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汪泉

关键词:子痫前期, 白血病抑制因子, 胎盘组织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对在正常妊娠(正常妊娠组)、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胎盘组织中LIF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LIF均呈现阳性表达,阳性染色主要位于滋养细胞胞质中,胞核无明显着色。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胎盘组织的染色强度及范围显著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胎盘组织染色范围和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对维持正常妊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LIF在胎盘组织中的低表达,影响了滋养细胞的浸润导致胎盘浅着床,从而失去对正常妊娠的保护作用。 LIF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形成机制。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

    目的: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丙泊酚与氯胺酮、丙泊酚联合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方法ASAI或Ⅱ级行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100例。随机均分为4组,包括: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丙泊酚组(D组)、氯胺酮联合表丙泊酚麻醉对照组(C组)。 D组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联合氯胺酮(1-2㎎/kg),丙泊酚(1-2㎎/kg)静脉全麻。 C 组采用氯胺酮(1-2㎎/kg)联合丙泊酚(1-2㎎/kg)静脉全麻。记录 T0(诱导时),T1(切皮时),T2(手术10min),T3(手术30 min),T4(手术结束)时的HR、SBP、RR情况以及两组手术氯胺酮与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 D组麻醉后的患儿HR、SBP、RR变化与C组相比相对稳定,以及氯胺酮与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均低于C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丙泊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

    作者:何玉宁;夏凌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帕瑞昔布钠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及术毕即刻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成5ml),对照组各时点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记录患者术后2、6、12、24h及48h(T1-T5)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2、6、12、24、48h及72h(T1-T6)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C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2-T4时VAS评分降低,T1-T6时CRP和IL-6含量降低(P<0.05);与T0比较,T1-T6时两组患者IL-6和CRP含量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可有效抑制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CRP及IL-6的分泌,对直肠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林辉;马长华;李昌;陈勇;罗振中;连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30例危重症患儿血乳酸水平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在危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危重症患儿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分组,70-80分为危重组,共10例;<70分为极危重组,共20例。普通病房一般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乳酸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血乳酸水平分别为(0.75±0.19)mmol/L、(4.99±1.78) mmol/L、(8.49±3.70)mmol/L,3组比较F值48.85,P<0.01;两两比较,非危重组与危重组、极危重组及危重组与极危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乳酸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疾病的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卫萍;万秋清;黄丽丽;陈媛媛;朱友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表达及其与体外药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ie histidine triad,FHIT)表达与临床病理和化疗药物敏感的相关性。方法对106例新鲜乳腺癌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FHIT的表达,用ATP-TCA法检测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和多西他赛的体外药敏,分析FHIT表达与临床病理和化疗药物体外药敏的相关性。结果 FHIT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年龄、绝经情况、癌瘤直径、ER和PR受体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HIT表达与多西他赛敏感性有关(P<0.05),与氟尿嘧啶和环磷酰胺敏感性无关(P>0.05)。结论 FHIT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多西他赛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戚雯琰;周冬根;何文;邓觐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在肩锁部及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的可行性。方法肩锁部及上肢手术120例随机均分为A和B两组。A组采用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法,B组为常规的肌间沟臂丛阻滞法。结果 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A组的阻滞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B组(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起效快,阻滞效果完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邓才林;黄安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TA在血管化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的评价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超声多普勒在血管化游离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血供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行下颌骨缺损游离血管化骨瓣修复的41例,共计88条吻合血管,其中41条动脉,47条静脉,术后1周采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以评价移植骨瓣术后血供的情况。结果88条吻合血管中,85条血流通畅,3条血管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其中动脉1条,静脉2条。CTA和超声多普勒两种方法在血管化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A及超声多普勒都能够准确显示吻合口血管的通畅性。

    作者:邵益森;习伟宏;曾献军;曹钟义;王伟;钱永;张绚;严俊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13年全国NOTES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

