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时期全肺灌洗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兔的血气和病理干预效果

曾剑儿;雷建平;李光明

关键词:平阳霉素, 肺纤维化, 灌洗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全肺灌洗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兔的血气和病理干预效果,以明确全肺灌洗治疗的效果及灌洗时机的选择.方法 将兔随机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气管内灌注2ml生理盐水,模型组和实验组一次性灌注平阳霉素进行模型复制,而后各组在不同时期全肺灌洗,在第6周末对比各组血气和病理差异.结果 (1)动脉血氧分压:模型组、14d组、21d组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2)肺纤维化: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 早期灌洗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兔可以显著提高动脉血PO2,且可一定程度减轻肺纤维化,延缓病情的进展.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羊膜在眼科中的应用

    羊膜来源于胚胎,是一种透明、无神经、血管和淋巴管且具有韧性的组织.20世纪初,临床上早应用羊膜于烧伤和溃疡面的修复.只是当时应用的并不是单纯的羊膜,而是含有羊膜的胎膜.随后,羊膜逐渐应用于脑外、腹腔外、妇产科,直至20世纪40年代DeRoth将羊膜用于结膜缺损的治疗,开启了羊膜应用于眼科的历史.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羊膜在眼科的应用发展缓慢,当Kim和Tsen将保存的羊膜成功用于角膜表面的重建后,羊膜在眼科的应用才加速发展起来.

    作者:魏庆华;石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目的 分析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方法 收集我院2004~2008年20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均行CT扫描.结果 单侧疵肿16例,其中额颞顶部14例,颞枕顶部3例,双侧血肿3例,其中双侧额颞顶部8例,双侧颞枕顶部2例.结论 CT检查能及时准确诊断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对减少临床误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伟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ERCP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禁食6h,在全麻或镇静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镜下治疗.结果 诊断性ERCP逐渐转向较多的治疗性ERCP,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扩大.结论 治疗性ERCP是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

    作者:李想;徐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抚触教育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新生儿抚触可让大量良好、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婴儿的大脑,促进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提高宝宝的情商和智商.

    作者:饶水清;黄晓英;饶贞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2例报告)

    目的 了解儿童肝母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12例均经CT腹部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5例在B超检查,后经CT扫描,1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中,单发性9例,3例为多发结节肿物,其中1例较弥漫.肝母细胞瘤大多表现为肝内单个球形或分叶状融合的实性肿块,肿物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可不均等或呈弧线形、网格状强化,CT值上升约45Hu左右.4例肿瘤有钙化.全部病例肿瘤以外肝实质正常,9例边界清晰,3例见包膜完整.1例腹膜转移.淋巴结均未见转移.结论 CT扫描是儿童肝母细胞瘤有价值影像检查方法之一.CT平扫及增强对病灶定位定性较准确,不仅能为临床提供诊断的影像依据,还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

    作者:肖红卫;林忠海;邱勇;杨乐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隙感染、脊柱不稳及畸形的治疗检验.方法 2005年3月~2008年11月,采用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脊柱畸形及不稳8例.结果 8例病例皆获随诊,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病人腰腿痛消失,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椎间隙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脊柱畸形及不稳能直接较彻底的清除病灶,较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椎间融合率高.具有迅速解除症状,缩短疗程,手术安全可靠.

    作者:李广海;肖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20),阳性对照组(B组,n=20)以及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n=20).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采用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注射液每12h重复腹腔注射,并于术后0、6、12、24、48、72h分别取尾静脉血2ml,采用RT-PCR和ELISA检测外局血单核细胞中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B组脓毒症大鼠在6h后开始升高,24h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至72h时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仍高于0h(P<0.01);C组变化趋势与B组相同,24h达到峰值,但各个时间点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

    作者:梁宇锋;谭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寰枢关节脱位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枢关节脱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寰枢关节脱位患者行X线、常规CT检查.11例行螺旋CT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多层面重建(MPR)法及2例行MRI检查.结果 寰枢关节半脱位10例,可疑脱位4例,全脱位3例,旋转脱位3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寰枢关节脱位的主要方法,具有确诊的临床价值,而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SSD)法显示脱位征象更清楚、直观.

    作者:胡俊松;刘刚;杨志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清AFP与胃癌临床病理间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AFP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增强对血清AFP阳性胃癌的认识.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我院2008年1月~9月收治的152例胃癌患者血清AFP值,观察AFP阳性胃癌与AFP阴性胃癌临床病理间的差异.结果 胃癌患者中血清AFP阳性的表达率为14%,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及直径在血清AFP阳性与阴性胃癌间无显著差异(P>0.05);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肝转移在血清AFP阳性与阴性胃癌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AFP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殊,恶性程度高,易出现淋巴结、肝转移.AFP应作为胃癌患者术前的常规检查.

    作者:彭志强;熊建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aveolin-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前后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AL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A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 65例初治组AL患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2.31±3.62)%、平均荧光强度(69.88±21.17),分别较10例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77.50±1.76)%、平均荧光强度(289.87±7.92)明显下降(P<0.01):38例AL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3.03±3.87)%与初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平均荧光强度(152.74±25.81)较初治组明显升高(P<0.01).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平均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的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且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后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较初治时有所恢复,提示Caveolin-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AL患者预后有关.

