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在胸外科临床初期的应用体会

杜强;占胜福;张福庆;叶旸;纪刚;余燕傧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 胸外科疾病,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5月以来应用VATS诊治的31例胸部疾病患者的I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诊断符合率为100%,除恶性肿瘤者外均无复发.结论 应用VATS诊断和治疗胸外科疾病,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如能正确选择适应症,具备相应条件的基层医院均能常规开展.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去表皮菱形组织瓣转移充填保乳术后缺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组织缺损的充填方法.方法 应用去表皮菱形乳腺组织瓣与局部血清及纤维蛋白渗出充填治疗乳腺癌保乳术时切除肿瘤后造成的组织缺损.运用保护组织瓣的解剖血运特点,将组织瓣转移、缝合,作为支撑组织,结合纤维蛋白渗出机化,保证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外形.结果 21例患者随访2年,形态良好,患者满意.结论 该术式是矫正乳腺癌保乳术术后畸形的较好方法之一,效果确切.

    作者:郭翔取;张利群;徐胜昔;石颖芳;万慧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自愿参加的原则,将543例病人分为健康教育组246例,非健康教育组297例.由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健康队伍,通过老协等开展讲座、咨询,下乡义诊等形式的健康教育,并长期跟踪随访观察.结果 参加健康教育组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件的下降.结论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抗高血压降压是第一阶段,也是重要的阶段;控制老年高血雎患者的血压,可以预防重要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心脑病变所致死亡的危险.

    作者:刘启寿;刘景群;曾德初;黄小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0例初步报告

    目的 总结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0月,1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65.8岁;回肠新膀胱术9例,Bricker术1例.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5h(5.5~11h),术中平均出血量210ml(150~400ml).术后3~4d恢复肠蠕动.1例出现术后尿漏,引流6d后停止.未出现感染、肠粘连和出血等并发症.平均随访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术后排尿基本正常.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傅斌;王共先;曹润福;陈卫民;孙庭;陈庆科;崔苏萍;冯亮;孙翔;习海波;刘通;匡仁锐;钟柯兆;谢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的护理对策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青光眼的新的手术方式,主要是利用内窥镜技术联合520倍频激光直接光凝睫状突,使房水产生减少,从而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

    作者:万明玉;周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采血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 了解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增强采血人员的防护意识.方法 对10名采血操作人员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采血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42人次,其中血液接触27人次占64%,针头刺破皮肤8人次占19%,皮肤擦伤5人次占12%,化学因素2人次占5%.结论 应强化采血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减轻职业暴露的危害.

    作者:阮蓬英;段国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头颈肩网膜在上胸部野放疗中应用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头颈肩网膜在固定上胸部野放疗中的价值,并比较常规用真空袋固定方式的优劣性.方法 将我院放疗科的20例上胸部野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使用真空袋固定组和使用头颈肩网膜同定组.摄取10×10cm大小前野和侧野定位参照图像和定位验证图像,测量相同解剖参考点到野边界之间的距离.结果 与常规使用真空袋固定组比较,使用头颈肩网膜固定组町明显减少上胸部野放疗中前后方向、头脚方向和三维摆位误差及≥5mm三维移位丛集率(P<0.05),但未减少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P>0.05).结论 头颈肩网膜固定上胸部患者放疗的摆位效果比常规使用的真空袋固定法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应惟良;曹舜翔;丁生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晚期胸食管瘘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积极外科治疗在晚期胸食管瘘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积极外科治疗晚期胸食管瘘患者的治疗经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11例手术患者痊愈;1例恢复经121进食,但有慢性脓胸.结论 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喻东亮;周琼;王一明;吴永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全麻开胸病人术后排痰方法综述

    全麻开胸病人术后因肺功能受损、呼吸道黏液分泌紊乱和清除障碍(多数研究观察到麻醉期间以及手术后气管纤毛运动速率下降.纤毛清除率降低)[1],有明显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稠,加之病人术后疼痛、麻醉镇痛泵的使用造成咳嗽无力,因而容易并发肺不张和肺炎[2,3].

    作者:袁小兰;叶英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患者初步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ADV)与拉米夫定(LAM)联合治疗和ADV单药治疗LAM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LAM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4)予以ADV与LAM联合治疗,B组单独朋ADV治疗.分别在12、24、36、48周观察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再次发生病毒学突破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48周时,A、B两组间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及血清转换率,再次发生病毒学突破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A、B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ADV单药及ADV与LAM联合用于LAM耐药HBeAg(+)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同时ADV与LAM联合治疗效果优于ADV单药治疗,并可明显减少病毒学突破,提高血清学转换率,安全性好.

