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腹腔灌洗引流方法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比较

郭经华;杨春丽;聂祥碧;王曾庚;王荣胜;杨小刚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腹膜透析灌洗, 双套管, 负压吸引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腹腔灌洗引流方法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方法 对43例ICU重症胰腺炎患者分别行腹膜透析管置入灌洗引流或双套管引流管置入并负压吸引引流,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透管灌洗引流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双套管负压吸引组(P<0.05);双套管负压吸引组血淀粉酶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腹透管灌洗引流组(P<0.05).住院时间、死亡率及腹腔脓肿、胰瘘/假性囊肿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两种引流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双套管负压吸引组有更好的引流效果.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7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体位护理的体会

    视网膜脱离是指因视网膜裂孔的形成,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而引起的视网膜脱离[1].常需采取手术方法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而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将对促进视网膜的复位及视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陈月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应用一期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血管错位

    目的 探讨一期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在完全性大血管错位(D-TGA)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4月至2009年3月应用一期Switch术治疗完全性大血管错位10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错位(D-TGA/IVS)5例,大血管错位伴室间隔缺损(D-TGA/VSD)5例;手术平均年龄(39±21.8)d,体重(3.65±1.24)kg.结果 手术死亡2例,其余随访3个月-4年,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功能状况良好,肺动脉轻度残余梗阻1例.结论 一期Switch术在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及早手术和冠状动脉移植的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邹勇;明腾;陈霞;涂洪强;胡华琨;王小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1例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benign neonatal sleep myoclonus, BNSM)是发生于生后第1-2周的以睡眠时出现重复有节律的肌阵挛为特征的一种运动障碍[1],临床较少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报告如下.

    作者:曾丽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4例因先天性巨结肠实施根治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腹Soave's法巨结肠根治术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两种方法会阴部手术操作相同,均行Soave's法直肠结肠全层吻合.术前均消化道造影,24h延迟拍片,直肠黏膜活检明确诊断.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患儿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可充分发挥腹腔镜下探查的优势,减少对肠道的干扰,有效防止肠黏连,创伤少、恢复快、切口美观,安全可行.

    作者:张守华;邓庆强;黄金狮;徐维;谌卫龙;罗鸣;陶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刮宫术前的应用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试验组60例患者应用米索前列醇治疗:术前2-3h给予米索前列醇片600μg,待阴道流血开始行无痛刮宫术.对照组56例无痛刮宫术前3天给予口服倍美力3.75mg,3次/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宫颈软化、手术时间、阴道流血、二次清宫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稽留流产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影像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X线和CT表现.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菌肺炎胸部X片及CT片8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8例患者胸部X线和CT片均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其中两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两肺间质性改变2例;两肺多发实变影1例.结论 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其胸部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吴国云;侯刚;田克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6例食管癌晚期胃镜下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在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16例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的患者术后感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在1-2周后均可缓解.术后所有患者均可进食半流.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7例分别手术后4-16个月死亡.死亡原因是肝转移3例,1例死于主动脉破裂出血,3例恶液质全身衰竭.其余9例术后至今仍生存,生存长者达18个月,支架仍然保持通畅.结论 晚期食管癌行胃镜下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能明显改善梗阻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并发症少.

    作者:吕春华;胡茂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两种腹腔灌洗引流方法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腹腔灌洗引流方法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方法 对43例ICU重症胰腺炎患者分别行腹膜透析管置入灌洗引流或双套管引流管置入并负压吸引引流,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透管灌洗引流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双套管负压吸引组(P<0.05);双套管负压吸引组血淀粉酶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腹透管灌洗引流组(P<0.05).住院时间、死亡率及腹腔脓肿、胰瘘/假性囊肿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两种引流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双套管负压吸引组有更好的引流效果.

    作者:郭经华;杨春丽;聂祥碧;王曾庚;王荣胜;杨小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儿4例病历资料和手术方式.结果 两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诊1年,生长发育良好.两例术后出现胃漏,放弃治疗.结论 新生儿上消化道穿孔,如果未明确诊断,应考虑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可能.充分裁剪与细致修补,解除胃排空障碍,是手术成功关键.

    作者:张宜兵;张晓林;罗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江西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上报的8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 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39种,其中抗菌药物6种,抗肿瘤药物7种,中药制剂8种;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7.7%;ADR的临床表现以药物热、皮肤过敏为主.结论 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加强ADR监测及上报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刘丽娟;郑柳莉;赵涛;刘利艳;王文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尺骨近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10例

    目的 探讨尺骨近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在儿童陈旧孟氏骨折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尺骨近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桡骨小头复位完全,肘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佳.结论 尺骨近端截骨技术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患儿可以拥有一个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肘关节.

