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内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

傅平;曾庆黎;周凯

关键词:腔内激光治疗, 大隐静脉曲张
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8年3月在我院接受腔内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治疗的6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77条患肢)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效果满意,近期临床症状消失,随访4~7个月无静脉曲张复发.并发症有胫前皮肤烧灼伤6例(7.8%),皮下淤斑4例(5.2%),深静脉血栓1例(1.3%),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腔内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北仑地区医务人员血脂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北仑地区部分医务人员的血脂水平,为医务人员的健康保健提供资料.方法 对500例北仑区医务人员与500例相对应年龄的普通人群作血脂水平作对比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底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发全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北仑地区医务人员血脂水平及高血脂的百分率均高于普通人群;提示医务工作者存在高血脂风险.

    作者:胡东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Ahmed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Ahmed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效果以及临床并发症.方法 对13例14眼难治性青光眼实施Ahmed阀植入术.结果 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85±4.17)mmHg.其中1只眼术后眼压持续不降,在随访末4只眼需加用1~2两种抗青光眼药物后控制眼压.术后前房形成迟缓6眼,引流管口虹膜组织堵塞1眼,角膜失代偿1眼.麻痹性内斜视伴有复视(术后3个月)1眼.结论 Ahmed引流阀植入术可作为对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王贞;叶天才;刘伟;秦章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手术配合体会

    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是一种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开放取石的治疗方式[1].各种肾、输尿管上段结石都是经皮肾镜手术的适应症[2].MPCNL的优点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我院自2006年7月采用M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以来,疗效非常满意,全部痊愈出院.

    作者:李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分析

    目的 分析因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后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1年6月~2008年1月我院因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并尿流改道的病例共69例,其中回肠膀胱术37例,回肠新膀胱术32例.就两种尿流改道的术式的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69例手术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回肠膀胱术者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肠梗阻近期并发症7例;回肠新膀胱出现近期并发症共6例.回肠新膀胱其中3例需压腹排尿或间断导尿,2例女性出现夜间尿失禁,其余术后能自行排尿.术后复查膀胱镜均未见尿道肿瘤复发.结论 接受原位新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优于接受非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患者,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尿流改道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斌;项明峰;潘正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酒石酸吉他霉素联合头孢硫脒治疗呼吸道感染

    目的 探讨酒石酸吉他霉素联合头孢硫脒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酒石酸吉他霉素、头孢硫脒及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痰细菌培养.结果 酒石酸吉他霉素组、头孢硫脒组与联合用药组经过14d治疗的痊愈率为65.0%、70.0%、83.3%,总有效率分别为78.3%、78.3%、95.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2.7%、63.2%、89.1%.药物敏感率分别为75.4%、74.9%、90.6%.结论 酒石酸吉他霉素联合头孢硫脒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高,安全性好,并且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其中单一药物治疗疗效.

    作者:叶迎春;雷小光;何成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巨大膀胱结石2例致肾功能损害及文献复习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原发性膀胱结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多继发于前列腺增生基础上发病,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膀胱结石很容易早期发现得到良好治疗,膀胱巨大结石属于罕见病例,膀胱腔较大,结石很难引起上尿路梗阻并出现肾功能损害.2006~2008年我科收治2例青年男性巨大膀胱结石出现肾功能损害,其中1例出现急性肾衰竭,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坤崇;石兵;李开运;尹永华;杨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36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检查其甲状腺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并测量双侧甲状腺上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结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1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5例,甲状腺功能减低11例.二维超声表现:甲状腺两侧叶对称性弥漫性肿大,边缘多光滑整齐,峡部明显增厚,甲状腺实质性光点增粗,分布不均,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流阻力指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饶文康;王洁萍;胡迎;彭婕;汤正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GE)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年龄≤3岁的急性胃肠炎患儿中合并无热惊厥者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 389例中有14例符合BICE临床特点,男8例,女6例,平均发病年龄13.8±5.6个月.GE症状轻微,惊厥,无热或低热,发作持续时间短,惊厥发作多在病程的前3d,无频繁发作.血生化、头颅CT及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正常.出院后随访1~3年,均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轻度胃肠炎可以伴有无热惊厥,惊厥形式均表现为强直一阵挛发作,发作次数少于3次,无复发,预后良好.

    作者:刘忠勇;符卫民;陈英;陈永慧;李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及转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及其转化的生物特性.方法 取家兔晶体前囊膜经胰酶消化后,行过滤离心,获取分散的晶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观察其生长转化.结果 晶体上皮细胞经体外培养,能够生长、繁殖并传代,第三代后出现转化.结论 晶体上皮细胞体外生长良好,并二代后以作为晶体上皮细胞进行其生物特性的研究.

