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相关性研究

罗月英;刘敏;钱华丽

关键词:剖宫产, 麻醉, 留置尿管, 舒适度, 置管成功率
摘要:留置导尿是剖宫产术前一项必要的护理措施,目的是排空膀胱尿液,避免术中器官误伤,有利于手术野的暴露,目前,国内对剖官产术留置尿管的时机和舒适度研究较多,而对剖宫产产妇因体内激素的作刚引起的生理变化,胎先露入盆压迫膀胱等影响置管成功的因素研究较少.我院2008年3~7月对200例择期剖官产术留置导尿产妇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吗叮啉与四磨汤辅助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吗叮啉与四磨汤辅助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及差异.方法 将我科2007年1月~2008年8月收住院的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吗叮啉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吗叮啉口服,0.3mg/kg,3次/d;四磨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四磨汤口服5ml/1次,3次/d.结果 吗叮啉组和四磨汤组胆红素下降明显,有显著性疗效(P<0.01),而吗叮啉组和四磨汤组相比,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 吗叮啉和四磨汤治疗母乳性黄疸有显著疗效,吗叮啉和四磨汤可作为治疗母乳性黄疽的辅助用药.

    作者:彭文;曾啟连;邹机朝;甘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改良外踝上动脉岛状皮瓣在足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应用改良外踝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上述方法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共28例.结果 2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皮肤1~2cm皮肤坏死,皮瓣大面积16×9cm,小6×4cm,随访6m~2y年,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此种皮瓣手术简便,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踝、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理想方法.

    作者:李军;万海武;余建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我院就诊儿童血铅和锌、铁、钙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就诊儿童血铅与锌、铁、钙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年龄分为0~3岁组和4~14岁组,采用电位溶出法测定血铅,原子吸收法测定锌、铁、钙.结果 南昌地区儿童铅中毒率为20.3%;血铅0~3岁组与4~14岁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低血铅组0~3岁组、4~14岁组血铅与锌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47,P<0.001),有显著性差异;0~3岁组血铅与钙呈负相关性,有显著性差异(r=-0.21,P<0.01),而血铅与铁无相关性(r=-0.105,P>0.05);4~14岁组血铅与铁呈负相关性(r=-0.23,P<0.01),而血铅与钙无相关性(r=0.091,P>0.05).结论 锌、铁、钙与铅存在相互拮抗的效应能竞争地置换铅,减少铅在人体内吸收,所以进食高锌、铁、钙及维生素的食物,可降低血铅水平,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发生.

    作者:董春华;李鸿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头颈肩网膜在上胸部野放疗中应用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头颈肩网膜在固定上胸部野放疗中的价值,并比较常规用真空袋固定方式的优劣性.方法 将我院放疗科的20例上胸部野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使用真空袋固定组和使用头颈肩网膜同定组.摄取10×10cm大小前野和侧野定位参照图像和定位验证图像,测量相同解剖参考点到野边界之间的距离.结果 与常规使用真空袋固定组比较,使用头颈肩网膜固定组町明显减少上胸部野放疗中前后方向、头脚方向和三维摆位误差及≥5mm三维移位丛集率(P<0.05),但未减少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P>0.05).结论 头颈肩网膜固定上胸部患者放疗的摆位效果比常规使用的真空袋固定法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应惟良;曹舜翔;丁生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医护合作防止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

    近20年来,由于各种质量高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保证了导管的通畅,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使长期的中心静脉通路变得安全可靠[1],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血液动力学检测等,避免了病人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

    作者:朱勤红;沈志凤;陆明琴;范喜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

    目的 探讨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方法 5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腰椎峡部裂致脊椎真性滑脱患者1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35例.3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有限复位,内同定,植骨融合,后路椎管减压.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结果 4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5~24个月,手术患者优良率82.5%.结论 下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主要为短节段融合术,合并腰突症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者应同时治疗,下腰椎滑脱症者还须行复位术及内同定术,内固定是手段,融合是目的.

    作者:王卫国;张智东;桂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心衰32例

    目的 总结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休息、限盐、强心、利尿(氢氯噻嗪)及扩血管治疗,治疔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8周后判断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67.8%,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螺内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樊考林;王和平;陈文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护理病历书写的三级质量管理

    护理病历反映了护理工作的内涵,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是护士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的具体体现及凭证,是重要的法律文书[1].

