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例危重症患儿血乳酸水平临床应用分析

吴卫萍;万秋清;黄丽丽;陈媛媛;朱友荣

关键词:血乳酸, 危重症, 儿童,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在危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危重症患儿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分组,70-80分为危重组,共10例;<70分为极危重组,共20例。普通病房一般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乳酸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血乳酸水平分别为(0.75±0.19)mmol/L、(4.99±1.78) mmol/L、(8.49±3.70)mmol/L,3组比较F值48.85,P<0.01;两两比较,非危重组与危重组、极危重组及危重组与极危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乳酸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疾病的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Meek植皮治疗

    目的:评价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Meek植皮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大面积烧伤深度创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Meek植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邮票状皮肤移植,治疗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植皮面积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所需的供皮面积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植皮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皮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Meek植皮治疗效果优于邮票状植皮。

    作者:谭建岗;杨晋杰;余雪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副作用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Methothexate,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副作用。方法对10例47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alstic leukemia,ALL)患儿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连续24h持续静脉滴注,第42h四氢叶酸钙(FH4)解救,检测44h MTX血药浓度,观察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副作用主要为肝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糜烂、肛周糜烂、消化道症状,1例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大部分患儿对于大剂量MTX的副反应可耐受,极少数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林媛媛;梁昌达;谢淑佩;范晓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13年全国NOTES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

    全国NOTES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学术研讨会暨2013中国消化内镜及消化疾病诊疗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南昌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詹启敏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曾传美,南昌大学副校长辛洪波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7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了30场专题报告。针对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形势,詹启敏院士做了《肿瘤转化医学理念和实践》的专题报告。詹启敏认为过去的肿瘤基础研究多数停留在了解肿瘤基本生物学层面上,存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存在脱节的现象,而肿瘤转化医学(如肿瘤标志物研究、肿瘤个体化治疗研究等)的提出则为基础研究成果更快应用于临床搭建了一座桥梁;南昌大学一附院消化科吕农华教授作了题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的讲座。此外,还有来自美国Emory大学教授蔡强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Herbert C. MorseⅢ教授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单眼大面积视网膜有髓鞘神经纤维伴弱视1例

    视网膜有髓鞘神经纤维是一种发育异常性疾病,正常视神经仅从外膝状体至巩膜筛板段有髓鞘包绕,球内段神经纤维无髓鞘。若是存在发育异常,在出生后的数月内,髓鞘可持续生长并越过筛板水平,眼底形成白色混浊的有髓鞘纤维。该病的患病率约为0.3%-0.6%,男性是女性的2倍,多单眼发病,约20%为双眼发病[1]。我们遇到1例单眼大面积视网膜有髓鞘神经纤维伴弱视,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晓蓉;周琼;陈娟;汪彬;彭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通道经皮膀胱穿刺碎石术治疗老人和小儿膀胱结石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膀胱穿刺碎石术治疗老人和小儿膀胱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9年8月-2013年6月,我院采用微创经皮膀胱穿刺碎石术治疗老人和小儿膀胱结石患者21例,其中老年男性16例,小儿5例,结石直径0.9-3.0cm大小。经尿道置入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生理盐水使膀胱充盈,于耻骨上1-2cm18G穿刺针穿刺膀胱,置入斑马导丝,沿导丝筋膜扩张器依次扩张通道至18-20F,留置peel-away套鞘,经套鞘置入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击碎结石,碎石经套鞘冲出体外。术毕留置导尿管及膀胱造瘘管,术后3-5d拔除膀胱造瘘管,次日拔除导尿管。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0-65min,平均45min,出血少,一期清石率为100%。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3-18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微通道经皮膀胱穿刺碎石术治疗老人和小儿膀胱结石具有手术简便,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等特点。

    作者:张中华;谢文虎;刘军华;艾桂花;李赟;方谦;彭为华;刘云;黎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时期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江西省人民医院2010-2011年呼吸科收治的9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行痰液细菌培养,有痰培养结果患者于稳定期行痰液细菌培养。以痰中病原菌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C0PD病原菌感染的标准。结果急性加重期合格痰标本301份,痰标本合格率30.6%,检出104株菌≥107cfu/ml,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4.6%;G-杆菌占70.2%(73株),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24株)、嗜血杆菌(11株)多见;G+球菌占17.3%(18株),以肺炎链球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为主;真菌占12.5%(13株),曲霉菌7株,念珠菌6株;稳定期合格痰标本264份,检出29株菌≥107cfu/ml,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1.0%;G-杆菌占69.0%(20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高,真菌占20.7%(6株),G+球菌占10.3%(3株)。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痰培养阳性结果相同22株(22例患者),其中9例支气管扩张,7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2例合并骨折,4例无基础疾病。结论 AECOPD住院患者痰标本合格率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急性加重期痰培养阳性率低,非细菌感染因素导致的COPD病情加重不容忽视;稳定期痰培养结果阳性率更低,且多为合并有支气管扩张、2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及长期卧床患者,细菌定植在普通COPD患者急性发作中的作用值得思考。