    作者:姚杰;张亚鹏;袁毅;孙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肠套叠透视下空气整复诊疗治会

    目的 探讨透视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结果 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诊断和整复治疗,成功54例,手术治疗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透视下空气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安全、复位快、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加寿;邹文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弹性髓内钉在儿童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优点

    目的 观察弹性髓内钉在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2 例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本组22 例,男14例,女8例;年龄5-16岁,平均年龄9岁.左侧13,右侧9例.按O′brien分型[1],Ⅱ°、Ⅲ°18例,Ⅳ°4 例.合并尺骨骨折3 例,合并尺骨骨折2 例,内上髁骨折1例,桡神经损伤2 例.均为跌伤所致,伤后至就诊时间4h-3d.结果 全部病人随访时间4-18个月,愈合均良好,良好9例,较好13例,无桡骨头骨骺早闭、缺血坏死及尺桡骨融合,无关节周围异位钙化灶.结论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具有疗效可靠、微创、可尽早恢复功能活动、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张亚鹏;姚杰;孙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低场MRI手推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低场MRI中,手推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磁共振手推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60例患者中满意49例(占81.7%),一般9例(占15.0%),差2例(占3.3%).结论 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磁共振手推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中,大部分能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

    作者:温小良;何玉麟;曾婧贤;陈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09-2010年我院抗高血压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厦门市第二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并进行经济学分析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物应用频度分析方法,对我院 2009-2010年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金额,主要品种数及其DDDs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为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使用频率前3位药品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培哚普利.结论 我院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徐新闻;周亚林;王海燕;于晓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左卡尼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

    左卡尼汀(L-carnitine)又名左旋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是人体内长链脂肪酸代谢产生能量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左卡尼汀是卡尼汀的转位酶、脂酰卡尼汀转移酶I和II的辅助因子,这些酶的作用为促进长链脂肪酸转变成脂酰卡尼汀并能移入线粒体.

    作者:赵益霞;苑树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例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对该病的诊治体会.结果 2例患儿均因急性肠梗阻就诊,1例并发早期感染性休克,1例并发消化道穿孔,均在术前快速纠正全身情况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为肠系膜裂孔疝,都伴发肠坏死,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加肠系膜缺损修补.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漏,行2次手术修补,术后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早期诊断困难,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对于不能排除本病的急性肠梗阻应及早手术探查并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救治本病的关键.

    作者:左伟;刘翔;赵萍;高威;陈晓莉;沈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快速过敏皮试仪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药物过敏试验皮试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也是安全使用抗生素药物前的必不可少的步骤.疼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一种极不愉快的感受与情绪体验.随着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地预防、控制疼痛已成为护理领域的新课题,然而传统的皮试法会引起剧烈的疼痛,患儿不易接受.

    作者:徐艳梅;肖爱萍;何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尘肺合并肺结核的X线及CT诊断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尘肺合并肺结核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50例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 尘肺合并肺结核全部为男性,尘肺定期越高,合并肺结核的比例越大.18例出现空洞,43例出现絮状阴影,9例尘肺团块周边气肿带内见絮状影,3例患者出现双侧团状影极不对称.2例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空洞是尘肺合并肺结核的较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尘肺结节边缘模糊、气肿带内阴影及双侧尘肺团块的极不对称也是并发肺结核的重要征像,动态观察是诊断此病的佳方法.

    作者:荣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射频治疗的37例肝癌患者的资料,应用四川绵阳立德LDRF-120S多极射频消融仪,大功率为90W,电极张开成伞形,为旋转式集束多弹头电极,治疗功率及电极张开大小由计算机实时监控,肿瘤消融完全后,阻抗达到大,功率降低为零,治疗自动停止.对直径超过5cm的肝癌患者首先采用经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直径小于5cm肝癌,直接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皆随访3年,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彩超、增强CT或MRI及AFP随访.结果 ⑴彩超、增强CT或MRI复查,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6.8%和51%.⑵甲胎蛋白(AFP):13例治疗前后均不升高,24例治疗前AFP在(641±61.24μg/L)术后1个月下降(136.41±52.23μg/L),其中16例降至正常范围.⑶并发症:术后3d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4-39℃.恶心呕吐1例,腹痛,右肩背痛3例.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的微创治疗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冯莉莉;曾俊;赖全图;贾克东;刘辉;王卫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