    作者:刘玉姬;方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两上肺叶纵隔型肺癌X线分析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的X线诊断征象和间接征象.方法 对8例纵隔型肺癌患者X线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纵隔型肺癌实际上是中央型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好发于两上肺叶,病灶紧贴于纵隔上.结论 病变来源于纵隔的纵隔型肺癌很易被误诊为纵隔肿瘤,应加以注意分析鉴别,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罗新忠;刘小华;曾新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瘫痪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附22例报告)

    目的 总结瘫痪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990~2007年收治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腰腿疼消失.结论 患者一旦确诊瘫痪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宜尽快手术.

    作者:朱小明;肖庆裕;刘申;彭东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三氧化二砷在恶性血液肿瘤的实验研究进展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俗称砒霜,是一种白色无机砷化物.20世纪70年代,砷剂治疗白血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王婷;双跃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外科脓毒症的治疗研究

    目的 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技术,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40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加例.研究组为HVHF治疗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研究组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高容量血液滤过,置换量3000~4000ml/h,均以前稀释方式输入,血流量250~300 ml/min,每天连续进行10~12h.于HVHF治疗后24、48、72h各时间点分别行APACHEⅡ评分,并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下降,研究组治疗后48、72h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比较,研究组APACHEⅡ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HVHF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仅HR显著降低,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HVHF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并通过对内环境调节,从而对多个器官起到支持作用,有益于减轻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改善预后.

    作者:陈海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孕胎儿四维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中孕胎儿四维彩超检查的重要性及操作程序.方法 按照常规的检查顺序,应用多个切面对孕周20~26周的胎儿进行四维彩超检查.结果 对6878例中孕期妇女进行四维彩超检查,检出110例胎儿畸形,其中颅脑、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7例,胎儿水肿综合征24例,心脏畸形20例,消化系统畸形14例,单脐动脉6例,肢体畸形5例,唇腭裂5例,下腹部肿块2例,多发性畸形3例,膈疝2例,泌尿系统畸形2例.超声结果与追踪结果相符.结论 中孕胎儿四维彩超检查是围产期检查中的重要手段,对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减少畸形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危佳;章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ATP法体外药敏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ATP法体外药敏实验对临床化疗用药是否具有指导作用.方法 对56例不能切除晚期乳腺癌病人通过ATP法体外药敏实验指导临床化疗用药作为研究组,对56例不能切除晚期乳腺癌病人未通过ATP法体外药敏实验而以传统临床用药(CAF方案)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作6周期(1周期为21d)的治疗后进行临床比较.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49%,在缓解症状、缩小肿瘤、降低乳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CEA、CA15-3等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1年以上生存时间为83%,对照组1年以上生存时间为6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法体外肿瘤细胞培养+药敏试验对晚期乳腺癌化疗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王小平;邓觐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两种三联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左氧氟沙星联合枸橼酸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两种三联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6例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给予枸橼酸铋雷尼替丁(400mg)+左氧氟沙星(0.2g)+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左氧氟沙星(0.2g)+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口服.疗程7d,观察两组HP根除率.结果 观察组HP根除率为89.2%,溃疡愈合率为82.4%:对照组HP根除率为87%,溃疡愈合率为91.75%.两组比较,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枸橼酸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两种三联用药治疗HP感染根除率高,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曹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氨基酸加入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透析患者超滤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腹透降压纠正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等)加静脉营养,治疗组使用常规治疗并腹透液中加用氨基酸.观察6个月,研究期间观察每日超滤量、体重、每月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肌酐尿素氮、血脂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生化指标以及蛋白氮呈现率、体重指数、前臂肌围、三头肌皮皱厚度等.结果 治疗组透析3个月后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然后保持在稳定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每日超滤量增加,SGA评分好转,营养指数上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透析液中加入氨基酸可以增加超滤,纠正营养不良,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魏小昌;胡英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胎头深部固定剖宫产术两种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新式宫剖产术中胎儿头深部固定者选择取头及足位内倒转娩出胎儿的利弊,以期减少或减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因相对性头盆不称试产失败儿头深定剖宫产术4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足位内倒转娩出胎儿组并发症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中儿头深者定选择足位内倒转娩出胎儿并发症少.

    作者:刘霄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硬膜外无痛分娩对泌乳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分娩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自愿接受无痛分娩镇痛者2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等条件,未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20例为对照组.观察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的影响.结果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泌乳素的改变观察组分娩前后24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泌乳始动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效果观察组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不仅效果确切,能够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而且对新生儿无影响,对产妇泌乳无影响,甚至有促进PRL分泌的倾向,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陈莉丽;李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HMGA1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由Goodwin等[1]于1973年首次在牛胸腺细胞中发现,它是细胞核内一类水溶性强、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现高迁移率的小分子蛋白质.

    作者:杨霞;李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