    作者:兰静;李秋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椎椎弓根螺钉“漏斗法”置钉技术的准确性评估

    目的:比较“漏斗法”和解剖标记法在颈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截取颈椎节段(C3-C7),供体年龄51-75岁,平均62.5岁,每例标本术前采用双源CT薄层扫描(1mm∕层)测量C3-C7的椎弓根形态,包括椎弓根的宽度、椎弓根的内偏角、矢状角度。所有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漏斗法”置钉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置钉法(解剖标记法)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不借助任何影像设备,术后检测螺钉植入结果,根据是否造成邻近组织损伤分为一般破损和严重破损,对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皮质破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术前CT检查发现有5个椎弓根因太小不宜置钉,共计95个椎弓根植入螺钉纳入试验。漏斗法植入颈椎椎弓根钉50枚,其中41枚(82%)完全在椎弓根内,穿破椎弓根皮质9枚(18%),其中一般破损7枚(14%),关键破损2枚(4%),解剖标记法置入螺钉45枚,其中28枚(62.2%)完全在椎弓根内,穿破椎弓根皮质17枚(37.8%),其中一般破损11枚(24.4%),关键破损6枚(13.4%),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皮质破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斗法”植入技术植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安全性和准确率均较高,优于解剖标记置钉法。

    作者:肖强;刘静莉;漆启华;熊龙;陆欢;邓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在肩锁部及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的可行性。方法肩锁部及上肢手术120例随机均分为A和B两组。A组采用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法,B组为常规的肌间沟臂丛阻滞法。结果 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A组的阻滞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B组(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起效快,阻滞效果完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邓才林;黄安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烟酰胺凝胶联合2%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烟酰胺凝胶与2%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6例外搽烟酰胺凝胶,2次/d,晚上临睡前外搽2%氢醌乳膏;对照组50例,采用0.05%维A霜外搽,1次/晚,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根据治疗前后皮损颜色变化进行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85.53%,与对照组(6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烟酰胺凝胶联合2%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胡国红;万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萍乡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萍乡地区妇女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特点及与HPV感染相关的因素。方法从2009年8月-2012年月12月,采用本院体检和门诊共1336例,进行了13种HPV高危型检测,发现阳性者进行了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检测。结果1336例中,发现HPV感染者326例,总感染率为24.4%。高危阳性者182例采用基因分析,全部为阳性,共检出13种HPV亚型,其中检出单一感染42例,占23.1%,混合型感染140例,占76.9%。高危型中HPV 16是常见,其次是HPV 33、HPV 58、HPV 52和HPV 68型各占2到5位。不同年龄妇女HPV感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36-40岁、41-45岁、46-50岁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分别为6.1%、5.1%和3.4%。在11例浸润癌中,发现感染HPV 16的有6例,HPV 33有3例,HPV 31有1例;在11例CINⅢ中HPV 16有9例,感染HPV 33有2例。结论萍乡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常见的高危型是HPV 16、HPV 33、HPV 58、HPV 52和HPV 68。

    作者:王长奇;周开良;陈燕萍;杨志华;罗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临床应用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方法测定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阿立哌唑的血浆药物浓度,并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对血药浓度与疗效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推测阿立哌唑佳血药浓度。结果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药物剂量、PANSS减分率及TESS分值呈正相关。低有效血药浓度为364μg/L,发生不良反应的血药浓度阈值为550μg/L。血药浓度在364-550μg/L的范围内疗效较好,副反应较轻。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佳血药浓度为364-550μg/L,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占海燕;胡茂荣;余斌;喻志敏;姜淑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足月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血清S-100蛋白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S-100蛋白在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均分为神经功能正常和神经功能异常(轻微的神经功能障碍17例,肯定异常13例)。检测血清S-100蛋白、TBC、白蛋白水平,计算B/A 比值。结果异常组血清S-100蛋白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4,P<0.05)。神经功能异常组中,轻微异常与肯定异常血清S-100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7,P>0.05)。 S-100蛋白与TBC、B/A比值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结论作为神经系统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血清S-100蛋白含量有助于诊断胆红素脑病。

