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鼠孕晚期铅暴露致后代幼鼠牙胚中Cbfα1基因的表达

刘莉;余爱民;周明;罗南洪

关键词:母鼠, 铅暴露, 牙胚, Cbfα1基因
摘要:目的 观察母鼠怀孕晚期铅暴露后幼鼠牙胚Cbfα1的表达变化.方法 30只受孕母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孕晚期低剂量组60mg/kg组和孕晚期高剂量组240mg/kg组.各组饮用去离子水,而实验组自怀孕14d后改用含Pb2+去离子水.在幼鼠生后第2d,4d,8d,20d将幼鼠脱椎处死,分离解剖含下颌第一磨牙区的下颌骨,4% 多聚甲醛固定过夜,梯度脱水,石蜡包埋,近远中向5μm连续切片,常规HE 染色,Power VisionTM 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制片,观察牙胚发育情况.结果 病理组织学可见随着母乳铅暴露剂量的增加,后代牙胚釉质层变薄,甚至消失.免疫组化结果发现正常组阳性细胞沿着牙槽骨边缘表达强烈,计数5个视野下阳性细胞数为458.12±14.26,牙周膜中心很少分布,而实验各组随着暴露时间和剂量的增加,初的牙槽骨和牙周膜的表达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显著受到抑制,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下降,计数5个视野下阳性细胞数孕晚期低剂量组为67.12±9.15,孕晚期高剂量组为53.12±11.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母鼠孕晚期铅暴露致后代牙胚中Cbfα1基因的表达受到明显影响.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比较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肠内营养(EN)的患者,根据肠内营养途径不同分为NGT组和PEG组,NGT组为留置鼻胃管患者,PEG组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患者,检测治疗前后2、3和4周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发病率和住院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病率,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 共有52例患者入选,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周ALB和PA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至第4周接近正常.PEG组未见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病率明显低于NGT组患者(20%对40.6% P﹤0.05);PEG组患者 ICU 住院时间为(14± 2.7)d,总住院时间为(23±4.2)d,与NGT组患者 ICU 住院时间(21±1.8)d 和总住院时间(25±2.9)d相比,ICU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N可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PEG对需行肠内营养的ICU患者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输注途径,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降低医疗花费.

    作者:陈志;杨春丽;贺慧为;何招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1 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重症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X 线胸片特征及诊治过程,并根据其是否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分为激素治疗组和未用激素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热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结果 70例均有咳嗽及发热,且均为高热,均存在血清MP-IgM 阳性.激素治疗组40例痊愈27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5%.非激素治疗组30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治愈有效率显著高于非激素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激素组发热时间(4.58±1.34)d 显著短于非激素组(8.36±1.53)d;平均住院日两组分别为(10.5±1.8)与(15.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确诊重症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患者,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及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肺内、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林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清胱抑素C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sc) 对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69例糖尿病患者血清 Cys C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并与健康对照30例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尿蛋白阴性组、尿蛋白阳性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肾功能衰竭组及尿毒症组,血清Cys-C值分别为(1.20±0.38)mg/L、(1.40±0.28)mg/L、(2.03±0.44)mg/L、(2.11±0.36)mg/L、(3.39±1.19)mg/L、(4.06±0.5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s C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陈爱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手足创伤显微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手足创伤显微外科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间我院手足创伤显微外科发生医感染的269例患者的分泌物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我院手足创伤显微外科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69株,其中青霉素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部分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绝大多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仍然敏感.结论 我院创伤后发生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比较明显,一部分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但对舒普深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相对较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尚十分敏感(达100%),包括MRSA,但对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则高达85%-100%.

    作者:王永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230例不同束支传导阻滞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通过回顾性地对2006年1月-2011年11月所有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加以分类和对比分析.结果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108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459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599例,其中 CRBBB合并LAFB 88例,﹥60岁明显偏多;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常见于年轻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UIB)、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FB)少见.CLBBB、UIB、LPFB大都有器质性心脏病,以高血压、冠心病多见; CRBBB、LAFB、CRBBB合并LAFB部分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常见;ICRBBB器质性心脏病较少,部分合并先心病、心肌炎.结论 CLBBB、UIB、LPFB发病率低,但发病年龄高,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LAFB与 CRBBB多见,多数﹥60岁,器质性心脏病相对少于CLBBB;CRBBB容易合并LAFB ;ICRBBB年轻人多见,器质性心脏病少见.所有患者男性均多于女性.

