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奇;周开良;陈燕萍;杨志华;罗娜
作为位居城乡居民死因首位的疾病,脑卒中的发病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卒中人群中,老年人一直是主要人群,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卒中发病年龄提前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近年统计,青年卒中[(18-45)岁]在所有卒中人群中的比例达10%左右,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因为卒中的高死亡率及致残率,卒中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其中之一,便是危险因素的干预。卒中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众多,如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大家均已知晓,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作为新发现的一个独立的卒中危险因素[2,3],现已被国内外公认。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浆Hcy水平与青年卒中发生率呈正相关[4,5]。有资料统计,在青年女性卒中人群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占3.5%[6]。与老年卒中相比,青年卒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7]。
作者:谭彧;喻荣;单益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动物骨不连的实验效果。方法制作兔骨不连模型32只,并根据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干细胞组和内固定植骨术组。定期拍片测量骨折间隙宽度变化(8周、12周)、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两组术后8周、12周X线测定、组织病理切片均形成骨性连接,新骨形成、骨改建及骨髓成熟度指标相当,且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移植自体浓缩的骨髓干细胞参与了骨不连的成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与自体骨移植效果相当。
作者:刘亚云;杨保华;陈光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抗氧化剂和骨髓细胞移植对改善糖尿病小鼠缺血下肢血流的效果。方法将18只糖尿病小鼠均分成3组,抗氧化剂组给予N-acetyl-L-cysteine(NAC),200mg/(kg·d)腹腔内投药治疗4周后,建立下肢缺血模型,将PBS注入缺血侧下肢的肌肉内。骨髓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内投药治疗4周后,建立下肢缺血模型,分别将骨髓细胞或PBS注入缺血侧下肢的肌肉内。在缺血下肢建立后的第1d和第7d,使用彩色多普勒测量小鼠下肢股动脉及其分支血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抗氧化剂组和骨髓细胞移植组下肢血流均明显改善(P<0.05);但是,与抗氧化剂组比较,骨髓细胞移植组下肢血流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骨髓细胞移植比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合并缺血性疾病更有效。
作者:秦淑兰;黄承洲;朱艳;蔡霞;赖晓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的可行性。方法肩锁部及上肢手术120例随机均分为A和B两组。A组采用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法,B组为常规的肌间沟臂丛阻滞法。结果 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A组的阻滞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B组(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起效快,阻滞效果完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邓才林;黄安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符合率达54.0%,所有高钾血症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直立高耸的T波,但不同程度的高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的T波振幅的高低与患者血清K+浓度并不呈平行关系,血清K+浓度增高,心电图显示的P波振幅出现降低、P-R间期发生延长、QRS时限较正常心电图增宽、R波振幅减低、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心电图上可见室内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结论高钾血症患者血清钾浓度越高,心电图改变程度越严重,心电图对临床诊断高钾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贺晓仔;肖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胸腔闭式引流与传统胸腔穿刺用于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124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和对照组(行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85.48%)(P<0.05);实验组患者胸穿次数、积液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作者:曹祖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62例儿童下肢长骨骨折,其中股骨骨折35例,胫骨骨折27例。结果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8个月-5年,平均3年5个月。术后愈合优57例(占92%),良3例。61例一期愈合,无骨感染和骨不连发生。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是可行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它具有皮肤组织损伤小、不损伤骺板及影响骨的生长发育、不影响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骨折愈合恢复快、住院周期短、患儿易耐受、将矫形外科与整形外科有机结合等优点。
作者:林智锋;熊斌;江琦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丙泊酚与氯胺酮、丙泊酚联合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方法ASAI或Ⅱ级行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100例。随机均分为4组,包括: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丙泊酚组(D组)、氯胺酮联合表丙泊酚麻醉对照组(C组)。 D组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联合氯胺酮(1-2㎎/kg),丙泊酚(1-2㎎/kg)静脉全麻。 C 组采用氯胺酮(1-2㎎/kg)联合丙泊酚(1-2㎎/kg)静脉全麻。记录 T0(诱导时),T1(切皮时),T2(手术10min),T3(手术30 min),T4(手术结束)时的HR、SBP、RR情况以及两组手术氯胺酮与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 D组麻醉后的患儿HR、SBP、RR变化与C组相比相对稳定,以及氯胺酮与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均低于C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丙泊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
作者:何玉宁;夏凌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大剂量沐舒坦在普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4月我科218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按术后是否使用沐舒坦分为两组,研究组106例围手术期大剂量使用沐舒坦,对照组112例围手术期未使用沐舒坦。结果⑴研究组稀释痰液、患者咳嗽排痰容易程度、痰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⑵研究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⑶研究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7.5%(8/1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1%(17/112),(P<0.05),研究组术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率低于对照组(P<0.05)。⑷两组患者术后前3d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内大剂量使用沐舒坦可有效帮助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咳嗽排痰,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且用药安全。
作者:江峰;彭晓;匡裕康;吴九发;阴兵林;林群;王东升;田卫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直径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在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3例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患者的使用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患者均成功施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血管造影动脉出血阳性率94.5%(69/73),术中即时止血技术成功率100%,随访中1例术后出血加重,2例因再次出血而行外科手术,其余患者随访无再出血,止血临床成功率95.8%(70/73)。结论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在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万严;王杰文;胡俊松;叶宁;刘勇;易本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及术毕即刻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成5ml),对照组各时点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记录患者术后2、6、12、24h及48h(T1-T5)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2、6、12、24、48h及72h(T1-T6)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C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2-T4时VAS评分降低,T1-T6时CRP和IL-6含量降低(P<0.05);与T0比较,T1-T6时两组患者IL-6和CRP含量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可有效抑制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CRP及IL-6的分泌,对直肠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林辉;马长华;李昌;陈勇;罗振中;连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膀胱穿刺碎石术治疗老人和小儿膀胱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9年8月-2013年6月,我院采用微创经皮膀胱穿刺碎石术治疗老人和小儿膀胱结石患者21例,其中老年男性16例,小儿5例,结石直径0.9-3.0cm大小。经尿道置入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生理盐水使膀胱充盈,于耻骨上1-2cm18G穿刺针穿刺膀胱,置入斑马导丝,沿导丝筋膜扩张器依次扩张通道至18-20F,留置peel-away套鞘,经套鞘置入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击碎结石,碎石经套鞘冲出体外。术毕留置导尿管及膀胱造瘘管,术后3-5d拔除膀胱造瘘管,次日拔除导尿管。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0-65min,平均45min,出血少,一期清石率为100%。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3-18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微通道经皮膀胱穿刺碎石术治疗老人和小儿膀胱结石具有手术简便,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等特点。