    作者:王君庆;江英;李琳;郭天华;熊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恶性淋巴瘤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及文献复习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 homa,ML)是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而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环境因素等使得老年恶性肿瘤,特别是老年恶性淋巴瘤的比例不断增高。国外报道老年男性的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已经从过去的19/10万增长到99/10万,增长速度之快为各年龄阶层之[1],上海地区也有类似报道[2]。老年恶性淋巴瘤虽然少见,但一直被视为难治性肿瘤,其对化、放疗耐受性差,有效率低,合并症多,早期死亡率高[3]。肾衰为恶性肿瘤之严重并发症,且为恶性肿瘤直接死因之一。本文就所见病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吴薇;罗辉;夏小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疏导与分娩镇痛联合应用对产程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与分娩镇痛联合应用的效果和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在我院临产的初产妇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经常规产程处理2h,产程无明显进展,产力正常者,行硬膜外镇痛,直至分娩结束。Ⅱ组:经常规产程处理2h,产程无明显进展,产力正常者,行硬膜外镇痛加一对一心理疏导,直至分娩结束。Ⅲ组:常规产程处理直至分娩结束。观察3组产程进展情况、阴道分娩比例、剖宫产比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Ⅱ组活跃期时间、顺产率、剖宫产率与Ⅰ、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第二、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加心理疏导组活跃期缩短、顺产率高、剖宫产率降低。

    作者:李莉;赵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桥本脑病2例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

    桥本脑病(hashimoto encephalopathy,HE)由Brain等[1]在1966年首次报道,本病病程呈复发-缓解或进展性,应用激素后可有显著疗效,也称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激素反应性脑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相似,容易被误诊。本文结合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2例桥本脑病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谢尊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调节性T细胞对分娩发动的影响

    目的:对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与分娩发动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择40例孕妇,分别检测其36孕周、37孕周、38孕周、39孕周及临产时静脉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宫颈成熟度,同时检测22例过期妊娠孕妇及50例已婚未孕正常女性的外周静脉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析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宫颈成熟度的关系。结果孕36周至临产期间孕妇调节性T细胞比例大于正常未孕女性;随着孕周的增加调节性T细胞比例逐渐下降,由孕36周时的9.09%下降至临产时的5.48%,宫颈Bishop评分逐渐升高,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宫颈成熟度成直线反向相关;过期妊娠孕妇调节性T细胞比例小于临产产妇。结论调节性T细胞与分娩发动有关。

    作者:罗蒲英;熊员焕;彭诗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出血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近3年在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150例,观察并分析研究对象术后并发出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2 cm者并发出血的发生率较低(P<0.05);恶性病灶较良性病灶更易发生出血(P<0.01);穿刺深度较深者更容易并发出血(P<0.01);肺不张患者并发出血的可能性低(P<0.05)。结论病灶直径较小、恶性病灶、穿刺深度较深时可能增加经皮肺穿刺并发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柯昌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A431细胞的表达及对其增殖的影响

    目的:明确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在A431细胞的表达情况以及对其增殖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A431细胞PEDF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方法检测PEDF对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A431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可检测到PEDF的表达。此外,100ng/ml的PEDF可以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结论 PEDF抑制A431细胞增殖,有望用于皮肤鳞癌的治疗。

    作者:李春明;张颖鹏;刘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未出现异常。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提高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且使用简单、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宝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肋间电视纵隔镜技术在胸部肿物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肋间电视纵隔镜技术在胸部肿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于经胸部X片、CT、支气管镜、胸腔穿刺或诊断性抗感染治疗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24例病例,采用肋间电视纵隔镜技术切除或活检病灶,经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后及时确定进一步手术或其它治疗方案。结果24例均术中明确诊断:良性疾病12例,其中肺部病变9例,纵隔病变2例,胸壁内侧病变1例;肺癌12例,其中9例同期予以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因呼吸等功能严重障碍实施肺楔形切除2例,因肿瘤伴肺内转移或胸膜播散予以楔形切除1例。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具有重要的胸外科疾病诊断价值。

    作者:熊国江;熊汉鹏;谢琰;刘小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