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例上肢离断再植术后临床体会

张巍;毛志庆;洪静

关键词:上肢离断, 显微外科, 再植, 手术, 体会
摘要:目的 总结上肢离断再植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2 例上肢离断再植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全部成活,1 例再植术后1 年因肢体萎缩,无运动功能截肢.无死亡病例.结论 上肢神经损伤程度是判断是否有再植意义的重要指标.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钠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与黏附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脑钠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30 例健康成人,取其外周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培养,7d 后获得贴壁细胞,荧光显微镜鉴定FITC-UEA-I 和Dil-acLDL 双染色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收集EPCs 随机分成6 组,分别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脑钠肽干预组(0.05μg /ml、0.10μg /ml、0.15μg /ml、0.20μg /ml、0.25μg /ml),均培养24h 后采用MTT 比色法测定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能力,改良的Boyden 小室法测定EPCs 的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测定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 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脑钠肽干预组均显著增加EPCs 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分别与两者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对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脑钠肽能促进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对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朝晖;彭四萍;刘方鹏;洪浪;赖珩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卵巢低反应不孕患者行IVF 助孕不同促排卵方案妊娠结局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在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IVF/ICSI-ET 助孕治疗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310 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未移植的取消周期有97 个,移植周期213 个,根据这些患者的基础FSH 和Gn 用量进行分层分组,按bFSH<8 和bFSH≥8 将患者分成两个组群,再将Gn 用量<40 支的为组1 和≥40 支的为组2,比较不同bFSH 组群中不同Gn 用量对促排卵结局的影响;并观察3 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常规长方案(A 组)、拮抗剂方案(B 组)和超长方案(C 组)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3 种方案的周期取消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bFSH 组群中不同Gn 用量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种促排卵方案相比,超长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高,且着床率和拮抗剂方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大Gn 总量不能改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妊娠结局,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超长方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田莉峰;伍琼芳;苏琼;李游;许定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印模膏直接口内制作个别托盘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比分析印模膏在口腔内直接制作个别托盘与常用自凝塑料口外制作法,以及临床效果;以期寻找更好的印模方法.方法 选择2012 年4 月至2012 年12 月就诊我科符合条件的患者160 例.其中80 例采用印模膏口内直接个别托盘制作及印模作为研究组,80 例采用常用自凝塑料口外制作个别托盘及印模作为对照组.每位受试者签受试同意书后进行制作,比较两种制作方法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个别托盘准确度为75%,对照组为60%;二次印模准确度为98.78%,对照组为82.56%;总体精确度为86.69%,对照组为71.28%.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印模膏口内直接个别托盘制作及二次印模的方法能有效、简化、精准制作个别托盘,提高印模质量,大程度的满足患者需要.

    作者:谭锦生;王利华;刘卫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响水县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响水县2012 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响水县2012 年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2 年全县报告手足口病例449 例,发病率73.03/10 万;4-6 月份为发病高峰,占64.14%,主要集中在0-4 岁婴幼儿,占95.10%;检测39 例病人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EV71 病毒阳性30 例,COXA16 病毒阳性6 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3例.结论 响水县手足口病防控重点以散童和托幼机构为主.

    作者:顾中祥;王泽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8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及终止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8 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转.结果 18 例患者均后获救.结论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积极地补钾、补镁.

    作者:郭玲;叶君明;李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四维超声与胃镜检查在胃癌诊断及其术前分期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四维超声成像在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6 例胃镜检查疑诊胃癌患者进行四维超声检查,然后基于统计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结果 46 例胃镜检查疑诊胃癌患者中病理确诊41 例,符合率89.1%(41/46);四维超声诊断胃癌37 例,符合率80.4%(37/46),经卡方检验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者在胃癌诊断准确率上无明显的差异.另外,四维超声在胃癌术前分期中与病理诊断分期对比,准确率78.4%(29/37).其中,早期胃癌4 例,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0%(2/4),进展期胃癌33 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8%(27/33).结论 进展期胃癌四维超声和胃镜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四维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且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李艳娜;曾淑华;梁巧玉;肖晓洪;时军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我院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共78 例,给予手术治疗,术后行随访,根据Matta 评分标准确定治疗效果,并观察包括年龄、性别、体型、合并伤、受伤原因、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康复治疗情况,所有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按照Matta 评分标准计算,髋关节功能优:35 例,良:24 例,可:10 例,差:9 例,优良率为75.6%.术后2 例患者合并有双下肢不等长,4 例髋关节强直,11 例创伤性关节炎,2 例出现神经损伤后遗症.影响不稳定骨盆骨折预后的Logistic 分析中表明,骨折类型、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为影响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折类型、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为影响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智奇;侯明;谢小青;王德桂;李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 年6 月-2012 年12 月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缺损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治疗组采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修复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优31 例,良7 例,优良率95%;对照组优24 例,良7 例,优良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罗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 年6 月-2013 年6 月收治的56 例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照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28 例患者有1 例因粘连严重、视野不清转开腹手术,余27 例均行腹腔镜手术,28 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照组28 例患者有1 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衰竭,病死率为3.6%,余27 例均痊愈出院;实验组手术耗时、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具有恢复快、创伤小、预后好等优点.