    作者:袁文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端粒和端粒酶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端粒和端粒酶结构、功能及调控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以及肿瘤癌变进程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安学健;陆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0例初步报告

    目的 总结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0月,1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65.8岁;回肠新膀胱术9例,Bricker术1例.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5h(5.5~11h),术中平均出血量210ml(150~400ml).术后3~4d恢复肠蠕动.1例出现术后尿漏,引流6d后停止.未出现感染、肠粘连和出血等并发症.平均随访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术后排尿基本正常.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傅斌;王共先;曹润福;陈卫民;孙庭;陈庆科;崔苏萍;冯亮;孙翔;习海波;刘通;匡仁锐;钟柯兆;谢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急性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结炎临床特点和高频超声的此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和高频超声探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儿均在腹腔内探测到5~8个椭圆形低回声结节,以右下腹为主.结论 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及治疗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经验.方法 将88例患者分为两组,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为研究组,单服米非司酮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B-HCG降为正常范围内的时间,明显缩短包块消失所需时间.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安全简便,经济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红秀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双能量减影技术对气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摄影(DR)的应用软件双能量减影(DES)技术对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8年5月我院诊治的53例气胸患者分别做常规DR和双能量减影(DES)检查,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直接数字化摄影(DR)双能减影对气胸的显示率明显好于常规DR胸片,对轻度气胸的诊断率由41.6%提高到100%,对肋骨骨折的诊断率也有所提高.结论 DR双能量减影技术的软组织像明显提高了气胸的诊断率,减少了误诊和漏诊.

    作者:舒信勇;邓秋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106例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6例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病例.结果 106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终确诊94例,确诊率88.7%;感染性疾病65例(61.3%),其中普通细菌感染47例,占72.3%(47/65);败血症24例,占36.9%(24/65);结核感染7例,占10.8%(7/65);非感染性疾病29例(27.4%),结缔组织疾病有19例,占65.5%(19/29):其中成人still病7例,占36.8%(7/19);肿瘤性疾病7例,占24.1%(7/29);出院时仍未确诊12例,占11.3%(12/106).结论 FUO的病因巾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远高于非感染性疾病,其中败血症病例数占第一位;而非感染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疾病的发病率高.经详细而全面的临床资料采集和分析,大部分不明原因发热可以确诊.

    作者:蔡洁;陈念;王瑞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迟发性脱落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迟发性脱落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6月对3例房房间隔缺损经内科介入治疗后出现封堵器迟发性脱落的的病人,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内科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后出现的迟发性封堵器脱落,均应尽早手术,外科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凌翔;吴起才;刘季春;万于华;喻本桐;雷琼琼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青原区2004~2007年乙型肝炎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青原区近4年来乙肝发病的规律,为乙肝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的人群和季节分布分析、动态数列比较等方法,分析乙肝发病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结果 4年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逐年下降趋势.且发病高峰在20~40岁年龄段的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 虽然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显著下降,但发病高峰人群为20岁以上的青壮年,所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作者:毛积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两种静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比较

    以往临床上一直使用注射器静脉采血法,现在推广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法,发现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法标本溶血发生率及血污染例数均低于注射器静脉采血法.

    作者:万雪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肠石性肠梗阻3例报告

    肠梗阻因肠石阻塞引起的较为少见,其梗阻症状常不典型,易延误手术时机,引起严重后果.我院近5年来,收治肠石梗阻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高鸿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阑尾切除术残端处理体会(附156例报告)

    目的 总结阑尾切除术中残端处理的经验.方法 2004~2006年我院行阑尾切除术156例,其中采用阑尾根部单纯结扎法118例(75.6%),根部结扎后埋入盲肠法24例(15.4%),根部单纯埋人盲肠法10例(6.4%),阑尾全切除法4例(2.6%).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期治愈148例(94.9%),8例出现并发症(5.1%),其中应用阑尾根部单纯结扎法术后出现粪瘘1例:阑尾根部单纯埋入法术后出现粪瘘2例,残端出血2例;阑尾根部结扎后埋人盲肠法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1例,右下腹疼痛1例,粪瘘1例.以上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阑尾根部单纯结扎法能较有效地防止阑尾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梁卫春;熊谟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产科护生带教方法的改进及效果分析

    产科作为一个特殊的专科,对产科护生的带教要求有所不同,不但要求护生掌握标准、熟练护理操作技术,还要求护生掌握专科护理技术.

    作者:谢成涛;吴清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