罗明华;吴海云;徐斌;王小明;杨勇胜;吕志华

关键词:围手术期, 镇痛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对骨科不同年龄段病人的镇痛效果,并为不同手术部位的镇痛找到佳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的骨科围手术期需要镇痛治疗患者320例,其中男152例,女168例;年龄21-78岁,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上肢、脊柱、关节、下肢四大组,各组按照完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上肢、脊柱、下肢组分为A组:超前镇痛+术后硬膜外阻滞;B组:超前镇痛+术后多模式镇痛。关节组分为A:超前镇痛+术后关节局部镇痛;B组:超前镇痛+术后外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呕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结果术后当天至术后2d,B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5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d内,B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A组(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关节手术后持续外周神经阻滞较关节腔及周围局部给药镇痛效果更好并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嗜睡的发生。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sFRP、WIF-1、CD133、CD4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FRP、WIF-1、CD133、CD44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食管癌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经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40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食管癌患者,采用RT-PCR方法分析sFRP(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WIF-1(Wnt抑制因子-1)、CD133(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第133号)、CD44(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第44号)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统计方法。结果 sFRP、WIF-1、CD44、CD13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2.50%,42.50%,60.00%,72.50%,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5.00%,70.00%,37.50%,47.50%。 CD44、CD13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sFRP、WIF-1基因则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FRP、WIF-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CD44、CD133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sFRP、WIF-1基因低表达及CD44、CD133基因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王志强;喻国平;周斌锋;彭兵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针灸、HCG联合克罗米芬及补肾活血中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干预的对比

    目的:探讨针灸、HCG联合克罗米芬及补肾活血中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3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两组均在月经周期或激素撤退性出血第5d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mg/d,共5d,同时服用补肾活血中药,10-15d,一般至排卵后。同时于月经第11d开始监测卵泡,隔天监测一次,观察组于卵泡16mm时加用针刺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阴陵泉,3-5d,或直至排卵。对照组监测卵泡18mm-25mm时,肌注hcg10000U,48h后监测是否排卵。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6个月经周期。结果⑴观察组、对照组排卵率,P<0.05,其中前3个治疗周期排卵率,P>0.05,后3个观察周期排卵率,P<0.05。⑵两组内膜厚度(每个周期中测得的厚内膜)比较:观察组、对照组6个周期中第一、第二个周期两组内膜厚度比较,P>0.05,第(3、4、5、6)周期两组内膜厚度比较,P<0.05。⑶观察组、对照组6个周期累计妊娠例数,P<0.05,其中前3个治疗周期累计妊娠例数P<0.05,后3个观察周期累计妊娠例数,P<0.01。

    作者:黄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61例疑似感染的患儿,按出院诊断分为A组细菌感染组和B组非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A(细菌感染组)组患儿PCT阳性率为83.87%(26/31),B组患儿PCT阳性率为6.67%(2/30), A组患儿PCT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患儿PCT阳性率83.87%(26/31),A组患儿CRP阳性率58.06%(18/31),A组患儿WBC阳性率51.6%(16/31),PCT对于儿科细菌性感染检测灵敏度高于CRP和WBC(P<0.01)。结论血清PCT可作为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其灵敏度优于血清CRP和WBC。

    作者:李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

    目的:探讨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肝硬化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非同步性研究。方法测量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局部心肌做功指数(rMPI),运用QTVI技术测量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步参数,评价非同步性。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参数比较以及不同部位相同参数间的两两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MPI与LVEF相关分析,组间比较进行两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是全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的新手段,在分析室壁运动的方便性和敏感性方面较传统的低帧频组织多普勒技术有很大提高。

    作者:汪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32例脑肿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脑肿瘤手术的选择。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全组32例中,22例肿瘤全切,症状消失,恢复良好;5例肿瘤全切后,症状部分改善;4例肿瘤次全切除,其中2例肿瘤次全切除术后症状加重;1例术后死亡。结论虽然条件有限,但可以有选择性行脑肿瘤切除术,效果良好,解决基层县级医院病人的痛苦和外出就医不便等问题。

    作者:袁红新;许文婷;宋兴国;宋振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云南白药、山莨菪碱脐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目的:分析探讨云南白药、山莨菪碱脐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80例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病毒、益生菌、蒙脱石散、补液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云南白药、山莨菪碱脐部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病症变化,总结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云南白药、山莨菪碱脐部穴位敷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用药方便,小儿易于接受,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国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护对策,达到减少职业伤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血源性暴露的3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发现锐器伤的有22名,发生率为64.70%,羊水暴露5名,占了14.71%,其他7例,占了20.59%;其中临床护士12名占了35.29%,实习护士16名占了47.05%,临床医师5名占14.71%,医技人员1名占2.94%;按工龄分段工龄<5年28名占了82.35%,工龄6-10年的4名占11.76%,工龄10年以上2名占5.88%;34名均已结束追踪观察,无血液性传染性疾病发生。结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主要发生在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提高义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将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

    作者:程艳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其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与其血压及血清内皮素-1( ET-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门诊健康体检人群178例。其中正常血压组5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68例,高血压组6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肝肾功能、CK;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T-1。分析3组间血清CK、ET-1的差异,以及血清CK水平与血压、E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⑴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中,血清CK水平分别为(106.52±23.10),(153.28±25.06),and(169.56±22.32)IU/L(P<0.05);血清 ET-1水平分别为(73.98±12.46),(85.98±15.82),(96.09±14.05)ng/L(P<0.05)。⑵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K与收缩压(r=0.35,P<0.05)、舒张压(r=0.36,P<0.05)、ET-1水平(r=0.33,P<0.05)呈正相关。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有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血清CK与血清ET-1密切相关。