    全国NOTES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学术研讨会暨2013中国消化内镜及消化疾病诊疗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南昌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詹启敏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曾传美,南昌大学副校长辛洪波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7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了30场专题报告。针对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形势,詹启敏院士做了《肿瘤转化医学理念和实践》的专题报告。詹启敏认为过去的肿瘤基础研究多数停留在了解肿瘤基本生物学层面上,存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存在脱节的现象,而肿瘤转化医学(如肿瘤标志物研究、肿瘤个体化治疗研究等)的提出则为基础研究成果更快应用于临床搭建了一座桥梁;南昌大学一附院消化科吕农华教授作了题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的讲座。此外,还有来自美国Emory大学教授蔡强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Herbert C. MorseⅢ教授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tide)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和抗核周因子抗体(antiperinuclear factor,APF)联合检测在诊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对61例JIA患儿与40例健康患儿进行3项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患儿的3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JIA组患儿中抗CCP、AKA、APF的敏感性分别为55.73%、39.34%、26.23%,抗CCP抗体的敏感性高于AKA和A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在JIA患儿中的敏感性虽不及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但对JIA的诊断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对多关节型和少关节型JIA的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刘小惠;陈月;刘建国;蔡素芬;邓宇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用臭氧水治疗放化疗病人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医用臭氧水治疗放化疗病人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放化疗后合并口腔溃疡的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医用臭氧水含漱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含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腔溃疡分级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3、7d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3d口腔溃疡分级均至少降低1级,口腔溃疡改善情况明显。结论医用臭氧水高效、廉价、无副作用、操作简单,治疗放化疗病人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周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近视的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近视的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的关系。方法阿托品散瞳验光,确定115例研究对象,停药3-4周后采用MEM动态检影法,分别测量7-14岁60例近视、25例正视、30例远视儿童,并确定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结果60例近视患儿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74±0.31)D和(0.82±0.36)D,25例正视儿童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66±0.29)D和(0.70±0.33)D,30例远视儿童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65±0.30)D和(0.70±0.34)D,近视患儿的主导眼和非主导样的调节滞后比正视和远视儿童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视组主导眼调节滞后度小于非主导眼调节滞后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远视组和正视组主导眼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度无明显差别。结论不能确定调节滞后是影响儿童近视眼发病的原因之一,但儿童近视主导眼调节滞后与非主导眼调节滞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远视及正视儿童却无此现象,提示研究儿童近视发生与发展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调节反应的差别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单飞;罗炜;梁建国;罗明媚;谌柳萍;柒清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与神经肽类相关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生长、浸润、血管形成,发病率约为10%-15%,其中20%-9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盆腔痛及痛经[1],严重影响着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肽能神经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通常与中枢神经及外周神经末梢中C 纤维有关,受炎症、疼痛等病理性刺激时可释放神经肽类相关因子到外周组织中。许多学者提出子宫肌层神经纤维密度增加与盆腔疼痛症状有关,同时,研究发现EMs患者子宫内膜功能层分布高密度感觉神经C纤维[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及痛觉过敏起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神经肽类相关因子角度研究EMs疼痛的机理,笔者现将与EMs疼痛密切相关的神经肽类相关因子做一综述。

    作者:葛曼(综述);付金荣(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比较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输卵管不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在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后1、2、3年随访期间内的妊娠率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腹腔镜下治疗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输卵管不孕的方法更有利于患者切口愈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王晓晖;周景俭;胡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萍乡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萍乡地区妇女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特点及与HPV感染相关的因素。方法从2009年8月-2012年月12月,采用本院体检和门诊共1336例,进行了13种HPV高危型检测,发现阳性者进行了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检测。结果1336例中,发现HPV感染者326例,总感染率为24.4%。高危阳性者182例采用基因分析,全部为阳性,共检出13种HPV亚型,其中检出单一感染42例,占23.1%,混合型感染140例,占76.9%。高危型中HPV 16是常见,其次是HPV 33、HPV 58、HPV 52和HPV 68型各占2到5位。不同年龄妇女HPV感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36-40岁、41-45岁、46-50岁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分别为6.1%、5.1%和3.4%。在11例浸润癌中,发现感染HPV 16的有6例,HPV 33有3例,HPV 31有1例;在11例CINⅢ中HPV 16有9例,感染HPV 33有2例。结论萍乡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常见的高危型是HPV 16、HPV 33、HPV 58、HPV 52和HPV 68。

