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菊红
目的:比较联合用药与传统用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联合用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血常规、体格检查等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均有较大改善,实验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6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并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振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β-型利钠肽测定在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时心功能不全判断的意义。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人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病例特点和静脉血β-型利钠肽测定的结果。结果 COPD单纯组测定BNP,5例正常,1例升高。20例COPD合并肺心病组16例升高,平均值61.5pg/ml,其中11例符合心功能不全诊断。12例COPD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11例测定BNP增高,平均77.5pg/ml,1例正常。8例COPD伴非心脏疾病者中也有3例升高,且该3例临床无法确诊有心功能不全诊断。结论老年人COPD急性加重期病情较重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发病时搬动检查B超心脏等风险较大。利用方便床旁无创的静脉抽血测定β-型利钠肽,对判断是否存在心源性呼吸困难和心功能不全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国民;于秀旺;李汝湖;汪洋;江焰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经皮微创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经皮插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结果手术时间40-100min,术中出血量80-200ml,58例均手术成功,均获6-18个月的随访,平均为12.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内骨折愈合,疗效评定:优46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6.5%。结论微创经皮插入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固定稳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云南红药胶囊和独一味胶囊用于治疗肛肠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3年1月-2013年6月肛肠术后患者50例按给药不同随进均分为实验组(术后当天开始给予口服云南红药胶囊)和对照组(术后当天开始给予口服独一味胶囊),对两组患者止血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实验组有18例患者在术后3d内即止血,5例在术后3-6d内止血,治疗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7d后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血小板、凝血时间、出血时间等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红药胶囊用于治疗肛肠术后患者出血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出血、凝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少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3年5月期间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n=50)和老年组(n=50),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梗塞相关动脉再通率,再通时间、死亡率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中青年组的梗塞相关动脉再通率、再通时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地优于老年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但是对于中青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老年患者。
作者:朱章剑;周小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在妇科体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阴道镜对3010例体检者进行检查的资料。结果在3010例中,诊断为正常转化区2642例,正常率为87.77%;异常阴道镜图像305例,其中宫颈尖锐湿疣9例,肉眼不认识别的亚临床型HPV感染(SPI)113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LSIL)93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23例,宫颈癌3例;阴道镜检查不满意63例。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和异常阴道镜图像者均活检。结论阴道镜检查操作方便,诊断宫颈病变的敏感性高,并可纠正假阴性的细胞学结果,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一种CIN的常规筛查手段广泛应用。
作者:匡泱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改良梯形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超大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81眼随机分为两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改良梯形切口组(观察组)30例45眼,直切口组(对照组)30例36眼;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超大核白内障效果良好,而梯形手术切口疗效优于直切口。
作者:杨洪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下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输尿管镜检+弹道碎石+置双丁管术46例,男39例,女7例;年龄30-67岁,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入室监测HR、NIBP、ECG、SpO2,取L2、3或L3、4间隙行腰-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平面上界T8左右。观察组将右美托咪定以1μg/㎏负荷量10min,继以0.2μg/(kg·h)持续静脉输注,对照组以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合剂静注;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O)、用药时(T1)、手术10min(T2)、手术结束时(T3)HR、MAP、SpO2,镇静程度、呼吸抑制情况,以及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MAP在T2与T0比较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镇静程度及呼吸抑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安全地用于椎管内麻醉下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镇静,且效果佳。
作者:王旭华;廖海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在肢体滑膜肉瘤保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8年5月在我院行保肢手术治疗的92例肢体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前、术后放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复发率、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保肢率、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放疗远期疗效优于术后放疗。