    作者:王凌玲;雷梦觉;周桂秀;魏伟荣;胡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在注射吸毒人群中开展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注射吸毒人群干预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注射吸毒人群分组开展传统模式以及同伴教育干预工作,通过干预前后效果评估,比较两种干预模式效果差异。结果对比传统干预模式,同伴教育干预模式在降低共用注射器、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提高吸毒人群接受针具交换服务效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注射吸毒人群中开展同伴教育干预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付俊;龚正华;廖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性胰腺炎的CT表现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性胰腺炎的早期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胰腺炎CT表现,其中96例普通性胰腺炎和49例外伤性胰腺炎。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变量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T表现对比:49例外伤性胰腺炎中,以单个CT表现为主(χ2=10.311,P<0.05)。两组中外伤性胰腺炎以胰腺体积增大,结构不清、小网膜囊积液、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的CT征象几率大于普通性胰腺炎(P<0.05)。肾筋膜增厚、假性囊肿及胸腔积液的几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普通性胰腺炎CT表现多样,但未见胰腺头、体部血肿及胰腺管断裂征象。结论腹部外伤史结合CT检查有助于外伤性胰腺炎与普通胰腺炎的鉴别。

    作者:詹亚琨;罗艳;盛志勇;马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抽剥术和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照研究抽剥术和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4月分别应用两种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隐神经损伤方面,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组占有优势,但其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概率较大。结论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安全、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叶波;陈伟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心衰血清B型利钠肽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究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的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其对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93例,将之分为单纯性肺炎组(51例)和肺炎合并心衰组(42例),另外随机选取40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并同时用心脏超声对心脏指数(C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测定,比较分析3组病例的BNP、LVEF和CI水平。结果肺炎合并心衰组患者同对照组和单纯性肺炎组患者相比,血清B型利钠肽明显升高,CI和LVEF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型利钠肽对肺炎合并心衰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章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09-2013年江西省无偿献血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根据全省血液管理系统数据,分析江西省各地区无偿献血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为提升采供血服务质量,保障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2009-2013年江西省10个地区11个血站献血者年龄、献血次数、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总献血人次增长14.2%。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献血者年龄、频次、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上献血者占总献血人次的比率增长16.4%,献血2次及以上再次献血者增长5.41%。ALT、HBsAg、抗-HCV、抗-HIV、TP的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1.72%、1.05%、0.26%、0.11%、0.59%。结论应创新宣传模式和工作方法,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提升无偿献血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献血者的保留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教和征询工作,避免影响检测的因素,降低不合格血液报废率。

    作者:杨秋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双嘧达莫的佐治效果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并观察双嘧达莫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的疗效。方法观察所有入选患儿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的变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双嘧达莫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嘧达莫口服),观察疗效。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PLT、MP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DW、P-LCR均低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各组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嘧达莫组患儿血小板参数、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数量及质量均发生了变化,存在血小板活化双嘧达莫能加快血小板参数恢复正常,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陈婷婷;李德元;孙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静脉注射毒品致重症破伤风9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静脉注射毒品引起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静脉注射毒品引起重症破伤风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其余7例治愈,无并发症。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保持气道通畅,良好的镇静肌松药物辅以有创机械通气控制痉挛,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控制戒断症状是临床救治静脉注射毒品致重症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作者:万维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同颈干角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同颈干角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肱骨颈干角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为肱骨头内翻组,即术后颈干角<125°,试验组为术后颈干角≥125°。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肩关节评分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情况、肱骨头内翻角度等一般手术情况,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包括Constant评分和VA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肱骨头内翻角度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85.7%(24/28),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50.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24,P=0.0072),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4/28),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3%(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2,P=0.0461)。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而术中良好的解剖复位、恢复肱骨颈干角是手术关键,是稳定内固定、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翻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前提。

    作者:谢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佛教音乐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佛教音乐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2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父母培训、学校教育、心理治疗等,均未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佛教音乐治疗,了解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结论佛教音乐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邹发东;邹开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FOLFOX6方案对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mFOLFOX6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晚期胃癌患者32例,给予mFOLFOX6化疗方案4个周期后评价化疗效果,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体重改变,并采用EORTC QLQ-C30量表比较化疗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患者mFOLFOX6化疗方案有效率为46.9%;患者化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末梢神经炎、白细胞下降、口腔黏膜炎;患者化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生存质量较化疗前有所改善。结论 mFOLFOX6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有效并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婷;吴旭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与次全子宫切除的疗效分析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的疗效和其各自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均具有子宫次全切除术指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恢复和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的血清中E2、P、FSH以及LH的含量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术前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年的血清中E2和P 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同术前进行对比,其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血清中E2和P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1年和2年,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的E2和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FSH和LH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维持患者的卵巢功能,且疗效显著优于子宫全切除,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桂香;方少英;彭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迎春花水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迎春花水提取物镇静催眠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0.1g/kg、0.2g/kg迎春花水提取物组。采用抖笼法测定小鼠自发活动和对阈上、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0.1g/kg、0.2g/kg的迎春花水提取物对小鼠自发活动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0.1g/kg、0.2g/kg的迎春花水提取物能显著(P<0.05;P<0.01)加速戊巴比妥钠的入睡时间和显著(P<0.05;P<0.01)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并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结论:迎春花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和镇静催眠作用。

    作者:潘莉丽;徐昕丹;徐升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