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邓春涟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旁减)是临床少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手足搐搦和癫痫样发作.易误诊为癫痫而长期延误治疗.
作者:朱志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典型的异位妊娠容易诊断.卵巢妊娠为少见的一种异位妊娠.发病率为1:7000~1:50000,占异位妊娠的0.5~3.0%.异位妊娠发病时间常在停经早期.此时因为无停经史而被误诊,以至在疾病的后期才诊断明白,不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且给生命带来威胁.所以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下面报道1例卵巢妊娠破裂患者的发病经过.
作者:钟立新;赵丽;刘圆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以便早期诊断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9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183例60岁以上的SAH病人的临床表现、DSA、治疗及预后.结果 行内科保守治疗的115例中,痊愈36例.好转41例,死亡12例,未愈26例.行外科夹闭手术的64例中,痊愈54例,好转4例,死亡3例,未愈3例:行栓塞治疗的4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老年人SAH女性较男性发病要高;病因仍以动脉瘤破裂常见,其次为烟雾病.DSA检查为其寻找病因好手段.外科治疗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病人比较,前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后者低.
作者:张丽;李玉莲;万慧;胡火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多枚克氏针经皮撬拔复位固定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于2000~2007年对35例跟骨骨折采取在C臀X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撬拔复位交叉固定,术后U形石膏固定,6周后拔除克氏针.不负重行踝关节功能锻炼,8~10周下地行走.结果 随访6~18个月,30例足外行正常.踝关节活动良好,BOHLER角正常,2例足外形欠佳,3例BOHLR角缩小,优良率91.4%.结论跟骨骨折经皮撬拔复位可以较准确恢复BOHLER角,多枚克氏交叉固定及与距骨同定可得到可靠固定,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舒敏锐;肖保卫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护理操作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功,也是医院管理年和等级医院评审考核的项目之一.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对临床护理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为落实<伞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技术项目考核要点>,护理部多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考核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不少的护士存在着以下问题,现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匡玉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80 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予以普伐他汀片10mg qd口服,12周为1个疗程.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12周后患者血脂、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CD63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4、12周后患者血脂TC、TG、LDL-C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伴高且旨血症患者具有降脂和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应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志坚;林扬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碘化油、泛影葡胺和非离子型有机碘造影剂(碘海醇)在诊断因子宫异常、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4.3万例不孕症妇女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随机抽取碘化油、泛影葡胺和碘海醇行HSG术各150例进行影像质量、副反应(过敏,呕吐、腹痛)及逆流、造影结果和方便程度作出对比分析.结果 在影像质量和造影诊断结果方面三者无显著差异.检查后出现的过敏、呕吐、腹痛、呛咳,方便程度非离子型有机碘造影剂优于其它2组.结论 非离子型有机碘造影剂副作用少安全.患者所受痛苦小,有推广价值.
作者:吴晓红;张利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44例FAB分型为ALL的患儿骨髓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44例ALL巾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32例,占72.7%.T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8例.占18.2%,T/B双表型4例,占9.1%,其中在B-ALL中CD19(100%)敏感性高,cCD79a特异性强.明显高于cCD22(31.25%,P<0.05);在T-ALL中CD7(100%)和cCD3(100%)敏感性高,cCD3特异性强;HLA-DR、CD34、CD38等非系列相关抗原在儿童ALL中均有较高表达.ALL伴髓系抗原表达22例.主要表达CD33、CD13.结论 儿童 ALL以B-ALL为主.CD19和cCD79a是B-ALL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CD7和cCD3是T.ALL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儿童ALL具有较高的CD34、CD38和髓系抗原表达.
作者:黄正刚;吴星恒;刘赟;武志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技术在体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实施放疗的体部肿瘤患者70例.50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20例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采用魔十字技术CT定位.通过TPS计算出肿瘤币心相对于魔十字的三维坐标及零位源皮距进行治疗摆位.于放射治疗疗程中段观测零位源皮距并与首次放疗时的零位源皮距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放疗位置精确度的影响.结果 50例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为21例,20例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为2例.两种固定方法对零位源皮距(即Y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体部肿瘤患者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加胸腹网膜联合体架固定体位技术优于单纯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精确度更高.
作者:黄焱秋;周春骏;余忠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德国贝朗公司提供的补片为68例腹股沟疝患者施行无张力修补术,观察伤口疼痛、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近期效果良好.术后早6h、迟2d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平均6d.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排异反应、阴囊血肿等手术并发症.4例术后第1d感切口疼痛应用度冷丁后缓解.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复发,另l例患者于3个月后出现同侧股疝.结论 人工网片植入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具备复发率明显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张奎林;杨萍;丁义;黄玉海;何世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 ,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重度上睑下垂患者28例38只眼行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手术方式:无眉下辅助切口,术中利用眼睑拉钩,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形成的额肌瓣蒂部宽大.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疗效.结果 28例38只眼除1例2眼因Bell现象阴件基本矫正外,27例36只眼均获良好矫正.所有病例术后3~6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睑裂闭合不全,但均未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术式设计有理论基础,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可靠.
