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洪育;吴红;薛峰;范新萍;黄章宇;李涛;罗满生
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治愈多数实体性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但手术不恰当操作同样也可以人为造成医源性肿瘤细胞的播散及种植,从而导致术后复发.手术室护士是手术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无瘤观念和无瘤管理对减少医源性肿瘤细胞的播散及种植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徐宝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腺瘤CT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7例经外科和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 局限型11例,全部局限在前纵隔.非局限型16例,呈侵袭性生长侵犯邻近结构,其中6例侵犯胸膜.发生转移3例,其中肺部转移1例,近位淋巴转移2例.结论 胸腺瘤具有特征性CT表现,可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吴兆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经常规胃镜检查明确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EUS检查,观察病灶浸润深度,对符合行EMR治疗指征的患者分为外科手术治疗组及EMR治疗组,术后病理病灶浸润深度与EUS检查比较;对外科治疗组与EMR治疗组两组之间病人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EUS对食管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85.7%,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MR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相比,术后并发症、病灶完全切除率、术后生存率、术后病灶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EMR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 EUS在判断食管癌浸润深度中准确率高,EMR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治疗价值优于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朱萱;李弼民;刘志坚;李国华;张小茜;王剑;何怀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缝合结膜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06例青光眼患者行不缝合结膜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 本组123眼中,69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47眼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保持不变,7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所下降.结论 该术与传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相比,不需缝合结膜瓣伤口,缩短了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能明;王军;戴汉生;黄南翔;谢程阳;周胜;李定章;吴红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毒蕈中毒性肝炎型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关系.方法 对16例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毒性肝炎型患者均有明显消化道症状,黄疸12例,肝肿大9例,并发肝性脑病9例,消化道出血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OF)4例.5例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后肝功能有好转;死亡8例,病死率50%.死亡组较治愈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显著升高.结论 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患者病情危重,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改善肝功能,总胆红素、PT等指标对预后判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何颖;邹立津;程娜;杨小兰;张伦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电子鼻咽镜直视下鼻咽活检术的方法.方法 将90例需要行鼻咽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用电子鼻咽镜配套的专用活检钳(以下简称线钳)经鼻咽镜活检通道送入钳取标本组织,观察组在电子鼻咽镜直视下用传统的活检钳(以下简称直钳)经鼻腔直接置入钳取标本组织.结果 观察组在操作时间、病理活检成功率、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在电子鼻咽镜下直钳法行鼻腔或鼻咽部活检术在节省操作时间及病理活检成功率方面明显优于线钳法.
作者:邓淑琴;洪金花;万艳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使人们认识病案质控管理的重要性.方法 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 针对问题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病案质控管理,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结论 完善的病案质控管理制度与制度的落实.
作者:吴红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耳道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科住院治疗的23例外耳道良性肿瘤(乳突状瘤,骨瘤,血管瘤,血管角质瘤)采取肿瘤切除术+游离或耳后带蒂皮瓣修复术.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肿瘤复发,皮瓣生长良好,外耳道无狭窄.结论 外耳道良性肿瘤切除后应用游离或耳后带蒂皮瓣修复创面,以防止术后外耳道狭窄.
作者:侯寿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近年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何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瑞格列奈(诺和龙)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5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基础上,联合诺和龙降血糖治疗(1.0~4.0mg,每日3次,总疗程16周),测定治疗前后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记录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低血糖事件.结果 5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诺和龙治疗16周后,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在第8周,第16周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结论 诺和龙单药治疗能明显改善HbA1c>8.5%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作者:章燕;刘建英;汤佳珍;陈国兰;李桃香;程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33例 GIST患者的资料.结果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黒便、腹部包块为主,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就诊病人中,中、高危级病人多.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中、高危组病人预后较差.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早期发现和诊断较困难.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是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恶性危险等级与肿瘤的体积及核分裂数有密切关系.高危等级的GIST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不佳.手术切除仍是其治疗的首选.完整的切除较姑息性切除有更好的生存率,术中防止瘤体的破裂是手术的原则.
作者:李战华;程华;周锦都;刘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单纯锁骨固定与锁骨+肩胛颈骨折联合固定治疗不同类型浮肩损伤(floating shoulder injuries,FSI)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35例已行手术治疗的FSI临床资料.结果 总体FSI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后对应的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肩胛颈骨折联合固定的疗效优于单纯锁骨固定.结论 锁骨+肩胛颈骨折联合固定的疗效优于单纯锁骨固定.