作者:张中华;谢文虎;刘军华;艾桂花;李赟;方谦;彭为华;刘云;黎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染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9例、子宫内膜间质结节35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中VM及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之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三者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核分裂计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VM和MMP-2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VM和MMP-2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揭由坤;付竹筠;叶璐;于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江西省人民医院2010-2011年呼吸科收治的9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行痰液细菌培养,有痰培养结果患者于稳定期行痰液细菌培养。以痰中病原菌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C0PD病原菌感染的标准。结果急性加重期合格痰标本301份,痰标本合格率30.6%,检出104株菌≥107cfu/ml,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4.6%;G-杆菌占70.2%(73株),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24株)、嗜血杆菌(11株)多见;G+球菌占17.3%(18株),以肺炎链球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为主;真菌占12.5%(13株),曲霉菌7株,念珠菌6株;稳定期合格痰标本264份,检出29株菌≥107cfu/ml,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1.0%;G-杆菌占69.0%(20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高,真菌占20.7%(6株),G+球菌占10.3%(3株)。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痰培养阳性结果相同22株(22例患者),其中9例支气管扩张,7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2例合并骨折,4例无基础疾病。结论 AECOPD住院患者痰标本合格率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急性加重期痰培养阳性率低,非细菌感染因素导致的COPD病情加重不容忽视;稳定期痰培养结果阳性率更低,且多为合并有支气管扩张、2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及长期卧床患者,细菌定植在普通COPD患者急性发作中的作用值得思考。
作者:兰静;李秋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未出现异常。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提高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且使用简单、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宝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乳腺癌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抽签方法均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组(D组)。 PCIA镇痛液配方;舒芬太尼组(B组),舒芬太尼2μg/h+氟哌啶3mg;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组(D组),氟比洛芬酯200mg+舒芬太尼1μg/h+氟哌啶3mg,均用生理盐水配成100ml。清醒拔管后行PCIA,记录术后4、8、12、24h和48hVAS评分,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D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在术后各时点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安全性高,效果满意,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彭有圣;李慧华;赵培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孕早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与妊娠关系。方法选择孕早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46例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妇女40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含量,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HCG。结果血清瘦素:反复流产患者(609.6±311.1)μg/L,正常妊娠妇女(996.3.2±398.6)μg/L;血清β-HCG:反复流产患者(3678.3±2314.2)μg/L,正常妊娠妇女(6645.2±2315.2)μg/L;组间比较P<0.01。结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低瘦素水平可能是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作者:钟金平;刘联斌;黄晶;余瑛;申昌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宫腔镜与阴道超声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出血(PM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234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同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等数据差异。结果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及子非器质性因素的诊断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上,宫腔镜明显优于阴道超声检查(P<0.05);而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中,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中较阴道超声检查具有更为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诊断价值更高,可作为绝经妇女临床筛查等常规方法。
作者:蔡艳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超声多普勒在血管化游离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血供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行下颌骨缺损游离血管化骨瓣修复的41例,共计88条吻合血管,其中41条动脉,47条静脉,术后1周采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以评价移植骨瓣术后血供的情况。结果88条吻合血管中,85条血流通畅,3条血管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其中动脉1条,静脉2条。CTA和超声多普勒两种方法在血管化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A及超声多普勒都能够准确显示吻合口血管的通畅性。
作者:邵益森;习伟宏;曾献军;曹钟义;王伟;钱永;张绚;严俊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近视的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的关系。方法阿托品散瞳验光,确定115例研究对象,停药3-4周后采用MEM动态检影法,分别测量7-14岁60例近视、25例正视、30例远视儿童,并确定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结果60例近视患儿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74±0.31)D和(0.82±0.36)D,25例正视儿童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66±0.29)D和(0.70±0.33)D,30例远视儿童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65±0.30)D和(0.70±0.34)D,近视患儿的主导眼和非主导样的调节滞后比正视和远视儿童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视组主导眼调节滞后度小于非主导眼调节滞后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远视组和正视组主导眼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度无明显差别。结论不能确定调节滞后是影响儿童近视眼发病的原因之一,但儿童近视主导眼调节滞后与非主导眼调节滞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远视及正视儿童却无此现象,提示研究儿童近视发生与发展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调节反应的差别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单飞;罗炜;梁建国;罗明媚;谌柳萍;柒清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