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奇;侯明;谢小青;王德桂;李朋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异位在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复习国内相关文献,总结DPE 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等.结果 十二指肠乳头异位在临床较少见,且症状无特异性,其诊断应用到的影像学方法包括传统X线十二指肠造影、十二指肠镜、ERCP、MRCP 及PTC 等.结论 DPE 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无文献明确报道,因其与诸多胰胆疾病有相关性,尤其是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通过判断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预测是否存在PBM,并进一步明确PBM 合并的胰胆疾病尤其恶性肿瘤,以早期诊断,改善此类疾病的预后.
作者:杨真真;李勇;刘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分类及耐药性.方法 将2011 年2 月-2012 年3 月来我院就诊的16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细菌采用K-B 纸片法测定药敏性,真菌采用真菌药敏条进行鉴定.结果 本组160 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273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0 株,占51.28%,革兰阴性菌116 株,占42.49%,真菌17 株,占6.23%.常见的感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结论 我院呼吸道感染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多重耐药现象普遍,临床上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用药,以缓解目前临床上多重耐药性的危机.
作者:王艳琴;饶丽华;袁慧芳;涂建斌;郭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与传统阴道壁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 年1月-2013 年1 月收治的阴道前壁膨出患者49 例,其中采用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组27 例,采用传统阴道壁修补术组22 例.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术后感染(例)、术后复发(例)以及术后阴道深度(cm)等临床指标为评价标准.结果 在出血量、术后感染和术后复发例数以及阴道深度方面,桥式修补组明显优于传统修补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简单,易操作,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和术后感染,手术效果更好.
作者:谭初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 年2 月-2013 年2 月收治的80 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采用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n=40)和米非司酮(对照组,n=40),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的腹痛时间、不规则阴道流血时间、β-HCG 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晓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2012 年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110 对夫妇,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成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比较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患者的妊娠率以及克罗米芬组(CC 组)和尿促性腺激素组(HMG 组)的妊娠率效果.结果 自然周期组67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5 例,临床妊娠率为7.5%;促排卵周期组196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量30 例,临床妊娠率为15.3%.促排卵周期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自然周期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芬(CC)组78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6 例,临床妊娠率为7.7%;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18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19 例,临床妊娠率为16.1%.尿促性腺激素(HMG)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克罗米芬(CC)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明显优于自然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效果,促排卵药物尿促性腺激素治疗不孕症的妊娠率较高.
作者:李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不同CO2气腹压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行LC老年病人36 例,随机分成A、B 两组,A 组气腹压维持在10-3mmHg,B 组气腹压维持在14-16mmHg.结果 气腹前,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各参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气腹后,两组动脉血O2 分压(PaO2)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血pH值均有所下降,但组内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动脉血CO2 分压(PaCO2)及及CO2总量(TCO2)较气腹前明显增高(P<0.05),且B 组变化较A 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O2 气腹压力越大,对老年病人循环及血气影响越明显,因此,老年病人行LC 应严格控制好气腹压力,减少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提高安全性.
作者:盛洪广;邓福谋;徐国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骨水泥对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VP 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0 例下胸椎压缩骨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VP 术中不同剂量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A 和B 两组,A 组注入2ml 骨水泥行PVP 术治疗,B 组注入4ml 骨水泥行PVP 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A 组患者术后骨水泥外渗率显著小于B 组(P<0.05),两组患者在椎体高度恢复、术后止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胸椎压缩骨折PVP 术中,采用2ml 剂量骨水泥注入,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王君;徐无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衍生物联合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 年9 月-201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支持治的基础上加用氢溴酸东莨菪碱和沙丁胺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 个疗程后实验组PaCO2、PaO2 和SaO2 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莨菪碱衍生物联合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新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在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IVF/ICSI-ET 助孕治疗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310 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未移植的取消周期有97 个,移植周期213 个,根据这些患者的基础FSH 和Gn 用量进行分层分组,按bFSH<8 和bFSH≥8 将患者分成两个组群,再将Gn 用量<40 支的为组1 和≥40 支的为组2,比较不同bFSH 组群中不同Gn 用量对促排卵结局的影响;并观察3 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常规长方案(A 组)、拮抗剂方案(B 组)和超长方案(C 组)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3 种方案的周期取消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bFSH 组群中不同Gn 用量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种促排卵方案相比,超长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高,且着床率和拮抗剂方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大Gn 总量不能改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妊娠结局,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超长方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田莉峰;伍琼芳;苏琼;李游;许定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双源螺旋CT(dual source spiral CT,DSSCT)评价冠心病患者PCI 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心室功能.方法 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入选的90 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62 枚,于PCI 术后第12 个月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及DSCT 检查(两者相隔5-7d).利用DSCT 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狭窄,应用左心室功能分析软件测定和计算左室功能相关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上述指标.结果 全部患者共植入162 枚支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共有11 枚支架出现再狭窄(6.8%);DSCT 显示共有10 枚支架出现再狭窄(6.2%,P>0.05).相比冠状动脉造影,DSCT 的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98.7%,准确性为96.9%,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98.0%.EDV、ESV、SV、LVEF 的结果在心脏超声和DSCT 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双源CT 可用于PCI 术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室功能的评价.