    作者:程荣辉;张荣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肿瘤疼痛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据资料统计,肿瘤患者睡眠障碍占肿瘤患者的23%~61%,而疼痛又是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睡眠障碍患者常因睡眠不足而疲惫不适,使疼痛体验更为强烈,自我效能降低,影响病人治疗情绪,进而影响疾病转归和生存质量.

    作者:李庆萍;杨萌;马熙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产后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排便次数减少,伴随大便干结和排便困难.粪便在肠腔内长时间停留,还可引起腹胀和腹痛,并可引起异常发酵、腐败,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素[1];毒素过度吸收入血可引起全身损害,导致机体新陈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及微量元素不均衡.产妇产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便秘,表现为肠蠕动减弱、腹胀及排便功能障碍,给产妇的进食、睡眠、情绪、母乳喂养及康复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产妇的痛苦.为探讨如何预防及护理产妇便秘,现综述如下.

    作者:黄菊英;汤满桔;胡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30例儿童口腔急症的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口腔急症的发病特点.方法 收集急症病例230例,记录年龄、性别、类型、发生部位,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急症性质存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龋源性疾病所占比例高,唇及面部等暴露部位易受创伤.结论 对于儿童口腔急症,应结合各年龄组的发病特点,宣传教育、预防和早期治疗.

    作者:刘蔚;马行健;胡翰青;陈昶;李明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改良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45例反《牙合》的体会

    目的 总结改良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矫治反<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45例反<牙合>病人应用改良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病人按时复诊并及时调整.结果 45例反<牙合>病人经过6个月的矫治反<牙合>均能解除,大部分病人1年后复诊未复发.结论 反<牙合>病人应用改良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可获得良 好效果.此方法具有疗程短,制做简单,配戴方便等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易军;谢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颈横动脉颈浅皮支轴型筋膜皮瓣临床应用

    目的 寻求质地和色泽与颈面部皮肤相似,具有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一次转移完成的轴型筋膜皮瓣修复颌面颈部缺损的方法.方法 在14例28侧尸体标本上从颈横动脉起始端注入红色乳胶,在直视放大镜和手术显微镜下追踪解剖观察颈横动脉颈浅皮支的走向和分布,发现其终末支在锁骨下胸前区、上臂前后外侧近3/5、项根部肩胛骨上缘范围内在深筋膜层与胸肩峰皮动脉、胸廓内动脉皮肤穿支有丰富的吻合形成广泛血管网.临床应用以颈浅皮支浅出点为旋转轴点,在上述范围内切取含完整深筋膜的轴型皮瓣,即时转移修复严重颈部瘢痕挛缩颌面颈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93例,大切取面积27×14cm,皮瓣完全成活,修复后外观形态良好,颌(颏)颈角逼真,功能恢复.结论 以颈横动脉颈浅皮支为轴型血管,在颌面颈缺损邻近范围可切取足够组织量的筋膜皮瓣修复缺损.

    作者:杨晋杰;游世祥;谭建岗;余雪明;林志铭;王晓君;周开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例鱼胆中毒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鱼胆中毒与鱼胆汁中的所含胆酸、胆汁毒素、氰化物对细胞的损害及组织胺类物质致敏有关,以肝肾中毒为主,并可致多脏器衰竭.

    作者:许爱群;游婉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P)是以黄斑中心区及其附近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为特点,伴出血,严重影响视力[1].其病因不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采用静脉给予光敏剂Visudyne,然后用低能量的激光照射病变部位,通过破坏新生血管达到封闭的一种方法[1].

    作者:徐美芳;段立新;张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的临床特征,为早期准确诊断SALS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SAL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ALS平均发病年龄52.4岁,30岁以前和75岁以后发病少见,男女发病比例5∶3.SALS在临床上隐袭起病居多,但也可呈亚急性起病.上肢远端乏力或肌肉萎缩为常见的起病症状,其发展一般从起病部位水平或垂直的累及邻近的运动神经元.并发呼吸肌麻痹是SALS常见的死因.SALS的诊断仍然主要依靠临床表现.EMG检查对确诊SALS的病变范围和诊断无临床表现的隐匿损伤部位有重要意义.MRI检查对鉴别颈椎病及脊髓压迫症、脊髓肿瘤和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结论 SALS以中年发病为主,男性多见,其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EMG和MRI检查对SAL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云珠;徐仁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6例子宫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对病理证实的6例子宫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发生于绝经后的老年女性,超声表现为高回声,内未见血流信号,边界清晰,后方回声衰减.结论 子宫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及临床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易春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31例女性急性右下腹痛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上将女性右下腹痛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0~2006年女性因急性右下腹痛误诊为阑尾炎而施行手术的31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1例误诊中,妇科急症16例,其他15例.结论 造成误诊主要原因:医生对妇科急症认识不足.

    作者:叶锋;石志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