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陈志;杨春丽;贺慧为;何招辉

关键词:鼻胃管,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肠内营养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肠内营养(EN)的患者,根据肠内营养途径不同分为NGT组和PEG组,NGT组为留置鼻胃管患者,PEG组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患者,检测治疗前后2、3和4周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发病率和住院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病率,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 共有52例患者入选,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周ALB和PA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至第4周接近正常.PEG组未见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病率明显低于NGT组患者(20%对40.6% P﹤0.05);PEG组患者 ICU 住院时间为(14± 2.7)d,总住院时间为(23±4.2)d,与NGT组患者 ICU 住院时间(21±1.8)d 和总住院时间(25±2.9)d相比,ICU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N可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PEG对需行肠内营养的ICU患者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输注途径,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降低医疗花费.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甲亢危象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提高对甲亢危象的认识,了解其特点、预后及治疗.方法 分析5例甲亢危象病例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循环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多发生于较重甲亢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出现甲亢危象后处理及时妥当,可抢救成活.结论 甲亢危象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抗甲亢治疗,加强对症支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病情危重,评分越高者预后差.

    作者:刘桑燕;陈祥彪;巫哓强;涂振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 月我院诊治的5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干咳及气喘等;肺部听诊,部分患儿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均经X线检查,表现呈多样性,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阴影增浓、间质性肺炎改变及斑片状阴影.对56例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率达96.43%,无明显不良反应.住院治疗9-15d后患儿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误诊,应尽早行X线检查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等检测.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作者:程诗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用于前置胎盘中晚期引产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出血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及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栓塞治疗16例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患者,同时应用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并保留了子宫,无明显并发症;1例患者失败并出现席汉氏综合征.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预防前置胎盘中晚期引产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刘颖群;李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3680例车载高千伏胸部X线摄影系统尘肺病普查的应用体会

    目的 总结车载高千伏胸部X线摄影系统在尘肺病普查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2011年3-8月应用车载高千伏胸部X线摄影系统对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3680例粉尘从业人员进行胸部X线摄片普查.结果 通过对3680例职业病(尘肺)体检X光片的分析、评定,本组3高千伏胸片中甲级片2218张,60.27%;乙级片1295张,占35.19%;丙级片132张,占3.59%;废片35张,占0.95%,超过了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甲片率>40%、废片率≤2%的质量标准,同时得到了上级职业病(尘肺)诊断专家的肯定.结论 车载高千伏胸部X线摄影系统四位一体的独特设计,占车空间小,性能稳定,机动性强,能够深入厂矿生产一线,无需职业病普查者往返医院,能对职业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张国良;刘伟萍;冯平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前牙唇侧齐龈肩台EMAX铸瓷全冠修复后唇侧牙周状况的评价

    目的 评价前牙唇侧齐龈肩台EMAX铸瓷全冠修复后唇侧牙周状况.方法 对120颗前牙预备唇侧齐龈肩台,行EMAX铸瓷全冠修复.在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年和修复后2年分别采集唇侧龈沟液,测定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含量,同时记录唇侧牙周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牙周探诊深度(Pocket depths PD).结果 前牙EMAX铸瓷全冠在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年,修复后2年和修复前相比,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和龈沟液髓过氧化物酶MPO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牙EMAX铸瓷全冠修复体在临床上可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和边缘适应性,修复后2年唇侧牙周状况良好.

    作者:高海;梁美莲;何小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左侧慢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 探讨左侧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对3例左侧慢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结果 3例患者的室上速均为窄QRS波群,RP间期>PR间期.电生理特点为:心动过速的短RP间期>140ms; 旁道的逆传具有递减性传导的性质.结论 RFCA治疗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有与快纤维房室旁道不同的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卫;颜友良;李顺辉;江小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自动曝光控制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降低辐射剂量胸部CT图像的质量.方法 选取160例行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分成4组,每组40例,采用64层螺旋CT自动曝光控制技术,于吸气末屏气以不同的NI值,NI=11、21、24、27进行扫描,其它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有效剂量(ED),以5分制对图像诊断的可接受率及主观噪声进行评价.结果 NI=11、21、24、27的平均CTDIvol分别为7.88、2.13、1.63、1.24,平均ED为8.28、2.24、1.71、1.30.与NI=11相比较,NI为21、24、27时辐射剂量分别下降73%、79%、84%.NI=11、21、24、27的平均图像诊断可接受率分别为4.95、4.33、3.71、3.22.结论 胸部低剂量CT扫描受检者辐射剂量大辐下降的同时图像质量也有所下降,但也能达到诊断的要求,检查时可根据受检者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NI值.