作者:周裔忠;杨明;张繁之;曹乾嫱;盛国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64 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 组,观察组(22 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引流组(22 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抽液组(20 例)采用单纯胸穿抽液治疗,3 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法相同.比较3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⑴观察组3d 内阴影面积消退显著及治愈率显著高于引流组和抽液组(P<0.05),观察组在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上显著低于抽液组(P<0.05).观察组第1d、第2d 及总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⑵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6 个月后的积液阴影面积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而FVC 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⑶观察组中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且该组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注入尿激酶治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疗效肯定.
作者:殷亮;张春蕾;张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脑钠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30 例健康成人,取其外周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培养,7d 后获得贴壁细胞,荧光显微镜鉴定FITC-UEA-I 和Dil-acLDL 双染色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收集EPCs 随机分成6 组,分别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脑钠肽干预组(0.05μg /ml、0.10μg /ml、0.15μg /ml、0.20μg /ml、0.25μg /ml),均培养24h 后采用MTT 比色法测定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能力,改良的Boyden 小室法测定EPCs 的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测定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 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脑钠肽干预组均显著增加EPCs 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分别与两者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对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脑钠肽能促进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对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朝晖;彭四萍;刘方鹏;洪浪;赖珩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上肢离断再植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2 例上肢离断再植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全部成活,1 例再植术后1 年因肢体萎缩,无运动功能截肢.无死亡病例.结论 上肢神经损伤程度是判断是否有再植意义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巍;毛志庆;洪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我院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共78 例,给予手术治疗,术后行随访,根据Matta 评分标准确定治疗效果,并观察包括年龄、性别、体型、合并伤、受伤原因、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康复治疗情况,所有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按照Matta 评分标准计算,髋关节功能优:35 例,良:24 例,可:10 例,差:9 例,优良率为75.6%.术后2 例患者合并有双下肢不等长,4 例髋关节强直,11 例创伤性关节炎,2 例出现神经损伤后遗症.影响不稳定骨盆骨折预后的Logistic 分析中表明,骨折类型、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为影响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折类型、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为影响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智奇;侯明;谢小青;王德桂;李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在2010 年5 月至2012 年2 月收治的90 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地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6 个月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9、12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显著地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较对照组确切,能抑制心房重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伟;周菊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 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对114 例RA 患者检测抗CCP 抗体(金标法),类风湿因子(胶乳凝集法),93 例非RA 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抗CCP 抗体和RF 的敏感性分别为73.7%和62.3%,而抗CCP 抗体有更高的特异度(94.6%)RF(81.7%)和阳性似然比(13.65);抗CCP 抗体和RF 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97.8%),其阳性似然比高达(23.5).结论 抗CCP 抗体和RF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RA 诊断的特异性及对RA 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熊丽;郭江梅;辛查香;陈青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108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升,实验组患者视力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t=2.1324,P<0.05);(2)眼压下降显著(t=2.0615,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可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建斌;黄任强;张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其病因多见于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所致.长期高血压使脑细、小动脉发生透明变性及纤维素性坏死,管壁弹性减弱,血压骤升时血管易破裂出血.
作者:李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 年6 月-2013 年6 月收治的56 例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照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28 例患者有1 例因粘连严重、视野不清转开腹手术,余27 例均行腹腔镜手术,28 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照组28 例患者有1 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衰竭,病死率为3.6%,余27 例均痊愈出院;实验组手术耗时、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具有恢复快、创伤小、预后好等优点.
作者:徐东昌;谢国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 年1 月-2012 年1 月210 例住院行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肾衰感染与全科平均感染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好发部位为下呼吸道,常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结论 对血液透析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为充分透析,提高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高华;孙祥;欧阳浩泽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