    作者:谭英;吴锦瑜;高素香;杜美英;陈志勇;黄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调查与对策

    医院血源性感染已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的关注.笔者对本院手术室46例护士血源性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与控制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冬霞;饶为轩;郑琴;方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心衰32例

    目的 总结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休息、限盐、强心、利尿(氢氯噻嗪)及扩血管治疗,治疔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8周后判断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67.8%,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樊考林;王和平;陈文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改良外踝上动脉岛状皮瓣在足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应用改良外踝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上述方法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共28例.结果 2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皮肤1~2cm皮肤坏死,皮瓣大面积16×9cm,小6×4cm,随访6m~2y年,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此种皮瓣手术简便,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踝、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理想方法.

    作者:李军;万海武;余建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卜件心动过速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初始剂量5mg快速静脉推注,如无效逐渐递增至10mg,15mg,20mg.结果 20例复律,1例末复律,不良反应轻微,均为一过性.结论 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季雪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I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原发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及Topo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1)78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28.2%、38.5%和52.8%.(2)P-gp和GST-π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TopoⅡ表达与肿瘤大小、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P-gp和GST-π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gp和TopoⅡ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GST-π和TopoⅡ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1)部分乳腺癌患者体内原发存在耐药基因,对抗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2)乳腺癌化疗前检测耐药基因P-gp、GST-π与TopoⅡ,对肿瘤的化疗药物选择具有指导作用,对判断预后及研究耐药逆转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周建伟;邓觐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凡与性行为、性接触密切相关的各种传染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STD).近些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的蔓延,女性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而且发病年龄提前.

    作者:叶筱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我院中心药房退药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 为加强药品管理,减少临床退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1~3月的退药申请单,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和退药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较多的为妇科及肿瘤科,占退药次数40.47%与22.39%.退药原因录入错误占43.54%、更改医嘱占14.39%、患者用药不依从性占12.55%.录入错误与更改医嘱两者相加退药总数的57.93%.退药品种以抗生素居首.结论 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退药行为,降低退药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江莉;龚福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0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原发性骶骨肿瘤少见,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骶骨肿瘤的主要手段.由于肿瘤部位深在,四周解剖关系复杂,肿瘤血供丰富,本手术有术中出血量大、术后伤口易发生感染及伤口不愈合等缺点.

    作者:叶艳华;邓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去白后混合手工血小板的质量监测及其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混合手工血小板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混合手工血小板进行白细胞过滤,观察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红细胞数的变化.对患者进行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浓缩血小板的质控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多人份混合浓缩血小板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为69.8%,血小板回收率为87.5%;滤白后的混合手工血小板的临床使用有效率为90%,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滤白后的混合手工血小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值得向临床推广.

    作者:后平钦;吴红;马宏伟;苗燕平;李国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江西省农村地区饮食与胃癌关系的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江西省农村地区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胃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西中北部地区共7个乡镇40岁以上居民共40508人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从1995年6月1日随访至2002年12月31日.对资料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7年多期间,共获得胃癌病例134例(男89例,女45例),胃癌发病密度为48.9/10万(男为63.96/10万,女为32.49/10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的发病也显著增加,其中经常喝酒RR=6.509,95%CI为2.591~16.350.P<0.01、经常吃咸鱼腊菜RR=4.956,95%CI为1.086~22.626,P<0.05、坚持每天吃早饭RR=0.117,95%CI为0.083~0.166.P<0.01.结论 经常吃成鱼腊菜以及经常喝酒为胃癌的危险因素,而坚持每天吃早饭则为胃癌的保护因素.

    作者:乐萍;陈修文;梅家模;朱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脐静脉推注催产素联合卡孕栓与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脐静脉推注催产素联合卡孕栓与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分成3组,A为试验组,脐静脉推注催产素20Iu+20ml生理盐水,同时肛塞卡孕栓1枚,并含服米索前列醇1~2片;B为对照组1肌注或静滴催产素20Iu(从莫非管内加入);C为对照组2,静注催产索20Iu,B组及C组在胎盘娩出后肛塞卡孕栓1枚与含服米索前列醇1~2片.结果 3组胎盘娩出时间比较:A组比B组及C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3组胎盘娩出不完整及探查官腔儿率比较:A组比B组及C组差异显著(P<0.05);3组产后2h出血比较:3组产后出血量A组比B组及C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A组较B组及C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降低10.4%(P<0.05).结论 对既往有人流史、引产史、分娩史,尤其对同时有并发症的孕产妇,在胎儿娩出断脐后行脐静脉推注催产素,并同时联合应用卡孕栓与米索町缩短胎盘娩出时间,促使胎盘完整娩出,减少探查官腔几率.预防胎盘性产后出血.

    作者:熊冬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