    作者:武清香;彭冬迪;孙志刚;石泉;熊春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异常介入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异常介入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Allura Xper FD2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系统对33例怀疑血管病变患者常规2D脑血管造影和3D脑血管造影重建,对比两者提供的影像信息资料.结果 与二维血管造影图像相比,三维重建图像具有巨大的优势,为临床诊治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影像信息.结论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脑血管异常介入诊治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袁武;张德龙;熊萍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甲亢危象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提高对甲亢危象的认识,了解其特点、预后及治疗.方法 分析5例甲亢危象病例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循环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多发生于较重甲亢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出现甲亢危象后处理及时妥当,可抢救成活.结论 甲亢危象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抗甲亢治疗,加强对症支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病情危重,评分越高者预后差.

    作者:刘桑燕;陈祥彪;巫哓强;涂振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研究进展

    谷氨酸(Glu)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可分为代谢型和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受体由包括AMPA受体(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KA受体(海人藻酸受体)和NMDA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其中,NMDA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不仅对神经元信号的传递和基因表达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和脑细胞的生长发育.NMDA受体由NR1、NR2A-D及NR3A-B7种亚单位组成,小鼠和人的NR2B同源基因已获克隆,其氨基酸序列与大鼠的相应基因高度同源.

    作者:孙大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TGF-β1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关系

    目的 研究TGF-β1及MMP-2在成釉细胞瘤(AB)中的表达,探讨TGF-β1与成釉细胞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中TGF-β1蛋白及MPP-2蛋白的表达,结果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GF-β1蛋白在KCOT、AB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中复发组高于原发组(P<0.01),但TGF-β1在AB各病理类型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比较(P>0.05).MMP-2在AB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MMP-2的表达在复发AB中高于原发AB(P< 0.05),各病理类型(如:一般型与单囊型、滤泡型与丛状型)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TGF-β1蛋白及MMP-2蛋白在AB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P<0.05).结论 TGF-β1及MMP-2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是AB发生浸润、复发的重要机制.

    作者:黄晓斌;徐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疗法对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40例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开瑞坦,另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瘙痒程度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中药熏蒸在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瘙痒程度、尿素氮、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肌酐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症疗效优于开瑞坦.

    作者:陈帮明;熊清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清、尿Cystatin 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A组),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B组),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C组)的血清、尿Cystatin C,尿α1 微球蛋白(α1-MG),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比较各项指标.结果 血Cystatin C值C组明显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Cystatin C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UN、SCR在A、B组中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尿Cystatin C 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尿的Cystatin C和α1 微球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γ=0.81,P<0.01).结论 血清、尿Cystatin C分别是判断早期DN患者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受损的敏感指标.

    作者:陈红;钟爱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局限性致密浸润阴影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片30例诊疗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片(Digital Mo-Target Mammography,DMM)中的局限致密阴影浸润(Localized Density Infiltrate Show,LDIS)在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的特点,以及DMM区分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 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乳腺疾病患者中的30例在DMM检查中显示LDIS的患者,在术后行病理分析,对病灶的密度、分布以及周围影像改变等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同时比较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片的检测正确率与病例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 对称性分布12例,非对称性分布18例,密度略高于或近似与周围相等14例,密度中间高边缘变淡17例,结构不良2例,粗大钙化影3例,泥沙样阴影4例,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12例,经统计学分析,DMM能够较好的区别良、恶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LDIS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可以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认识,有助于提高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片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的准确率.