    作者:徐东昌;谢国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3例羊水栓塞早期应用肝素治疗疗效观察- 附2例典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肝素在羊水栓塞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 年5 月-2012 年5 月收治的23 例羊水栓塞患者应用肝素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用肝素治疗的23 例羊水栓塞患者抢救成功22 例,1 例死亡.结论 羊水栓塞患者早期应用肝素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杨光英;汪晓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凝固法在周围型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采用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CT 引导下将冷循环微波刀经皮穿刺入肺癌瘤体内,以40-80W 的功率,12-20min,对16 例患者的18 个病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变化.结果 16 例患者症状有不同改善,完全缓解7 例,部分缓解6 例,无变化5 例,其治疗总体有效率(CR+PR)为72.22%,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CT 引导下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是一种高效、准确、安全的新方法.

    作者:余晶晶;白薇;张伟;赵田甜;赵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合血栓通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观察

    目的 比较补阳还五汤加减合血栓通与单独血栓通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 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合血栓通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血栓通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参照临床关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采用血栓通.

    作者:傅青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东莨菪碱衍生物联合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衍生物联合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 年9 月-201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支持治的基础上加用氢溴酸东莨菪碱和沙丁胺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 个疗程后实验组PaCO2、PaO2 和SaO2 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莨菪碱衍生物联合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新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分类及耐药性.方法 将2011 年2 月-2012 年3 月来我院就诊的16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细菌采用K-B 纸片法测定药敏性,真菌采用真菌药敏条进行鉴定.结果 本组160 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273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0 株,占51.28%,革兰阴性菌116 株,占42.49%,真菌17 株,占6.23%.常见的感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结论 我院呼吸道感染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多重耐药现象普遍,临床上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用药,以缓解目前临床上多重耐药性的危机.

    作者:王艳琴;饶丽华;袁慧芳;涂建斌;郭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奥沙利铂(OXA)联合替吉奥(S1)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 年1月-2013 年1 月我院28 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 例患者其中CR2 例(7.1%),PR12 例(42.9%),SD8 例(28.6%),PD6 例(21.4%),RR50%,DCR78.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9.0 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1.9 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均能耐受.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崇;孙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内镜下黏膜套扎切除术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内镜下黏膜套扎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ion,EMRL)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的价值.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SMT 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对来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及部分来源于固有肌层浅层且直径在5mm-15mm 的SMT 行EMRL 治疗,切除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后内镜及超声随访.结果 所有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创面愈合良好,未见残留及复发.结论 在超声内镜的指导下,采用EMRL 治疗消化道SMT 是一种简单、有效、方便、快速、经济、安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名荣;索标;黄文忠;张永红;黄晖晖;骆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达英-35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收治的共138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分别采用达英-35 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n = 70)或达英-35(对照组,n=68)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的FSH 和E2仍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观察组患者的LH、T 和IN以及月经恢复率、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达英-35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梅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早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64 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 组,观察组(22 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引流组(22 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抽液组(20 例)采用单纯胸穿抽液治疗,3 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法相同.比较3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⑴观察组3d 内阴影面积消退显著及治愈率显著高于引流组和抽液组(P<0.05),观察组在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上显著低于抽液组(P<0.05).观察组第1d、第2d 及总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⑵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6 个月后的积液阴影面积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而FVC 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⑶观察组中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且该组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注入尿激酶治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疗效肯定.

    作者:殷亮;张春蕾;张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的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2012 年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110 对夫妇,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成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比较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患者的妊娠率以及克罗米芬组(CC 组)和尿促性腺激素组(HMG 组)的妊娠率效果.结果 自然周期组67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5 例,临床妊娠率为7.5%;促排卵周期组196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量30 例,临床妊娠率为15.3%.促排卵周期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自然周期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芬(CC)组78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6 例,临床妊娠率为7.7%;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18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19 例,临床妊娠率为16.1%.尿促性腺激素(HMG)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克罗米芬(CC)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明显优于自然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效果,促排卵药物尿促性腺激素治疗不孕症的妊娠率较高.

    作者:李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鼠室性心动过速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建立室性心动过速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 成年雄性SD 大鼠30 只,体重(300±35)g.均分为3 组:(1)异丙肾上腺素组:10 只,接受开胸法结扎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7d 后行心室电刺激诱发VT,诱发时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观察VT 诱发情况,记录电生理数据并进行评分;(2)对照组:10 只,接受开胸法结扎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7d 后行心室电刺激诱发VT,诱发时腹腔注射NS,观察VT 诱发情况,记录电生理数据并进行评分;(3)假手术组:10 只,开胸后冠脉下穿线,但不结扎,饲养相同的时间后进行相同的研究.结果 异丙肾上腺素组8/10 只大鼠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其中1 只因麻醉意外死亡,另外1 只术中出现心室颤动(VF)死亡.其余经ECG、病理检查证实AMI 模型成功.术后7d接受心脏电生理检查,运用程序或非程序电刺激方法,7 只成功诱发出持续性VT,其中1 只直接诱发出VF,1 只诱发出VT 不到30s 便转变为心室扑动、VF 后,2 只均抢救无效死亡.对照组7/10 只大鼠成功建立AMI 模型,4 只成功诱发出持续性VT,其中1 只直接诱发出VF,抢救无效死亡.假手术组1 只诱发出VT.结论 运用开胸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通过程序电刺激方法可成功建立VT 动物模型,成功率较高,容易推广.

    作者:陈仁华;谢志红;袁文金;彭俊;钟琳玲;陈丰;刘罗英;廖红英;王祥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