    作者:晏飞虎;刘长兰;付启义;包江萍;李敏;罗文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锁骨骨折手术60例,ASA分级I-II,随机分为两组.P组于手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C组)于手术前20min静注生理盐水5ml.比较术后4、8、12、24h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SA)以及患者的总体舒适度,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和追加镇痛的需求人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局麻药种类、浓度、剂量相同,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4、8、12、24hVSA评分均低于C组(P<0.05);A组患者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越长,哌啶镇痛的人次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40mg超前镇痛能有效的减轻锁骨骨折术后的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付江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母鼠孕晚期铅暴露致后代幼鼠牙胚中Cbfα1基因的表达

    目的 观察母鼠怀孕晚期铅暴露后幼鼠牙胚Cbfα1的表达变化.方法 30只受孕母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孕晚期低剂量组60mg/kg组和孕晚期高剂量组240mg/kg组.各组饮用去离子水,而实验组自怀孕14d后改用含Pb2+去离子水.在幼鼠生后第2d,4d,8d,20d将幼鼠脱椎处死,分离解剖含下颌第一磨牙区的下颌骨,4% 多聚甲醛固定过夜,梯度脱水,石蜡包埋,近远中向5μm连续切片,常规HE 染色,Power VisionTM 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制片,观察牙胚发育情况.结果 病理组织学可见随着母乳铅暴露剂量的增加,后代牙胚釉质层变薄,甚至消失.免疫组化结果发现正常组阳性细胞沿着牙槽骨边缘表达强烈,计数5个视野下阳性细胞数为458.12±14.26,牙周膜中心很少分布,而实验各组随着暴露时间和剂量的增加,初的牙槽骨和牙周膜的表达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显著受到抑制,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下降,计数5个视野下阳性细胞数孕晚期低剂量组为67.12±9.15,孕晚期高剂量组为53.12±11.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母鼠孕晚期铅暴露致后代牙胚中Cbfα1基因的表达受到明显影响.

    作者:刘莉;余爱民;周明;罗南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疗法对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40例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开瑞坦,另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瘙痒程度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中药熏蒸在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瘙痒程度、尿素氮、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肌酐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症疗效优于开瑞坦.

    作者:陈帮明;熊清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乳酸清除率在严重感染治疗中对预后评价探讨

    目的 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在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检测血乳酸,早期目标性指向治疗(EGDT)后6h再次检测其血乳酸,计算出乳酸清除率,并根据病程转归与乳酸清除率的差异,分析评价预后.结果 6乳酸清楚率>10%组的病死率明显小于乳酸清楚率<10%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中预后评价的指标.

    作者:徐文达;喻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静脉预注布托啡诺对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影响

    目的 比较静脉预注布托啡诺,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预防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效果.方法 200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均分为4组,Ⅰ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Ⅱ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Ⅲ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mg/kg;Ⅳ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预注药前(T0),给药后3min (T1),给药后5min (T2)患者SpO2及SBP和HR变化,及各组患者出现咳嗽反应的情况.结果 Ⅰ、Ⅱ、Ⅲ、Ⅳ组咳嗽的发生率分别为0%,22%,36%,68%.Ⅰ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Ⅱ与Ⅲ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预注利多卡因1mg/kg或地塞米松0.2mg/kg虽能一定程度预防或抑制咳嗽反射,但静脉预注布托啡诺20μg/kg,几乎完全抑制咳嗽反射,且患者SpO2及SBP和HR无明显变化,故静脉预注布托啡诺抑制咳嗽反射,安全有效,方便易行.