作者:罗仕清;许永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37例白癜风患者靶皮损部位每日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 2 次,疗程4个月.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观察者在治疗后1、2、3、4个月分别对患者靶皮损摄像,进行疗效判断不良反应记录.结果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有效率57.65%,白斑复色以均匀片状复色为主.面部的皮损对他克莫司的反应要明显好于其他部位,有效率72.50%.结论 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面部皮损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颖鹏;任诗峰;梁斌慧;刘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肾盂癌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肾盂癌的认识.方法 收集13例肾盂癌患者的IVP,RP,CT及MRI图像,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 13例患者中IVP、RP表现为部分肾盂充盈缺损的10例;13例CT均显示出肾盂、肾盏内的软组织肿块,5例行MRI检查.病灶小于2cm的9例.移行细胞癌9例,占69.23%;鳞癌3例,占23.08%;腺癌1例,占7.69%.结论 传统的IVP,RP只能显示肾盂的充盈缺损,对病灶的定性有一定的困难,CT、MRI能很好地显示肾盂、肾盏内肿块.
作者:刘明炯;刘永萍;邱英良;徐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苯扎贝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胰岛β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28只成模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n=14)和糖尿病+苯扎贝特干预组(DMB,n=14),另设正常对照组(NC,n=14).DMB组给予每日苯扎贝特50mg/kg剂量灌胃,DM组和NC组予相应容量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12周.测定大鼠药物干预前后的TG、TC、FBG、FINS指标.干预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胰腺组织HE染色镜下观察,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β细胞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经苯扎贝特干预后,DMB组血TG、TC较前明显下降(P<0.01),FBG也下降(P<0.05),而FINS则较前升高(P<0.05).(2)与DM组相比,DMB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减少(P<0.05),caspase-3表达也减少(P<0.05).结论 苯扎贝特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进一步减轻胰岛素抵抗及改善胰岛分泌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胰岛caspase -3表达,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蔡霞;赖晓阳;张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院内感染情况,为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3689例住院患者进行了综合调查和监测.结果 有98例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66%,内科感染率高,占3.8%,其次是脊柱关节科,占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35.7%)、皮肤软组织(27.8%)、手术切口(16.3%)、泌尿道(10.2%)、胃肠道(4.1%)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3%;抗生素使用率普遍较高,占79.6%;易感因素以年龄>60岁高,其次是手术病人.结论 加强对感染危险因素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国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防顺铂所致的急性肾衰竭(ARF)大鼠肾损伤的效果.方法 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ml/kg体重;ARF组:腹腔单次注射顺铂7mg/kg体重;促红素预防组:单次腹腔注射顺铂7mg/kg体重前0.5h皮下注射EPO 5000Iu/kg体重.其中ARF组、促红素预防组各分为1d,3d, 5d, 7d, 10d 等5个观察亚组.观察各组大鼠尿量、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ARF组相比,EPO预防组血尿素氮、血肌酐浓度均明显降低,ATN评分下降(P<0.05).ARF组大鼠3d肾组织中出现明显的小管细胞凋亡,EPO预防组凋亡减轻;ARF组肾小管出现明显再生的时间晚于EPO预防组.结论 预防性注射大剂量EPO可减轻顺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组织病理改变,且促进肾小管再生.
作者:张冬远;李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调查近5年来湖口县人民医院103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中有46.3%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有肝细胞损害型76例(73.8%),胆汁淤积型12例(11.7%),混合型15例(14.7%),符合重症肝损伤者4例.结论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
作者:周静;龚锦文;周桂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 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67例及采取单纯随机选取同期未并发早期肾损伤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对其检测的D-Dimer、FIB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D-Dimer、FIB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期2型糖尿病未并发早期肾损伤的患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且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结论 D-Dimer、FIB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爽;张弘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C反应蛋白(CRP)、骨密度的变化,及瘦素与营养状况、CRP、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选取COPD组患者25例,均为男性,按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稳定期,在不同时期测定检测以下各项指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测定术测定骨密度,并分析不同时期患者血清瘦素与各营养参数、C反应蛋白、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与同期正常对照组25例作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leptin、CRP与临床稳定期及对健康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临床稳定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1),急性加重期、临床稳定期各部位BM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急性加重期各部位BMD与临床稳定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血清leptin水平与BMI呈正相关(P<0.05),急性加重期、临床稳定期血清leptin与CRP呈正相关(P<0.05), 与各部位BMD呈负相关(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leptin与CRP、BMD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加重期leptin、CRP水平较临床稳定期及健康对照组高,可作为急性加重期的炎性标记物,急性加重期leptin加重营养不良.COPD急性加重期及临床稳定期leptin水平与各部位BMD呈负相关,COPD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
作者:王立师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