作者:陶志伟;田卫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围产儿预后的因素。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确诊后立刻给予治疗。观察不同孕期治疗、不同药物及RPR滴度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围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1)12孕周之前治疗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和先天性梅毒发生率均低12孕周之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母血清RPR滴度≤1:8患者的早产率,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发生率均低于滴度≥1:16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青霉素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均低于红霉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治疗是防止妊娠合并梅毒发生先天性梅毒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治疗手段,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围产儿预后,对于改善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剑波;张艳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地利用药剂学人力资源,确保药品发放安全和合理使用的排班模式。方法以门诊药房、住院部药房为试点,实行双人三班贯通式排班模式,观察双人三班贯通式排班模式与传统排班模式在病人满意度、药师满意度和药房质控管理等方面的效果,并依据评价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药房管理中应用双人三班贯通式排班模式,减少了交接班次数,病人和药师满意度得到提高,相对的减少了晚班工作压力,并加强了对药房的质控管理。结论双人三班贯通式排班模式能合理利用和配制药剂师人力资源,满足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需求,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排班模式。
作者:姜淑珍;占海燕;余斌;何勤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卡托普利的抗肝硬化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明显,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对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毛忠懿;陶立刚;吴雄健;胡坚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标测B型预激综合征右侧旁道位置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20例,观察组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15例。每个患者均行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排外器质性心脏病及室内传导阻滞。以VVI技术测量对照组及观察组射频消融术前、术后心尖四腔观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室面收缩早中期心肌运动速度达峰时间(TV),记录局部心肌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D)、心室早与迟达峰心肌间的时间延迟(T-MX),进行旁道标测及同步化分析,以心内电生理为金指标,评价VVI对旁道标测的准确率。结果(1)对照组心脏收缩同步协调,速度向量长短和方向基本一致。(2)观察组13例患者术前收缩早中期右室游离壁收缩不协调,向量大小和方向不一致,VVI显示局部心肌出现提前收缩的速度向量,TV较其他节段心肌明显提前, T-SD、T-MX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旁道位于右室游离壁并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右室游离壁收缩协调,向量大小和方向基本一致,有2例VVI未能判断出旁道位置,术后证实旁道来源于后间隔。结论 VVI技术能够对B型显性预激综合征来源于右室游离壁的右侧旁道进行较准确的标测,对于右室其他位置的旁道尚需进一步实验。
作者:张诗渊;刘燕娜;夏丹;郭良云;王梦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损伤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3-C6椎板单开门扩大成形治疗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随访7-36个月;平均21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7.1±2.3)分提高到随访时的(13.3±2.7)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4例,差0例。测量骨性椎管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5.0mm。13例患者在术后6-18个月复查颈椎MRI提示术前颈髓受压高信号明显恢复。结论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椎管骨性面积的增加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基础。
作者:冯子明;董谢平;袁中平;肖强;邓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医用生物胶治疗低位单纯肛瘘的微创手术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4例低位单纯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采用经典的术式治疗(对照组),第2组采用医用生物胶内堵外引式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结论医用生物胶内堵外引式对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小于经典术式,可以很好地保留直肠环,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杰;张云贵;涂腾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第3d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脑出血病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第3d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周后血肿量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够明显促进血肿吸收,明显改善受损神经功能,更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
作者:况小平;彭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火针配合热敏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火针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火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火针配合热敏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洪浪;潘红;聂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诊断腹股沟直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股沟直疝患者的术前轴位CT图像,全部病例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重建薄层图像后对轴位图像进行观察。结果13例病人共16个直疝,右侧者10个,左侧者6个,均无嵌顿,CT诊断与手术所见符合率100%。结论 MSCT可准确诊断腹股沟直疝,并与斜疝、股疝鉴别。
作者:彭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Ⅳ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5例Ⅲ、Ⅳ环状混合痔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术后出血4例(1.8%)手术止血1例,残留皮赘9例(4%),无明显不适症状未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短期精细控便障碍3例(1.3%),1-2个月后自行缓解。均未发生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及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Ⅲ、Ⅳ环状混合痔的方法。
作者:刘大丰;吴神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关节损伤的50例患者的资料。结果50例骨关节损伤的患者经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发现了10例传统X线片漏诊的多骨骨折,30例患者经三维重建清晰显示了骨折的部位以及骨折线的长短、形态以及骨折线的走向。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剑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