    作者:张燕敏;寻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诊断细微骨折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MDCT)重建技术在细微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2例普通X线平片未显示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在CT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102例经过CT重建后,46例发现细微骨折,其中肋骨骨折19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寰枢椎骨折2例,鼻骨骨折5例,髋臼骨折1例,肱骨滑车骨折2例,尾骨骨折4例,腕骨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对细微骨折诊断较X线更准确.

    作者:曾鸣;李宣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苦碟子干预对横纹肌溶解性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苦碟子干预对甘油所致急性肾衰竭(ARF)大鼠肾脏Bcl-2和Bax的表达影响.方法 采用肌注甘油法复制横纹肌溶解性急性肾衰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RF组、苦碟子干预组,其中ARF组、苦碟子干预组各分为6h,1d,4d,7d,10d等5个观察亚组.观察大鼠肾功能、肌酸激酶的变化,肾组织病理变化及Bcl-2和Bax表达变化.结果 与ARF组相比,苦碟子干预组血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浓度均明显降低,ATN评分下降(P<0.05).ARF组大鼠Bcl-2表达减弱,Bax表达增强,苦碟子组与同期急性肾衰组比较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减弱.结论 苦碟子可减轻横纹肌溶解大鼠急性肾衰肾组织病理改变,且可使肾组织中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弱.

    作者:曾庆堃;李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特殊并发症44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对我院44例有特殊并发症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诊治,总结其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 44例有特殊并发症的均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2例,治愈42例,早期正确诊断和积极有效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结论 早期识别有机磷农药中毒特殊并发症并给予积极治疗是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福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230例不同束支传导阻滞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通过回顾性地对2006年1月-2011年11月所有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加以分类和对比分析.结果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108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459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599例,其中 CRBBB合并LAFB 88例,﹥60岁明显偏多;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常见于年轻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UIB)、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FB)少见.CLBBB、UIB、LPFB大都有器质性心脏病,以高血压、冠心病多见; CRBBB、LAFB、CRBBB合并LAFB部分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常见;ICRBBB器质性心脏病较少,部分合并先心病、心肌炎.结论 CLBBB、UIB、LPFB发病率低,但发病年龄高,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LAFB与 CRBBB多见,多数﹥60岁,器质性心脏病相对少于CLBBB;CRBBB容易合并LAFB ;ICRBBB年轻人多见,器质性心脏病少见.所有患者男性均多于女性.

    作者:武清香;彭冬迪;孙志刚;石泉;熊春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4例副肝管损伤的处理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副肝管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LC的14例副肝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副肝管损伤中,9 例术中及时发现并夹闭副肝管断端,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其中6例术后5d引流管内无胆汁引出拔管,2例1周后拔管,1例经引流3个月后无胆汁引出而拔管治愈;2例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而行剖腹探查发现副肝管损伤,经结扎副肝管断端后治愈;3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而放置腹腔引流管发现胆汁引出,经引流治愈.结论 术中注意操作方法,副肝管的损伤可以及时发现或可避免,对副肝管损伤直接夹闭并置引流管引流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作者:陈修煌;高家宝;熊乐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清、尿Cystatin 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A组),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B组),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C组)的血清、尿Cystatin C,尿α1 微球蛋白(α1-MG),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比较各项指标.结果 血Cystatin C值C组明显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Cystatin C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UN、SCR在A、B组中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尿Cystatin C 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尿的Cystatin C和α1 微球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γ=0.81,P<0.01).结论 血清、尿Cystatin C分别是判断早期DN患者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受损的敏感指标.

    作者:陈红;钟爱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研究进展

    谷氨酸(Glu)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可分为代谢型和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受体由包括AMPA受体(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KA受体(海人藻酸受体)和NMDA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其中,NMDA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不仅对神经元信号的传递和基因表达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和脑细胞的生长发育.NMDA受体由NR1、NR2A-D及NR3A-B7种亚单位组成,小鼠和人的NR2B同源基因已获克隆,其氨基酸序列与大鼠的相应基因高度同源.

    作者:孙大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Vitapex糊剂对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Vitapex糊剂对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4位患者的93个年轻恒牙采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结果 88个患牙经根尖诱导治疗有效,有效率高达94.62 %.结论 病变的年轻恒牙使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具有较好效果,能使更多的年轻恒牙得以保留,并使牙根长度得到一定生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爱国;林翠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