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敏锐
目的 验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核病人血清中异烟肼、吡嗪酰胺及利福平的浓度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ymmetryC18色谱柱为分析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EMPOWER中文色谱工作站处理数据,异烟肼、吡嗪酰胺以峰高外标法定量,利福平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 INH在浓度0.5~30μG/ml的范围内线形良好,PZA在1~5μg/ml的范围内线形良好;RFP在0.5~25μg/ml的范围内线形良好.结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烟肼、吡嗪酰胺及利福平血药浓度,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颜小明;叶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肠梗阻因肠石阻塞引起的较为少见,其梗阻症状常不典型,易延误手术时机,引起严重后果.我院近5年来,收治肠石梗阻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高鸿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青原区近4年来乙肝发病的规律,为乙肝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的人群和季节分布分析、动态数列比较等方法,分析乙肝发病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结果 4年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逐年下降趋势.且发病高峰在20~40岁年龄段的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 虽然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显著下降,但发病高峰人群为20岁以上的青壮年,所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作者:毛积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B超定位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MPCNL治疗5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165例(30.78%)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结石残留,11例(2.05%)输尿管支架管放置不到位,15例(2.80%)肾造瘘管脱出,液气胸2例(0.37%),大出血9例(1.68%),术后发生感染29例(5.4l%).结论 手术经验的积累,适应症的掌握和术前的充分准备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并能及时处理.
作者:袁剑;欧阳唐锋;钟少云;章静;刘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儿科急诊的特点,以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方法 对2005年10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5218例危重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新生儿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肺炎是儿科急诊的三大病种.结论 降低危重儿的病死率的关键是重视对三大病种的诊治.
作者:王爱红;徐南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以往临床上一直使用注射器静脉采血法,现在推广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法,发现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法标本溶血发生率及血污染例数均低于注射器静脉采血法.
作者:万雪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为了解江西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评价实施乙肝疫莆免疫14年来的效果.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5个县1~59岁人群共2219例.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凋查.结果 江西省调查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分别为8.88%、61.15%、38.53%,与1992年乙肝调查结果相比.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了 41.19%,HBsAh阳性率增加了27.74%,HBcAb阳性率下降了42.98%;尤其是1~4岁儿童与1992年比较,HBsAg阳性率下降了75.67%,HBsAb阳性率增加了74.10%,HBcAb阳性率下降了78.02%.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足控制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明显提高HBsAb阳性率.降低HBsAg和HbcAb阳性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作者:成慧;王东海;郭世成;谭楚生;张洪荣;涂秋凤;吴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留置导尿是剖宫产术前一项必要的护理措施,目的是排空膀胱尿液,避免术中器官误伤,有利于手术野的暴露,目前,国内对剖官产术留置尿管的时机和舒适度研究较多,而对剖宫产产妇因体内激素的作刚引起的生理变化,胎先露入盆压迫膀胱等影响置管成功的因素研究较少.我院2008年3~7月对200例择期剖官产术留置导尿产妇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月英;刘敏;钱华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经头颅CT证实的1076例脑梗死病人中有继发性癫痫5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脑梗塞1076例病人中继发癫痫51例,占4.7%;脑梗寨继发癫痫发生时间长达17年,短时问为3d内.51例脑梗塞继发癫痫的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发作癫痫多为23例(占45%).结论 癫痫发作可以是脑梗塞的首发症状或主要临床表现.
作者:韩莉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同一时期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与健康孕妇所娩出的婴儿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新生儿期发病情况.结果 ICP母乳娩出的婴儿早产儿、低体重儿、羊水胎粪、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系统发病多增高,ICP组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F使新生儿整体健康水平下降,发病率增高.
作者:胡晓凤;夏绿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增强采血人员的防护意识.方法 对10名采血操作人员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采血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42人次,其中血液接触27人次占64%,针头刺破皮肤8人次占19%,皮肤擦伤5人次占12%,化学因素2人次占5%.结论 应强化采血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减轻职业暴露的危害.
作者:阮蓬英;段国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微创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应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针对32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行穿刺引流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 应用YL-I型微创穿刺治疗硬脑膜下血肿值得I临床推广.
作者:吴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C型臂X线机,简称C臂机.C臂机在给临床医学带来重要诊断依据的同时,也给操作中的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辐射危害,因此医护人员做好X线防护很有必要.现介绍我院在这方面的经验,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丽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道残石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3年来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道残石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病例中胆残石取净者20例,胆残石未能取净者1例.全组无重大并发症.结论 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胆道残石不仅能降低结石残留,避免病人多次手术,而且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胡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情况,为防治ICU院内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我院ICU收治的住院时间大于2d的3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326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87例(26.7%).其巾APACHEII≥20分的147例患者中发生院感76例(51.7%),APACHEII<20分的179例患者中发生院感11例(6.1%).院感发生在不同性别患者间无差异(P>0.05),而在不同年龄、病情危重度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7例感染者中,47例为下呼吸道感染(占54%),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33例,占肺部感染中70.2%,21例为胃肠道感染(24.1%),泌尿道14例(16.2),全身感染5例(5.7%).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8.5%)、鲍曼不动杆菌(26.4%)、铜绿假单胞菌(18.3%)、真菌(12.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2%)、肠杆菌(5.1%)、葡萄球菌(2.1%)、其他(0.9%).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严重.结论 ICU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情危重度、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危险因素相关;尽早控制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的关健.
作者:李福强;李晓斌;朱建辉;贺爱民;陈文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20年来,由于各种质量高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保证了导管的通畅,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使长期的中心静脉通路变得安全可靠[1],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血液动力学检测等,避免了病人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
作者:朱勤红;沈志凤;陆明琴;范喜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8年4月血浆置换(PE)治疗TTP患者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死亡,4例好转出院.结论 TTP易误诊,治疗首选血浆置换.
作者:杨静;李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补肾活血法对输卵管不孕生殖道感染所致免疫失衡的干预作用.方法 两组均于月经干净后3~7d内行输卵管介入术.并于下个月经周期常规行宫腔输卵管通液术1次,注入香丹注射液40ml.治疗组于月经周期第5d开始加服补肾活血剂.每天1剂,每月连服14剂.3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后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前期血清雌二醇(E2)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免疫抗体转阴率、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输卵管介入术后通过补肾活血法能明显改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感染所致免疫失衡状况,从而提高妊娠率.
作者:王慧民;梁瑞宁;胡丽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年来,我们将卡米可林药尝试应用在41例46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能明;黄南翔;戴汉生;罗兴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麻疹患儿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2年2月~2008年1月收治的252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2例住院儿童麻疹中,男162例,女90例,男多于女;年龄3个月~14岁,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1岁以内主要集中在5~9个月龄:以农村人口及流动人口为主,占79.37%;免疫接种史者仅34例,占15.08%,无免疫接种史者206例,占81.75%:有明确麻疹接触史者212例,占84.13%,反复到疾院就诊而先后被确诊为麻疹者76例,占30.16%;临床以典型麻疹为主,并发症以麻疹肺炎常见.结论 住院儿童麻疹患者中大多数属流动人口,多为年龄5~9个月.建议加强流动人口中儿童免疫接种的管理,婴儿的麻疹免疫接种起始年龄可适当提前,力求接种率达到100%.
作者:朱小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