    作者:蔡衍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乳腺癌术中创面应用纤维蛋白胶预防皮下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7年3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以40例在切除乳腺癌标本后,手术创面尤其是腋静脉周围喷洒纤维蛋白胶者为实验组;以手术创面不使用纤维蛋白胶的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术后第1d负压吸引的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情况,以判断纤维蛋白胶对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1d负压吸引的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创面喷洒纤维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引流量和皮下积液的发生,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作者:陆玉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 月我院诊治的5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干咳及气喘等;肺部听诊,部分患儿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均经X线检查,表现呈多样性,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阴影增浓、间质性肺炎改变及斑片状阴影.对56例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率达96.43%,无明显不良反应.住院治疗9-15d后患儿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误诊,应尽早行X线检查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等检测.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作者:程诗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诊断细微骨折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MDCT)重建技术在细微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2例普通X线平片未显示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在CT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102例经过CT重建后,46例发现细微骨折,其中肋骨骨折19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寰枢椎骨折2例,鼻骨骨折5例,髋臼骨折1例,肱骨滑车骨折2例,尾骨骨折4例,腕骨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对细微骨折诊断较X线更准确.

    作者:曾鸣;李宣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4例副肝管损伤的处理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副肝管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LC的14例副肝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副肝管损伤中,9 例术中及时发现并夹闭副肝管断端,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其中6例术后5d引流管内无胆汁引出拔管,2例1周后拔管,1例经引流3个月后无胆汁引出而拔管治愈;2例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而行剖腹探查发现副肝管损伤,经结扎副肝管断端后治愈;3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而放置腹腔引流管发现胆汁引出,经引流治愈.结论 术中注意操作方法,副肝管的损伤可以及时发现或可避免,对副肝管损伤直接夹闭并置引流管引流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作者:陈修煌;高家宝;熊乐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在二尖瓣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成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行二维超声(2DE)及RT-3D检查,术前观察二尖瓣病变部位及范围,并与手术所见对比;术后观察人工瓣结构及功能.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5例,2DE及RT-3D均显示二尖瓣严重狭窄,钙化,RT-3D还显示1例合并二尖瓣腱索钙化,与手术所见一致.二尖瓣脱垂9例,2DE及RT-3D对病变区域的定位与手术所见相符,且RT-3D观察病变瓣膜的形态与手术视野一致.24例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2DE无法显示人工瓣形态、运动全貌,而RT-3D显示人工瓣表面回声,启闭良好.结论 RT-3D在二尖瓣病变的诊断中可获得比2DE更丰富的信息,是2DE的有益补充.

    作者:胡雯;刘燕娜;倪平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乳酸清除率在严重感染治疗中对预后评价探讨

    目的 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在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检测血乳酸,早期目标性指向治疗(EGDT)后6h再次检测其血乳酸,计算出乳酸清除率,并根据病程转归与乳酸清除率的差异,分析评价预后.结果 6乳酸清楚率>10%组的病死率明显小于乳酸清楚率<10%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中预后评价的指标.

    作者:徐文达;喻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彩超高频探头对脐窦、脐肠瘘及脐尿管窦、脐尿管瘘的诊断应用

    目的 探讨彩超高频探头对脐窦、脐肠瘘及脐尿管窦、脐尿管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彩超高频探头对我院近4年来15例不同年龄段反复脐部红肿、渗液,脐部呈局限性包块或脐部条索状包块(以下均简称包块)向下腹延伸的患者进行检查,并了解包块大小、形态、位置、结构、回声等.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部分病例脐部见团块状低回声,多数病例脐部见厚壁无回声团块,同时连接着一条或两条管道状无回声向下腹延伸,终止于肠管或膀胱,部分见囊肿样结构或管状无回声壁较厚、毛糙,液暗内见黏稠光点,管道于腹膜前缘下行,其中数例病例管道内还可见一个或数个小结石光团回声.均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 彩超高频探头能较明确诊断脐窦、脐肠瘘及脐尿管窦、脐尿管瘘,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欧阳卫;黄淑英;王叶兰;丁发辉;龙瑞根;周菊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左侧慢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 探讨左侧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对3例左侧慢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结果 3例患者的室上速均为窄QRS波群,RP间期>PR间期.电生理特点为:心动过速的短RP间期>140ms; 旁道的逆传具有递减性传导的性质.结论 RFCA治疗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有与快纤维房室旁道不同的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卫;颜友良;李顺辉;江小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