    作者:王长奇;周开良;陈燕萍;杨志华;罗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椎椎弓根螺钉“漏斗法”置钉技术的准确性评估

    目的:比较“漏斗法”和解剖标记法在颈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截取颈椎节段(C3-C7),供体年龄51-75岁,平均62.5岁,每例标本术前采用双源CT薄层扫描(1mm∕层)测量C3-C7的椎弓根形态,包括椎弓根的宽度、椎弓根的内偏角、矢状角度。所有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漏斗法”置钉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置钉法(解剖标记法)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不借助任何影像设备,术后检测螺钉植入结果,根据是否造成邻近组织损伤分为一般破损和严重破损,对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皮质破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术前CT检查发现有5个椎弓根因太小不宜置钉,共计95个椎弓根植入螺钉纳入试验。漏斗法植入颈椎椎弓根钉50枚,其中41枚(82%)完全在椎弓根内,穿破椎弓根皮质9枚(18%),其中一般破损7枚(14%),关键破损2枚(4%),解剖标记法置入螺钉45枚,其中28枚(62.2%)完全在椎弓根内,穿破椎弓根皮质17枚(37.8%),其中一般破损11枚(24.4%),关键破损6枚(13.4%),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皮质破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斗法”植入技术植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安全性和准确率均较高,优于解剖标记置钉法。

    作者:肖强;刘静莉;漆启华;熊龙;陆欢;邓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皮自体移植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动物骨不连的实验效果。方法制作兔骨不连模型32只,并根据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干细胞组和内固定植骨术组。定期拍片测量骨折间隙宽度变化(8周、12周)、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两组术后8周、12周X线测定、组织病理切片均形成骨性连接,新骨形成、骨改建及骨髓成熟度指标相当,且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移植自体浓缩的骨髓干细胞参与了骨不连的成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与自体骨移植效果相当。

    作者:刘亚云;杨保华;陈光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克罗米芬配伍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采用克罗米芬配伍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06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PCOS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配伍来曲唑进行促排卵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克罗米芬进行促排卵治疗。以7d为1个疗程,在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排卵率、单卵泡率与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排卵率、单卵泡率与子宫内膜厚度等各项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克罗米芬配伍来曲唑治疗PCOS患者,降低流产、多胎妊娠危险,值临床推广。

    作者:李学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博士在1962年所创[1],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所有成员为共同解决问题而自豪,终使社会受益而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途径[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的实际需求和价值观念在不断更新,护理质量面临着持续改进和不断发展的问题,怎样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护理工作,更好的满足病人的需求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品管圈活动概况1.1品管圈的成立成立“绿色守护者”品管圈,寓意以“守护为名”,开展“绿色”行动,保障病人的健康,做患者忠实的守护者。由1名圈长和8名圈员组成,圈长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圈员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

    作者:崔新芸;黄秀珍;袁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血管生成拟态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染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9例、子宫内膜间质结节35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中VM及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之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三者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核分裂计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VM和MMP-2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VM和MMP-2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揭由坤;付竹筠;叶璐;于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实验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记录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时)、T3(术中)、T4(术毕拔管时)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毕计算两组全麻药用量,记录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手术过程中MAP基础值变化平缓,而对照组则明显升高且手术过程中实验组T1、T2和T3时点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丙泊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上腹部手术采用的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郭三明;蒋民霞;鲁小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在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直径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在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3例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患者的使用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患者均成功施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血管造影动脉出血阳性率94.5%(69/73),术中即时止血技术成功率100%,随访中1例术后出血加重,2例因再次出血而行外科手术,其余患者随访无再出血,止血临床成功率95.8%(70/73)。结论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在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万严;王杰文;胡俊松;叶宁;刘勇;易本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