作者:张向荣;高桂平;付新元;王毓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HPV16、18早期蛋白E9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40例慢性宫颈炎及40例正常官颈组织中HPV16、18E6蛋白表达.结果 癌组中E6的阳性率为68%(34/50),慢性宫颈炎中5%(2/40),正常官颈组织中均为阴性,良恶性组HPV16、18E6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HPV16、18E6感染与本地区宫颈癌病因学密切相关.E6单抗可作为预测HPV16、18感染及判断早期宫颈癌的标记之一.
作者:叶芳萍;郑建红;张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甲下外生骨疣的治疗体会.方法 收集了我院1988年以来收治的5例甲下外生骨疣,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进行了介绍.本组病例均不同程度误诊数月至数年.甲下外生骨疣是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切除骨疣时必需同时切除连着处部分正常骨是保证术后不复发的关键,同时应尽量修复甲床以防止新甲畸形.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甲下外生骨疣应该细心观察和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杨强;谢筱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患者睡眠结构变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多导睡眠图对53例脑卒中后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相关睡眠参数.结果 脑卒中后与对照组比较多项睡眠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后患者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人睡后醒觉次数增多,睡眠效率低,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和REM活动度减少.结论 脑卒中后患者睡眠结构发生改变,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差.REM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时间和REM睡眠活动度是评估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客观参数.
作者:刘昊;尉飞;郭崇伦;罗新明;张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血液透析病人长期面临着疾病的折磨,加上经济压力巨大、家庭角色转变、社会价值降低等原因,患者常产生抑郁、焦虑、幻想、恐怖等情绪反应,出现一系列躯体及心理障碍.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密切相关.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因果关系[1].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躯体症状和心理问题治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使患者采取积极状态.主动配合治疗,作者对血透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干预.采取相应护理埘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桂莲;许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SCT影像表现及重建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已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问盘突出症并在术前进行SCT检查的165例病人的S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影像学表现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SCT及重建技术诊断与手术的符合率为97.3%,椎间盘边缘突出软组织影发现率100%,硬膜囊受压移位125例,神经根受压移位增粗108例,有神经根淹没水肿者64例.伴有许莫氏结节者20例,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者36例.结论 SCT扫描结合重建技术(MPR)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国良;刘伟萍;谢礼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MRI对早期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早期脊柱转移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20例获得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原发瘤与转移部位之间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转移部位的胸腰椎多见74%(15/20).MRI对骨质破坏椎管受累62.5%.10.7%椎管软组织内均未见明显肿块.结论 胸腰部脊柱是转移瘤好发部位,且先侵犯椎体及附件.常规X线,CT对大多数转移瘤能够作出诊断,而MRI能更早地显示其难以发现的早期轻微骨质破坏改变,敏感性明显高于前两者.
作者:舒茂松;邱贵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翻身二切口二野清扫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6月,对100例食管中下段癌患者施行翻身二切口二野清扫术,疗效满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住院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11例.结论 翻身二切口二野清扫治疗食管中下段癌可以彻底切除肿瘤,防止残留,可以彻底清扫胸部及腹部淋巴结,胸部更好暴露减少胸部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了食管癌治愈率及远期生存率.
作者:楼杨勇;罗清泉;徐旭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体重180~210g,随机分成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和模型组10只.分离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后,在肾动脉上方约1cm处,将7号注射针头与腹主动脉一起结扎,然后抽出针头.术后应用超声诊断仪连续检测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7周后处死大鼠,取出并解剖心脏,计算HW/BW、LVW/BW,并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和纤维化程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造模4周后,模型组IVSTd增加(2.34±0.11vs1.631±0.21,P<0.05,mm),LVPWTd和LVDd差异不显著(P>0.05):造模7周后,模型组IVSTd(2.4±0:03vs1.87±0.21,mm)、LVPWTd(2.52±0.24vs1.77±0.17mm)和LVDd(6.83±0.28vs4.50±0.19mm)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假手术组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解剖发现,模型组心脏明显大于正常组,左心室增厚显著.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细胞排列不整齐、间质纤维化明显.结论 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造模7周可以成功建立心肌肥厚模型.
作者:张淑华;葛郁芝;冯莉莉;吴志婷;胡朗吉;罗骏;杨涛;潘淑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护士临床实习是结束院校课堂学习,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手术室对实习生来说近似陌生,不同于病房的环境,其工作节奏快,抢救过程紧张,人员复杂,器械设备多,无菌技术严,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高节奏的特殊科室.现将笔者在手术室带教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钟社兵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