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熊真如
目的 介绍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道残石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3年来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道残石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病例中胆残石取净者20例,胆残石未能取净者1例.全组无重大并发症.结论 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道残石不仅能降低结石残留,避免病人多次手术,而且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胡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我院于2006~2008年治疗骨不连18例,均取出初始内固定,清理骨折断端纤维肉芽及硬化骨,打通闭塞的髓腔,重新内固定;均采用锁定钢板,并自身骼骨植骨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2个月;根据X片均达到临床愈合时间 3.6~6个月,平均4.5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骨不连同定牢固,疗效满意,能减少关节僵硬、关节病的发生.
作者:舒敏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62例74眼,随机分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A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组B,术后随访5~36个月.结果 A组37眼中2眼复发,复发率为5.41%,其中复发件胬肉6眼中有1眼复发,复发率为16.67%;B组37眼中12眼复发,复发率为32.43%,其中复发性胬肉4眼中有3眼复发,复发率为75%.A组与B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简单易行,复发率低,疗效确切,是治疗原发性和复发性胬肉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向荣;廖洪斐;黎钢;刘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休息、限盐、强心、利尿(氢氯噻嗪)及扩血管治疗,治疔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8周后判断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67.8%,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樊考林;王和平;陈文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全麻开胸病人术后因肺功能受损、呼吸道黏液分泌紊乱和清除障碍(多数研究观察到麻醉期间以及手术后气管纤毛运动速率下降.纤毛清除率降低)[1],有明显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稠,加之病人术后疼痛、麻醉镇痛泵的使用造成咳嗽无力,因而容易并发肺不张和肺炎[2,3].
作者:袁小兰;叶英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卜件心动过速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初始剂量5mg快速静脉推注,如无效逐渐递增至10mg,15mg,20mg.结果 20例复律,1例末复律,不良反应轻微,均为一过性.结论 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季雪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e obstme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并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s,PIC窗)为切换点转换通气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4月~2007年4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监护病房(RICU的36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PSV+PEEP),随机分为观察组(H组,n=18)和对照组(C组,n=18),H组在PIC窗出现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机:C组在PIC窗出现后继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并逐渐减SIMV频率及PSV水平至脱机.观察2组的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入住RICU的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H组的有创机械通气和总机械通气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P<0.05),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缩短了入住RICU的时问(P<0.05);2组的再插管率和病死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对于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以PIC窗为切换点,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熊宇;贺慧为;马琳;陈国华;张伟;余晶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对重建钢板与骨圆针加钢丝袢内同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将195例锁骨骨折分为重建铜板组(A组84例)和骨圆针加钢丝袢组(B组111例),对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A组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重建钢板同定的效果优于骨圆针加钢丝袢固定.
作者:黄海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自愿参加的原则,将543例病人分为健康教育组246例,非健康教育组297例.由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健康队伍,通过老协等开展讲座、咨询,下乡义诊等形式的健康教育,并长期跟踪随访观察.结果 参加健康教育组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件的下降.结论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抗高血压降压是第一阶段,也是重要的阶段;控制老年高血雎患者的血压,可以预防重要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心脑病变所致死亡的危险.
作者:刘启寿;刘景群;曾德初;黄小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I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原发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及Topo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1)78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28.2%、38.5%和52.8%.(2)P-gp和GST-π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TopoⅡ表达与肿瘤大小、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P-gp和GST-π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gp和TopoⅡ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GST-π和TopoⅡ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1)部分乳腺癌患者体内原发存在耐药基因,对抗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2)乳腺癌化疗前检测耐药基因P-gp、GST-π与TopoⅡ,对肿瘤的化疗药物选择具有指导作用,对判断预后及研究耐药逆转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周建伟;邓觐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地震作为世界性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已经引起地震发生各国的高度重视.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颅骨钻孔引流术在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 应用颅骨钻孔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方法选择性治疗硬膜外血肿38例.结果 对38例硬膜外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除早期1例术后血肿增大,接受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治愈.结论 颅骨钻孔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经济、疗妓佳等优点.
作者:熊飞龙;肖小军;沈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C型骨折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7年8月收治的42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效果,并分析产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8个月~4年,平均21个月,参照shellDollnle疗效标准,优14例,良15例,一般6例,差7例.结论 骨折粉碎程度和能否有效的坚强内固定是影响疗效的根本原因.改善内固定的稳定性和弥补骨缺损,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邢跃刚;崔文锋;孙宝群;杨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并观察抗凝、溶栓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76例拟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测量其下肢深静脉管径、血栓大小范围,观察血流变化,检测静脉瓣功能并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后本组病例症状均缓解,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栓状况均有改善.结论 本病一经确诊,应及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
作者:饶文康;王洁萍;胡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睡眠质量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睡眠障碍常导致躯体和精神不适、体力不支、免疫功能下降.研究标明.8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睡眠障碍[1].
作者:廖朝晖;洪金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组织缺损的充填方法.方法 应用去表皮菱形乳腺组织瓣与局部血清及纤维蛋白渗出充填治疗乳腺癌保乳术时切除肿瘤后造成的组织缺损.运用保护组织瓣的解剖血运特点,将组织瓣转移、缝合,作为支撑组织,结合纤维蛋白渗出机化,保证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外形.结果 21例患者随访2年,形态良好,患者满意.结论 该术式是矫正乳腺癌保乳术术后畸形的较好方法之一,效果确切.
作者:郭翔取;张利群;徐胜昔;石颖芳;万慧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C型臂X线机,简称C臂机.C臂机在给临床医学带来重要诊断依据的同时,也给操作中的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辐射危害,因此医护人员做好X线防护很有必要.现介绍我院在这方面的经验,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丽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付麻风病基本消灭前后两阶段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查阅我院麻防科统计资料和麻凤病患者病历.结果 麻风病基本淌火后发病年龄升高,多菌型病例比例升高,新病例呈散在分布,确诊时病期缩短,畸残率未下降.结论 在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不能放松警惕,要加强麻防人员的培训,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作者:曾剑荣;黎琼;徐赛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6例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病例.结果 106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终确诊94例,确诊率88.7%;感染性疾病65例(61.3%),其中普通细菌感染47例,占72.3%(47/65);败血症24例,占36.9%(24/65);结核感染7例,占10.8%(7/65);非感染性疾病29例(27.4%),结缔组织疾病有19例,占65.5%(19/29):其中成人still病7例,占36.8%(7/19);肿瘤性疾病7例,占24.1%(7/29);出院时仍未确诊12例,占11.3%(12/106).结论 FUO的病因巾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远高于非感染性疾病,其中败血症病例数占第一位;而非感染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疾病的发病率高.经详细而全面的临床资料采集和分析,大部分不明原因发热可以确诊.
作者:蔡洁;陈念;王瑞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5月以来应用VATS诊治的31例胸部疾病患者的I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诊断符合率为100%,除恶性肿瘤者外均无复发.结论 应用VATS诊断和治疗胸外科疾病,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如能正确选择适应症,具备相应条件的基层医院均能常规开展.
作者:杜强;占胜福;张福庆;叶旸;纪刚;余燕傧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